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3000000002

第2章 政治家与军事家(1)

毛泽东: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毛泽东是一位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政治家,他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创造了历史新局面,将旧中国“换了人间”。伟人从来都是以历史为人生舞台,他的生命经历,即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线索;他所开拓的政治视野,仍为当代改革开放的中国继承和参照。毛泽东一生的波澜壮阔,始自他的读书时光。而在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岁月中,还有一段在小学教书的经历。

以教书为职业的初衷

教育系我职业,顿湘两年,业已决计。

——毛泽东:《致向警予信》

1920年6月,湖南五四运动风潮之下的“驱张运动”告一段落。作为运动中的代表,易培基先生开始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的校长。三个月后,他即聘请曾为“驱张运动”奔走效力的毛泽东担任“一师”附小的主事。易先生做过毛泽东的国文老师,他知道,毛泽东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三年前“一师”举办“人物互选”活动,毛泽东在全校34名当选者中名列榜首,他当选的项目包括“敦品”“自治”“胆识”“文学”“才具”“言语”六项。其中“言语”和“敦品”两项票数第一,“胆识”项得票为他所独有。[1]易先生也知道,毛泽东是一位优秀的学生活动组织者。在1917年下学期,毛泽东主持“一师”学友会工作,他心很细,创立了“纪事录”制度;他胆子大,当年遇到兵灾,果敢地组织起学生自愿军保卫学校,并且靠着几杆枪就机智地震服了一支三千人之多的溃军;毛泽东坚持办夜学普及教育,提倡打破社会和学校鸿沟分明、相隔相疑的局面,在毕业之前,附近工厂的工人都知道“一师”有位“毛先生”。易先生肯定还知道,“一师”附小的学生是熟悉毛泽东的,五四运动中毛泽东组织学生分赴城乡,开展爱国宣传活动,他在附小作演讲时不让大家叫他“老师”,而是叫他“老同学”,使大家感到格外亲切。学得好、做得好,就能教得好,便能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在大家中间有威信,又善于为大家服务,便能做一位优秀的小学主事。这也许就是当年易培基先生聘任毛泽东的理由吧!

做一名小学教师,并不脱离毛泽东的个人规划。1913年,毛泽东考入师范学校时,就有做教师的意愿,他曾向斯诺说起:“我也在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前途’,而且差不多已经决定自己最适合于教书。”[2]1918年,也就是毛泽东从“一师”毕业那年,他在给罗学瓒的信中,建议新民学会的诸友人不要都向外面发展:“深以同人多数他往,无有几个从事小学教育之人,后路空虚,非计之得。”[3]几乎在同一时间,蔡和森写了一封信给他,表示支持他的观点:“吾辈总要如何秉了现在之志向,于现在立一可大可久的基础”,同时就此提出建议:“望同辈中多出几个小学教员,万勿以个人暂时之不经济,忘却远大之举”,并认为学会中如能“出以挥霍旁通之才,广联高小、中学、专门(学校)之学生,而且介绍京湘之常常通信,实无异亲炙也”[4]。其时的中国,学校是个新事物,是一个能形成文化认同并且上下左右联通的大系统,既招引人才,又成就人才。毛泽东有政治家的眼光,他看重学校,依靠教育工作凝聚同志,发展团体,巩固社会改进事业的根基。至于毛泽东个人暂不考虑留学而专心在国内发展的决定,则是在任主事前六个月作出的。他认为给世界作贡献亦离不开中国这片土地,“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这层工夫,如果留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因人事及生活的关系,恐怕有些困难”[5]。那么,毛泽东打算做多长时间的老师呢?他对以教育为职业是作了长久打算的。在附小工作一年之际,他填写《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志业调查表》时,在“终身欲研究之学术”栏目下填写了“教育学”,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目下填写了“教育事业”。

走进“一师”附小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位颇具见识的知识分子。他一年前主编的《湘江评论》是五四运动中一面鲜明有力的旗帜,受到了***的称赞。他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四个月前还在上海与陈独秀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并受到鼓舞。正如他后来对斯诺所说,陈独秀谈信仰的那些话,在他一生中这个关键性的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走进“一师”附小的毛泽东,有着崭新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不主张朋友们“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是客观的道理,关于社会的“主义”本身即是一种“知识”,是启蒙过程中个人要学习才能有所得的新知新见。从此,匹夫之责要在“主义”中表达出来,“主义”之下的诸友人不应该一起遣散闲情,“主义”团结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6]。“主义”通过学校可以成为众人的共识,这必定是毛泽东的想法。彼时的他已经行有所持,心有所念,他带着青年人特有的愿为社会和民众效力的志气、乐于践履实行的锐气、求通求变求上进的朝气来到“一师”附小,他的教育工作也因此而别开生面。

面向基层的教育主张[7]

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对学校改革很用了一番心思,他根据现代学校的规则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改进了附小的招生制度。当时“一师”附小的学制是初小四年,高小三年。学校有七个班,规模在三百人左右,招生范围是湘中各县。毛泽东取消了这些限制,使招生覆盖全省各县。尤其重要的是,过去录取新生,由主事依据旁人的介绍和推荐独自作出决定;现在则要召开校务会议,以学生考试分数为根据,集体讨论决定。除了招生正规化外,毛泽东还注意保持招生的灵活性。当时的社会信息尚不通畅,交通也不发达,发榜以后,还有学生请求报考。毛泽东会再次召集校务会议,大家集体决定是否录取。20世纪初,学校尚不能完全规范化,其时读小学的并不一定是孩童,毛泽东自己进东山小学时就已经17岁了。他考虑到这一情况,同时也为了给工农子弟更多的入学机会,提倡放宽入学年龄。

毛泽东尤其能理解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苦衷。他从管理学校庶务的毛泽民那里了解到一些家境困难学生的情况。比如,一个肉摊小老板整体的家庭情况完全可以让孩子读得上书,但是学生在入学时必须一次性缴清学费、杂费和膳食费,这就让小老板为难了。毛泽东着眼于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学,研究学校的开销,决定允许学生分次交齐各种费用,并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免收各种费用。这个决定,使一批渴求知识的学生得以进入课堂。

有些学生从附小毕业没能进入中学,还有一些外校失学的学生要求到附小插班复读,以备升学。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在附小高小部开办“成年失学补习班”,设有国文、英文和算术等课程,与附小的“民众夜学”同时开展活动。毛泽东利用他在“一师”读书时办夜学的经验,同何叔衡等人亲自授课,结识了许多青年朋友。当时江苏吴县有个学生叫许志行,高小没毕业就到长沙一家五金玻璃店当学徒,三天后逃走,流浪街头。毛泽东在为“驱张运动”而赴京时遇到了这个穷苦但有上进心的青年,给他路费回家暂作安顿。为了让许志行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毛泽东任附小主事后,让他到补习班上课,并为他负担费用。在共同的读书生活中,毛泽东成为许志行的知心朋友。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在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时,邀请许志行任宣传部交通局助理。毛泽东除了给学生以知识上的滋养,还注意将他们引领到更宽阔的事业中,指给他们一条生活的道路。

毛泽东爱护学生,认为学校是冶铁洪炉,学生即使是顽铁,也是可以炼好的。如果要开除学生,必须取得全校师生员工的同意。1920年,附小第十四班招收了一名叫钟化鹏的插班生。钟化鹏原来在湖南沅江县立第一高小读书,由于反抗学校的恶劣风气,顶撞了校长和训育员,被县知事开除。他来到附小求学,毛泽东很关心,经过考试和校务会议研究,接收为插班生。第二年毕业时,按规定插班生要向原来所在学校调索学年成绩,但原校不给。毛泽东知道后,即以附小名义去函,从沅江高小调来了钟化鹏的成绩,并帮助他进入师范部,在第二十二班就读。[8]

毛泽东在附小的时间不长,但他在学校里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即面向基层,重视基层,为基层的学子创造教育机会,提供发展道路。他尊重教育领域一个最重要的道理:人有出身,但心却没有,心灵通过学习而有属于其自身的成长史。这些学生的基层经验,一经融化到文化世界中去,便会开发出丰富的想象和坚定的意念。毛泽东的教育理念,与他个人的出身和学习经历有关,更与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总结出的“民众大联合”思想有关。就任主事前一年,毛泽东反省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毛泽东最终的理想是通过民众的联合找到“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9]。20世纪的中国要完成建设国家的任务,必须经过凝聚成国家这一步骤,毛泽东式的政治话语就产生于这一背景之中。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毛泽东在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极其重视民众中蕴蓄和发挥出来的力量,我们在毛泽东短暂的附小岁月中即可看到这一思想的缩影。

通于学校内外的视野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1950年毛泽东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题词

学校主事团结人,学校就能形成一个蓬勃向上的氛围。毛泽东特别具有在一个共同的事业中把大家团结起来的本事。他为学校写了一副对联:“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号召大家在共同的追求中认取自己的责任,而这一追求就是在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毛泽东作为主事的要求,同时有鼓励和商量的意思,亲切而有力。

既然世界是我们的,那么我们就要关心世界。毛泽东所处的那个时代,社会形势变化一日千里,新的思想和观念带给人们新的想象与可能,如果不能把社会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教学必定是呆板无趣的。毛泽东借助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启发。许志行回忆说:“毛主席很重视语文这门课。他说,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是学习其他各课的入门要径。这门课学好了,脑子就灵了,思想就通了。但学这门课,不是容易学得好的,非多读多练、刻苦钻研不可。”[10]毛泽东鼓励学生在这门锻炼思想品质的课上分析实际问题,形成对时代形势的见解。他本人对时事有着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练就了敏锐的眼光,在教学中善于寻找素材、捕捉时机。他改革了国语教材,比如高小三年级的国语课就用收集的时文作教材,而不用当时流行的课本。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读到像***的《今》这样富有哲理的文章。***是思想先进的著名教授,能读到他的文章也就触及了时代的气息。毛泽东还曾把鲁迅的《故乡》《我们怎样做父亲》介绍给学生阅读和抄录。毛泽东写的《“湘人治湘”与“湘省自治”》也曾作为国语教材,印发给学生。毛泽东最喜欢读报,他在辛亥年短暂的从军生活中,就曾用大部分的饷银订阅了省内外几种报纸,以此了解社会。他也向大家推荐了这个好习惯,要求学生读《湖南通俗报》,并且要人手一份。每天上课前,学校老师亲自指导学生读报纸上的新闻和评述文章。这份报纸当时正由他的朋友何叔衡主办,涵盖讲演、世界新闻、国内新闻、本省新闻、新智识、小批评、社会调查、琐碎话、谚语、儿歌、新字课等内容,文字浅显生动,极富教益。毛泽东鼓励学生读和说的同时,还鼓励大家经常练笔,每周写一篇作文和一篇读书心得,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说”的条理,检验“读”的效果。湖南军阀赵恒惕迫害进步青年,毛泽东就鼓励学生以此为题材写文章,表达见解。许志行针对湖南迷信现象较多的情况,写了一篇《靠菩萨的结果》,毛泽东非常欣赏,鼓励他投稿,文章最终得以发表在《湖南通俗报》上。读时文,写时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懂得了学习的责任。

同类推荐
  •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抗日英雄名将的传奇故事。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神秘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传

    神秘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传

    《神秘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传》介绍了罗斯柴尔德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个隐藏在这个世界阴暗面的控制者,一个控制了这个星球近两个世纪经济命脉的强大家族!或许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是陌生的,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显赫的名字上。而20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来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加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这本书里,有着26位唐宋文人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们的185首(篇)传世作品。26位文人的生平轶事里,有历史,有政治,有战争,有风俗,让你对一千年前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和那群站成不朽的人们有一个全新而完整的认识。而那185首(篇)作品,作者带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感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跨越时空将它们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排毒养颜瘦身美白科学滋补食谱

    排毒养颜瘦身美白科学滋补食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常人们所看到的美与不美都是外在的表现,如面色红润、颜面如玉、皮肤细腻;或是体胖腰圆、大腹便便、面黄肌瘦等。然而,这些外在的表现均与生理特征、饮食结构、营养搭配等密切相关。因为合理且适当地调节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辅之以膳食调养,是瘦身健美与美容的关键。本书有以下特点:①以健康为原则,融饮食保健、防病治病为一体;②突出食品的特点、特色与创新,力争做到色、香、味俱佳;③讲求实效,以达到食疗保健与防病治病的效果;④实用性强,便于一般家庭制作。
  •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一万年后,冰化了。斗罗联邦科考队在极北之地科考时发现了一个有着金银双色花纹的蛋,用仪器探察之后,发现里面居然有生命体征,赶忙将其带回研究所进行孵化。蛋孵化出来了,可孵出来的却是一个婴儿,和人类一模一样的婴儿,一个蛋生的孩子。
  •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上部:为了任务,她只身潜入,奋身步入虎穴大婚当日,新郎远赴法国救治,独留新娘,看似跨世纪的奢华婚礼,却处处透着诡异的画面,别人的婚礼都是热热闹闹,而她方菁的婚礼却是安安静静。新婚之夜,她轻灵如猫夜行,只因豪华的别墅内似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引人勘察。却不想,她的一切行动只不过是他人眼中玩物不知死活的举动。既然她如此不乖,那么,猫戏老鼠的游戏他也不在乎多玩几天。★☆★☆★☆★☆★☆★☆★☆★☆下部:当她沉入海底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开始逆转。千年前的记忆,千年前的情深,以及千年前的伤痛席卷而来。而当他再遇她,他惊喜,他彷徨,他失措。千年后那个会令他再次怦然心动的女人竟然是千年来他魂牵梦萦的那个人。而她却是心冷,情更怯。究竟他该如何弥补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又该如何挽回那颗被他伤得体无完肤的心灵。放手与禁锢,只在刹那之间。片段:“妈咪!那男人在看你。”宝宝说“他是看妈咪的美色,谁叫你的妈咪太过迷人啦!”某女眼皮也不抬,非常自恋道。“妈咪,那男人看你的眼神好像要吃了你。”宝宝继续说。“那当然,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要是他没有吃妈咪的眼神,那就怪了!”某女解释道。“妈咪,那男人走过来了!”宝宝持续说某男走过来道:“小姐你胸前的扣子掉了”某女捂脸四处逃窜........
  • 爱过的人在遥远的城

    爱过的人在遥远的城

    姜绚在游泳馆偶遇吵架的情侣许安与林唱,许安为了寻找安慰,拥抱了姜绚,两个人开始了莫名其妙的恋情,这个世界便是这样,爱情太少,暧昧太多,请不要轻易相信自己又动了心……董小武是一个矮矮的男生,他喜欢姜绚,却不被接受,于是他远去广州做断骨增高手术,手术成功了,他却坐进了轮椅,两个人的故事以一个笑开始,以一个笑结束,谁还能说这是一个悲剧……颜堇喜欢董小武,而董小武却喜欢姜绚,于是颜堇努力接近姜绚,两个女孩儿清澄的友情,却隔着一段爱而不得的恋情,只能彼此说谢谢,谢谢你比我还爱我……有些人注定放在心上,有些人注定彼此遥望,有些人注定一生都在错过,那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那就无法控制吧……
  • 素书新解(全译本)

    素书新解(全译本)

    《素书》为汉代黄石公著,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全书虽只有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蕴涵着极大的智慧。内容包括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和为人处世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素书新解全译本》以独到的视野和朴素的笔调,对《素书》中的文化精华加以深入的解读,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工作态度、企业管理等方面为人们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每一次提点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是一部帮助人们走出生活与工作困惑的精品之作。
  • 美术生生存守则

    美术生生存守则

    “你知道地球上生存能力第二强大的物种是什么吗?”“什么?”“美术生啊!”“你知道地球上生存最强大的物种是什么吗?”“……是什么?”“集训过的美术生啊!”
  • 夫如东海

    夫如东海

    身为顾家的么女,顾云哓爹不疼,娘不爱,兄长偏心,长姐忽视。她以为日子就这么平平凡凡的过去,会被爹爹配给一个普通的人家,相夫教子,毫无波澜地度过此生。谁知道萧太傅一句戏言,顾云哓被他的海东青选中,成为了太傅夫人。这可捅了马蜂窝,谁不知道萧太傅是顾云哓长姐的心上人?顾云哓从来不争,那是觉得没必要。但是欺负到她头上来,要抢自己的男人,害自己的性命,就绝不会有半点退缩和妥协!
  • 沽婚

    沽婚

    《沽婚》是东北作家孙春平的都市小说合集。善写小人物、小小说的孙春平,以细腻圆熟的笔端,状绘了当代都市中的众生态相。在从容舒缓的都市叙事中,他探索人的可能与边界,并以"哀而不伤"的道德实践,自觉观照都市生存中的底层群体。《沽婚》聚焦的,不过是真真假假的都市众生,他们只是时代列车投在玻璃窗上的背影,却成就一暮精彩的“都市传奇”,一部厚重的凡人“世界史”。
  •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群星璀璨的年代。两千多位诗人写下五万多首诗歌,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巅峰时代。这些诗文佳作流传不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唐诗》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本套丛书是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本书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
  • 等你在满天星光下

    等你在满天星光下

    [本文双处双洁一对一]我一直都想套路你,最后套牢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