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9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近代哲学中,“主体”一度被视为哲学的理论基点和逻辑出发点,以此为根据,建立起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大厦,并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达到高峰。马克思哲学继承了哲学史上“主体性”思想的重大成果,并从新的哲学基本观点和哲学思维方式出发,赋予了“主体性”原则以全新的内涵与意义。在20世纪80年代乃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但在现当代哲学、包括当代中国哲学中,对“主体性”的批判、反思乃至解构之声,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现象,他们立足于各不相同的立场,对“主体性”原则的理论前提、基本原则和理论成果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与此相伴随的,“主体性”被宣告为完全“过时”的观念,“主体性的终结”成为颇有影响的理论话语。

那么,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它对今天我们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中,“主体性”意味着什么?现当代哲学针对“主体性”思想所展开的种种批判和反思,其针对的究竟是什么?其意义和局限性究竟是什么?对于与“主体性”问题相关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和观念,例如“人的存在”、“自由观”、“发展观”、“启蒙观”,等等,我们应该做出何种理解和阐释?所有这些都是哲学发展中带有关键性的一些重大课题。就它们进行专门探讨,无论对于深化“主体性”思想的研究,还是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书正是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理论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本书包含五个部分。

【第一章】“现当代哲学与抽象‘主体性’批判”,着重对现当代哲学中“主体性”批判思潮进行深入的反思。通过对现当代哲学针对近代“主体性”观念所进行的意识形态批判、价值规范基础批判、存在论层面的批判这三个侧面的专题考察,试图展示现当代哲学“主体性”批判的核心内容。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具体分析了现当代哲学的“主体性”批判的真实指向、理论意义及其限度,并且指出,把主体“实体化”,并因此使“主体”成为独断、孤立与无根的“抽象主体”,这正是现当代哲学“主体性批判”的真实所指及其“主体性批判”兴起的深层根源。现当代哲学通过这种批判,揭示了“普遍主体”背后所蕴含的控制欲望与特殊利益,暴露了“主体”观念的虚幻性、无根性与独断性,就此而言,现当代哲学的“主体性批判”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意义。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前提下,本章深入反思了“主体性”批判思潮所具有的重大缺陷,即它在消解“抽象主体性”之后,把“主体性”原则所内蕴的合理内核,即“价值主体”也随之消解了,这一点构成了它的深层局限,也构成了“主体性”批判的限度。

【第二章】“‘价值主体’:‘主体性’不可消解的维度”,充分吸收现当代哲学的积极成果,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理解“主体性”思想的合理内核、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理论内涵、思想旨趣和理论变革进行了专门探讨与阐发。首先,本章深入哲学思想发展史,着重讨论了马克思哲学自觉区分“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坚持“价值主体”的优先性、把“价值主体”作为主体性的核心内容,并因此在“主体性”问题上所做出的变革性贡献,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今天最富当代价值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本章第二部分进一步阐发了把“价值主体”定位为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核心内涵对于回答“人的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这一重大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本部分着重从三个角度分析和阐发了“主体性”原则与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深层关联。第一,讨论了“人成为内在的目的”作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第二,讨论了“自由”和“正义”作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重大前提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第三,讨论了“全面丰富的生存方式”作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通过这种讨论,充分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文向度与人文内涵。在本章第三部分,从上述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价值主体优先性”原则出发,着重对“主体性”原则在中国语境中的深层旨趣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论证了它所表达和体现的是“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价值规范基础的寻求”这一深层实质,并针对主体性观念在中国的复杂语境中所具有的重大价值进行了探讨,阐发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排序”中“主体性”原则的落实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在本章的最后部分,针对“价值虚无主义”这一现当代哲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论证了“价值主体”在回应这一重大问题上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和意义。

【第三章】“‘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变革与主体性原则的深层关系,通过这种探讨,揭示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当代性。本章的探讨围绕三个重大问题来展开。首先,通过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与主体性思想的深层关系的探讨,来阐发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接下来通过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础,即其辩证法理论与人的主体性的深层关系的探讨,来阐发马克思哲学,尤其它的辩证法理论和实践解释原则的当代性;最后,通过马克思哲学“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与其主体性思想的深层关系的探讨,来阐发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其社会历史理论的当代性。在第一个方面,我们从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入手,探讨马克思哲学如何通过这内在联结的双重批判,破除抽象力量对具体的人的生命存在的遮蔽和压制,从而捍卫人的现实的、具体的主体性。在第二个方面,主要讨论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理论与人的主体性存在之间的深层关联。为了把握人的主体性存在,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维方式与解释原则究竟应该是什么?怎样避免把握人的主体性存在所导致的其被抽象化的命运?围绕着这一重大问题,我们论证了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理论对于把握人的主体性存在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论证了生存实践原则作为把握人的主体性存在的当代价值。在第三个方面,主要论证马克思哲学的社会发展观与其主体性思想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这种关联最集中地体现在它们都把作为“现实的主体”的人置于中心地位。由于这种关联,马克思哲学把“社会”的本性理解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把“发展”的本性理解为“人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的自觉活动”,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与“发展观”,从而使人真正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主体”、“价值主体”、“动力主体”和“责任主体”,“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由此而从哲学原则的高度上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巩固性和坚实性。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示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第四章】“个人生活的目的与社会生活的统一性:‘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首先从“个人生活的目的”这一问题出发,围绕着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对如何维护个人主体性不可剥夺的存在价值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此同时,进一步从个人主体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出发,回答在维护个人主体性的前提下社会生活的统一性如何可能的问题。就前者而言,本章反思了传统形而上学对个人真实性的遮蔽,深入哲学史并吸取当代哲学的积极成果,捍卫个人主体不能被传统形而上学所简化和还原的真实性与正当性,认为在个人私人生活领域,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目的,自由地创造“自我”的个性和人格,追求每一个人属于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个体生命不可能不还原为“共同生活”的生活目的,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个人真实的主体性及其独立人格才能够切实地予以确立。就后者而言,本章围绕着个人主体的个性与社会生活的统一性这一矛盾,通过对马克思的“社会”概念的阐发,对个人主体的限度与社会生活统一性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主体性’与‘自由’和‘启蒙’概念的重新反思”,对那些与“主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哲学内在相关,同时也是现当代哲学中引起充分争议的重大课题进行了专门探讨。“自由”是主体性的重要规定和内涵之一,也是“现代性”的核心概念。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各种思潮中,许多重大的思想分歧从深层来讲都根源于对“自由”问题的不同理解。“启蒙”课题与“主体性”哲学同样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近代所形成的“主体性”哲学都把理性的启蒙作为哲学的重要使命,由于这种“主体性哲学”所包含的内在缺陷,现当代哲学的一些哲学家在批判主体性哲学及其主体性原则的同时,也对哲学的启蒙性质和功能进行了激烈的否定和解构。本章首先从现代性的视野出发,紧紧围绕着“个人自由”与“普遍自由”这一现代性的根本矛盾,反思了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对待这一矛盾上的独断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的自由的抽象化,试图从“后形而上学”的视野来重新寻求这一矛盾的解决。围绕着“启蒙”课题,本章批判性地分析了近代主体性哲学所代表的启蒙观的缺陷,同时试图在一个新的视野里为启蒙的当代合法性进行申辩和论证。同时,区分了名词和动词意义的两种不同启蒙观,论证了动词意义上的启蒙作为哲学本性和特殊功能所具有的不可消解的性质,阐明了哲学启蒙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治疗”活动的三个最为基本的向度,即“思想与文化观念的治疗”、“人生与社会的治疗”与“哲学的自我治疗”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只要人类还在不断地渴求自由和解放,启蒙就是哲学永远未竟的事业,启蒙精神就是哲学不可消解的最为重大的精神。以此为基础,本章进一步讨论了如何通过彰显哲学的“自我”,从而推动哲学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因此彰显哲学自觉的启蒙精神。

本书以上各章内容既相互关联,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对“主体性”及与之相关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究,展开“主体性”原则的当代视野,阐发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富有当代价值的核心内涵,从而推动关于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深度研究。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透这一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从多个方面感悟、体谅、修行,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 美的哲学

    美的哲学

    本书并不局囿于美学学科内部的研究范式探讨“美”的本质与现象,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高屋建瓴地阐发。通过剖析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人的生存状态,作者将艺术视为一种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文化形式,一种历史的“见证”,表达了作者在“思”、“史”、“诗”相统一的哲学视角下独特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并且呼吁让生活充满美和诗意。《美的哲学(重订本)》角度新颖,视野宏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孔子是个好老师

    孔子是个好老师

    本书共十三章,全面呈现了一个多面的孔子,以及孔门生动有趣的学习状况。同时,作者让2000多年前的学习和今天的学习型组织之间实现了“穿越”,更让人们看到了孔门的关注问题、注重研讨、激发潜能和发展个性的教育。
热门推荐
  • 元剧西游记

    元剧西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保密的行动

    保密的行动

    地下党优秀党员李汉魂奉命潜入军统保密局打入西南联络站,与此同时与敌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 豪门侍女之痴少有毒

    豪门侍女之痴少有毒

    J市鼎鼎大名的唐氏集团,旗下公司遍布全国,唐氏集团未来的接班人,聪慧过人,十岁就被誉为商界天才,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这未来的接班人却迟迟未出现,以至于多年后的人们都忘记了这件事。沐风本应是一个站在顶端的男人,却顶着痴傻的名义生活了十几年,属于他的东西必须亲生夺回。简依依重度宅腐患者,懒癌晚期,饶是有一腔热血却只是奉献给了床,放着每天在家打游戏睡觉的日子不过,偏偏跑去伺候人,被某人各种使唤,要是知道因为当初多看了某人一眼,恨不得把眼珠子挖出来。简依依仰头绝望的看着眼前这个威武高大,帅的刺眼的人,心里默念:谁说他是傻子的,特么出来,看我不打死他,要不是看你有几分颜值,鬼才愿意受这份委屈。小日常简依依一脸惊恐:“这.....我....我不是故意的”吓得声音都在颤抖。沐风看似很难办的说:“这可是前朝的,目前的市价可是五十万,哎,就这么碎了,也不知道这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值多少钱呢,真是可惜了啊。”简依依心碎了一地,这么屁大个杯子,咋就那么值钱,值钱的东西老师没有教过,要收好吗?“那要不是你突然靠过来,它也不会碎。”沐风一脸坏笑的说:“是不是你碰掉的?”简依依无奈的点头,沐风笑意更甚:“那不得了。”沐风悠闲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指着茶几上的果盘笑着说:“我要吃这个。”蹲坐在一旁的简依依冷冷的说:“你想吃就拿啊,反正是你自己家,不用跟我打报告。”沐风邪魅一笑“我要你喂我吃。”简依依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他的侧脸嘲笑着说:“少爷,难道你没有手吗?这是什么?”戳了戳他的手背。沐风一脸心疼的说:“哎呀,一想到我最喜爱的杯子被有些人给摔碎了,我这个心啊,整个人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哎。”这话一出,简依依气不打一处来,却又不敢发作,乖乖的拿起桌上上苹果递到他嘴边,却见他笑着说:“我要吃葡萄,记得剥皮哟~~~。”我去你大爷,我特么吃个香蕉都懒得剥皮的人....心里虽然不愿意,身体却很诚实嘛。
  • 逅来邮件

    逅来邮件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有自己的灵魂。希望你们在阅读过程中能认真体会,有不足之处还请你们指出来,谢谢。
  • 恶魔的女佣王妃

    恶魔的女佣王妃

    文弱的少女欣欣误入古堡,却意外唤醒了漂亮绝伦的恶魔王子,不小心撞入爱情怀抱的她,面对前世今生的重重阻碍,将怎样与一支吸血鬼承欢执恋?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3)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没有翅膀,就要努力奔跑

    没有翅膀,就要努力奔跑

    这本《没有翅膀,就要努力奔跑:顺丰快递创始人王卫的12堂创业励志课》对于物流与快递行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激发该行业内企业和企业家不断追求发展创新的热情,还在于推动整个行业逐步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王卫及顺丰快递的成长故事,不仅会让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开始思索自我修炼,更能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为整个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寻找更好的模式;同时也能激励其他行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不断思索所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本书讲了一部抗战史,本书的作者翻阅大量的资料,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历史已经过去,现在走在大街小巷,依然可以看到当年那场战争留下的种种痕迹——都市中随处可见的慰灵碑、墓园中大片四棱尖顶的墓碑,都在无言地述说着对那场战争渐渐消逝的记忆。
  • 禁忌校园

    禁忌校园

    怎么这个校园有这么多禁忌,不可以问时间,又不可以随便进厕所,连寝室也是鬼里鬼气,在这个的校园生活的学生们真是伤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