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广
《诗经·卫风》
谁谓河a广,一苇杭b之。
谁谓宋c远,跂d余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e。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f。
【题解】
此诗本事为宋桓公夫人日夜思归宋国。《毛诗序》曰:“《河广》,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也。”郑玄《笺》云:“宋桓公夫人,卫文公之妹,生襄而出。襄公即位,夫人思宋,义不可往,故作诗以自止。”此诗写宋桓公夫人被逐出宋国,只能回到娘家卫国,她从此日夜思念着被黄河阻隔在另一边的宋国。全诗用十分夸张的手法想象黄河不广易渡,但又总是没有办法归去,只得翘首以望。作者通过呈现主人公这种心情与行动上的矛盾之处,表现了主人公日夜期盼渡河返乡的迫切心情。
【注释】
a河:指黄河。
b一苇:指一束芦苇。杭:通“航”。
c宋:宋国,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
d跂:踮起脚尖。
e曾:乃,竟。刀:通“舠”,指小船。
f崇朝:终朝,一个早上。这句是说从宋国到卫国来回不过一个早晨。
黍离
《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a,彼稷b之苗。行迈靡靡c,中心摇摇d。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e。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f。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题解】
本诗出自《诗经·王风》。周公营建洛邑,是为东都。后来周幽王失掉了西周,其子东迁洛邑,称为东周,此时的周国已近同诸侯国的地位。所以迁居洛邑王城的诗称为“王风”,即王国的诗,同诸侯国的诗一样。此诗本事为周大夫行役至西周,只见曾经的宗庙宫室变为田地,有感周王室的倾覆而作此诗,表达了离家远行的主人公对逝去王朝的无限追怀。
【注释】
a黍:黍子,草本植物,籽实为淡黄色,去皮后叫做黄米,煮熟后有黏性。离离:形容黍子茂盛的样子。
b稷:高粱。
c行迈:远行。靡靡:行动迟缓的样子。
d摇摇:心神不安。
e此句是说,知道我的人说我心中惆怅,不知道我的人问我有什么要求。
f噎:气逆不顺。
【名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扬之水
《诗经·王风》
扬a之水,不流束薪b。彼其之子c,不与我戍申d。怀哉怀哉,曷e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f。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g。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题解】
本诗由激扬翻腾的河水起兴,抒写的是在外戍边的士卒思念故乡亲人,渴盼早日回家的思归之情。激扬的河水就像是在外戍边的丈夫,而流不走的柴草就像是独守家中的妻子,二者总也无法厮守一处,自然会生发出强烈的思念之情。《毛诗序》曰:“《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郑玄《笺》云:“平王母家申国,在陈、郑之南,迫近强楚,王室微弱而数见侵伐,王以是戍之。”可见此诗的本事是讥刺周平王出兵戍申,致使大量士兵长年戍守他乡,承受着漫长的怀乡思亲之苦。此诗是《诗经》中众多表达将士久役思归情绪的抒情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注释】
a扬:激扬。
b束薪:一捆柴。束:量词,小把,小捆。薪:柴。
c其:或作“己”。此句意为那个自己乡里的人,暗指妻子。
d戍:守卫。申:与下句中的“甫”、“许”都是古地名。
e曷: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f楚:一种矮小丛生的木本植物,也叫荆。
g蒲:指蒲草。
陟岵
《诗经·魏风》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a。上慎旃哉b!犹来无止c!”
陟彼屺d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e!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f!”
陟彼冈g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h。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题解】
本诗出自《诗经·魏风》。诗题“陟岵”是登山的意思。陟,意为登、上。岵,指有草木的山。朱熹《诗集传》论魏国地域与民风特点曰:“其地狭隘,而民贫俗险,盖有圣贤之遗风焉。”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曰:“《陟岵》,孝子之行役,思念父母也。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可见此作的主题是表现征人思念故乡的亲人。诗中描述了登山望乡的征人想象着家人对自己的挂念,表达了他对于久役于外的强烈不满,以及动荡漂泊境遇下的思归念亲之情。
【注释】
a这句的意思是,在外服役,一天到晚都没有休息。
b上:通“尚”,盼望的意思。慎:保重。旃:之,语助词。哉:相当于“啊”。
c犹来:还是能回来才好。无止:不要长期在外面耽搁。止:停留。
d屺(qǐ):指没有草木的山。
e季:小儿子。
f无弃:不要流落在他乡。
g冈:指山脊。
h必偕:指与同行者一起作息,不要随便休闲。
匪风
《诗经·桧风》
匪风发兮a,匪车偈b兮。
顾瞻周道,中心怛c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d兮。
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e鱼,溉之釜鬵f。
谁将西归g,怀之好音h。
【题解】
本诗出自《诗经·桧风》。桧,是一个诸侯国的名字,朱熹《诗集传》认为,其领地为今之郑州。关于此诗的本事,《毛诗序》曰:“《匪风》,思周道也。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焉。”此诗的作者当为桧人,而亲友在西方,他目睹官道上的车马往来奔驰,引发了对故乡亲友的怀念,故作此诗以抒怀。从他望周道而伤悼来看,此诗当作于西周末年犬戎侵周之时,明显有感伤周王朝衰微的况味。余冠英先生认为,此作是旅客怀乡的诗,诗人离国东去,看见官道上车马急驰,风起扬尘,想到自己有家归不得,甚至离家日趋远,不免伤感起来。这时,他希望遇着一个西归的故人,好托他捎带个平安家报。
【注释】
a匪:通“彼”。发:犹“发发”,风吹声。
b偈(jié):疾驰貌。
c怛(dá):悲伤。
d嘌(piào):飘摇不定。
e亨:同“烹”,煮。
f溉:洗。鬵(zèng):大锅。
g西归:回到西方的故乡去。此言是以桧国人客游东方的口吻诉说,“西”指桧国。
h怀:意为“遗”,送给。以上四句是说,若有人能煮鱼,我就给他锅子请他煮;若有人西归,我就请他向家里报个平安。
采薇
《诗经·小雅》
采薇a采薇,薇亦作止b。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c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d。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e止。
王事靡监,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f,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g。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h。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i。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j。
岂不日戒?狁孔棘k。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l。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题解】
本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关于此诗的本事,《毛诗序》曰:“《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也。”全诗共六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所运用的重叠句式与比兴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最后一节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句,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公认为《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注释】
a薇:野豌豆。
b作:初生。止:语助词。
c狁: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d聘:问候。
e阳:阳历十月。
f尔:通“薾”,花盛貌。维何:是什么。维:语气助词。
g路:大车。此句是说,那个大车是谁的?是将军的车。
h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i腓:掩护。以上四句是说,驾车用那四匹雄马,四匹雄马都很强壮;战车是将军所依靠的,士兵隐蔽也靠它。
j翼翼:娴熟。弭:弓末弯曲处。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k棘:紧急。
l依依:犹“殷殷”,柳枝随风轻拂貌。这两句是说,从前我去参军时,杨柳殷殷,情意绵绵。
【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艳歌行
汉·乐府古辞
翩翩a堂前燕,冬藏夏来见b。
兄弟两三人,流宕c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d?
赖得贤主人e,览f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g。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h。
石见何累累i,远行不如归j。
【题解】
这首汉乐府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也被《乐府诗集》收录,属《相和歌辞》。诗题中的“艳”,指正曲之前的序曲。此诗记述了远离家乡出门在外的游子所经历的一些日常之事,看似平常,却也流露出游子生活的辛酸。诗里讲述了远赴异乡的游子有幸遇见了一位善良贤惠的女主人,愿意为他缝补衣服,在生活上对他多加关照。然而这却引起了女主人丈夫的猜忌,从而引发了游子的乡愁,发出“远行不如归”的感叹,表达了漂泊他乡的游子倦于漂泊而思归的感伤心绪。
【注释】
a翩翩:形容飞得轻巧。
b见:同“现”。此处用燕子的冬去夏来比喻游子的漂泊生涯。
c流宕:流浪。宕:同“荡”。
d这两句是说出门在外的人生活上缺乏照顾。当:任。补:缝补衣服。绽:把开线的衣服缝补好。
e赖:多亏。贤主人:此处指贤惠的女主人。
f览:通“揽”,与“取”同义。
g斜倚:倾斜着身体。眄:斜着眼看。
h这两句是女主人的话,大意是女主人告诉丈夫,不要斜眼看人,总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就像水落石出一样。水清石自见:比喻真相大白。
i累累:石头堆积得很多。这句是起兴,也是比喻,指事情的来龙去脉已弄清楚。
j这句是游子自说自话,意思是出门远行不如早点回家。
涉江采芙蓉
东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a。
采之欲遗b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c,长路漫浩浩d。
同心e而离居,忧伤以终老f。
【题解】
这首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卷二十九“杂诗”类。此诗的主人公显然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独守闺房的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认为:“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所以此诗本质上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的心绪时,采用了模拟思妇口吻的虚拟方式,表现了游子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来,使得所抒思归念亲之情显得更加真切动人。
【注释】
a兰泽:生长有兰草的沼泽之地。芳草:此处指兰草。
b遗:赠给。
c还顾:回头望。旧乡:故乡。
d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e同心:指夫妻感情很好。
f终老:终其一生到老。
去者日以疏
东汉·《古诗十九首》
去者日以疏a,来者日以亲b。
出郭门c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d。
白杨e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f,欲归道无因g。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四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卷二十九“杂诗”类。此诗的主人公显然是位离家在外的游子,全诗记述了他路过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思考了死生大限、世事无常等人生的终极问题,抒发了身在乱世的创痛空虚之感,以及怀乡思归却不可得的悲愤心绪。
【注释】
a去者:逝去的事物。疏:疏远。
b来者:意同“生者”。亲:亲近。
c郭门:外城的城门。
d这两句是说,古墓已被人犁成田地,而墓上的柏树已被人砍断,当做柴烧。
e白杨:树名。古代墓地一般多种杨树。
f故里闾:故乡的住所,即故居。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形式,先秦以二十五家为一里。后来泛指居所。闾:里巷的大门。
g因:依靠,凭借。
明月何皎皎
东汉·《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a,照我罗床帏b。
忧愁不能寐c,揽衣d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e。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f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最后一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卷二十九“杂诗”类。此诗的主旨是写游子的怀乡羁旅之愁。全诗塑造了一位久客异乡、愁思满怀、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洁的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怎能不勾起奔波异乡的旅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此作通过描述游子在失眠之夜的具体行动,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出其欲归不得的心理活动过程,真挚动人。
【注释】
a皎皎:洁白明亮。
b罗床帏:罗帐。
c寐:睡着。
d揽衣:披衣,穿衣。
e旋归:回归,归家。旋:归,回。
f引领:伸颈,意为伸长脖子远望。
步出城东门
东汉·佚名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a。
愿为双黄鹄b,高飞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