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1]
语文教师要完成的育人任务之中,也包括将学生培育成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内容。
有这样两部分中学生:一部分是学习的主人;一部分是学习的奴隶。
是学习主人的中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有的理想还比较远大,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知道每天每月学哪些内容,知道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听课注意力集中,自习效率高,课余时间也有计划内的实事可做。这些学生和老师合作很好,但又不依赖老师,有较好的自学习惯。他们忠实于自己,考试从来不抄袭,学习成绩好,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需要,是一种乐趣、享受。
是学习奴隶的中学生主要表现为:为避免父母的指责或老师的批评而学习。他们缺少或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父母或教师推一推,他们动一动。有时他们想学习,可又不知从何学起,用什么方法学。上课时经常为不能集中注意力而苦恼,自习或无事可做,或明知有事却尽可能拖拉。作业得过且过,课外时间就更没有自控能力了。他们喜欢依赖老师,可老师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又常常拖拉甚至不做。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心血来潮时也能学一阵子,但很快就会冷下来。他们常把考试分数作为学习的终极目的,而考试分数又不高,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包袱,成了一种痛苦。
显然,学生自身利益需要的,教师和父母喜欢的,祖国和人民需要的,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而在几乎每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着这样两部分学生,还有的学生处于两者之间。显然,我们当教师的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习的奴隶得到解放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班集体学习的主人越来越多,从而也就使自身的教学工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放。
怎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刚教书的时候,我曾自以为是,缺少民主作风,觉得自己是教师,就该说了算,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就是了。这使我想当然地做了不少脱离学生实际的无效劳动,吃了不少苦头。于是我回忆起自己读书、下乡、到工厂的经历,想起自己过去所由衷尊敬的都是那些作风民主,真心诚意地为学生、为群众服务的领导或教师。今天自己当了教师,就该做受学生欢迎、为学生服务的教师。
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
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宁肯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11年前我曾在一个全是男同学组成的后进班上作文指导课。指导办法,就是请学生听我念范文,然后写下来,同学们在听与写的过程中感觉符合自己的实际,愿意写。如果不这样,硬逼着连听写都有困难的学生自己作文,他们失去兴趣,索性不写,效果反倒更糟。学生学会听写作文后,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往高处攀登。倘觉得学生水平低,总不肯把桥的一端建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那学生也就总也不能到达大纲教材规定的彼岸。
为学生服务,还应注意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语文教学“婆婆”多,这是语文教师共同感觉到的一个事实。“婆婆”多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的“婆婆”很开明,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修养,在教学中点拨几处,便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也有的外行领导,数理化听不懂便听语文课,听了以后,便有许多指示、指令性的意见。一篇课文怎么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册语文书,除了人教社教参外,全国各地为之配备的《练习册》《学习解难》《单元练习》等参考资料不会少于30种。“婆婆”的话可以听,这些资料也可以看,但听和看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服务,而不是倒过来,教学为这些“婆婆”、资料服务。
十年来我上过四百多节公开课,其中有的课上得一塌糊涂,事后查找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参考资料看的版本太多,考虑多方面“婆婆”的意见太多,以致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而去设法适应各类教参及“婆婆”们的需要,结果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自己越讲越不是滋味。反过来,那些既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听课教师的课,都是我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实际,有了课堂设计的主体框架,再把教参及“婆婆”们的意见拿来作参考的结果。
二、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我常觉得,帮助二字很重要,帮助学生学习,就不是强迫、命令学生学习。这些年我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辅导后进同学中,尝试过不少次失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忘了给学生当助手,而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和学生搞得很僵,师生心里都很不愉快。认识到这一点后,再辅导后进学生时,我总是事先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就意味着必须耐心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们那些好学上进的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起来,然后我再帮助他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强迫命令,才能避免师生对立。
反过来,也要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才能对各类学生都有感情。以前,我曾有过只有好同学才能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观点,觉得那些后进同学是阻碍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是包袱、累赘。于是对后进同学就缺乏耐心。越缺乏耐心,就越不能建立互助的关系,师生关系不协调,教学任务就更不能完成。
后来,我在实践中注意强化这一认识:每位学生都在帮助我教学的能力。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耐心地到学生中去找,这样我的助手越来越多,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学着帮我留作业、批改作业、出试题、评试卷、批改作文。这些年来,我教语文越来越轻松,重要原因就在于我把每位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助手。
这些助手不仅帮助我完成教学任务,也帮助我提高教学水平。因为在和这些助手的交往中我不断加深着对学生心灵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着对一届又一届不同性格特点、思维特点的学生的认识,从而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是学习后进的学生,越是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像医生,只有经常治疗患疑难杂症的患者,才能提高医疗水平一样。
三、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文化大革命”胡闹了十年,使人们谈人色变,谈人性色变,似乎谈人性就是资产阶级的事,似乎无产阶级是不讲人性的。这是对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其实只有马克思主义者才敢于不掩盖人性的本质,才认为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本人就是具有最完善的人性的一代伟人:忠厚、善良、无私、忘我、博学,为了高层次需要,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每一位革命先烈,每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首先都是具有完善人性的人,是甘愿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人,是为了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而不惜牺牲个人地位、名誉、财产、甚至生命的人。
我认为所谓完善的人性,就是每个人既有低层次的需要衣、食、住、行,也有高层次的需要——劳动、学习、创造、亲情、友情、爱情、责任感、义务感,直至具有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一理想社会便是共产主义,而剥削阶级则认为这一理想在来世,在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这样剥削阶级讲人性,实际也不能具备完善的人性。特别是那些宣传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的人性论者,更是对人性的反动。
从这样的角度去研究人、思考人,就会理解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都是正常的需要。特别对人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都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从这样的深度去分析人,就会发现,我们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不是外在的口号,而是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美好、善良、尊重人、帮助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以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作的那部分人性。即使对这些需要不那么强烈的同学,我们也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不管这种需要多么难找寻,有的甚至被压迫为潜意识,我也要叮嘱自己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中,历尽曲折,也要把这种需要找寻出来。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世界的丰富多彩,也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并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实际上,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必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去进行高难度训练了。我们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到21世纪第一年,也仅能从20689704个19周岁的同龄人中录取不到200万名大学生。而近三年我国人口再生产又总以2300万以上的速度进行着。这些都说明,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同龄人升大学的比率很难突破10%。这一基本国情我多次向学生宣传。同时又启发学生认识人才标准的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升学是人才,当数学家、文学家是人才,就业当工人、经商、搞个体经营,干得踏踏实实,干得出色,也是人才。同学们都应该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四、决策过程要民主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
11年前我从工厂来到学校时,应该说是不会教中学的,但一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经常和同学们商量,教什么、怎样教。在一些心里没底的问题上,我总请同学们举手或投票表决,确定怎么办,这就使我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的较大的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们自觉、热情的支持,因为学生都有维护自己选定的方案的心理。
比如,作业究竟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统一留?单元或平时测验是进行,还是不进行?作文是同学互批,还是由教师批?日记是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教材分析是假期写,还是开学写?这些较大的问题,我都和学生一起商量,同学们举手或投票表决后,再根据多数同学的意见办。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我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
我曾给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学生上过语文课,从黑龙江省到广东省实验中学,从新疆到南京师大附中,从蒙、冀、鲁、豫,到皖、赣、湘、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发表意见也活跃,而在课前,他们都没有预习过一分钟。
许多教师问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么高,是用什么办法调动的?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民主”。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
一旦学生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作者简介:
魏书生,1950年生于河北交河。1984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辽宁省功勋教师,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发表教育教学文章上百篇。出版《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一、二卷)《家教漫谈》等著作。
[1]魏书生:《将学生培育成语文学习的主人》,载《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