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市轴承厂厂长柳如刚接到父亲柳一凡的电话,说他和老伴参加了老年人旅游团去南方旅游,有事打他的手机。柳如刚大学毕业分配到磨工车间当技术员,一年后到了厂技术处,转过年当上了副厂长,被任命为厂长那年还不到30岁。
轴承厂是个有几百名职工的大厂,柳如刚感觉肩上的担子太重,父亲柳一凡没少鼓励支持他。柳一凡曾是通江市重工业局副局长,退休后呆在家里。儿子遇到什么难题就打电话向父亲请教。柳如刚早就想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出去散散心,听了这个消息很高兴,叮嘱父母不要记挂家里和他的工厂,放下心好好玩玩。过了不到一个星期,柳如刚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说已经到了广州,刚好买了张《南方周末》,上面有篇文章很有意思,题目叫“十四比一”,说现在有一些企业的头头整天泡在大酒店,接待上级,会见朋友,洽谈业务……一个月两天在工厂,余下的二十八天全在酒店。“咱不说他到酒店是不是干正事,可你整天在那,工人们就会想他们的厂长是不是在那喝酒,会不会用公家的钱打保龄球,洗桑拿,泡小姐?工人们整天琢磨这事,还有心干活?人心一散,企业准完……”柳如刚正坐车朝长虹大酒店赶,他要在那里摆一桌,招待大学同学王敬。
尽管这是私事,本来没打算用公家的钱。可柳如刚想,父母风尘仆仆几千里,到广州顾不上休息,为他读报纸,足见父母的良苦用心,自己岂能把他们的话当耳旁风,再说去大酒店你说没花公家的钱,谁信?就在一个小酒店招待了同学。从父亲不断打来的电话里,刘如刚知道父母到了深圳、珠海、厦门、海口、南宁……父亲在报完平安以后,就会把路上看到听到的事情讲给他听,而且是他身边刚发生和就要发生的,父亲会恰恰在关键的时候给他打电话,柳如刚闹不明白,父亲好象是在他的身边安装了监视器,他的一举一动全看的明明白白。难道自己身边有人是父亲的“眼线”?还是父亲和儿子有心灵感应,自己要做什么事,父亲在几千公里外就知道。由于设备陈旧,产品单一,企业开始走下坡路。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引进资金,为企业注入活力。日本的一家大公司有合作意向,就是条件提的苛刻:超过35岁的工人一个也不留,重新招收年轻工人,合资后的企业将是个极具青春活力的集体。尽管柳如刚也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可企业有三分之二的工人超过他们定的杠杠儿,这些工人怎么办?如果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就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好事,企业也就失去了翻身的机会,这可是全厂工人盼了几年才盼来的。
柳如刚知道父亲又该来电话了,不出他所料,刚开完厂务会,手机响了,父亲说,他已经知道工厂的情况,他认为工厂不应该放过这个好机会,一定要和日方合作。日方提出的条件,可以答应,至于下岗工人的安置问题,建议他去找磨工车间的李滔和田大虎,并叮嘱他该怎么说。李滔是磨工车间副主任,田大虎是钳工班班长,俩人见厂长来找,也没客套,开门见山问厂长有什么打算。
柳如刚如实讲了厂务会的决定:为了维护工人的利益,宁可放弃合资。俩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原来他们早就知道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也和全厂超过杠杠的工友们商量好,用厂子给的安置费,包下青山乡的5000多亩荒山,建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但是要看厂领导的意见,如果不顾及工人的利益,为了搞合资把他们抛到一边,就执行第二套方案,赖在厂里,谁撵也不走,让合资流产。既然厂领导心里想着工人,工人也就该会工厂解忧。柳如刚万万没想到,令他头疼的问题轻易就解决了。他也更加相信自己的身边有父亲的“眼线”。如果不是“眼线”把情况告诉父亲,自己怎么会知道工人的想法。搞不好合资的事办不成不说,还可能出大事呢。
柳如刚给父亲去了电话,得知他们还在桂林,此时他好想见到父亲,好好和他喝几盅,并真诚地说声谢谢。可父母还远在几千里之外,他又特别想喝酒,就信步来到厂门口,这里前些日子开了家小吃部,柳如刚走进了这家“满意小吃部”。一进门,柳如刚就大声喊道:“老板,一盘花生米,3两老白干!”
“好来!您先请坐,喝点水,菜和酒马上就到!”随着声音,一个腰扎围裙的老人拎着茶水走进来。柳如刚愣住了:竟是自己的父亲!“爸,您……”听见他的声音,满头白发的母亲一掀门帘从厨房走了出来,笑呵呵地说:“咋样,老头子,我就说咱儿子不会嫌咱开的饭店小,一定会来的,我没说错吧?”
“您们……压根儿就没去旅游?”
“你爸说,俺俩退休在家没事,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来帮帮你!”柳如刚的父亲接过老伴儿的话碴儿:“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开饭店,是因为厂里的工人都爱到这里坐坐,厂里发生什么事,我和你妈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你小子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中。就说那次你要在长虹大酒店招待同学,就是听厂办公室的人说的!孩子,这里可是个好地方,你早来就好了!”
“可是,苦了您二老了!”
“只要你能当一个工人满意的好厂长,把厂子办好,我们辛苦点怕什么!”
“老伴,快去炒几个好菜,我和儿子喝两盅!”
“不!”柳如刚站了起来,把母亲的围裙解下来,扎在自己腰上,“我亲自下厨,炒几个菜,代表全厂工人,给您二老敬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