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
赞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学会在社会交往中适当地夸奖别人,我们的社交就会“柳暗花明”。没有人是天生的蠢才,也没有人愿意让别人说自己是傻瓜。胜利的桂冠是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的,甚至不管这顶桂冠戴在他头上是否合适,任何人戴上之后都不愿意再把它摘下来。因此,基于人们这种普遍的心理需求,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尤其在求人帮忙做事的时候何不试着先给他带一顶高帽子,让他沉浸于喜悦之中,这样,他不但对自己有了信心,而且为了使你的美言变为现实,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帮你把事情办好,否则他自己也会感觉不配戴这顶高帽子,可谓是“好言一句三冬暖”。所以说,给别人戴高帽子即学会变相的鼓励和赞美是圆满做事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有一次,一位心理学家到一家邮局去寄信,因为寄信的人很多,邮局职员似乎有些忙不过来,透过厚厚的玻璃,这位心理学家无意中发现柜台里那位职员似乎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她想:这位职员这样下去,办事的效率也不会太高,必须想办法让她高兴起来。心理学家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要使她高兴,使她对我产生好感,我必须要说些好听的话来赞美她。”可是她又想:“这人身上究竟有什么值得我由衷地赞美的地方呢?这得让我细细地观察一下,然后慢慢发现她的闪光之处。”
于是心理学家开始静静观察她的一举一动,最后终于找到了。
当她开始为心理学家办理邮寄业务时,心理学家立即随口友善地对她说了一句:“真希望哪天我也能有你这样一头漂亮的头发,那该多好呀!”她抬头望了心理学家一眼,起初她似乎显得有些惊讶,随即绽放出一抹笑容。
“哪里,我这头发,比起以前可差多了!”她谦虚地说道。果然不出心理学家所料,听了这话,她的心情果然有了好转,还在自己闲暇之余热情地跟心理学家聊了一会儿,心理学家临走时,职员还不忘补充一句道:“其实有不少人都很羡慕我这头黑发呢!”
可以想象,那位小职员当天下班时,步伐一定比平常要轻快,而且对自己肯定也充满了信心,回家之后,也一定会立即将此得意之事告诉她的家人。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样工作起来就会更有动力和信心。其实要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美很简单,那就是想办法让对方感受到你自己的重要性,同样你要想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肯定首先要学会赞美和肯定别人。
某公司职员小李每年都会应邀参加本单位的杂志评定工作,这个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因此很多人都想参加,可是却不能如愿,也有很多人只参加了一二次,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相比之下,小李似乎感觉自己很幸运,年年都有这样的机会。在别人羡慕的眼光和赞叹声中,小李心里乐开了花。他在年届退休时,有人问他其中的奥秘,他才微笑着向人们揭开谜底。
他说,这其中的关键并不是他的专业眼光,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别人“面子”,他很会博得领导的欢心。
他说,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多鼓励而少批评。但在会议结束之后,他会再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下里告诉他们编辑工作上的缺点,让他们加以改正。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别人当众批评你,或者当众指出你的不足,你会是一种什么心理?听了他的话,人们都点头称赞。
因此虽然名次有先后之分,但是在小李的努力下,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也正因为这一点,他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每年也都很乐意让他当评审。
在当今时代,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潮流,有新的见解,自以为有口才,能够夸夸其谈,抓到一个机会就滔滔不绝,把别人批评得脸红脖子粗。自己却感到酣畅淋漓,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在为自己前进的道路设置障碍。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给人面子自己也会有面子,何乐而不为呢?好多成功的职场经理都懂得这一用人之术。
某公司赵总经理是个很懂得交际艺术的能人,他很善于运用赞美方式与人交往。有一回,财务部主任在公司的会议上做了一个报告,他的报告寻常无奇,没有博得任何掌声。散会后,赵总和主任偶然间相遇,他对主任说:“你刚才的报告很好,言简意赅,我很佩服你的能力。”
主任本来对自己的报告没有任何信心,既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望会得到谁的注意,但是赵总的几句话,却让他心里乐开了花,而且从心底里十分感激经理。从此,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而且工作更加卖力气了。
只要是与赵总接触过的人都会很快与他建立友谊。因此可以想象,赵总与公司里的每一个职员应该都相处得十分融洽,而他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给他的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益。
赞美,因为美丽而称赞,又因为称赞而变得更加美丽。所以,我们不要吝惜自己赞美的语言,该称赞的时候应该大胆地说出来,你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友谊和更好的人际关系。赞美的话要好好说,用心说,多说。在人际交往中要更多地关注别人,用你的观察力和创造性,说出那些能触动对方心灵的赞美话,你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学会赞美好办事
人人、时时、事事、处处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而你所需要的就是把这些赞美的话说出来而已。比如,遇见漂亮的女孩就赞美她的打扮装束,看到抱孩子的母亲就赞美孩子的漂亮可爱,对工作如痴如狂的人就赞美他的业绩和工作效率。此外,你不仅要赞美大人物和大成就,也要多赞美小人物和小细节。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观察别人,就一定会找到许多值得赞美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诚的赞美。
闻名于世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是运用方圆做人哲学的一个典范。他对推销自己的书就有一套绝妙的方法。
有一天,卡耐基从朋友那儿回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问题。这时候有一个穿着较为朴素的年轻人朝他走了过来,激动地问:“你是卡耐基先生吗?”卡耐基回答说:“是的!”
后来他才知道这位青年买了本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但他一直想找卡耐基给他买的那本书上签个名,卡耐基取出笔在他的书上签了个名,他突然觉得这也是一个促销活动的好办法。
于是,他和学生们商量了一阵,就开始在纽约市进行卡耐基签名活动,这次活动对于本来就畅销的形势更是锦上添花,竟然创下了每周销售五千本的记录,之后卡耐基的好几本书一直畅销不衰。
还有一次,卡耐基应洛厄尔·托马斯的邀请到他家去作客,到了晚上,他们坐在火炉边谈话,托马斯太太突然建议要打桥牌。
“对不起,太太,我不会,我对桥牌一窍不通。”卡耐基说,“那游戏要动脑筋,对我来说简直太困难了。”
“没关系,我可以教你。”托马斯太太说。
“我还是看你们打吧。”卡耐基说道。
“戴尔,相信自己,其实一点都不难,对你来说学会它只是小菜一碟,这就像你写文章一样,一学就会。桥牌只需要记忆和判断,这对你最适合了。”托马斯先生说道。
还没等卡耐基回过神来,他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坐在了桥牌桌前。那是他第一次打桥牌,本来他一点准备都没有,可是正是托马斯先生的话给了他有信心和勇气。
尽管那次学习打桥牌,卡耐基不是很熟练,但据他后来说,托马斯先生给他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卡耐基说:“这使我想起了伊斯·卡勃特斯,他是一位超级桥牌大师。他的有关于桥牌方面的书被译成好几种文字,而且十分畅销。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如果没有那个青年女子,也许他永远不会走上桥牌运动这条路。”
1923年末他在美国时,自己孤身一人,身上的钱也都花光了,他想在美国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可是找来找去都没找到合适的,最终还是经一个朋友的介绍,他有了一份勉强能谋生的工作。
卡勃特斯会打桥牌,可技术太差劲。他根本就记不住牌,常常把打出去的牌翻来覆去地看,所以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玩。不过,后来的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漂亮的桥牌女教师,女教师叫约瑟芬·狄丝。这位女教师教卡勃特斯打桥牌时发现他虽然牌技不怎么样,但是分析能力却很强,他对自己手里的牌总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分析,狄丝认为这点素质是很难得的。
于是狄丝就试图说服他,她说:“卡勃特斯,告诉你吧,你是桥牌界不可多得的天才。”卡勃特斯说什么也不相信:“你在开玩笑吧?”狄丝于是就把她的发现告诉了卡勃特斯。
在以后的时间里,狄丝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激励他,他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她都大加赞赏一番。后来,卡勃特斯也渐渐地相信自己是个天才了,因此他的牌越打越好,后来果真成为了桥牌界的高手。经过较长期的接触,卡勃特斯最后爱上了狄丝,并与她结了婚。
这件事让卡耐基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他在《人性的弱点》一书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一节叫做“‘高帽子’的妙用”,对“鼓励”一词作了心理上的分析,书上这样写到:
鼓励既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法,又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手段。人在潜意识和意识层面上有很多困惑,由于长期得不到解决,所以就将它积压了下来,就会产生对自己的疑问,比如“我能行吗”或“我应该做吗”或者“客观条件允许吗”之类自己解答不了或函待选择的事情。
这种选择会让自己犹豫不决。而在这个时候,恰恰是外界的因素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暗示或一个建议都可能让你找回自我,去按照别人告诉你的方法去做,这就是鼓励的力量。
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一所中学里找了一个班级想进行一次实验。他向班主任保证这个实验会让他看到一个奇迹,因为他在许多学校许多人中间都做过此类实验,结果都成功了。
他在暗中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结果发现了班上有一个相貌平平、很不起眼的姑娘,于是他找了一个机会,把除那位女生以外的全班学生都召集到了一块,他向学生们说了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