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0000000005

第5章 魏书生的思想特色(4)

择善固执,持恒坚守并不意味着思维僵化和保守。魏书生一直认为,教师职业能给人带来三重收获: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的感情;收获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他说: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千差万别的,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得充分发挥创造性。正是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并且每时每刻都要开动脑筋,针对当时的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随时都有科学研究的机会。不要说学校、社会这样的大范围内有科研题目,单讲学校教育,单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就各有数不尽的科研题目。以学生的注意力为例,就能写出上百篇科研文章,诸如《男女同学注意力的差异》《一节课各类学生注意力的变化》《练习题设计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增强学生注意力的若干种办法》……这用武之地该有多么广阔!我之所以爱教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教师从事的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一段时间,每一处空间都有科研题目,都能有新发现,能看到学生中新的、积极上进的因素;也能看到教师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能;还能看到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因素。教书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总想,同一课书,能有上百种甚至上千种讲法。我们应该努力研究更科学的讲法,即使今天这种讲法比昨天科学,那也仅仅是向后看得出的结论,向前看呢?一定还有更科学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研究。这些年来,我边工作,边探索研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66篇文章,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探索》《魏书生文选》等书籍。今年又出版了我主编的《中学生用功术》和我写的16万字的《语文教改漫谈》。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劳动确实有利于收获科研成果。从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不仅能增强工作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在一个相当的时间里除了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并兼两班140名学生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外,还有一些社会兼职。许多同志问我,这么多工作怎么做,我觉得主要靠科学研究,从科研的角度去进行工作就能调动教师及学生们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教与学,自然就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多种需要,衣食住行的需要,劳动、学习、研究、创造的需要,人际关系和谐、亲情、友情、爱情的需要,为他人、集体、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追求理想社会的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对不同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也不同。有的强烈地需要物质,有的强烈地需要感情,更有的强烈需要追求理想。尽管教师不是非常富有,不能满足人们物质的需要,但由于教师的劳动能有三重收获:收获各类人才,能满足人们为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收获真挚的感情,能满足人们感情和谐、融洽的需要;收获科研成果,能满足人们研究、创造的需要,所以,大部分教师还在穷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适时地给学生一些意外的惊喜也可以激发兴趣。比如:在持之以恒写日记的学生的日记本中夹上一枚火红的枫叶;给获得好成绩的同学照上一张合影;给取得飞速进步的同学发张奖状;给有突出表现的同学写张喜报……给文章想象丰富的同学画对飞翔的翅膀;拟人手法用得好给他画个卡通人物,画张笑脸以示对他的鼓励……意外惊喜,应是教师创造的杰作,教师应有创造的思维,努力用新奇的方式去激励。教师的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爱写日记的兴趣,而且也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创新型教师,便有了创新型学生。”

超越教师职业身份,跳出教育教学的特定范围,我们更能清楚地感受到魏书生锐意改革的勇气,不断研究的文化品格,在研究中追求卓越成就的创新观念和思想。

“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懦夫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旧,像一层厚厚的土,深深掩埋着他的才能,他只是在这土的下面叹息、抱怨。”

“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我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新了。”

“用心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时加以拍摄。不要非得成为一篇,也无须前后连贯,只要它新奇,为平日所未有就行。”

“新奇的思想像流星,能划破思想沉闷的夜空。对习惯于沉闷守旧的人来说,它无关紧要,也无须捕捉。而对于想要创新、想要战胜自己的人,就非要增强捕捉思维流星的本领不可。”

“新是生命,新是力量,新是智慧的源泉,只有不断更新自我的人,才会充满活力,充满力量,才会找到智慧的源泉。新是希望,新是信心,新是乐观。只有不断更新自我的人才会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乐观。”

守望恒星,不被那些看来光芒万丈但很快消逝的流星所迷惑,这是魏书生的说法。但魏书生又说“新奇的思想像流星,能划破思想沉闷的夜空”,并且认为“想要创新、想要战胜自己的人,就非要增强捕捉思维流星的本领不可。”如何理解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呢?

其实,“矛盾”正是魏书生文化思想最有特色、最为可贵的地方。对待已有的人类文明,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灿烂,世界各国的文化更加绚烂多彩,值得继承发扬的文化遗产是那样的丰厚。但是,继承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一提到创新,人们往往又太过功利。功利化的结果是人心变得浮躁,浮躁带来的是混乱,这又与真正的创新背离起来。魏书生认为,没有继承的创新没有根基,不求创新的继承没有方向。他主张把那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规律性的文明成果、经历时间检验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原则性主张作为基石,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时代,立足于社会,结合自身实际去大胆创新。

事实上,魏书生本人就是改革创新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鲜活实例,而他反复强调守望恒星,针对的是国人普遍浮躁、功利的现实心理。一切文化都是因应一定时代的需要开出的药方,高明与否的标志就看经过实践检验是否对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爱搞运动?为什么近百年来科学技术领域的原创性成就在世界上地位不高,各种制假、造假的水平却令世界惊叹?各种思潮理论流派争奇斗艳,却经不得时间的淘洗,转眼都成了明日黄花,为什么?——没有基于道德良心和终极关怀的对真、善、美的择善固执,没有宁静心态下对已有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持恒坚守,必然功利,必然浮躁,纵有聪明,全是折腾,所谓创新,尽是胡闹!

那么,在魏书生看来,守住内心宁静和勇于开拓创新之间,文化坚守和实践创新之间应该怎么协调和平衡起来呢?我们还是引述魏书生自己的说法吧!

“创新是坚定不移地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往深处钻井。”

“主动生存的人,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会自觉地坚守自己心灵深处追真、向善、求美的阵地,坚守心灵深处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我们的时代、祖国为我们坚守人性中这些最美好的阵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定会促进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朝着更真、更善、更美的方向发展。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也包括教育者本人抓住机遇,坚守自己内心深处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阵地,坚持人性中真、善、美的阵地,坚守坚守再坚守,拓展拓展再拓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就能高楼住得,茅屋居得;高官做得,百姓当得;顺境处得,逆境受得;表扬经得,批评听得。不管生活的大浪把我们冲上高峰,还是卷入低谷,我们都能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即使不断受挫折,即使一辈子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精湛,但仍然做极平凡的工作,做工、务农、当兵、做推销员,也仍然能够迅速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乐观进取,不断改革创新,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往精细处钻研,在为祖国为人民尽到责任的同时,品尝到做人的幸福感、自豪感。”

“每位师生员工在做人上要争取与伟人相同,永远保持平常心,即平等正常之心。在做事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点、特长、个性,即使全市文化课考试成绩倒数第一的同学也要找自己的特长,或音乐、美术,或打球、跑步;或焊接、钳工;或养鱼、育苗,认识到任何一个平凡的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静下心来,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越钻越深,越做越精,做得有滋有味,与众不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人就这么回事儿,什么呀?不再好高骛远,忘记东张西望,埋头注意脚下,一步一个脚印儿,超越自我,静下心来,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工作……往深做,用心做,用真心去做。……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

伟大出于平凡,创新源于继承,站到高处,看到远处,想到深处,然后做到细处,落到实处,最终才能得到好处。只有弃绝浮躁,抛开功利,有所为有不为,有坚持有取舍,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真正的成就——这就是魏书生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三、处世思想特色

处世就是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人与他人、社会如何相处也是受人的思想支配的。魏书生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想决定了他处世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

(一)达观包容的社会价值观

如何评价社会是人处世的基本观念。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时,最基本的思想观念是他怎样看待社会、怎样评价社会。马克思主义主张辩证地看待一切,但事实上,人在看待社会现实的时候都是有一定感情和个性化倾向的。有的人习惯于用理想主义的眼光来苛求现实生活,在评价社会时就会否定多于肯定;而有的人在看待社会现实时,采取乐观主义的态度,总是看到社会的光明面。两种不同的思维习惯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比较而言,后者更能让个人生活得积极、幸福、乐观。

魏书生怎样看待社会呢?对现实的不足和缺陷,魏书生是有着理性而清醒的认识的。不仅如此,特殊的经历,使他对一些客观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腐败、黑暗现象更有着超越于普通人的沉默而深沉的愤怒。但同时,他又从来没有因这些负面的东西而消极、颓废,能始终保持一种达观、超脱的心态,站在更高层次用长远的眼光看到未来的希望,从而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包容,然后力求多做实事好事,为改变现状积极努力。他有一句名言,“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

“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拍下什么录像片在自己的心上,全由自己说了算。社会中肯定存在不好的东西,因为社会还不尽善尽美,所以我们才追求更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来替代它。说它好,是因为它比过去好。说它好,是因为在这社会中好人占多数,好事物占多数。我们不能因为湖心公园有垃圾箱就说湖心公园的荷花不好,就说湖心公园不好;不能因为康生凶狠毒辣,就说周总理不好,就说所有的人都不好。同样的道理,也不能因为社会上有不正之风,就说一身正气的干部不好,就说整个社会不好。社会再向前发展一万年,也还会有垃圾,也还会有坏人。问题在于,我们应该让自己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这常常决定自己心灵世界是阴暗还是晴朗。”

魏书生坚持将心灵摄像机对准光明面的社会价值观,是和他在逆境中求进,始终把抽打自己的鞭子握在自己手里分不开的。就算所处的环境真的极其糟糕,在魏书生看来,埋怨也没有用,他主张“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他说:

“一事当前,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战胜困难,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我体会到,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纵观魏书生“少年求学——青年挨批——教坛扬名”的人生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信念,尤其在艰苦的生活条件、巨大的人生磨难和艰难地从教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开朗向上、豁达包容、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足以给人们的心灵以无比的震撼!

1.少年求学理想扬帆

魏书生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有两个特点,一是崇尚阅读;二是家庭民主。

同类推荐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1920年,罗素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深层的分析、透视,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他当时在中国各地的演讲以及回国后不久就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后来结集为《东西方文明比较》),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罗素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作了许多天才的预言。本书从这一角度摘选了罗素的众多言论以及同时代中国名家对其的评价。
  •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是一部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被撒尼人民称为“我们民族的歌”,少女阿诗玛善良漂亮,可恨的富翁抢走了她逼迫她嫁给自己的儿子。阿诗玛不为财富所打动,严词拒绝。哥哥阿黑勇敢机智,与富翁斗智斗勇,救出了阿诗玛。返家途中,阿诗玛被洪流吞没,灵魂化作回声,永远留在人民身边。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民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他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它是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最宝贵的资料。
  • 萨迦世系史:藏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萨迦世系史:藏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一个教派,对西藏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许多重要事件都与萨迦派密切相关。随着藏族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萨迦派史料的重要性越来越显得突出。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五个部分,即:光明天界之世系,无垢昆氏家族之世系,由萨迦昆氏家族分出的四个拉章之世系,结束语部分即萨迦历任法座亦称历任达钦。在叙述这些内容时,作者主要依据大学者贡觉伦珠所著的《萨迦世系史——贤者口饰》,同时参考了尊胜萨迦派的历辈祖师的传记,还补充了许多上师的口头的传说,是研究萨迦派的重要基本史籍。
热门推荐
  • 梦断山河

    梦断山河

    江南山水江北雪,西塞风沙东关铁,纵横古今三万里,一寸山河一寸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肥田沃土,群狼伺机。中汉大地,再起兵戈。千万生灵,惨遭蹂躏!是承受,还是抗争?满腔热血,怒发冲冠,驱除外寇,誓守家园!对天长啸,梦断山河!试问天下天下,谁主苍生?
  • 近代天津对外贸易研究

    近代天津对外贸易研究

    从鸦片战争的爆发,我国区域经济如何发展?本书将为揭示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天津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 名门娇宠杀手妻:老公请放手

    名门娇宠杀手妻:老公请放手

    许多人的爱情三部曲是“试爱、怀孕、结婚”。但是艾晚想,她非要正某人三观,“结婚、试爱、怀孕”,多么美好的三部曲,艾晚还充斥在自己的美梦中。某天、某时、某人,化身为狼,当被扑到的时候,艾晚严行令止,结果被甩两个红本,某人勾唇看向她:“这可以了吧!”艾晚想想,貌似是那么回事,可是好像又有哪里不对,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晚矣……—拼尽全力,付出所有,只为让你余生安然渡过。这一生,等你,时光尽头,爱你,绝不放手!
  • 日本近代美人传

    日本近代美人传

    所谓美人者,不单外表艳丽,更兼高远的精神境界。此书为日本女性剧作家长谷川时雨为日本近代的著名女性所写的传记。说是传记,但行文风格更似随笔,并有作者本人的观点与评论于其中,读来轻松,是研究日本女性文化的佳作。本次选择其中五篇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日本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尾崎红叶《金色夜叉》的原型大桥须磨子等等。
  • 这个宫女有点拽

    这个宫女有点拽

    命运让她穿越到唐朝,无奈卷入帝位纷争。在尔虞我诈的皇宫中她爱上腹黑王爷,并轮为棋子。阴谋、利用后,她被他伤的遍体鳞伤,决心将他淡忘,他却不容置疑的告诉她“你此生只能爱本王一人,只许是本王的女人”她毅然决然说“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他含情脉脉说“本王只爱美人不要江山”只是她那破碎的心是否还能再接受他?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傲天神尊

    傲天神尊

    你为我而沉睡,我为你而疯狂!你为我而痴情,我为你而承诺!手持风雷枪,身伴麒麟兽,你阻我,杀!你助我,救!因她,枪挑天下!因她,重铸乾坤!破乾坤,悟生死,虚阴阳,成无极!
  • 惊天奇案Ⅱ:滔天大罪

    惊天奇案Ⅱ:滔天大罪

    操纵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幕后黑手,美国次贷危机背后的神秘大亨,股市崩盘之后的最大赢家……神探韩峰,为您解密一个企图垄断中国甚至世界房地产的巨大阴谋!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地产大亨相继遇难,与此同时,香港、台湾,甚至中国一些偏远地区的房地产大亨也难逃死劫,接连不明死亡的背后,是谁在充当策划推手的角色?在巨额回报前,是谁犯下滔天大罪,向法律和道德宣战?在房地产暴利时代即将过去的时候,在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拐点时期,让我们再次跟随神探韩峰的脚步,回头去看它曾经的暴利与罪恶!
  • 黄色童话书

    黄色童话书

    《黄色童话书》是一本39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衣》《变驴的洋白菜》《雪女儿与火儿子》《魔法戒指》……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这是一本让你时刻保持大脑清醒的逻辑入门书,适合每一位普通读者。书中以小故事为线索,从概念、命题、规律、推理、论证、判断等方面讲述逻辑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故事,许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们或诙谐或滑稽或幽默,揭示出逻辑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让你在轻松愉快中了解逻辑的真实本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启发我们像哲学家一样,去解决常人难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