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2800000007

第7章 催生“超人”的教育目的观(1)

在尼采的眼里,人不是爱的对象,更不是怜悯的对象,而是一种不伦不类的东西,是一种原材料,是一块需要雕琢的丑陋的石头。他那狄奥尼索斯式的使命,就要是用坚硬的锤子将一个沉睡在最坚硬、最丑陋的石块中的形象——超人——雕刻出来。用锤子进行哲思以催生超人,是尼采独特教育目的观的核心内容。

一、尼采对现代教育的重估

尼采认为,以往全部教育都是无助的、站不住脚的、无重心的、带有矛盾价值的。这种教育为了维护既有的价值,为了维护平庸者,而反对特殊者和特立独行者。因此,它只能培养出一些被日常事务驱赶的庸人,培养出一些缺乏时间发现自己的“工作野兽”。

(一)现代教育反对特殊者

尼采认为,以往的教育是一种权力意志的隐蔽形式,表达了平庸者的权力意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尼采批判以往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规则而用一种转移、引诱、病变而毁掉特殊者的手段”,而教化本质上是为“维护平庸者而建立反对特殊者的趣味的手段”。

1.现代教育灌输第二天性

在尼采看来,毁掉一个年轻人的万无一失的方法,就是教他对那些与他思想相同的人比对那些与他思想不同的人评价更高。教育正是通过对年轻人的思想统制而达到维护既有规则,保护平庸者,反对特殊者的根本目的的。

我们今天所受教育的目的在于给我们灌输一种第二天性:当整个世界都认为我们成熟了、长大了、可以信赖了,我们就获得了这种第二天性。然而,我们中间的少数几个人却完全能像蛇一样,在它所覆盖的第一天性发育成熟之后,蜕下这层第二天性之皮。然而,我们多数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我们的生命的源泉已经枯竭了。

尼采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灌输一种“第二天性”。尼采这里所说的“第二天性”是什么意思呢?根据评判价值的来源和标准不同,尼采将价值观分为两类:亲生的价值观和收养的价值观。亲生的价值观极为少见,可谓凤毛麟角。它的价值评判标准来自评价主体的自身感受,它评判事物价值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事物使我们感到愉快或不快的程度。与之相反,收养的价值观最为常见,它价值评判的标准来自外部。由于害怕,我们假装这些价值标准来自于我们自身,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这种假装,这些收养的价值观最后就变成了我们的第二天性。

事实上,第二天性导致一种驯服和温顺的性格,这是一种让社会感到可信赖、有安全感的某种东西,但却是枯竭生命之源的某种东西。用法国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的话讲,这种第二天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驯服、温顺的性格,正是现代教育“规训和惩罚”的结果。

关于“第二天性”柏拉图也曾有过相关的论述。柏拉图认为,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一旦学生沾染上某种不良因素,形成了某种坏习惯,就会像羊毛在染缸中着了色一样再也难以恢复其本色了。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沾染上不良习性,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与柏拉图不同,尼采决不会将形成习惯看作教育的功能,相反,他更加强调教育的解放功能,强调对于习惯禁锢的突破。尼采反对现代教育只是一味地延续既有的价值秩序,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没有创造能力的“复制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批判以往的教育只是“繁殖的继续”,并且往往是对繁殖的一种“追加的美化”。

然而,在尼采看来,现代教育对于第二天性的成功灌输,却有力地覆盖了人的第一天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幸运地在第一天性发育成熟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掉第二天性的不良影响。但是,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天性都会被永久地泯灭掉,他们的生命之源已经枯竭了,对他们而言,教育所灌输的第二天性已经变成了“第一天性”。

2.现代教育无暇顾及真理问题

尼采发现,现行的德国教育制度无能于反思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无能于就教育本身的真理性问题发问。在尼采看来,包括“教育到底在做什么?教育为什么要这样做?”等在内的这些问题都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于教育的真理性问题。然而,现行的教育制度对这些问题无所用心、无暇顾及,根本不就此类问题发问,更不教授此类问题,而只是致力于忠实地、高效地传授既定的教育内容,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

“我到底在做什么?我到底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是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既不教授也不提问的真理问题;我们对此无暇顾及。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时间跟孩子们扯淡而不是告诉他们真理,在女性——不久将要为人母亲的女性——面前甜言蜜语而不是告诉她们真理,和年轻人一起憧憬他们的未来和他们的乐趣而不是告诉他们真理——我们做起这一切来从来就不缺时间和兴致!……真理对我们来说似乎无关紧要。——“你所说的不无道理;但是,连这个问题问也不问表明我们尚未染上某种骄傲;我们的教育不教人们以骄傲。”——因而更好。——“真的?”

面对尼采的质疑和批判,现行教育制度的辩护者争辩道:之所以不就教育的真理性问题发问,乃是因为现代教育从不教人以骄傲,这也表明现代人尚未染上某种骄傲。在尼采看来,不教人以骄傲恰恰是现行教育制度的一大弊端。不教人以骄傲的教育是一种奴性教育,只能培养出顺从者,而不可能造就出创造者。用尼采的话讲,这种教育制度只能把人类变成一堆细小、绵软的“沙子”!小小的、圆圆的、软软的、一眼望不到边的沙子!在这里,尼采是用沙子来形容现行教育制度所塑造出来的没有个性、没有棱角的庸众,这些人像沙子一样任人践踏,任人踩在脚下,只能给人一种绵软的舒服感。

尼采还发现了德国所有教养和教育所存在的另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人学习,没有人教授,也没有人希望忍受孤独”。现代社会将孤独视为一种社会瘟疫,避之唯恐不及。与这种社会环境相适应,现行教育制度同样回避和排斥孤独,既没有人讲授孤独,也没有人学习孤独,更没有人希望忍受孤独。

在尼采看来,孤独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强者而言,孤独是生命的兴奋剂;对于弱者而言,孤独是生命的致命毒药。正因如此,尼采认为,孤独是强者的特权,能够忍受孤独,安享孤独,是强者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商业文化充斥的消费时代中,能够安享孤独不啻是对抗喧哗、浮躁、忙碌的一剂良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应该教人意愿孤独,学会忍受孤独,安享孤独。

除了主张教育要教人学会孤独之外,尼采还主张教育要使人学会沉默。在他看来,沉默使人更具激情。尼采认为,如果一个人整整一年保持沉默,那他就学会不再闲聊,而只是演讲。在他看来,正是沉默造就了毕达哥拉斯派,使他们成为他们那个时代的最好的政治家。

(二)现代教育培养工作野兽

在尼采看来,现代社会以及现代教育造就出一些没有真正的创造能力,被日常事务驱赶的工作野兽。这些人整日忙忙碌碌,但却从来没有时间坐下来为自己选择一条适合于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用人”。

1.被日常事务驱赶的人

尼采认为,现代教育只能造就一些被日常事务所驱赶的可怜的家伙,而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真正创造性的人物。十九世纪后期的尼采就已经发现,居住在世界政治的大都市中的那些年纪轻轻、聪明伶俐、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受现代社会教育的误导,已经永远失去了真正的创造的能力。他们整天都在被日常事务所驱赶,就像狂风在驱赶秕糠一样。然而,他们自己却认为是他们在驱赶日常事务!所以,尼采感到他们特别的可怜和可悲。

这些受日常事务驱使的人有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他们非常喜欢关注那些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的日常琐事,并且不放过在任何事情上发表意见的机会。他们总是在打听,总是在插嘴,总是在饶舌,如此翻云覆雨,兴风作浪,并因此以为自己是时代发展和历史航船的操纵者。事实上,他们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创造能力,只是一些被日常事务所操纵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

无论你们是多么渴望伟大的作品,孕育的深刻沉默绝不会降临到你们的头上!日常事务驱赶你们有如驱赶秕糠,你们自己却认为是你们在驱赶日常事务——你们这些可怜的家伙!——一个人要想在舞台上充当主角,就不应该留心合唱,甚至不应该知道怎样合唱。

我们不得不说,尼采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的教育问题的洞察是十分准确的,是具有极为深刻的预见性的。事实上,除了受到日常事务的驱赶外,现在社会中的人们还不同程度地受到大众传媒的驱赶和控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人如果一天不上网浏览信息,就会感觉不安和心慌。曾几何时,当电视成为家用电器,进入千家万户时,教育家们担心人们会在电视影像节目的长时间影响下,丧失阅读和思维能力。因此,他们大声疾呼,呼吁人们每天关掉一会电视,一家人在一起读读书,讲讲故事,或者听听收音机,以便防止因长时间观看电视而导致人们的思想变得平面化、碎片化和浅薄化。现在看来,当时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今天,人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世界教育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然而,比起网络对于人们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所造成的影响,电视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资讯便利的同时,更为严重地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可以说,随着网络的普及,由电视带来的危险会进一步加剧。根据尼采的观点,在这种社会环境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难会渴望深刻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即便他们渴望,孕育的深刻沉默绝不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因为,他们在社会教育环境中已经成了一个信息的浏览器,失去了真正的创造能力。如何控制包括网络在内的现代传媒对人发展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2.缺乏时间发现自己的日用人

尼采认为,安全被现代社会奉为最高的神明,而任何个人性的东西都是威胁社会安全的潜在因素。因此,工作就成了消除个人性,维护社会的安全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尼采看来,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既不缺少个性,也不缺少才能或者勤奋,然而,他们却从来都没有时间坐下来为自己选择一条发展道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社会是一个工作的时代,这些年轻人整日埋头于高强度和长时间的工作。工作给每一个从业者都套上了一幅沉重的枷锁,它几乎耗尽了每一个从业者的神经能量,使他的理性和独立意识几乎没有机会成长,并将他的一切反思、规划、梦想、爱和恨的冲动都统统压抑和泯灭掉。

这些被套上了工作枷锁的年轻人彻底丧失了他的个性和才能,只会两只眼睛盯着工作为他树立的眼前的目标,享受着工作给他带来的容易的、廉价的和经常的满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尼采指出,“一个充满了不断的紧张工作的社会也是一个更为安全的社会”。工作就这样充当了现代社会最好的治安警察。一方面,那些原本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整日忙于紧张的工作,无暇思考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另一方面,从童年时代开始,他们就已经习惯于接受某个别人为他们指出的道路。因此,当他们长大成人后,就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工作野兽了。

人们利用他们,偷窃他们,训练他们每天把自己用完一次,并把这看做一种责任——现在,离开了这种责任他们就无法生活;他们不希望改变这种责任。对于这些可怜的工作野兽来说,惟一不能剥夺的就是他们的“节假”——在一个工作过度的世纪,他们就是这样称呼这种闲暇理想的;只有在“节假”里,他们才第一次重新变得像动物一样悠闲、喜欢和冒傻气。

在尼采看来,在一个工作过度的时代里,年轻人都被训练成了“日用人”,成了“工作野兽”。就像充电电池永远在重复“放电—充电—放电”的循环过程一样,“日用人”每天都被迫在紧张的工作中把自己用完一次;正像充电电池的电量永远不能积累和增加一样,“日用人”也无能于生命力的累积和提高,只能落于浅薄和平庸。久而久之,他们还会对这种过度的工作状态产生一种严重的精神依赖,并害怕改变这种状态。

针对工作时代和消费时代对于年轻人成长所造成的种种不利影响,尼采教育年轻人要勇于选择新的生活,并且提出了新生活的两个原则。首先,年轻人应该朝着最可靠、最有根据的方向去安排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朝着最不可及、最难以确定和最让人想起天际浮云的方向安排生活。其次,在最终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向之前,年轻人应该排列先后次序,分清什么是紧迫的或不那么紧迫的,什么是可靠的或不那么可靠的。

二、超人教育的人论基础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古往今来的教育思想家都把教育目的奠基于他们的人论基础之上。比如,在将人分为自然人和公民两个基本列别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再如,柏拉图在其著名的“高贵的谎言”,即将人分为金质、银质和铜铁质等三种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他培养“哲学家—国王”的教育目的。

同类推荐
  •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书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女儿的亲身体会,把家庭教育理念和儿童心理分析,用举例和自己孩子成长的故事轻松明快地呈现给读者,教你如何引导和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好孩子,书中没有枯燥冗长的理论却隐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可操作性非常强。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如果不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一种道德观念,就很难指望他们将来担负起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道义和责任,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2009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了厉以宁、高占祥、吴建民、海闻、张继钢、郁钧剑、韩少功、康洪雷、毕淑敏等多位名家大师举办了104场讲座,从讲座文稿中精选出72篇整理编辑成本书,内容包括新中国60周年、礼仪文化、励志教育、养生文化、创新文化、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等多个系列。
  • 河南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河南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坚持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围绕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四个河南(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完成两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紧扣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一路一带战略”中,探索中原城市群和河南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热门推荐
  • 别让惯性思维骗了你

    别让惯性思维骗了你

    本书用一个个真实有震撼力的故事告诉读者,每个人所能到达的高度取决于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如果在某一个方向上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最后都停滞不前,那么是时候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开始了。我们要做的,是走出局限,从有限的世界走向无限的世界走出局限,从而让生命充满无限可能。
  •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本书从家庭教育实施者——广大父母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难题及其根源,深刻地反思了父母们普遍存在的问题,给父母朋友们以警示、启发与指导。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帮助广大父母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
  • 血途神殇

    血途神殇

    异界九洲,万千生灵,生于天地,立于天地,缚于天地,多少一代强者终其一生也无法凌驾于天地之上,唯有……
  • 泄密

    泄密

    副市长从楼上纵身跃下,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任由我们猜测:他自杀之前做过什么?遇到过什么?是谁给了他这样做的勇气?杨少衡《读一个句号》揭示官场的盘根错节与错综复杂,以及正直良知立足官场的艰难与无奈,读来令人感慨,也有警示作用。杨晓升主编的《泄密》便收录了这篇小说,除此之外,还收录了袁亚鸣、曾瓶、毛建军、丁力、王昕朋、梁晓声等七位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
  • 潜力影后孕妈也是宝

    潜力影后孕妈也是宝

    莫名其妙有了孩子的她,这个本该让她厌恶的肉球,却让她看清了身边人所谓的爱。“身败名裂”的她隐藏身份想让那些人看到本该属于她的风华绝代,但是……谁特么能来告诉她?!面前这个邪魅如神的男人是怎么肥四?!“女人,孩子是我的,要带娃进演艺圈经过我同意了吗?”男人似笑非笑的看着眼前的小女人一脸惊讶的看着他。突然门被推开,一个嫩嫩的声音响起:“爹地,你再搞不定妈咪,家长会就开不成了!”多年后女人扶额,看着面前俩只长相俊俏的熊孩子,靠,谁能告诉她,她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了给那个混蛋生儿育女?!偏特么还没法子拒绝……
  • 快穿之人生总要逆袭

    快穿之人生总要逆袭

    女主一步步成长,体会人生百态!人的一生,总有许多不甘,总想要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们为此付出所有!而我便是快穿任务者,为这些心中有悔,有恨,心中有牵挂的他/她/它们努力。
  • 末世狩猎人

    末世狩猎人

    末世行走的独狼,只求开辟属于自己的天下。末日降临一刻,世界成了魔的天下。你没有资料,不了解一切。想活下去,唯有拼命的去探索,去寻找这个末世的终点。但当你发现这个世界的可怕之时,你就需要资料和信息。那么,你会从那里得到?
  • 王妃娘亲不好惹

    王妃娘亲不好惹

    她,凶凶无良而又不好惹,学的是无能专业,行的是狗血穿越,领的是半路儿子,本想带着儿子逍遥世间,却无奈碰上一朵克妻的烂桃花粘死了她。他,南傲国的三王爷,视克妻为家常便饭而又桃花不断泛滥,第一妻,残了,第二妻,傻了,第三妻,毁容了,第四个,正在私奔中…姿色平平,这个咱忽略,好吃懒做,这个咱不提了,带个拖油瓶,这个咱跳过,谁让他眼残看上了她!所以他认了!片段1——某男:“白小姐,我有钱有权又有色!”某女人却死死盯着三丈外的一只乌鸡:“扑你不如扑鸡!”某只鸡瞪着三丈外的女人,听她说完,刷地扑腾翅膀扇走了。某男看着五丈外因为扑腾太快外加走路不长眼撞晕在墙脚的那只鸡,笑道:“鸡会乱飞乱窜,哪有本王任你上下其手来得方便?”“至少…肉比你多,比你鲜,比你嫩!”某女人对着地上的晕鸡,两眼发亮,高喊道:“莫小白,今晚,咱们炖鸡汤!”片段2——没心没肺“王妃,王爷说他种了合欢散,急…需…需…”某护卫需了半天没需出个屁来。“你需什么需?哪,湖了现成的水打一桶回去让他泡上三个时辰就没事了。”某女人嗑着瓜子瞅了眼湖面,说得云淡风轻。某护卫盯着结了三尺冰的湖面,怔怔不语。某女人继续嗑着瓜子。某护卫想象他家主子被摧残的画面,瞬间心碎了无痕!片段3——小萌神某小屁孩娘声娘气地问:“娘娘(niagniang),蛋是肿么来的呢?”某‘娘’不客气回答:“鸡生的。”“那鸡又是肿么来的捏?”“蛋生的。”某小屁孩盯着手中的蛋蛋,45度抬头,“那这个蛋蛋又是肿么来的捏?”“你老娘我翻墙偷来的!”作者郑重声明:本文非虐型,轻松,幽默,搞笑,解压必备!某人摸黑打滚悲戚戚哭喊道:简介无能,但求收藏!(某人发誓:是坑,总会填满的!)
  • 夜旅人

    夜旅人

    1937年7月11日,上海699号公寓。晚上十点整,盛清让结束学界的讨论会返家,廊灯忽然灭了。2015年7月11日,上海699号公寓。晚上十点整,宗瑛从凶案现场回家,廊灯闪了闪。两个时空,因同一种光影交汇。盛清让,民国名律师,儒雅温和,老派正直,内心有一种积蓄力量的平和。宗瑛,现代女法医,冷静果敢,作风凛冽,为人有一种近乎单纯的执著。初相见,他是她的“不赶时间先生”,手握一把黑色折叠伞送她去医院。再相逢,他是她另一个时空的租客,拿着民国二十六年的租房证明。时空交错,深夜相逢。他们的爱情,在彼此的世界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一旦爆发,便是永恒。
  • 残年

    残年

    上午九点钟左右,他上了一辆公交车。那趟车是通往太平路的。他当天的目的仍是去那里。不过,车才驶出几站地,距太平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的时候,他却从车上下来了,被自己的身影牵引着朝北山广场走去。几只风筝点缀在广场上方云影稀疏的天空中,形同一只只盘旋的飞鸟。当初清除的雪都堆积在广场四周,现在大部分已经化开,水迹漫延到广场剁斧石道板上,一片湿漉。出门之前,窗外明晃晃的阳光令人感觉异常温暖。事实上,竟然是掩人耳目的假象。尤其是一步入北山广场,冷风便生硬地袭来,吹得他周身透凉,瑟瑟地缩起脖子。他小心避开地上波纹四起的积水,寻向广场中心那些放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