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9500000011

第11章 中国花鸟画鉴赏(2)

与黄家偏好珍禽奇石的题材不同,徐熙更倾向于大自然的“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具有浓厚的平民色彩。技法则“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掩映也”,改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独创“落墨”法,即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鸟雀,略施杂彩,色不掩墨,意在追求朴实淡雅的意趣。虽然他被“黄家”看做“粗恶不入格”,但由于置身于宫廷外,因而能够不受院体画风的约束和影响,对画法和题材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从而创立了以水墨渲染为特色的“野逸”风格。这些从他的代表作品《雪竹图轴》中可以看出。此画运用墨线与大的墨块奠定骨架,采用烘、晕、皴、擦等方法,尤其是竹节,通过用墨皴擦,使得结构越清晰,越显竹子挺拔苍劲;竹叶则用细笔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势。旁边又有一些细嫩丛杂的小竹参差其间,更觉情趣盎然、生机勃勃。整个画面对笔墨有了一定的解放,虽然并非后世的那种豪放式泼墨,但在当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语言。

徐熙虽然在宫廷之外的声誉极高,但他的画风在宋初艺术竞争中却不占优势。面对“黄家”画风的盛行,徐熙的子孙如徐崇嗣也不得不变更家传的落墨画法,效法黄家的画风。但他作画“更不用墨,直以彩色图之”,创造出了“没骨画”,这种在花鸟画技法上的有益尝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徐、黄二人画风的差异性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需求:一个是对宫廷富贵的赞美和表现;一个是对高洁人格、自由精神的高度热爱。这种不同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决定了二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意识以及审美观。“这两种不同的象征意义,经过北宋画家与文人画家的推进和发挥,构成了宋代花鸟画的基本风貌。‘黄筌富贵,徐熙野逸’是中国花鸟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以绘画大师个人命名的风格样式,它标志着此时的花鸟画已经成熟”。[1]

二、宋代花鸟画——院体重彩与文人水墨

北宋之初,南唐和西蜀的许多画家在皇家画院图画翰林院供职,他们为统治阶层服务。以黄筌父子为代表的花鸟画绘画风格得到了皇家认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院体花鸟画的基本风格面貌。宋徽宗当政期间,由于皇帝本人的身体力行和大力提倡,院体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黄筌父子精细不苟的绘画风格不仅符合统治阶级的口味,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审美要求。然而徐熙所创立的野逸风格并没有被忽视,由于北宋文人画开始兴起,宋徽宗赵佶既崇尚黄派的富贵,受到新兴文人画风尚的影响,同时又喜好徐派的野逸,并将徐家和黄家的风格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将写实和形似相结合的宋院体花鸟画推向了历史发展的顶峰。

宋院体花鸟画风格以华丽细腻为主,多选择表现富贵祥和与天下太平等思想方面的题材,这与所处时代的特征不无关系,从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可见一斑。在《瑞鹤图》中,赵佶画了20只丹顶鹤,图中群鹤姿态各异,占据一半多的画面,它们灵动地翱翔盘旋在北宋都城汴梁宣德门的上空,宣德门的屋脊四周祥云缭绕,仙鹤、宫殿和祥云的选材将皇家的富贵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图是宋院体画的典型代表,绢本设色,工笔绘成,线条细劲,设色富丽,以局部的屋檐代替了整个宣德门,位于画面底部,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它四周的祥云缭绕,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图中20只丹顶鹤的布局在多变中暗含着对称的安排,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二,如此大的分量,如此多的笔墨,在风雨摇坠的王朝,我们可以体会出此画寄托了作者心目中渴望吉祥太平的愿望。整个画面的色块布局所流露出的特有的富贵气质透露出画家的特殊身份,从这一点可以判断出这不是画家让在图画翰林院供职的画家作的,而是宋徽宗赵佶的“御笔画”。

宋院体花鸟画风格除了以华丽细腻为主,多选择表现富贵祥和与天下太平等思想方面的题材外,还选取珍禽瑞鸟、奇花怪石、孔雀龟鹤之类的祥瑞之物来表现富贵、吉祥、太平等思想。在表现技法上黄筌父子建立的注重造型的准确性和色彩绚丽的“黄体花鸟”在北宋初一百多年的花鸟画历史中占主导地位。黄筌父子的表现技法偏重于色彩的层层渲染,笔法细劲而有变化,工笔设色;徐熙派则是落墨为主、色彩为辅。北宋中期,崔白等富有革新精神的院体画家在黄筌父子建立的院体规范下吸取了徐熙一派的表现技法,给院体花鸟画吹来了一股自然清新之风。宋徽宗赵佶也对徐、黄这两种不同画风兼收并蓄,南宋画院亦是如此。所以就总体上而言,院体花鸟画继承了徐、黄两派的画风,花鸟画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极致。

两宋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绘画的作用由成教化、助人伦的鉴戒和说教角色向以陶冶情操为尚的审美娱情功能的发展,宋代的花鸟画也越来越多地流露出画家作画时那种轻松玩赏的心态。从作品尺寸角度来说,从制作大幅的花鸟画向盈尺画幅的小品花鸟转变,以扇面、册页等为形式的小品画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小品画尺幅往往在斗方之间,多以小立轴、册页、扇面、手卷等形式出现,属于案头把玩观赏的艺术品。宋人小品画以独有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奠定了它在历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地位。

在宋人小品画中又以扇面小品的成就最为突出,由于扇画的画幅小,理所当然地被历代美术史编撰者列入了“小品”之列。扇画也被称为书画扇,扇画是书画扇的简称,虽然扇面的尺幅小但是如同大尺幅的绘画作品一样,它同样承载了品评中国画时所涉及的众多因素,诸如艺术家个性、学养、人品、才情以及笔墨情趣、神韵、意境等相关方面,也就是说,凡书画具有的东西,扇画都有。同时,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电风扇和空调等现代高科技产品还未出现,扇子又是古人在夏季用来降暑、散热的简便工具,而扇画的出现将扇子的实用功能和绘画的审美功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扇画将实用和审美功能集于一身,可以说扇画有的书画却不一定具备。由于皇帝的重视,扇画在宋朝很盛行,很多精美的扇画都出自当时的画院。在这些皇帝当中,宋徽宗赵佶在推动扇画繁盛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宋徽宗在花鸟画方面造诣颇深,他除了致力于发展画院之外,还经常以自做的书画扇赐给大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扇面上的花鸟画也盛极一时。

扇画的最早起源无从考证,然而我们可以根据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将扇子和书画相结合的艺术家传大略了解扇画艺术在还没有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之前的状况,这要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说起。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官至右军将军,故人又称他为“王右军”,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历史上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很多,如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很多成语都是来自于王羲之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有关书扇画的故事(这件事被史书家记载在《晋书·王羲之传》中,这是关于书扇画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据说有一天,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他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在向路人叫卖扇子,但是无人问津,老婆婆样子很是辛苦。王羲之看在眼里,怜在心里,他看到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这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所以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于是王羲之灵机一动,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心想反正也是卖不出去,于是就把竹扇交给他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心想本来扇子就不好卖,这样一来就更卖不出去了,心里很不高兴。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一定会有人买的。”卖扇的老婆婆半信半疑,但当她到人多的地方真的一喊时,呼啦一下被人包围了,大家争着要买,你抢我夺,不一会儿就卖光了。老婆婆兴高采烈地拿着一篮子扇子又去找王羲之题字,王羲之只是笑笑而没有答应。这个故事就是流传至今的“竹扇题字”。

扇画发展到宋朝,由于热爱书画的皇帝的大力提倡和支持,已经成为完善而独立的艺术样式,出现了很多精美的扇面画。这些花鸟扇画多为折枝和工细的写实画风,画家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缜密的组织与设计,将一木一草、一花一鸟,表现得生动逼真、生机勃勃,如徐熙《豆花蜻蜓图》、黄居寀《晚荷郭索图》、徐崇矩《红蓼水禽图》、赵佶《枇杷山鸟图》、吴炳《出水芙蓉》、李安忠《竹鸠图》等都是精品佳作。这一时期还有赵昌、崔白、文同、易元吉、梁楷、杨补之、赵孟坚、牧溪、郑思肖、苏汉臣等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他们顺应时代的审美要求,创作了大量的扇面精品。

黄居寀画的《晚荷郭索图》表现了一只大螃蟹在残荷上张牙舞爪的样子。由于螃蟹的体重太大,把处于凋零的荷叶梗压折了,硕果累累的莲蓬刻画得细致入微,莲子顶部的高光表现得恰到好处。莲子、莲蓬、莲梗、荷叶、芦荻、蟹壳等不同的肌理和质感也被黄居寀表现得入木三分而各不相同。画家将螃蟹、荷叶和莲梗画在画面的左下角,并且呈四十五度角倾斜,这样构成了一种紧张的张力,向上迂回、挺起的莲蓬缓解了这种由于下倾而造成的紧张的力量,使画面达到一种力量的均衡。稀疏而折断的芦荻既丰富了画面又传递出萧瑟冷寂的气氛。画面的表现方式主要是工笔设色,叶子双勾填色,螃蟹层层渲染,腿部毛茸茸的质感表现得生动逼真。

《枇杷山鸟图》是宋徽宗赵佶的上乘之作。赵佶作此画单纯地使用了墨而未加一点色彩,格调高雅,构图巧妙。山鸟回首注视着从远处飞来准备着落的蝴蝶,山鸟和蝴蝶被安排在画面的边缘,中间是枇杷的果实和枝叶。叶子的经络,不同的走向,叶子的向背,被虫咬的残叶,果实的虚实都表现得极其精彩,可见画家观察自然之仔细,表现之严谨。《出水芙蓉图》作者是南宋的画家吴炳,他擅长工笔花鸟、写生折枝。全图笔法精工,设色端庄大气,画面以绿叶衬红花,采用俯视特写手法,叶子和花瓣层层渲染,细腻的笔调将荷花的清纯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现得入木三分,此画无愧于南宋画院花鸟画的精品之作。

在流传至今的宋朝扇画中还有许多精品,这里不一一赘述。扇画虽小,但是我们可以从欣赏扇画作品中体会到画家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爱恋之情,在“以小观大”中体会画家细腻的内心世界和观察自然事物那种认真、严肃的态度。在这些热衷于院体工笔画的画家中出现了一些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如赵昌、崔白等。

赵昌被后人称为“写生赵昌”,他的花鸟画在重形似的前提下又不失生趣,在重色的同时又不流于媚俗。但在画风上有较大突破的还是自崔白起。后人认为崔白改革创新,创造了“水墨重色”“色更自然”的新体花鸟画,在画面中加入豪放水墨山水画的因素,着重笔趣,追求野逸、荒寒、简单、冷峭的意境。

崔白,字子西,濠梁人。熙宁年间补为画院艺学。他合徐黄二人的画风为一体,别创一种体制清淡、体风疏通的画风。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是成熟时期的《双喜图》。画面表现了秋野荒郊的萧索气氛,秋风飒飒,树木、竹草均随风倾俯。画家捕捉取了秋兔、双鹊、高下对峙、浑然一体的瞬间之景,创造出了生动真切的艺术形象。画中的野兔形体丰满,踞坐缩腿、垂耳放目、驻足回首;双鹊则居高临下、惊惶飞动,噪鸣于枯木荆棘之巅。三者动态相互呼应,增添了画面的声势与神韵。在表现技法方面,画家灵活运用了工整与粗放的笔法。喜鹊、兔子通过工笔双勾填彩法来描绘。树叶、竹、草运用了皴擦的方法,荆棘则使用了没骨法,尤其是树干,以粗放的笔意描绘,笔锋的折转变化极为明显。土坡侧笔放胆挥毫,粗细笔调相融和谐。整幅画面诗意浓郁,有声有色,表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情怀。

到了北宋中期,在院画的主流之外悄然兴起了一股借绘画抒发性情的“笔墨游戏”并逐渐形成了独特体系,画家们通过绘画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拘泥于形式格法,即后来大肆风行的文人画。文人在花鸟画中也极为流行。在这种艺术潮流的影响下,传统花鸟画中的“四君子”题材逐渐以另外一种表现方式流行起来,如“四君子图”“岁寒三友”等。它们被赋予了精神文化和道德品格的内涵,文人画家借画言情,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他们清高淡逸、孤芳自赏、鄙俗求雅、洁身自好的格调和人生理想。因此院体画工整细致的画风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精神需要,而更注重能够乘兴挥写,以追求笔墨形式本身的感人力量和作品的天然意趣,写意花鸟从此兴盛起来。

我们知道,系统的文人画思想是苏轼建立的,他也是文人墨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除他之外,文同的墨竹、杨天咎的墨梅以及郑思肖的兰花,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墨竹虽然早在晚唐五代时就已出现了,但历来谈到墨竹画家,无不首先提到文同,可见他的影响之大。

同类推荐
  • 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经济法

    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经济法

    本书以“案例课堂”的方式对经济法的知识要点:国家经济管理、企业、特殊企业形态等经济法主体;产业与投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竞争与垄断、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产品质量、证券与房地产、会计与审计等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保险、福利、优抚和救助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内容进行精辟的法律解析。
  •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6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6

    小学生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只能从课堂之外大量而广泛地阅读精品。本册专门针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精选柴静、迟子建、张晓风、梁实秋、刘慈欣、季羡林、黑鹤、刘瑜、落落、老舍、余光中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都德、V.M.希利尔等世界大师的经典名篇。通过阅读这些杰出作品,让小读者们享有语文课本不曾带来的阅读乐趣,培养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比、归纳、联系的阅读和思维方式,大大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空间。
  • 猫城记

    猫城记

    本书包含老舍先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分别是《猫城记》《小坡的生日》。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了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作品《猫城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猫城记》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译介到西方时,其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牛天赐传》中商户他们牛老头年老无子,一天,有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孩子,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是老天爷赐予的,遂取名牛天赐。天赐从小娇养,加之牛氏夫妇畸形的教育,除了玩和写点小文章之外他什么都不会做。家道中落后,除了曾经的下人和朋友虎爷,天赐一无所有。这时,曾经受过牛老头恩惠的天赐的老师突然出现,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一线生机……
  •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1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1

    小学生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只能从课堂之外大量而广泛地阅读精品。由此,本套丛书就根据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平均阅读水平,对选编作品进行了科学的分级,以主题阅读的方法串联选文,同时兼顾“家国情怀、社会参与、公共道德、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国际视野”六大核心素养,并设置“主题导读”“阅读小助手”“乐读单”等版块,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小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阅读体验。
  • 班干部的管理学问

    班干部的管理学问

    《班干部的管理学问》针对性较强,主要面向师范生和一线中小学老师;与实际结合紧密,尤其与“新课改”联系密切;消减了理论部分的内容,突出教育教学实践与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采用双重视角的编写方式,既注意到如何利于学生学,又关注到如何利于教师教;体现了国内外关于学校教学及其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受教师教育新理念的影响,这不仅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教师教育新本质生成的客观要求。
热门推荐
  • 大神,求导航!

    大神,求导航!

    如果能买早知道,苏暖打死都不会去碰那架1007次试行均失败的时光机。在陌生的古代,面对一连串故障和追兵,路痴暖表示,以后再用时光机她就剁手!幸亏天不亡她,让她活捉一只还算通情达理的古代大将。那啥,兄弟,导个航呗!
  • 傲世九天逍遥

    傲世九天逍遥

    天地万物,任我逍遥,染血一生终不悔,红尘逍遥我独醉。独立傲然,俯视脚下苍生,只为红颜而泣。为你,袖手天下,陪你,浪迹天涯。弃一代江山,敛半世猖狂,求一个对手、只为一战!天弃世遗,诸天灭世,古今贯穿,唯我独立,此身不朽,万骨诸天破灭!
  • 龙舒岸边映山红

    龙舒岸边映山红

    檀炳光一见门口亭亭玉立的女子果真是自己那位没有拜堂的妻子,心里突然有点慌乱。留田刚刚解放,红军所面对的事务千头万绪,何况他身兼数职,就是把自己一分为二也忙不过来,见到章玉音,惭愧之情溢于言表。章玉音有些傻眼。她陡然面对一身戎装、腰间挎着两把短枪的丈夫,特别是他帽檐上那颗小小的红色五角星,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得红。她想不到,这位没与她拜堂成亲的丈夫穿起军装来是那么英俊挺拔、威风凛凛!只是那张浓眉大眼的长长四方国字脸,略显疲惫和憔悴。她顿时感觉脸颊有些发烫,一时无言以对,就将带来的一双剪刀口黑色布鞋塞在对方手里,深情地说:“把脚上那双破鞋脱下试试,看看合不合你的脚,下回我做鞋心里就有数了。”
  • 神话物品专卖店

    神话物品专卖店

    许梦站在自己的小店门口,一个面色严肃,一脸正气的道人走过来“道友,最近我那里出了一个僵尸,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法宝”“九叔,你看这个铜钱剑,您要买了他,什么僵尸厉鬼都不在话下”。许梦坐在自己的宫殿里,这时一个面目丑陋,猪头人身的怪物走了过来。“小友,我师傅又被妖怪给抓走了。”“大圣呢?”“大师兄早就被气跑了。”“那你需要点什么?金刚伏魔圈?斩仙飞刀?”“不是,俺老猪来问问,这担行礼值多少。”“......"这是一个少年无意中拿到一本宝录,穿梭世界,与诸天大能交易的故事。书友群:174709073V群:581697132
  • 异界屠夫

    异界屠夫

    他是一个胖子,一个贪吃而且无耻的胖子,但是却又是一个神秘种族的绝世天才!借助着前世所学,胖子在古风大陆创造出一个全所未有的逆天武技。当召唤出上古兵魂和传说中存在的高等存在,再配上胖子那一身强绝天下的力量,一个绝世的屠夫,开始了睥睨天下的一生……轻松诙谐的人物和宠物,华丽狂野的斗气与魔法的碰撞,一切精彩,尽在《异界屠夫》!
  • 导弹武器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导弹武器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 清宫绝恋寻爱大清

    清宫绝恋寻爱大清

    历史上的孝懿仁皇后没有确切的出生时间与进宫时间。她是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在她去世之后,康熙朝便不再有皇后。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子,让两代皇帝成为心中的最痛。当繁华落尽之时,他与他又何与何从?又是谁为谁谱写的那一首盛世清曲?江山血染之后,谁为谁谱写下了那一首盛世清曲......
  • 网游之领主纪元

    网游之领主纪元

    在全民游戏的时代,本来混的并不怎么样的刘轩,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五年前,《领主纪元》刚刚开服的时候,依靠这脑海中未来的记忆,名将、美女、隐藏兵种,还不是应有尽有。
  • 暴狱

    暴狱

    《暴狱》讲述了特种兵出身的监狱警察铁剑到地处偏远的沙拉监狱任职途中遭遇惊险车祸。悬崖旁边,千钧一发,他拼着重伤,救了同车女孩周瑾一命,意外收获甜蜜爱情。初任监狱管教干事。铁剑就遇到了敌手。犯有谋杀罪的重刑犯吴应泉老谋深算,与身手利落的铁剑硬碰硬,遭到教训后怀恨在心。伪装老实的他早已偷偷预谋越狱,血气方刚的铁剑能否防范这只狡猾狐狸?表面平静的高墙电网内,暴风骤雨般的流血冲突即将袭来……
  • 金锚

    金锚

    渤海湾大亮岛上有个渔村叫做将军帽,不是这个渔村出了什么将军,而是这个村附近的海域盛产鲍鱼,鲍鱼的土名就叫“将军帽”。鲍鱼因其壳面隆起,状似清代官员戴的帽子,渔民称其为“将军帽”。这个小渔村由此而得名。将军帽村有几百年历史,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尤其是他们村的鲍鱼远近闻名。清朝时期,这里的鲍鱼是贡品,专门贡给皇上食用的美味。将军帽村历经朝代变迁,贡品时代早已成往事,正向改革开放时代迈进。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小渔村出了一位“秀才”,名叫张鲍鱼,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有当官的命,其实张鲍鱼只是考上了一所京城非名牌学校——燃料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