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9600000152

第152章

智犍度八道品中

若成就见亦成就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智亦成就见耶。答曰如是。若成就见亦成就慧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慧亦成就见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智亦成就慧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慧亦成就智耶。答曰如是。谁成就见智慧耶。答曰。一切众生。总而言之。一切众生。然有多少断善根者。成就三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三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界系不隐没无记智慧。不断善根者。若不得色界善心。成就三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三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界系善见智慧。欲界系不隐没无记智慧。若得色界善心。未离欲界欲。成就三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三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慧。欲界系不隐没无记智慧已离欲界欲。若不得无色界善心。成就色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若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欲。成就色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三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若离色界欲。成就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三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生色界凡夫。不得无色界善心。成就色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成就色界系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若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欲。成就色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色无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已离色界欲。成就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色无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生无色界凡夫。报心不现在前。成就无色界系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无色界善见智慧。若报心现在前。成就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无色界善见智慧。不隐没无记智慧。是则说凡夫人。坚信坚法人者。苦智未生。成就三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慧。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慧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成就三界集灭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慧。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乃至灭智已生道智未生。成就三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慧。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须陀洹斯陀含。成就三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生欲界阿那含。若不得无色界善心。成就色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若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欲。成就色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三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已离色界欲。成就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三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生色界阿那含。若不得无色界善心。成就色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若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欲。成就色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色无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已离色界欲。成就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色无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生色界阿罗汉。成就色无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生无色界阿那含。报心不现在前。成就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善见智慧无漏见智慧。若报心现在前。成就不隐没无记智慧。余如先说。生无色界阿罗汉。报心不现在前成就无色界善见智慧。无漏见智慧。若报心现在前。成就不隐没无记智慧。余如先说。若见断彼智断耶。答曰如是。若智断彼见断耶。答曰如是。若见断彼慧断耶。答曰。如是。若慧断彼见断耶。答曰。如是。若智断彼慧断耶。答曰如是。若慧断彼智断耶。答曰如是。谁断见智慧耶。答曰。是阿罗汉。余断有多有少者。已离无所有处欲阿那含。断三界见道所断八地修道所断见智慧。乃至未离初禅欲阿那含。断三界见道所断欲界修所道断见智慧须陀洹斯陀含。断三界见道所断见智慧。坚信坚法人。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断三界见苦所断见智慧。乃至灭智已生道智未至。断三界见苦集灭所断见智慧离无所有处欲凡夫人。离八地见道修道所断见智慧。乃至离欲界欲凡夫人。断一地见道修道所断见智慧。诸正见是择法觉支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论是此论所为根本。前作是说。云何为见。云何为智。云何为慧。而不作是说。诸正见是择法觉支耶。以前所说。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广说故而作此论。

此阿毗昙中。有是决定相。若觉支后说道支者。当知道支一向无漏。若道支后说觉支者。当知道支是有漏无漏。此中道支。后说觉支故。当知道支是有漏无漏。或有正见非择法觉支。乃至广作四句。是正见非择法觉支者。世俗正见是也。所以者何。觉支一向是无漏故。是择法觉支非正见者。尽智无生智是也。所以者何。彼无见相故。是正见亦是择法觉支者。除尽智无生智。诸余无漏慧是也。彼是何耶。谓见道中诸忍。学八智无学正见是也。所以者何。彼有见相觉相故。非正见非择法觉支者。除上尔所事。若法已立名已称说者。作第一第二第三句。未立名未称说者。作第四句。彼是何耶。行阴作此四句。意识地善慧有漏无漏者。作前三句。余有相应不相应行阴。作第四句。余有四阴及无为法。亦作第四句。是名除上尔所事。诸正智是择法觉支耶。答曰。或正智非择法觉支。乃至广作四句。是正智非择法觉支者。世俗正智是也。所以者何。彼无觉支相故。是择法觉支非正智者。见道中八忍是也。所以者何。彼无智相故。是正智亦是择法觉支者。除见道中诸忍。诸余无漏慧是也。彼是何耶。学无学八智。所以者何。彼有智相觉支相故。非正智非择法觉支者。除上尔所事。如先说。此中异者。尽说一切善慧意地及五识地有漏无漏者。问曰。何故不问余觉支耶。答曰。亦应作是问。若正方便是精进觉支耶。答曰。若是精进觉支。亦是正方便。颇有正方便非精进觉支耶。答曰有。世俗正方便是也。余觉支道支亦应如是问而不问者有何意耶。答曰。应知此彼所说有余。复次此中说始终者始者是正见。终者是正智。如始入时。出时方便毕竟亦如是。复次若满足作四句义者则说。若唯有顺后句者。此中不说。复次此是智揵度。若法是见智慧性者。此中广分别。

念觉支现在前时。几觉支道支现在前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有说。法生时次第非一时。如譬喻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说。法生时次第不一时生。犹如多伴狭道中行。一出一入。不得一时二人并行何况多耶。如是有为法。各各从生相而生。有何势力。能一时生耶。问曰。彼何故作是说耶。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若心微劣。修三觉支者。便为非时。谓猗定舍觉支。是时应修三觉支。谓择法精进喜觉支。若心掉动修三觉支者。便为非时。谓择法精进喜觉支。是时应修三觉支。谓猗定舍觉支。若佛经说三觉支。是时三觉支非时者。当知法生时。次第而生。非一时生。亦更引余经如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说。诸长老当知我得七觉支。随意自在。我于日初分。欲住如是觉支随意得住。以日中分后分。欲住如是觉支随意得住。以此二经所说。知法生时次第而生非一时生。欲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法一时而生。问曰。若法一时而生。非次第生者。佛经云何通。如说修三觉支。是时三是非时。答曰。此经说。法生时一时而生。非不一时。所以者何。若心中有二有三觉支者。已明法一时而生非次第。问曰。此助道法。随其地无减少修者。何故言修三觉支。是时三觉支非时耶。答曰。觉支有二分。一是定分。二是慧分。若定分觉支现在前时。修慧分三觉支便为非时。所以者何。以定分势用偏多故。是时应修三觉支与上相违。说慧分亦如是。复次或有为定入圣道者。或有为慧入圣道者。若为定入圣道者。修定分三觉支。是时修慧分三觉支是非时。若为慧入圣道者。修慧分三觉支。是时修定分三觉支是非时。尊者舍利弗所说经。复云何通。答曰。尊者舍利弗善知出定入定身心相。若欲以日初分入如是觉支。便得随意自在。日中分后分亦如是。故作是说。复次此经说三地觉支。谓有觉有观地。无觉有观地。无觉无观地。若欲以日初分入有觉有观地觉支。以日中分。入无觉有观地觉支。以日后分。入无觉无观地觉支。皆得随意故作是说。复次此中说三根俱觉支。谓乐根喜根舍根俱觉支。若欲以日初分入乐根俱觉支。以日中分入喜根俱觉支。以日后分。入舍根俱觉支。皆得随意。故作是说。空无相无愿俱尽智无生智无学正见俱觉支说亦如是。譬喻者作如是说。此中说七地觉支。谓根本四禅三无色定觉支。在此七地中。若欲以日初分入初禅地觉支。乃至入无所有处地觉支。以日中分。以日后分。入初禅地觉支。乃至入无所有处地觉支。皆得随意。故作是说。复有说者。所以作论者。或有说诸边禅中有喜无戒。或说上地有正觉。或说无色地中有戒。为止如是等说者意故。而作此论。

念觉支现在前时。几觉支道支现在前。答曰。若依有觉有观未至禅。学念觉支现在前时。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以是说用止诸边禅中有喜无戒者意。问曰。如未至禅定无有觉有观。何故作是说。依有觉有观未至禅耶。答曰。应作是说。若依未至禅定。应说有觉有观而作是说。有何意耶。答曰。欲令疑者得决定故。如四大揵度说。上地诸边。亦言未至。或有闻说未至。谓是上地未至。若说有觉有观。当知必是初禅未至。若依初禅。学念觉支现在前。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禅中间。学念觉支现在前时。六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若作是说。则止说上地有正觉者意。如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亦如是。若依第二禅。学念觉支现在前。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若依无色界定。学念觉支现在前时。六觉支四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五道支现在前。若作是说。则止说无色界有戒者意。诸觉支道支。一切地一切无漏心中所得者。说亦如念觉支。何者是耶谓择法精进猗定舍觉支正见正方便正念正定喜觉支现在前时。几觉支道支现在前。答曰。若依初禅。学喜觉支现在前时。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第二禅。学喜觉支现在前时。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正觉支现在前时。几觉支道支现在前耶。答曰。若依未至禅。学正觉现在前时。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初禅。学正觉现在前时。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

问曰。何故诸边中无喜耶答曰。诸边离欲未离欲。能起现在前故。不能生喜。如人多处被缚。有解不解处。不能生喜。彼亦如是。问曰。何故上地无正觉耶答曰。非其田器故。乃至广说。复次为除正觉故求上地。若上地有觉者则下地不作方便。求于上地。若法下地有上地亦有者。则无次第灭。若无次第灭。则无究竟灭。所以者何。以次第灭。能到究竟灭。若无究竟灭。则无解脱。复次若有身业口业处。有正觉上地。无身业口业故无正觉。问曰。何故无色界无戒耶答曰。无田器故。乃至广说。复次为除戒故。求无色界。若无色界有戒者。则下地众生。不作方便。求无色界。若法下地有上地。亦有者。则无次第灭。若无次第灭。则无究竟灭。所以者何。次第灭能到究竟灭。若无究竟灭。则无解脱。复次戒是色少分。无色中无色戒。是四大造。无色界无四大。问曰。无无漏四大。何故有无漏戒耶。答曰。无漏戒不以四大力故是无漏。以心力故是无漏。复次戒对治恶戒。无色界无恶戒故无戒。所以者何。恶戒在欲界。欲界于无色界。有四事远。一以所依远二以所行远。三以所缘远。四以对治远。

同类推荐
  • 石田诗选

    石田诗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竹县志初稿

    新竹县志初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公谭纂

    都公谭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迦叶结经

    迦叶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巽隐集

    巽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静默狩罪

    静默狩罪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许越是看似完美的人就越存在致命缺陷,但那又怎样?只要够强,再致命的缺陷也会变成敌人不敢触碰的逆鳞。
  • 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十月怀胎过程,孕期医学检查与健康生活,科学喂养与护理,婴儿疾病防治,亲子交流与母婴游戏,心理健康与智力开发。
  •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期间,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他个人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较量、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政治经济侵略与思想和技术启蒙的对立统一等重大矛盾,无不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这部回忆录里。
  • 美相公

    美相公

    【正文已完】“雁儿,过来,坐我旁边”吴少玉轻躺在软榻之上,一双美目微闭,美色极了。“我...”雁儿本想誓死不从,你叫我过去,我就得过去吗?可是双腿却不自觉的往软榻那边靠。“雁儿,要听相公的话,不然不给你饭吃!”某人威胁的在自家小娘子耳边轻轻吐着气。郑落雁无奈,为什么自己总是无法拒绝他?
  • 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本书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依据,从心、肝、脾、肺、肾的脏腑补益,阴阳气血的平衡,9种体质的调理,人体对四季、24节气变化的适应等多角度入手,系统阐述了中医饮食养生思想以及行之有效的食养、食补、食忌、食疗方法,并针对不同人群和疾病给出了具体的饮食策略,同时囊括了大量的养生保健食谱,旨在帮助读者根据季节变化、自身体质、年龄等状况打造适合自己的饮食养生方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 妾倾天下

    妾倾天下

    她恨他入骨,数度被俘,暗藏杀机。他虐她似狗,肆意欺凌,疯狂报复。虐恋成殇,到头来,却发现,彼此都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枚棋子。“王爷,不毒死你,本公主誓不姓‘花’!”“贱人,不弄死你,本王誓不姓‘厉”!“江山喋血,战马驰骋,毒舌誓言,终究难抵情深——“蛮儿,你去哪儿,朕就去哪儿……”他乖顺如猫,她嫣然一笑。携手不负,这锦绣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年乾坤歌

    万年乾坤歌

    沧海桑田,万物皆自化,唯有日月星辰不变,人心不变,世间道理不变。
  •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纷繁复杂,且动态多变。即使战后日本某一社会阶层,或同一阶层不同社会集团的战争责任认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和变化。甚至同一个日本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其战争责任认识也不尽相同。为总体把握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的概貌和特征,本书以战后日本天皇、政府、保守派、进步派、普通民众的战争责任认识的连续性为“经”,以其因应国内外时局的阶段性为“纬”,重点阐述他们从战后至今的战争责任认识变迁史,探寻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关系,从而增进彼此了解,加强中日互信,消除影响东亚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思想障碍和历史因素。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4)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冲动的青春——逆旅(下)

    冲动的青春——逆旅(下)

    《逆旅》作者精心构思,采用立体的叙述方式,用人称多角度、多视角描写了几个“问题学生”叛逆的生活旅程,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个扣人心悬的社会现实,从宽度和广度上来探究人性的深度,传神地暗示出厚重的思想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思想冲击力和审美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