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9600000057

第57章

有二智。一断智。二知智。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说外道异学。施设断诸取。不施设断我取。虽作是说。不分别为是断智为是知智。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有二智。谓断智知智。云何知智。若知见明觉现观是也。智对无智。见对邪慧。明对无明。觉对邪见。现观对邪观。复有说者。此中说无漏知智。所以者何。无有世俗道能现观者。以是事故唯说无漏知智。复有说者。此中亦说有漏无漏知智。何以知之世俗智亦有知见明觉现观相故。问曰。世俗道无现观义。云何言现观耶。答曰。现前观了了是现前观义。世俗道亦能现观故。问曰。若然者。为说何等世俗知智耶。答曰。除虚现观相应慧。所谓无量初第二第三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处。除如是等观相应慧。诸总相别相观者。去缘中愚者。去物体愚者。诸余实观。如闻思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如是等也。问曰。何以定知世俗慧是现观也。答曰。如说现前观了了义是现观义。世俗慧亦能了了现观。何以知之。如城喻经说。我未成三菩提等。亦能生是现观。以是事故。知世俗慧能作云何断智。答曰。若一切爱恚痴断。一切烦恼断名为断智。问曰。如断无所缘智有所缘。何以说断名智耶。答曰。或有说者。以断是智果故。断名为智。如阿罗汉。是智果以智名说。如天眼天耳是通果。以通名说。如六入是业果。以业名说。如此六入是本业。如是断是智果。故说名断智。问曰。如修道中断是智果见道中断是忍果。何以说名断智耶。答曰。彼是世俗智果故。若以世俗道。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彼欲界乃至离无所有处。是世俗智果。问曰。世俗道有功处可尔。世俗道于非想非非想处无功。非想非非想处。见道所断。尽是忍果。云何彼断复是断智耶。尊者僧伽婆修答曰。有二断智。一是慧果。二是智果。彼是慧果。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世尊说二智。一是断智。二是知智。不说断慧。复有说者。断智是无漏知智功用果。所以者何。如须陀洹。以无漏道当得斯陀含果。第六无碍道。当通证三界见道所断及欲界修道所断六品结。斯陀含以无漏道。当得阿那含果。第九无碍道。当通证三界见道所断及欲界修道所断。阿那含当得阿罗汉果金刚喻定。当通证三界见道修道所断断。是金刚喻定功用果。以是事故。断是无漏知智功用果。尊者佛陀罗测说曰。当言断法。所以者何。此是诸圣道第一所应。第一毕竟。第一胜法故。尊者瞿沙说曰。此当言断舍。所以者何。舍弃一切生死法。得此断故。复次从智种中生故言断智。如瞿昙姓中生名瞿昙。彼亦如是。复有说者。彼断虽无所缘而住智相。如过去未来眼。虽不能见。而是见相。如过去未来受。虽无所觉。而是受相。乃至慧说亦如是。如是断虽无所缘。而是智相。是故名断智。问曰。如断身见一结。亦名断智。何以说一切结。尽名断智耶。答曰。断一身见。亦是断智。此中说断一切结尽断智。不说渐渐断智。

复次世尊或说智是知智。或说智是断智。云何智是知智。如偈说。

此贤年少者  欲饶益世间

爱能生诸苦  能知是聪明

多求王此论根本。曾闻有王名曰多求。受性暴恶为人轻躁。多劫人民种种财货。是时人民普共集议。退其王位。以其次弟立以为王。时多求王。至国边邑。编草作屣。以自存活。是时弟王问诸臣言。我有大兄今何所在。诸臣答曰。闻在边邑。编草作屣。以自存活。王闻此言。心生愁恼作是思惟。唯有一兄勤苦如此。我今何用在此王位。即遣使往追命使还封一村落。是时人民亲附者众。所得封邑不供食用。复更封与二村三村。乃至半国犹故不足。是时其兄以半国人力。兴兵杀弟自立为王。尔时帝释作是思惟。今此国王不识恩义。作如是恶。我当往诳而苦恼之。尔时帝释自化其身。作婆罗门像。顶戴螺髻身著粗衣。左执军[土*遲]右把法杖。往诣王所以语告言。赞美于王在一面立。时王问言。大婆罗门从何所来。婆罗门言。我从大海外来。王复问言。大海之外有何奇事。婆罗门言。我见一国。人民炽盛。丰乐无极。王复问言。如我今日。多诸兵众。若当讨罚。为可得不。婆罗门言。往必可得。王复问言。谁当为我导引在前婆罗门言。我当导引。王复问言。若可尔者。后更几日当示我路。婆罗门言。却后七日言已便去。时王日日下算计所期日。至七日旦处处推求先婆罗门而都不见。以不见故心生愁苦。坐于静室。时释迦菩萨。在彼王国内。婆罗门村中生有小因缘来诣王城。闻王愁苦无能止者。是时菩萨。语诸臣言。我能去王心中愁苦。是时诸臣。便将菩萨。诣其王所。尔时菩萨。为其国王。说众义经偈。

追求五欲  若获得时  以称意故

必生欢喜

乃至尽说染欲品偈。是时菩萨诵此偈已。心生厌离得离欲爱。以离欲故。复说此偈。

能行说为正  不行何所说

若说不能行  不名为智者

菩萨说此一偈。半为帝释。半为国王。若不能行不应许他。若许他者便应即行。而不行者。是不善事。汝亦应当筹量。彼人为能去不能去。复于何时曾见有人从大海外来。而信其言耶。是时国王。于菩萨所。心生欢喜。便说此偈。

此贤年少者  欲饶益世间

爱能生诸苦  能知是聪明

以此偈说智是知智。

云何说智是断智。如说。佛告比丘。我今当说智所知法智成就智者。云何智所知法。答曰。五阴是也。问曰。如智知一切法。何以但说知五阴耶。答曰。若作是问者。如下章答。所以唯知苦。此中应尽说之。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此中说断智。不说知智。知五阴不知一切法故。问曰。若然者应作此论。如五阴是二智所知。谓知智断智。何以世尊。舍知智说断智耶。答曰。或有说者。以因此五阴得断知智故。下答知灭等。是中尽应说。云何为智。答曰。一切结尽。乃至广说。问曰。如佛说一切尽是名断界。此中何以说一切结尽是断智耶。答曰。此是如来教化有余略胜之言。复有说者。若说结尽。当知尽说一切有漏行断。如上说。若过去者。一切尽灭耶。彼中答者。此尽应说。云何成就智者。答曰。漏尽阿罗汉是也。问曰。如学人处处有智。何以唯说阿罗汉是智人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是如来有余之说。乃至广说。复有说者。以胜故如上答。无学人胜学人。此中应广说。复有说者。学人随其所知。不悉舍有。无学人。随其所知。悉能舍有。此中亦说。云何为说。答曰。一切结尽。谁尽一切结。唯是无学人。复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云何知智。答曰。若知见明觉现观等。乃至广说。亦如说贤年少等。乃至广说。云何断智。答曰。一切结尽。亦如说我今当说法智。乃至广说。

若归佛趣彼何归趣。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非归处生归处想故。欲显真实归趣处故。而作此论。如偈说。

多有归趣  山川树林  园观塔庙

以畏他故  此归非安  此归非胜

其所归趣  不能免苦  若归趣佛

法及众僧  于四圣谛  能以慧见

此趣是安  此趣是胜  此趣能免

一切众苦

是故为非归趣作归趣想。欲现真实归趣处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为止众生愚归趣故。众生或谓归佛者谓归趣如来父母所生之身头足等分。为止如是意故。若归趣佛者。当归趣佛菩提。无学法者。若归趣法者。谓归善不善无记法及诸比丘所行。是应作是。不应作法。若归趣法者。当归趣爱尽涅槃法。若归趣僧者。谓归趣四性出家之人。欲令众生于此法中得决定。若归趣僧者。当归趣学无学法。是故欲止众生愚归趣故。而作此论。

问曰。若归趣佛。彼何归趣。答曰。佛者实有此法。以有此法故。施设作如是语如是名如是想名为佛。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如是说。佛者实有此法。以有此法故。施设作如是语如是名如是想。名为佛耶。答曰。或有说者。佛不但有名施设作如是语如是名如是想名为佛。而无其实。为止如是意故。而作是说。佛者实有此法。乃至广说。若归趣者。归趣如是无学佛菩提法。问曰。若无学菩提法。是真实佛者。此经云何通。如须达居士所问。云何名佛。彼答言。佛者有释种子。以信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染衣是名为佛。答曰。此是说佛所依。若说所依。当知亦说依者。问曰。若无学菩提法。是真佛者。何故恶心出血。而得逆罪耶。答曰。或有说者。以心憎恶无学菩提法故。是以恶心出血。而得逆罪。复有说者。坏无学菩提所依故。若坏所依。则坏依者。是故得逆罪。若归趣法。彼何归趣。答曰。若归趣法则归趣爱尽离涅槃。若归趣僧。彼何归趣。答曰。僧者实有此法。乃至广说。是名为僧。

问曰。云何为归。云何为趣。归趣是何义耶。答曰。归者。是灭谛道谛少分。趣者。是口语。复有说。趣者。能起口语心是也。复有说者。信可此法。是名为趣。评曰。如是说者好。能起口语心及共有法五阴体是趣。云何是归趣义。答曰。救护义是归趣义。问曰。若救护义是归趣义者。提婆达多。亦归趣佛法僧而堕恶道。不为救护耶。答曰。若归趣者。不破戒行。不越分界。能作救护。若归趣者破于戒行。越于分界。不为救护。如人畏于怨家归趣于王求其救护。王语彼人。若在我国。不越分界。我能为汝而作救护。若越我分界。我则不能为汝救护。如是众生。畏恶道故。归趣于佛。佛作是言。若归趣我。不应破于戒行越于分界。若破戒行。越于分界。我则不能为汝救护。是故救护义。是归趣义。复有说者。随尔所归趣。则有尔所救护。以归趣因缘故。得出恶道。

问曰。若归趣佛者。为归趣一佛。为归趣恒河沙等诸佛。若归趣一佛者。云何不是分归趣耶。若归趣恒河沙等诸佛者。何以但言归趣一佛耶。此经复云何通。如说。我为毗婆尸弟子。我为尸弃弟子。或有乃至我为释迦牟尼佛弟子。评曰。应作是说。归趣恒河沙等诸佛。问曰。若然者。何以言归趣一佛耶。答曰。此文应如是说。我归趣诸佛。而不说者。若归趣一佛。当知亦归趣诸佛。言我为一佛弟子者。随其见真谛处。言我是彼佛弟子。

问曰。若归趣法者。为归趣自身诸阴灭。为归趣他身诸阴灭。为归趣自他身诸阴灭耶。若归趣自身诸阴灭者。云何不是分归趣耶。若归趣余者。云何救护义是归趣义。答曰。若归趣者。归趣自身他身。问曰。若然者。云何救护义是归趣义耶。答曰。虽于我无救护。而性是救护。是故救护义是归趣义。问曰。若归趣僧者。为归趣一佛僧。为归趣诸佛僧。若归趣一佛僧者。云何不是分归趣耶。若归趣诸佛僧者。何以言归趣一佛僧耶。此经复云何通。如说。佛告贾客。汝当归趣未来世僧。评曰。应作是说。归趣诸佛僧。问曰。若然者。何以言归趣一佛僧耶。答曰。此文应作是说。归趣诸佛僧。而不说者。若归趣一佛僧。则为归趣诸佛僧。此经云何通者。以现前无僧宝故。复有说者。以僧宝难得故。所以者何。有佛出世而无僧宝。

问曰。何处有此归趣耶。答曰。若与戒俱者。唯人中有。若不与戒俱。余趣悉有。问曰。有受戒而不受归趣者。是人为得戒不。答曰。或有说者。不得。所以者何。若欲受戒。应先受归趣故。复有说者。若以自大慢心。而不归趣者。是人不得戒。若人不知。为先受戒。为先受归趣。若不受归趣而受戒。是人得戒。而与戒者得罪。

问曰。若不求归趣。为得归趣不耶。答曰。不得。问曰。若不得者。或有在母腹中初生小者。而亦受归趣。此云何通。答曰。此为随顺戒故。此人本前生时。能施他人受戒具。若在腹中。若初生小时。父母为其受归趣。后若长大作非法事时。人便呵言。汝在母腹中及初生小时。已受归趣。今者何为作非法事。其人闻已。即远恶修善。是故为随顺戒。为受归趣。而实不得。复有说者。欲令信佛诸天为拥护故。问曰。若他人为求受归趣者。是人为得不耶。答曰。不得。问曰。若不得者。佛涅槃时。阿难白佛。拘尸城诸某甲人等。归趣世尊。亦归法僧。此言云何通。答曰。或有说者。佛威神力故。般涅槃时。令拘尸城诸力人等他人为求而得于戒。复有说者。尊者阿难入拘尸城。为多力人授归趣戒。而还白佛。世尊复有如是最后弟子众。复有说者。得如迦尸女罗恶不能言者是也。如说。若归趣佛。不堕恶道。问曰。诸归趣佛。尽不堕恶道耶。答曰。此为得不坏信者。作如是说。复有说者。为深心归趣者。作如是说。

问曰。如法宝胜佛。何以归趣时。先归趣佛。后归趣法耶。答曰。或有说者。佛于教法中尊故。是以先归趣佛。复有说者。犹如病人。先依附医。然后服药。佛如明医。法如良药。僧如授药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全能游戏开发师

    全能游戏开发师

    这个世界没有俄罗斯方块;没有贪吃蛇;没有传奇;没有梦幻西游;没有穿越火线、英雄联盟、QQ飞车。李时风带着游戏系统开始了自己的全能游戏开发师之路。
  • 竹林寺女科

    竹林寺女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越千年定三国,群雄并起百姓苦,龙领豪杰天下定,日光普照百姓福。驭风转向笑苍天,龙腾世间傲气存。多少豪杰造时世,却看今世吾顶天。
  • 血枪击水

    血枪击水

    神枪现世天下荡,魍魉魑魅杀伐狂。少年百折雪止殇,仇消乱清万古王。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未闻花名之仍未知道的花

    未闻花名之仍未知道的花

    那天,面码消失在我们眼前,后来时隔一年,没想到再遇见与面码相似的人,面码是我们又找到你了么
  • 薄情王爷的宠妃

    薄情王爷的宠妃

    似乎在古代,找到为了救我、误和我一起穿越来的朋友,就是我活下去的唯一目的。没有想到,他竟然一直在我身边,他竟然一直活在王爷的体内。逼不得已离开王爷府后,马上被一直虎视眈眈的水晶宫的王--一只滥情又滥交的“霸王龙”诓了回去,强迫成为他的侍女,还大言不惭是对我的恩宠......我的桃花运太泛滥了,我居然成为阴险毒辣的蛟亲王认定“非我不娶”的女人,天天发了疯似地像狗皮膏药一样贴着我......本来,以为可以大团圆结局了,又被幼稚的金甲大王拐走,逼我牺牲小我......“海洋之星”是王后的信物!水晶宫历代的王都会从天下摘一颗星星送给王后......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三个白力森

    三个白力森

    一九七四年秋天,中年白力森是个半边户,一家人只有他一个人吃商品粮。在矿务局像他这样的工人很多,多到有百分之五十。那时代,露天矿务局还是一个很好的单位,很多人因在这儿上班而自豪。白力森的木板房,是他在工地上搬了近两月的木板才搭起来的家。白力森搭好房子后就写信给乡下的老婆桂花,让她带上孩子来到矿上。白力森因此搬出了三个工人挤在一屋的职工单身楼,在职工楼边有了自己的家。当时,矿务局上班的工人百分之八十都是半边户,也就是亦工亦农。
  • 我的世界之池范

    我的世界之池范

    我叫池范,因为玩“Minecraft”而阴阳差错地穿越到了一个方块世界,在那里遇到了一些同样遭遇的小伙伴,跟他们一起探索这个世界:勇闯地狱、攻打凋灵、智斗青龙帮、降服末影龙……————————————————纵然书友群群号码:17153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