登陆注册
5366900000008

第8章 古代希腊文化思想(3)

七、人文哲学观念的产生

公元前5世纪中叶,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方法的运动。这场运动也被称为“智力革命”。此时的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问题,被称为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吉亚、安提丰等人。普罗泰戈拉的思想倾向于怀疑现实,否定宗教并把人的地位置于中心位置。他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其至理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吉亚认为,一切事物皆虚无,亦不可知,即便可知也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这是古代的一种不可知论。智者运动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正如西塞罗所说:“他们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了人寰。”虽然他们在某些观点上误入了歧途,但客观上开了古希腊人文哲学的先河。继他们之后,人与社会的问题便真正成为哲学首要关心的问题,出现了著名的三大人文哲学家,即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古希腊人文哲学的真正开创者。他认为,哲学的目的,既不像早期自然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对自然的认识,也不像“诡辩学派”所做的那样,是对人与社会等抽象概念的探讨,而在于“认识自己”。在知识论方面,他认为“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就是“善”,而“善”就是“自知”和“自律”。因此,苏格拉底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哲学应从“自我认识”开始的人,也是第一个强调知识与行为有联系的人。换句话来说,他是后来作为西方哲学核心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奠基人。此外,在方法上,他善于在辩论中揭露对方的矛盾,通过提问把辩论引到他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种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反诘法”,是后世“哲学辩证法”的前身。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8)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唯心论体系的哲学家。他汲取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及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最后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并开办了著名的“阿卡得摩斯”(Academy)学园,从事讲学和著述。这个学园后来影响很大,几乎存在了一千多年。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柏拉图认为,在个别事物和人类之外存在着一个作为万物本原的实体,即永恒不变的“理念”。“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而个别事物则是“理念”的“影子”或者“摹本”。因此,在认识论上,他认为人的感觉虽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但感觉是以个别事物为对象的,所以不可能是真实的知识来源。真实的知识只能来源于“理念”,而要获得“理念”,必须通过辩证思维“从理念出发,通过理念,达到理念”,逐步上升为绝对理念,也就是“善的理念”,这是宇宙最高的和最终的目的,也是一切知识和真理以至于一切存在的本源。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是不死的,在进入肉体之前和理念住在一起的灵魂,本来是能够认识的,可当灵魂进入肉体之后因受到肉体的蒙蔽而暂时地愚钝了。因此,认识并不是获得新知识,而只是“回忆”忘掉的旧知识,似乎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了的;认识真理的过程也就是闭目塞听的灵魂“回忆”的过程。柏拉图将其唯心论哲学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提出了著名的“理想国”学说。由于柏拉图的“理念”与一神教的“上帝”观念颇为相近,再加上他晚期极力宣扬灵魂不朽的观点,所以他的哲学对后来的基督教神学理论影响很大。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登上了希腊的历史舞台。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写了大量著作,涉及哲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诗学、修辞学以及动物学等门类。据说亚里士多德喜好在林荫道上漫步讲学,所以他和他的弟子便有了“逍遥学派”之称。与其恩师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更注重具体和实际的东西,在诸多方面提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观点。有人批评他有悖于师教,对此他回答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在哲学观点上,亚里士多德有力地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他认为,真正的“实体”不是理念而是具体事物,“脱离个别,事物就没有什么可以存在”,进而指出,认识也只能从外界相对产生。亚里士多德虽然承认物质的客观存在,但他认为物质只是一种消极的可能性,唯有形式才给予物质以积极的现实性。他在解释质料与形式的关系时,承认它们都具有相对性,比如砖瓦,对房子来说是质料,对泥土来说却是形式;房子对砖瓦来说是形式,对整个一片房子来说却是质料。依此类推,一直推到最后,必然有某种纯形式,它将不包含任何质料,是运动的最后根源,不动的推动者,所谓“第一推动力”,那只能是神。因此,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后来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所利用并不是偶然的。

在其“形式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进而建立了他的“四因说”理论。他认为,要说明事物的存在,就必须在事物内部寻找原因,而决定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结起来有4个,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质料因就是构成事物的原始质料;形式因就是指事物的形式结构;动力因是指使一定的质料取得一定的形式结构的力量;目的因则是指某一事物之所以为形式所追求的原因,也就是某一事物为何存在的“缘故”。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虽然在逻辑上不太严密,但它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关认识事物的完备学说,是一块坚实的认识论基石,后来西方哲学界关于认识论的种种学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这块基石上的。

基于“形式论”和“四因说”,亚里士多德还建立了相应的政治社会学说和伦理思想。在他看来,贫富悬殊是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只有“拥有适度财产的”中等奴隶主“最容易遵循合理的原则”,由他们执掌政权,建立一种能够照顾到贫富两方面利益的“共和政体”,方能使国家得以安定。亚里士多德这种政治主张与他“中庸”的伦理观是一致的。他一再强调,“中庸”即是毋过毋不及,即是平等或均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也就有了社会的正义。

亚里士多德对西方后世学术界的影响特别大,他的哲学思想在中世纪被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经院哲学作为理论依据加以阐释,并和基督教神学融合为一体,作为基督教神学的一部分统治欧洲精神文化达数百年之久。

第三节希腊化时期的文化思想

“希腊化”又称“希腊主义”(Hellenism),是德国近代历史学家德罗伊森(1808-1884)在其《希腊文化史》中率先使用的,用以概括古代地中海东部地区由亚历山大东侵而开创的一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发展特点。后来这一概念被各国学者广泛应用。从广义上讲,希腊化文化仍然属于古希腊文化的范畴,而且还与希腊古典时期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希腊化文化毕竟不是希腊古典文化,二者在地理范围、因素构成和精神实质上均有很大的差别。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希腊城邦时代的呼喊,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亚历山大所开创世界之回鸣”[11]。希腊化文化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祥地,而且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间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一、自然科学思想

在希腊化时代,一些自然科学学科开始与哲学学科逐步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在这一时期的所有学科及知识成就中,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和生理学等学科都有重大的突破性成果,它们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学科。希腊化时代的科学技术曾对西方后来的自然科学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有学者甚至称希腊化时代是西方科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科学时代”。

(一)欧氏几何与微积分

数学、几何学的最著名代表是欧氏几何的创始人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他是亚历山大里亚数学学派的奠基人,其名著《几何原本》,共13卷,内容涉及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理知识和无理数等方面。该著作不仅系统地总结了希腊的数学知识,以简明而符合逻辑的程序阐述了各种定理、命题和论证,而且推理有力,论证严谨,对科学思考的方法作了令人信服的示范。由于该著作奠定了古代几何学的基础,因此,它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各民族几何学教科书的蓝本。出生于西西里岛叙拉古城的学者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也是个伟大的数学家。他写有不少数学方面的论著,最著名的是《论量圆》和《论球体和圆柱体》。他确定了按级计算的方法,探讨了计算理论,利用圆的外切与内接96边形,计算出了比较精确的圆周率,求出了计算球体、圆柱体和更复杂立体的体积、表面积和周长的公式,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用“穷竭法”(用逐步近似而求极限的方法),奠定了现代积分计算的基础,初步具有现代微积分的雏形。

同类推荐
  • 班干部的管理学问

    班干部的管理学问

    《班干部的管理学问》针对性较强,主要面向师范生和一线中小学老师;与实际结合紧密,尤其与“新课改”联系密切;消减了理论部分的内容,突出教育教学实践与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采用双重视角的编写方式,既注意到如何利于学生学,又关注到如何利于教师教;体现了国内外关于学校教学及其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受教师教育新理念的影响,这不仅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教师教育新本质生成的客观要求。
  • 中外微型小说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中外微型小说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在企业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车间班组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
  •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精选了数百篇极具思想价值的哲理美文,呈现了大师们的深刻人生感悟,使读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关怀。
  • 构建美的课堂

    构建美的课堂

    《构建美的课堂》,正是上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该书从“学科本质美”、“教学过程美”、“课堂氛围美”三个部分,通过列举教学案例,提供教学策略,引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发现、感悟、欣赏其中的“美”,从而实现提高儿童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这本书将“美育”与学科、教学、课堂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给儿童提供了浸润式的“美育”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氛围下,定二小的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言行皆雅、气韵俱佳”的少年儿童。
热门推荐
  • 萌萌盗爱腹黑大神

    萌萌盗爱腹黑大神

    当萌妞对上腹黑大神时他们会产生什么火花?王萌萌不知道别人,她只觉得自己掉进了狐狸窝,被一只狡猾又腹黑的大狐狸逮住了……简单版:这是一本游戏小白榜上游戏大神粗腿而衍生的故事小夏的读者群141606849
  • 腹黑凤女之乱世烟华

    腹黑凤女之乱世烟华

    前世,她生活在权力斗争不死不休的世界,一朝穿越,她却变成背负秘密的前朝公主。她冷,她狠,她魅,却依旧逃不脱被人算计的人生。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的日子,不是她想要的,既然你们不让她过平凡的日子,那么她便自己闯出一番天地,过着肆意潇洒的人生。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丁永为编著的《杜威》试图在一个历史的、发生学的视野中,观察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参与的全部过程,以期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杜威教育思想。但同时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把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探究和实践的所有文章和事件都呈现给大家,而是试图选择每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此时期思想特征的文献和事件进行挖掘、比较、概括和综合。
  • 浅碧轻红

    浅碧轻红

    孟祁玉上辈子握着一手好牌,没想到还没怎么用到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她觉得自己很憋屈。可是没想到一睁眼竟然回到十岁,一切还没发生。于是孟祁玉表示,这辈子不仅不要糊里糊涂挂掉,还要帮苦命的夫君走上人生巅峰
  • 重回娱乐圈之女神临世

    重回娱乐圈之女神临世

    她,莫昕昕“专业从事龙套50年,”只因当年年幼无知,扇了某大导演一巴掌,以至于被整个圈子封杀。只能跑跑龙套,在凌晨12点,莫昕昕从片场回家的路上,不幸被一辆卡车撞飞。莫昕昕以为自己的大好时光就这么结束了,但是她一睁眼就发现自己在一个全新的家庭。这一切将重新开始,看她如何在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曾经封杀过她的导演不惧他,你爱谁谁!爱谁谁!哎!哎!哎!粉丝问我有男票没?男票这事不着急。“媳妇我着急!”(本文为架空文,一切人物,公司,剧本,电视剧都是由作者自己瞎编的,不要喷我。)
  • 尿祸

    尿祸

    尽管我要写的几个人物没有载入任何史书,没有被史学家以及任何人称之为“民族英雄”,但是,他们的故事却被人们传诵了几十年,而且他们已拥有了一座庞大的红石敖包。由此可以证明,它将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驼道尽头的耻辱驼队在沙漠中缓缓行进,驼铃叮咚……巴根眼睛盯着索丽娅的脊背,心痒得不行。索丽娅骑在驼峰上,衣服将肩头、腰肢箍得浑圆,随着驼峰的起伏使得她整个后身都活跳起来。巴根真想跳下自己的驼背跃到她的身后,可是他不敢。
  • 麻辣Lady

    麻辣Lady

    曾经以为自己是百毒不侵的麻辣女子——陈辣椒,居然被骆钦玩了一场不告而别的悲情游戏。这个巨大变故让她一下子成了自己最鄙视的怨妇模样,而无法恢复“麻辣”的真面目。好在有“情场失意赌场得意”这样永恒不变的真理,辣椒姑娘的事业风调雨顺、蒸蒸日上,几年时间便在广告公司里混得了“大姐大” 的名号。随后又在姨妈不断安排的相亲过程中偶遇了年轻有为的罗成,本以为终于可以好好“风骚”一把,却不断造化弄人,麻辣女子也遭事业牵连,加上已经消失许久的老爸不知趣地前来添乱、骆钦神秘出现再度撩拨心弦,好戏一台接一台,陷阱一个连一个,生活一刹那乱成了一锅粥,且看麻辣女子如何接招,化险为夷吧!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我恨你,我爱你

    我恨你,我爱你

    林浅希望今生一刀干净利落,一刀爱憎分明,可惜看着陆泽川眼睛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刀穿心而过,一刀如鲠在喉。别人说,人分两类,迷人乏味。陆泽川这个男人当真是狡猾又可恶,在这两种之间徘徊不定,低眉浅笑的时候那么勾人,叫她把孩子拿掉的时候又多么残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A Face Like Glass

    A Face Like Glass

    In the underground city of Caverna, the world's most skilled craftsmen toil in the darkness to create delicacies beyond compare—wines that remove memories, cheeses that make you hallucinate, and perfumes that convince you to trust the wearer, even as they slit your throat. On the surface, the people of Caverna seem ordinary, except for one thing: their faces are as blank as untouched snow. Expressions must be learned, and only the famous Facesmiths can teach a person to express (or fake) joy, despair, or fear—at a steep price. Into this dark and distrustful world comes Neverfell, a girl with no memory of her past and a face so terrifying to those around her that she must wear a mask at all times. Neverfell's expressions are as varied and dynamic as those of the most skilled Facesmiths, except hers are entirely genuine. And that makes her very dangerous ind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