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400000013

第13章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7)

其二,在目标层面上,提出“今后新文化之方针”:走民族自决的道路,发展中国民族的新文化。

陈、胡主流派因存在明显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其所主张的“新文化”,实际上是被等同于西化。梁漱溟批评说,“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13]其实,胡适也不否定这一点,他始终强调“西化”就是“科学化”、“民主化”。[14]更不必说常乃惪径称“东方文明”四个字甚至都不能成立,[15]其主张“全盘西化”的倾向愈加明显。梁启超诸人反省现代性,并不影响他们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甚至对陈、胡主流派的功绩深表敬意;[16]但是,他们对于上述的西化倾向不愿苟同,明确提出“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当在突出文化的民族自决,并确立发展中国民族新文化的远大目标。

在他们看来,陈、胡主流派显然于欧战后现代思潮的绝大变动,无所容心,而固守戊戌以来的定势思维,唯西方是效,这已落伍。梁启超说,那些老辈人故步自封,说西学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但“沉醉西风”者,把中国文化说得一钱不值,似乎中国从来就是个野蛮的部族,岂不更可笑吗?他强调,欧战后“民族自决”四字所代表的民族主义,“越发光焰万丈”,正无可阻挡地在欧洲以外的世界兴起。讲“中国人之自觉”,就是要实现中国民族自决,这不光体现在政治上,同时还应当体现在文化上。他说,要国家做什么?要国家就是为了能够“把国家以内一群人的文化力聚拢起来,继续起来,增长起来”,然后去为世界作贡献。与“民族自决”的观念相联系,提升国家“文化力”的提法,已经包含着发展中国民族新文化的思想。不过,真正精彩的概括,还当归功于年轻的张君劢。他归国前为留法学生讲演,就已明确提出了“吾国思想界之独立”的问题。他指出,欧洲正面临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危机,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之风行,足以说明了这一点。欧人既彷徨无主,习惯于一味效法西方的中国思想界,岂能不改弦更张,自谋独立发展?“则吾国今后文化,更少依傍,舍行独立外,尚有何法乎?”“总之,今日之急务,在求思想界之独立。独立以后,则自知其责任所在,或继续西方之科学方法而进取耶?或另求其他方法以自效于人类耶?凡此者,一一自为决定,庶不至以他人之成败,定自己之进退,而我之文化乃为有源。盖文化者特殊的独立的,非依样葫芦的。此言新文化最不可不注意之一点焉”。[17]因欧人自顾不暇,故吾人当谋自立,所言不差,却不免消极。次年初,张君劢归国再度讲演,持论有了很大的变化。前面的讲演题目为《学术方法上之管见》,尚着眼于思想方法问题;而后者则为《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径直提出了中国新文化发展的“方针”与“趋向”问题,自觉干涉现实的新文化运动发展之旨趣,十分鲜明。他说:“欧洲文化既陷于危机,则中国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应该如何呢?默守旧文化呢?还是将欧洲文化之经过之老文章抄一遍再说呢?此问题吾心中常常想及。”最终,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认为的中国新文化发展应有的“方针”,这就是:走民族自决的道路,发展中国民族的新文化。他说:“吾国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当由我自决,由我民族精神上自行提出要求。若谓西洋人如何,我便如何,此乃傀儡登场,此为沐猴而冠,既无所谓文,更无所谓化。”[18]可以说,其时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像张君劢这样,以如此清晰的语言明确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必须自我反省,摆脱盲从西方的思维,走中国民族新文化发展自己的道路。

年轻的张君劢虽提出了上述重要的见解,却未能进一步作有力的论证。但是,“一叶知秋”。重要在于,张君劢道出了时人的心声。时人对此一问题的思考已达何种程度,两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足见一斑。一是陈嘉异的长文《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19]陈生平待考,但从已发表的几篇文章看,他与章士钊、钱智修诸人相善,通晓英、日文,不仅旧学深厚,且熟悉近代学术的发展。当时的讨论文章多属泛论,因而一般都并无注文,但是文不同,长达3.4万字,注文却占了近2万字,说明这是一篇十分严肃的专论。作者在综合史乘的基础上,强调中国文化有四大“优点”:(1)“为独立的创造的”。因之,晚清以来所谓“中国文化西来”说,纯属子虚乌有,常乃惪等人所谓“东方文明”四字本身不能成立,也大谬不然。(2)“有调和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优越性”。吾国早在远古时代即已实现了宗教与政治的分离,为世界所仅见,故“常能举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熔而为一”。(3)“有调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之优越性”。戊戌以降,旧制度所以能迅速倒地,归根结底,是说明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具有应乎时代精神和“开拓未来世界的活力”。(4)“有由国家主义而达世界主义之优越性”。中国文化富有大同理想,超越国家主义而具有世界精神。这些见解,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乏其合理性。陈嘉异开宗明义即声言:本文所谓“东方文化”非指“国故”,实含有“中国民族之精神”、“中国民族再兴之新生命”的意蕴。所谓“吾人之大任”,是对中国民族而言,同时也是对世界人类而言,故其目的不在存古,而在存中国和助益人类。不难看出,他所强调的“吾人之大任”即国人的文化使命,就在于弘扬民族精神和发展中国民族的新文化。二是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书风行,但也引起了包括张君劢、张东荪等在内许多人的批评,主要是以为,“三种路向”说虽整齐好玩,却不免师心自用;在中国文化尚且自顾不暇的情况下,侈谈未来世界文化的“东方化”与“中国文化之复兴,”也不免自我拔高,恭维过度了,等等。这些批评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人们忽略了重要一点:这是国人从哲学层面上宏观考察世界文化发展的第一部大书,它提出的“三种文化路向”说,具有世界文化模式论的意义。欧战后,在东西方同时出现了风靡一时、讨论世界文化的两本大书: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与梁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根本动摇。张君劢曾谈道:《西方的没落》一书的流行,虽不足以判定欧洲整个文明的得失,“然自斯氏书之流行,可知其书必与时代心理暗合,而影响于世道人心非浅”。[20]但是,他却忘了,对梁的著作同样也应作如是观。梁著容有不足,但他提出“东方化”与“中国文化之复兴”的构想,目光锐利,思想深邃,不仅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西方求解放”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为时人业已提出的要求民族自决、发展中国民族新文化的思想主张,提供了硕大的理论基石。蔡元培高度重视梁的著作,以为“梁氏所提出的,确是现今哲学界最重大的问题”,[21]并将这段话作为自己长文《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的结语。当时一位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则认为梁的著作的风行,是中国人文化自觉的重要表征。他说:这部著作意味着“中国人在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进入了反思的阶段。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对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以及自己国家的文明进行批判和科学研究,以希望能在将来为他们自己建立一非常好的文明形式”。[22]足见梁书的风行,同样是反映了时代的心理,于世道人心影响非浅。

其三,在实践层面上,主张中西文化融合,并助益于世界。

欧洲反省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批评理性主义摧毁了传统。柏格森生命哲学强调生命的“冲动”、“意识流转”、“绵延”,突出的也是新旧的嬗递与有机的统一。所以,罗素评论说:柏格森的“纯粹绵延把过去和现在做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存在着相互渗透,存在着无区分的继起”。[23]新旧文化能否调和,曾是新文化运动中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怎样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人所共知,这场争论因章士钊的《新时代之青年》一文而起;但论者多忽略了,章氏是文提出新旧时代延续的观点,其重要的哲学依据,恰是柏格森“动的哲学”:“宇宙最后之真理,乃一动字,自希腊诸贤以至今之柏格森,多所发明。柏格森尤为当世大家,可惜吾国无人介绍其学说。总之时代相续,状如犬牙,不为栉比,两时代相距,其中心如两石投水,成连线波,非同任何两圆边线,各不相触。”[24]所以,我们看到,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派,除***外,多认新旧水火不相容,反对中西文化调和,主张以“西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文化也如是。二者根本相违,绝无调和折衷之余地。”[25]胡适所谓“西化”就是“科学化”、“民主化”,即是这个意思。也因是之故,陈独秀斥“中西文化调和”论为“不祥的论调”,[26]常乃惪也强调“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27]与此相反,反省现代性者则多主张新旧、中西文化调和。张东荪虽在哲学层面上不赞成章的新旧“移行”说,但“很承认调和”。[28]所以他明确表示:“一方面输入西方文化,同时他方面必须恢复固有的文化。我认为这二方面不但不相冲突,并且是相辅佐的。”[29]受自己的“路向”说制约,梁漱溟表面上不赞成中西文化调和的主张,但他既强调“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30]说到底,也仍然是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斯时,所谓中西文化“调和”,也就是“融合”。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借助西方文化尤其是它的科学的方法,来重新激活中国的固有文化。张君劢说:“据我看来,中国旧文化腐败已极,应有外来的血清剂来注射它一番”,故西方文化应尽量输入,“如不输入,则中国文化必无活力”。[31]梁启超所谓中国旧有文化犹如富矿,亟待借助西洋科学的方法与机械加以开采,也是一个意思。二是中国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可助益西方消解现代性的弊端,从而实现中西文化互补。梁启超曾这样提出问题:中国文化诚然落后了,但它在全人类文化史上还能占一席之地吗?并理直气壮自答道:“曰:能!”因为它的独特智慧正在于人生哲学。[32]对此,张君劢的表述更显透彻,他说,儒家之所谓“不必藏己,不必为己”;老子所谓“为而不有,宰而不制”,正为东方之所长,而为西方之所短。反之,西方的科学方法论,上天入地,穷源竟委,又非东方所能及。二者调和、融汇,实可互补:“东方所谓道德,应置于西方理智光镜之下而检验之,而西方所谓理智,应浴之于东方道德甘露之中而和润之。然则合东西之长,熔于一炉,乃今后新文化必由之途辙,而此新文化之哲学原理,当不外吾所谓德智主义,或曰德性的理智主义。”[33]陈嘉异所谓实现东西文化“菁英”的“相接相契”,与之也是一脉相通的。有趣的是,在众多主张中西文化调和者中,唯有梁启超与陈嘉异各自都提出了此种调和应有的思想进路。梁说:“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34]陈讲得更具体:第一,“以科学方法整理旧籍”,使人了解东方文化的真相;第二,在此基础上,择善而从,“建一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第三,借助译述与团体的宣传,“以为文化之交流”;第四,“以极精锐之别择力,极深刻之吸收力,融合西方文化之精英,使吾人生活上内的生命(精神)与外的生命(物质),为平行之进步,以完成个人与社会最高义的生活”。同时,借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一最高义的世界文化”。[35]二人的构想,详略不同,却都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其时反省现代性者的中西文化调和论,与所谓顽固守旧,渺不相涉,鲜明地表达了融合中西文化并助益于世界的情怀。

同类推荐
  • 天脉谜踪

    天脉谜踪

    晋阳王朝历代君主短命而亡引起了诸多猜测,隐藏于迷雾之下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在这里,会写花前月下,也写烈马狂歌;会写春风得意,也写事与愿违;会写纵横捭阖的洒脱,也写垂拱落幕的黯然。何当重整男儿血,再聚龙营向中原!精彩,开启。
  • 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晋末凶兽

    晋末凶兽

    以铁蹄为矛;以资本为盾;以汉人的脊梁为魂;吞噬八荒六合;一头误闯的凶兽,在这片即将沉沦的大陆,会掀起怎样的风暴?
  • 逐鹿天下

    逐鹿天下

    公元六世纪初叶,曾威震天下的北魏帝国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最终彻底崩溃,只留下一堆华丽的历史碎片。千里北方大地上,狐兔狂奔,胡沙漫天,各路军阀势力为了获得北方天下的统治权,大打出手。真正从群雄中杀出重围的,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和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震撼历史的双雄争霸拉开了大幕。此后,河桥之战、沙苑之战、邙山之战、玉壁之战,历史铭刻了属于他们的骄傲。
  • 另一个明朝

    另一个明朝

    麋鹿行于天下,诸侯奋起而追,中原天下随之大乱。然而历史的大脚丫子似乎仍不甘心,狠狠的一脚踹出了一个张无忌,明教出世,横扫天下,定都应天,加冕为帝,年号洪武,立国大明。之后,张无忌手下大将兵分三路,扫平金国,西夏,吐蕃残部余孽,改应天为南京,燕京为北京,之后历代帝王粉墨登场,时光辗转,大明立国已过两百五十五年。而我们的主角先生就是生在这个时代,这个与原有历史不同的,不一样的大明王朝。
热门推荐
  •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朗读者系列)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朗读者系列)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一书分为六部分,以抒发个人的情绪——品味爱的忧伤、沉浸于回忆的思念、独享孤独的静寂、热爱锐意进取的人生……《人生慢:给自己朗读》一书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一剑侠行

    一剑侠行

    简介:天下行事,各为其主,各寻其利,迷茫在这世界上,生命的意义在乎生死间,长生于生死刹那后,谁又能永远保证自己是生的一方,或择长寂中待得新生……【唯一正版书群】483553633欢迎大家免费加入。(本书分上中下三册,目前上册已完,中册正在着手书写中……希望喜欢的朋友能收藏与推荐,另本人学渣一枚,武侠难写,不好勿喷,欢迎在书评活跃发言,谢谢。)
  • 社交宝典(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社交宝典(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以下几方面讲述社交技巧:特殊时刻、面试、与异性相处 、讲坛上、邀约、送礼等等。
  • NBA传奇经理

    NBA传奇经理

    林佐睁开眼发现自己成为了雷霆总经理普雷斯蒂,并且获得传奇经理系统,那么开天眼的选秀,开天眼的操作,加上系统的辅助,雷霆将会变成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 职场上那个“女妖怪”(财蜜eMook)

    职场上那个“女妖怪”(财蜜eMook)

    跟一男性朋友讨论,这一期的主题是“职场女人”,有什么想法,对方答:“我感觉,女人在职场面对的,主要是小人、怀孕、加班和性骚扰”。我心想,事儿好像更复杂一些。不信你来看看这些评价: 人见人爱软妹纸?干活吧林妹妹! 不让须眉女汉子?这还是女人么! 愈战愈勇女强人?再牛逼也是剩女! 一手遮天女魔头?更年期老妖怪! 完美无缺女主管?和老板有一腿吧! 呵,职场女人,一不小心就成了“妖怪”。既然沦为别人眼中的妖怪没法变,那就索性再理直气壮一点,无论你是女汉子女强人还是女魔头,无论你是妖媚花瓶还是全职家庭主妇,且不管不顾,专心修炼自选的道。待我修炼成精,照样可上天入地、所向披靡。
  • 世界上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世界上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为了帮助读者早日摆脱负面的情绪控制,本书通过8种正面的思考习惯,用浅显易懂的案例向大家阐述思考习惯的重要性。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到更多的朋友改变负面思考的习惯,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 。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业上遇到困难,都不要失去信心,衷心希望大家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新的启发。
  • 美人计:独占帝王心

    美人计:独占帝王心

    我是月国公主,拥有绝色倾城的容貌,是父皇最得意宠爱的女儿,也是他最完美的杀人工具-月倾奚。人们传说着我的事,说我的容貌美艳无双、笑容魅惑人心,只要一舞便可置人于死地,是真正的红颜祸水,绝代妖姬。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被他们传说着、猜测着的奇女子,有着的却是清丽脱俗的绝世容颜和泉水般清澈的眼睛。没有说错的是,我是真正的红颜祸水,对我动心的男人都将难逃一死。
  • 伏藏(下·修订版)

    伏藏(下·修订版)

    杨志军的长篇小说《伏藏》书写了三百多年前的西藏神王仓央嘉措的秘密,诡秘的七人使团、扑朔迷离的地下预言,历史与现实交错,藏地与世界相交,仓央嘉措留下的绝密伏藏,三百年后命定的发掘者和叛誓者,新信仰联盟的阴谋,人类的灵魂之谜,当下世界的精神迷茫,现实的玄机和精神的冒险。《伏藏》是作家三十年生命体验的藏地精神之书,也是出自心灵、探寻人类灵魂的寻梦人之书。在路上,带一本杨志军,想象藏地的壮丽和神秘,倾听藏地的呼唤,感悟心灵的悸动和人类精神的浩瀚。
  • 遇见星光遇见你

    遇见星光遇见你

    遇见你只需一个转身的距离,忘记你却用了一辈子的时间。顾景年和沈初星是赫赫有名的校园情侣,两人青梅竹马,一个是飞扬跋扈的沈家千金,一个是独霸一方的豪门阔少。她是黑夜降临的第一颗星,他是留于旧梦中的此间少年。过往的真相被层层揭开,他进退两难,她恨之入骨。为复仇她精心谋划,利用集团少主南流澈引他入局,她步步紧逼,他举步维艰。总有一个人,宠你上天堂,伤你进绝境,爱你入骨血。昔日逆光而来的少年,当如履薄冰的爱情蒙上仇恨的阴影,到底是誓死捍卫还是成全放手?
  • 薄少你家那位又逃了

    薄少你家那位又逃了

    五年来,她每日都在他面前扮演着另一个女人的角色,那个女人就是她的双胞胎妹妹安玥。他说:“既然你这么的喜欢演戏、喜欢骗人,那你就一辈子都给我演下去、骗下去!”所以,至此以后,世上再也没有安珂这个人,有的是安玥。他用权势逼她嫁给了他,可结婚证上写着的却不是她的名字,他用武力逼她为他生下了孩子,转头却又一纸协议逼她离开。他说:“安珂,你醒醒吧,我薄凉琛怎么可能会喜欢你……”他说:“安珂,你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心痛啊?是不是当你得知,我不爱你的时候,你恨不得杀了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