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500000003

第3章 我看小学语文教学(1)

于永正[1]

语文姓“语”。小学语文除了姓“语”,还姓“小”。

说语文姓“语”,是对语文学科的定性。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可见,语文就是语言。它是交际的工具(当然也是思维的工具)。文字一旦在人们的意志的驱使下,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成“串”,成了文章,就有了意思。因为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都是选的一篇篇文章作课文,所以课标又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果语文教材使用的是字典,就没有“统一”之说了。但是,字典不能充当语文教材。

众所周知,文章是阅读的对象。阅读,是“披文得意”,即通过语言文字,获取文章中的信息。

但是,文章一旦成了“课文”,身份就不一样了,它就有了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因此,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关注形式意义——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即不但要“得意”,还要“得文”,并在得意得文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

为什么潘自由先生一再说“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为什么钱正权先生一再强调“不要把阅读课上成阅读理解课”?道理就在这里。

如果只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为了“得意”,那么,什么办法也比不过讲解法,讲解法最便捷,既省时又省力。但这样做,学生就不能“得文”了,自然也不可能获得阅读能力。至于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就更无从谈起了。

这里讲的还只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还有识字教学、写字教学、作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

弄清这个问题很重要,否则就不知道语文教学教什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有关。

说小学语文姓“小”,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定位。

我们明白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知道了学语文的目的还不够,还得明白小学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教6~12岁的小孩学语文的。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教小孩学语文与教中学生、大学生学语文不同。不能把小学生当成中学生、大学生。即使是小学生,也有区别,不能把一年级的小朋友当作六年级的学生。

小学生要掌握哪些语文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有哪些量和质的要求?每个年段的要求又有哪些不同?每教一篇课文、一册语文书,要给学生留下什么?这些,我们必须去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越位”现象,如不适当地拔高、挖掘、拓展,忘记了坐在我们对面的是几岁的娃娃。相比之下,“不到位”现象更普遍、更严重。比如书写水平、朗读水平、表达水平(口头和书面的),以及背诵量、阅读量,还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多学生与课标要求相差甚远。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和落实意识。我的导师张庆先生说:“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是小学语文的七大教学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写字、读书、作文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毕业生,能把字写好,书读好,文章写通,并养成了读写的习惯,就可以向家长、中学老师、社会作交代了。”的确如此。以上四个方面落实了,其他方面会有的,人文性也跑不了。

小学阶段是“涵养”阶段。就像幼苗,它需要吸收阳光、水分和养料。幼苗是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离开花结果还有很长的距离。小学生也是如此。在小学阶段,要特别重视吸纳、积累。幼时的“厚积”恐怕是最要紧的。曾国藩就反对老师过早地教他儿子作文,强调先把书读好。现在,有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解读很怪异,说法很多。不要轻易用“思辨”“智慧”“诗化”等一类空洞的字眼来描述小学语文教育。

[1]于永正:《我看小学语文教学》,载《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2(05):7~11.

教小孩子学语文,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

我这样说,有的理论家可能不赞同。怎么能这样呢?要改变学习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但不要忘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理念出发。生搬硬套,有时是要碰钉子的。

不要只从字面上理解我说的“手把手”和“实打实”地教。“手把手”,说的是耐心、细心。理论家若走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一节课(不要多,只上一节),就会发现,小朋友并不都是想象中的天使。十分钟之后(或许还要不了十分钟),准得把某些理论家的鼻子气歪!你教了多少遍了,有些小朋友还是把“左”读成“右”,把“右”读成“左”;你纠正多少次了,有的小朋友仍旧把“甜”写成“甛”;你领读了很多遍了,有的小朋友还是一词一顿地读书。教室里还没安静五分钟,右边有人打起来了;你还没制止住,左边又有小朋友报告:“老师,他骂我!”……所以教低年级的老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细心细心再细心!教低年级可是一门大学问。教高年级的学生就不要“手把手”教了吗?要的。到了六年级,有的学生还需要手把手地教写字,手把手地教朗读,手把手地教写作。

一次,我听一位五年级的老师指导学生写字,其中有一个“左右逢源”的成语。老师在黑板上一写,我就知道她没认真读字帖。我走上讲台,让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上写的这两个字(书上的字都是楷体),然后请这位老师把这“左右”两个楷体字放得大大的,投到屏幕上去。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第一笔——横有什么不同。这一点拨,大家立刻发现“左”的一横短,“右”的一横长。这里,如果老师不指点,许多人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注意的。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师备《掌声》一课,这课有6个字要书写。我说:“你先把这些字临写一遍。”(苏教版小语教材凡要求写的字,都是请书法家写的。)写完,我说:“‘班’字你没写好。你看看书上的‘班’字,当中这一竖撇,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他细心一看,原来,这一笔起笔要高,收笔要低。各位看官,写字教学不手把手教能行吗?

当然,有些东西是可以自主的。学了汉语拼音后,可以自学生字,课文可以预习,高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会更大。但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因年级、因人、因文、因学习的内容而异。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不要搞形式的“合作、探究”。

“实打实”,说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教,扎扎实实地教,不能搞花架子。有人用“教过了,教对了,教会了”来概括教学的三个境界,很有意思,很实际。我们不能满足于“教过了、教对了”。“教会了”,才是我们的目的。字要会写,书要会读,精彩诗文要会背,词语要会运用,作文要会写。总之,“会了”才算数。总不能狗熊掰棒子似的,忙活了半天,一无所获吧?不说别的,就拿写人物对话来说吧,我先让学生抄课文中的对话,又让学生写人物对话,抄、练了七八遍,有学生还不过关呢,不“实”,怎么能会呢?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小孩子学语言、用语言的,“会运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大家看看2011版的课标,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运用”。千万不要把语文教学虚化了,不要把小学生教浮躁了。

如果说“手把手”地教,说的是耐心和细心,那么“实打实”地教,说的则是一种责任,一种韧劲,一种“夯”的精神。

不能只教一本语文书。

课标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

吕叔湘先生说:“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是工具,语文水平低,影响别的学科的学习,有的数学老师、物理老师诉苦,说是得兼做语文老师。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吕先生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课外书”是最重要的课外教学资源。凡语文水平较好的,无一不是喜欢读书的人。

吕叔湘先生还说:“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要加以适当指导,例如什么书值得看,什么书不值得看,这本书有什么长处,那本书有什么缺点,等等。多少指导一下,学生得到的帮助就很大。还有一条经验也是共同的,就是多写,大作文、小作文、笔记、周记、日记等都可以,教师看一部分,做点讲评指导。”这段话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我按照吕先生的指示,回想了一下自己。我的语文能力哪儿来的?课内、课外各占多大比例?我得益于课内的,恐怕还不到30%。有人曾经反对吕老和我的说法。我们说的是自己,你还能比我更了解我吗?我庆幸在小学里,老师激发了我的读书、作文的兴趣;在中学里老师让我有了当作家的梦想,因此所有的晚自习、星期天,我都用来读书、写作。到现在,读书不断、笔耕不辍。因为读、写已成了一种习惯。

同类推荐
  •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上)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上)

    本书是一扇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它能带你穿越高山、沙漠、森林,带你去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你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纵览壮美河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多角度解读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
  •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本书在介绍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大学英语写作的技巧和实际应用。
  •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本教材紧扣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从班主任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由案例导入理论问题,又理论联系实践,突出案例教学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不仅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操作性等原则。
  •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刘慈欣经典

    刘慈欣经典

    本书收录刘慈欣的中短篇科幻小说代表作《带上她的眼睛》《朝闻道》《思想者》《中国太阳》等,既有强大的叙事力和绚丽的想象力,也有宏大的架构与深刻的思辨,集中呈现了刘慈欣的科幻风格。同时,由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欣荣老师,从审美、阅读和写作等角度对各篇进行详细导读,使本书更适合课堂内外阅读使用。
热门推荐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六十六

    六十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沙漠改造系统

    沙漠改造系统

    农场主张峰意外获得沙漠改造系统,将茫茫沙漠改造成美丽的山水田园。
  • 姑姑中篇小说

    姑姑中篇小说

    姑姑进门的时候,爷爷正坐在堂屋里喝茶。茶是上等的碧螺春,在白底蓝花的盖碗里泡出浅浅的一汪碧水。这茶因为是国民党苏鲁战区陆军暂编十二师少将师长赵保原的心腹马进给派人送来的,爷爷便格外珍惜,一小口一小口细细地品着,硬要品出些茶叶之外的味道。等到茶水喝乏,爷爷便充分感受到赵保原对他的恩惠,不觉浑身通透,心情无比舒畅,放下茶碗,闭目背起苏轼的《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姑姑就是这个时候进门的,穿着月白色的旗袍,提着浅黄色的柳条箱子,身后跟着一脸惊慌的奶奶。
  • 奥兰塔

    奥兰塔

    整部小说用的是独特的阐述方式,用类剧本的形式展开故事发展,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画面感。小说的架空除了生存环境做了全新设定外连里面的职业和技能也做了全新的设定。全新的故事设定和跌宕起伏的剧情模式给读者带来全新的玄幻小说观感。
  • 风云七域

    风云七域

    茫茫穹苍,七域并存,身怀神秘血脉,在上古天龙族的后裔帮助下,和他并肩作战,征战六大天域,共闯神秘的上古神域,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一则尘封的古老神话,一段离奇的凄惨身世,一种无奈的纠结情感,一个意外的悲惨结局,是结束,还是开始,都无法预料!
  • 恋与妖猫

    恋与妖猫

    一次意想不到的邂逅,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沈希诚与幂灵,恋与妖猫,曲终不散。
  • 豪门升级攻略

    豪门升级攻略

    他,是霸道腹黑的神秘总裁。她,是单纯倔强的实习医生。一次意外,她拍下了他的罪恶证据。从此,她沦入他的掌心地狱!他如恶魔一般对她万般折磨。她一次次逃离,换来的却是他的变本加利。“女人,你要是再敢逃,我一定让你生不如死!”一句句羞辱,如恶梦般深深烙入了她的灵魂,她狠发毒誓,雷狄傲,你强加在我身上的耻辱,我要百倍地索回来。他费尽心思,不择手段,机关算尽,最后却玩失了自己的心。
  • 星河崩塌

    星河崩塌

    一次寻常的探险。林奇穿越到星际争霸的异世界。战争!这里充满无尽的战争。为活着。为能源。为星际之旅。林奇激活恐龙大军铠甲。恐龙机甲在异界,星际任我驰骋。岂料。恒星级的高等文明战舰逼进,星际浩劫即将降临...
  • 煽

    本书为随笔集。书中收入了海岩关于做人、处世、谈情及成功的的文章,配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