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静静开出自己的花认识王蕾老师,应该是偶然。
有一次,浏览江宁教育信息网“校长发展”博客时,一篇题为“保证书”的博文吸引了我。阅读后,我很感动。感动的是孩子们在保证书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信任与热爱。我相信,能够赢得孩子心的老师一定是位优秀的教师!从博文中知道了老师名叫王蕾。经了解,她是一名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工作时间不长,即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在南京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南京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由此,我记住了她,也开始关注她。她好学、阳光、向上,是一位富有灵性、充满激情的老师。不久前,得悉她又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第十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获得特等奖,我很为她高兴。
前些日子,当王蕾老师手捧一大叠待结集的文稿,请我为其写序时,我欣然接受了。不仅是因为平日我对王蕾老师的关注,更是出于对青年教师成长与追求的肯定与支持。抽出时间细细品读了王蕾老师的文稿,它不啻为一本充盈着深情的教育故事会,撷取的是她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的片段,记录的是她与学生成长的篇章。这是一种草根式的、原生态的教育情景的再现。在这未经雕琢的文字当中、细节里面,你体会到一种清新温暖的教海情思,一种春风拂面的童心母爱。《遇见,便注定一路同行》、《相伴,走过每一个四季》、《守望,期待彼时花成海》三个篇章六十余篇故事,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字字句句都凝聚着王蕾老师的敬业与爱心,点点滴滴都记录着她与可爱学生的真实故事。让我们看到在一串串鲜活的故事中渗透的人性的光辉,展现的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在一片片质朴的记载中流露的教育的深情,汇聚的是教师真情育人的过程。这种笔墨书写的文字固然能够长久地保存,然而,更值得我们珍藏的是文字背后那种刻骨铭心坚持的历练,那种在教育生涯中朝迎彩霞、夜送星星、日有所获的幸福与愉悦……我想,应该就是这些成就了一个青年教师今日的专业发展吧,于是,我试图在这些故事中寻找她的成长轨迹。
“让学生喜欢我。”“老师爱你”是王蕾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也是书稿中最温暖的词句、最感人的话语。“爱是教育的底色。”“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字里行间,王蕾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丰富了爱的内涵。品读《一念之间》、《迟到的“对不起”》、《想妈妈了》,爱是满满的鼓励与呵护;《让我悄悄地告诉你》、《请不要拒绝我》、《睁开双眼看到怎样的我》、《面对课堂的“跑调”》,爱是充分的理解与宽容;《喷香水》、《相约》、《一个也不能少》、《照顾我的包包》,爱是真心的不排斥、不隔离。只有老师心中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装下老师。所以,王蕾老师才会有《做好自己,清风自来》的“粉丝团”,才会有一帮蘑菇发型的“锅盖帮”,才会有大赛之前的“小陪练”和比赛归来的幸福味道。所以,品读这些故事,感觉更多的是在品赏一位爱生如子的优秀教师的丰盈师魂。
“让学生喜欢我的课。”“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毋庸置疑,就会喜欢上你的课,也就会学好你所教的学科。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王蕾老师用诚挚的师爱让学生团团围在身边,还隐约感知到她在大量阅读,主动汲取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智慧;她在苦练基本功,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她在大胆实践,勤于反思,致力于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精彩。我对文稿里每则故事中王蕾老师的体验、感悟和思考特别赞赏。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改进、自我强化、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的成长需要积累,需要积淀,需要丰厚。我想,经过这样的过程,教师一定会快速成长,这样的课堂也一定会有引力,一定充满着魅力。“老师,我喜欢你给我上课,你还会来吗?”学生对王蕾老师的课堂充满着无限的期待。
“让学生在我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功体验和进步。”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我认为,教师就应该是把阳光和鲜花、自信和快乐带给学生的使者。故事中,王蕾老师用一点一点的行动帮助孩子们学会宽容、学会爱人、学会自律、学会坚强、获取自信,帮助他们绘制成长的底色。于是,我们听到了《午后,我们的世界》中雨康羞涩的保证,看到了《我看见你了》中易全衡激动的泪花、《喷香水》中小杰展露的微笑,等到了《相约》中小聪的第一篇博文,感受到了《迟到的“对不起”》中小馨的开朗自信、《我的女儿是苹果变的》中马千里的自律与放飞、《真实,童年的应然状态》中学生们的真实可爱……孩子们就在这样的谆谆教诲中静静开花,就在这殷殷期望中茁壮成长。
成长,就是静静开出自己的花。王蕾老师用她的教育故事记录下了她的成长经历,写下了她的成长经验,也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学生在我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功体验和进步”。所有这些,无疑是教师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发展的有益启示,值得广大青年教师借鉴。同时,也应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什么是耕耘者的收获?——到处是青青一片,静静花开,敷衍成海。
是以为序,也与青年教师们共勉!
(朱慧,江宁区教育局局长)2014年5月26日教育在我教育在我我一向喜欢看“我”的文章。我以为,把“我”放进文章中,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我”必须真实——自我掩饰、标榜,那是自欺欺人。把自己真实地置身于教育之中,是教育者的本分。但是,虚我、假我比比皆是,可怕至极。把真实示人,在今天已经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所以,但凡看到“我”,我总是充满欣喜和期待。
我看到“我”了。
这个“我”,是王蕾老师。
王蕾老师的“我”,是小我。这和她的职业、年龄有关。她很年轻,走上教师岗位的时间不长;她走上教师岗位,工作在第一线,涉及其他还不多。简单美好,单纯如初,她是小我。
王蕾老师的这个小我,散布于学校、教室、班组、放学途中、家庭,甚至是餐桌上、作业本上、试卷上、分数上、发型上,甚至是一个念头、一丝情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些点,每一点都有真实的故事支撑;这些点连成一线,每一根线都有真实的情感轨迹;这些线铺成一面,这一面就是一个真实的年轻教师——亲切,生动,娇憨,灵气,喜乐,无序。因为真实,这个“我”就是可爱的,“我”的故事就是有趣的,“我”的情感就是动人的。
王蕾老师的“我”,又是大我。这也和她的职业、年龄有关。因为“我”的叙述,背景是教师,是教室,是教育。
没有比教育更大的事情了。
王蕾老师,就是在做这个最大的事情。她很年轻,在教育第一线,每天遇到的人事,都是新鲜的。这是地道的新鲜,没有被城府过滤,没有被利益熏染。因而,这个“我”是真实的。因真实而可贵,因真实而合适。
王蕾老师的大我,同样散布于学校、教室、班组、放学途中、家庭,甚至是餐桌上、作业本上、试卷上、分数上、发型上,甚至是一个念头、一丝情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些都是“切入口”,切入进去,每一点都是教育叙事,每一线都是教育情感,每一面都是教育发展。
我愿意看到王蕾老师这样的“我”——有迷茫,有波动,有慌乱,却依然有着坚守美好的力量与勇气,有着乘风破浪的追逐与努力。当很多人虚张声势地“亮剑”,王蕾老师却自然天成地“露怯”,这好像如同她所说的有些“二”,但她似乎甘愿是一个“二”。让人高兴的是,在她每一次“露怯”之后,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收获。而在每一次收获之后,都是一个扑面而来的新怯。
周而复始,拾级而上。
这已经是王蕾老师的日常生活。
我鼓吹“教育在我”。
在我,是责任,是权利,是担当,义不容辞,舍我其谁;
在我,是真我,理所当然,不可或缺;
在我,我必受真教育,才能施真教育,诚惶诚恐,一往无前。
真我,何为小,何为大?
从这个角度说,以“我”示人,多么值得珍爱。这也是我一向喜欢看“我”的文章的理由。
我以为,在新的课程标准面前,专家和年轻教师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
专家成于“大纲”时代,需要新的学习与实践,但他们有着漫长的经历和宝贵的经验,这是他们的优势。
年轻教师生于“大纲”时代,也需要新的学习与实践,但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接受能力,这是他们的优势。
曾经的专家,今天如果还是专家,必定是努力的;今天不是专家,明天要成为专家,也必定是努力的。
大家都要努力,大家一起努力。
这样,教育也才有希望。(祁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审)201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