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1400000006

第6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2)

按照现代历史哲学的观点,要理解历史事实,首先就要分析和理解历史知识的性质,因为人们是通过历史知识去认识客观历史的。然而,历史知识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历史学家的价值观念的产物,这些观念又来源于历史学家所面临的需要和环境。“这种过去的事实只要和现在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它就不是针对一种过去的兴趣而是针对现在的兴趣的”[12]。因此,“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知识的这种特殊性造成了历史认识论的必要性。克罗齐断言,历史哲学研究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史学史”,历史哲学就是有关历史认识论的研究。柯林武德认为,哲学的本质是反思,历史哲学就是“反思历史思维”,是对历史思维的前提和含义的一种批判性的探讨。因此,历史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历史认识的性质,或者说是对历史知识进行哲学的批判,从而确定历史学努力的界限和特有价值,即发现历史认识在整个人类认识结构中的位置,历史认识与其他认识形式的关系及其有效性。

不难看出,现代历史哲学已把历史哲学的重心转移到对理性自身能力的批判上来了,即从历史本体论转换到了历史认识论。研究重心的这一转换完全符合人类认识规律。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客体的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转变为对这种认识活动本身的批判。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路易斯·明克指出:20世纪40—50年代以后,对历史认识的性质、特点和方法进行分析,逐渐成了西方历史哲学的内容。“哲学家和史学家都趋于一致地接受柯林武德的这一论断,即哲学是关于思想的思想,因而历史哲学也就是关于历史思维的见解的第二级的活动”[13]。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内容和研究重心,都要经历一个从不确定到确定,确定以后还要进行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应自觉地适应人类认识活动发展的趋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理论内容,转换自己的研究重心,即从历史本体论转换到历史认识论。在我看来,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

对于历史认识论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同样以实践为出发点范畴。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从人的现实实践是对客观历史反映的“转换尺度”、“显示尺度”出发,来探讨历史认识过程及其规律,并把历史认识看作是人们由现实实践所激发的对客观历史的认识。人们认识历史是以现实实践这一特定的存在为中介的,因此,不存在一个抽象的反映以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认识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化与升华,对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实践的“格”,以及由实践的格所内化和升华的思维的“格”。反映只是认识的一个特点,仅仅从反映论角度来探讨历史认识问题,显然是不够的。

对于历史认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仅要从宏观上揭示,而且要从微观上探讨,即探讨历史认识是如何通过个体对历史的认识转化为社会意识而实现的;不仅要探讨历史认识的“形式”问题,而且要探讨现代历史哲学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作为认识主体的历史研究者与作为认识客体的客观历史过程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认识是否具有或怎样才能具有真理性的问题。

现代实践、科学以及历史学和哲学的发展,日益突出了历史认识论的重要性,研究历史认识论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哲学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适应现代实践、科学以及历史学和哲学的发展要求,使原先以胚胎、萌芽形式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历史认识论问题突出出来,并予以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唯物主义历史观成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相统一的历史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建构的理论前提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14]如果历史观的基础并不在于自身的自我确证,而在于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和现实生活,那么,对于历史观来说,首要的就是揭示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和现实生活。为此,就必须建构科学的历史认识论并以此为认识前提。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实现了从抽象认识论到历史认识论的转换。

在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前,马克思再次研究了英国古典经济学,认识到工业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工业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正是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性,以主体身份进入到物质世界的运动过程中,并创造了一个属人世界。工业机器结构已经成为我们周围世界客体结构的重要构件,自然由此第一次成为被人类主体全面支配的客体。正是没有认识这一点,费尔巴哈才犯了直观主义的错误。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15]。所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费尔巴哈直观性的批判,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活动上,而是深入到了工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中。看不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马克思。

从工业生产实践出发,我们就不再像在自然经济中那样简单地直观自然对象,而是能动地反思“对象、现实、感性”,自然经济中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区分第一次被工业实践消除了。如果将工业实践这一现实基础抽离掉,那么,就会产生主体与客体的分离,而只要产生了这一分离,就会出现康德所说的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元对立。所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16]理论的问题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对实践本身的理解与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现实基础。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奠定了建构历史认识论的理论前提。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历史原初四重关系的考察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17]。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相比,马克思在这里从哲学的理论抽象走向了具体的历史解释,实际上揭示了认识的历史形成,揭示了认识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中如何建构起来的。

历史总是人的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这个创造又是以特定的社会生产力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在历史中认识历史的人既受到历史的制约,又通过实践活动将自己的认识对象化。历史认识论中的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表明,进行历史认识活动的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一个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18]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此在”。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一个在“此”的人,将人从特定的“此”中抽象出来,并不能揭示人的现实的存在状态。作为在“此”的人,总是寓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这个历史时空不是抽离出具体存在特征的自然科学中的时空,而是同特定的社会实践相契合的时空。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历史认识活动的人处于历史性生存之中,历史性构成了人的存在规定。

处于历史性生存的人也就是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断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个人是怎样的,取决于他们进行的物质生产的条件,“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20]。因此,人的历史性生存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性存在是一致的。这就是说,对历史的认识总是受历史性制约,这个制约并不只是由于人的思维水平的局限,而是由社会生活的历史性规定所决定的。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目的并不是解释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批判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这就确立了历史认识论的批判维度。这样一种科学的批判的历史认识论何以可能,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解决的问题。

当人们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时,首先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市场经济,商品、货币、资本直接发挥着作用,规定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领域,并由此产生了拜物教意识,即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

同类推荐
  • 老子如是说

    老子如是说

    长篇文化哲学散文《老子如是说》,利用东西方一些哲学成果,以当代人的科学思维,特别是宇宙学的新认识,冷静地剖析、客观地批判与弘扬并重,科学化地解读《老子》,破译《老子》深刻的哲学密码,溯本求源,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哲学的本真,叙前人之未叙。启迪思想,照亮心灵,净化道德,革新习俗,引人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性格的两面,更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性格的多面性与深刻性。文笔幽美鲜活靓丽,恣肆纵横。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

    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

    本书立足爱、自由和责任三个关键词,不仅分析了奥古斯丁爱的哲学的确立和对古典伦理学的终结,分析了贯穿中世纪的意志主义的奠基和流变,而且分析了中世纪道德观对后世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效应,尤其是对马丁?路德、康德和约纳斯的责任思想和普遍伦理的深远影响。此外,本书试图阐明中世纪这一前现代的哲学形态与后现代思想的内在精神的契合。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肥婆大作战:冷漠皇帝不好惹

    肥婆大作战:冷漠皇帝不好惹

    “胖女人,你想死吗?”君北羽好奇的问道她,他真的不知道是她的胆子太大了,还是脑子有些问题竟然敢这么对他说话。陌上花陪笑道“当然怕死啊”不过心里道:要不是有那么庞大的家族和太后给我撑腰,我敢怎么惹你啊,除非我找死。他淡定、寂寥、安静。她高傲、胆识、聪明。她陌上花其实有些想知道的是:五百次的回眸才换一次擦肩而过,那她和他得需要多大的修炼才能让她穿越到这里与他对视。他君北羽其实有些想知道的是:她为什么比她还要懂得他心里所想的?本以为迷失了自己,本以为在也找不到喜欢的人,可她....当他喜欢上了胖胖的她的时候他不敢承认,也否认了自己内心中的想法。谁知他要向她表明心意的时候,他心仪的那个她带着满腔热血拜见他的时候。她会是怎样的心情?她恨那名叫叶海花的女子....
  • 吞噬黑王

    吞噬黑王

    新世纪,地球联邦繁盛,代表超能力的圣教掌控世界。一位羸弱的少年,觉醒了世界从未出现的最强大黑暗能力“吞噬”,在这个黑暗潜伏,地外邪神觊觎人类的世界上,他能否成为成为最无上的黑暗之王?
  • 名门嫡女策:桃花撞了腰

    名门嫡女策:桃花撞了腰

    推荐新文文:《世家女》他如莲,一池碧水才能衬得他高雅亭直。他似凌霄,步步为营璨于高处。但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我不是竹蔓,配不得那一抹青衫,我也不是那牡丹富贵种子,能种入那宫阙深处。你当明白,天涯海角之处,九山云外之间,你在哪儿,我便在哪儿。我不求神仙眷侣般逍遥美景,亦不求华阙宸寰里桂殿兰宫,我只愿你一生安好,可以让我随着你,倾心微笑。——题记木佳死了,因为梦见了自己的色狼小矮子变态上司把自己吃了。木佳又活了,带着前生的记忆成了代郡木府三房嫡女——木灵语。既然穿了,那么……我XXOO你大爷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可是,可是……为什么爷爷奶奶爹爹娘亲姑姑舅舅甚至老祖宗都打定了主意要她跟近亲结婚?那会生出畸形儿的啊……还好,她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可以长大……【秦慕枫】——她哭了吗?——是,很伤心,很难过。——她痛苦吗?——你说呢?——她……有什么打算吗?——没有,她只是哭。——你去多多安慰她。——为什么你不去?——我?你觉得可能么?【慕容清】——语儿,你会后悔的。我慕容清,绝对会让你后悔的!——你问我为什么?很简单,权力,才是握在手里,唯一的武器。【秦慕杉】——你不需要这样做,你不欠我的,但若你这样做了,我到死都不会安心。——我知道你有多不舍,我也不舍。可是语儿,就算隔了千山万水,他依旧念着你,而你,又何尝不念着他。【张端睿】——咱们算是臭味相投吧?反正你不嫌弃我风流多情的,我也勉强能接受你不守妇道。要不,咱们就将就将就,凑一对儿得了?——语语,做哥哥的,很心疼。【岑耀祖】——小表妹,喏,给你,纸鸢。——我是军人,当然要报效朝廷,征战沙场,说不准哪一天就死在那儿了,或许连尸骨都没留下。语语你说过,“死得其所”,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要记得以我为傲,因为我为自己的理想,奉献了我的一生。【尚崇文】——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啊!你敲我作甚?——书、呆、子!你能不能正常点儿说话?——非也,这是圣人之言,子曰……你去哪儿?——女子曰:干你屁事!【慕容漓】——如果有困难,记得来找我。——我不会帮他,但也不会拉他的后腿。他是天生的王者,大兴的命运可能就在他的手上。木灵语,他为了胜利,牺牲了很多,你要体谅。增加几个片段ORZ~~~【片段一】
  • 安放

    安放

    安放,我们过去经常听到的安放,好像专门被有名目的逝去者使用。我们听到有义正严辞的声音在高处说,某某某某被安放在某某某某革命公墓。按常识,向台面上摆放一个大的玻璃瓶,再贵重再谨慎,也不会使用安放,那只是放,不涉及到“安”。可是我想,安放应当是对应着一切生命的。作为大地,它有责任安放每一个落地者,不分尊卑高下,它要像他们不可选择地依赖于它那样,使他们得到安生,这是它必尽的义务。
  • 拨亮我们的精神灯塔

    拨亮我们的精神灯塔

    “繁荣文艺事业,拨亮精神灯塔”,这是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深入学习讲话精神之际,在第一时间面向全省文艺界和社会各界发出的强音。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省有陈忠实、贾平凹、赵季平、陈彦等四位当代著名文艺家应邀出席会议。一省四人出席如此重要的会议,这是陕西文艺界的无上光荣,也是对陕西全国文艺大省、文化大省地位的有力佐证,它在陕西文艺界和社会界引发了强烈的精神冲击和思想震撼。陕西是伟大的延安文艺传统的发祥地,也是对这一传统进行经典传承和塑造的当代精神高地。
  • 玉观音

    玉观音

    这是一部以表现中国女性善良宽容之美的抒情之作,奇巧与朴拙并存,阴柔与阳刚兼蓄,品质细致而又不伤大气。海岩在书中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女警察安心由于一次偶然的“外遇”,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在亲与仇,情与法之间痛苦地纠缠,她经历了死亡的残酷,也重新体味了爱情的甜蜜,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完满的女性,投入到极其艰苦、危险的缉毒工作中。
  • 被这次快穿坑惨了

    被这次快穿坑惨了

    林晴天以为她死了,没想到她又醒了过来,本以为是重生,没想到还穿越了?那自带的系统简直就是个摆设!看着围过来的人,林晴天浑身紧绷,果然还是得靠自己。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情殇府邸

    情殇府邸

    清纯的爱恋,许下那一世的诺言。无论天涯,或是海角,有你,就是永远。打开书页,翻开你我永恒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