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23900000008

第8章 中国古代哲学(6)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齐物论》)

“小成”是一部分不完全的;“荣华”是表面上的浮词。因为所见不远,不能见真理的全体;又因为语言往往有许多不能免的障碍陷阱,以致儒墨两家各是其是而非他人所是,各非其非而是他人所非。其实都错了。所以庄子又说:

辩也者,有不见也。(同上)

又说:

大知闲闲(《简文》云:广博之貌),小知间间(《释文》云:有所间别也)。大言炎炎(李颐云:同是非也,今本皆作炎炎。《释文》云:李作淡。今从之),小言詹詹(李云:小辩之貌)。(同上)

因为所见有偏,故有争论。争论既起,越争越激烈,偏见便更深了。偏见越争越深了,如何能分得出是非真伪来呢?所以说: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耶?我胜若,若不我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耶?其或是也,或非也耶?其俱是也,其俱非也耶?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耶?(同上)

这种完全的怀疑主义,和墨家的名学恰成反对。《墨辩·经上》说:

辩,争彼也。辩胜,当也。《经说》曰:辩,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

《经下》说:

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经说》曰:谓,非谓非同也,则异也。同则或谓之狗,其或谓之犬也。异则(马)或谓之牛,牛或谓之马也。俱无胜,是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也者胜也。

辩胜便是当,当的终必胜:这是墨家名学的精神。庄子却大不以为然。他说你就胜了我,难道你便真是了,我便真不是了吗?墨家因为深信辩论可以定是非,故造出许多论证的方法,遂为中国古代名学史放一大光彩。庄子因为不信辩论可以定是非,所以他的名学的第一步只是破坏的怀疑主义。

但是庄子的名学,却也有建设的方面。他说因为人有偏蔽不见之处,所以争论不休。若能把事理见得完全透彻了,便不用争论了。但是如何才能见到事理之全呢?庄子说: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齐物论》)

“以明”,是以彼明此,以此明彼。郭象注说:“欲明无是无非,则莫若还以儒墨反复相明。反复相明,则所是者非是,而所非者非非。非非则无非,非是则无是。”庄子接着说: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这一段文字极为重要。庄子名学的精义全在于此。“彼”即是“非是”。“是”与“非是”,表面上是极端相反对的。其实这两项是互相成的。若没有“是”,更何处有“非是”?因为有“是”,才有“非是”。因为有“非是”,所以才有“是”。故说:“彼出于是,是亦因彼。”《秋水》篇说: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东西相反而不可相无,尧桀之自是而相非,即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的明例。“东”里面便含有“西”,“是”里面便含有“非是”。东西相反而不可相无,彼是相反而实相生相成。所以《齐物论》接着说: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郭注:偶,对也。彼是相对而圣人两顺之。故无心者,与物冥而未尝有对于天下)。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这种议论,含有一个真理。天下的是非,本来不是永远不变的。世上无不变之事物,也无不变之是非。古代用人为牺牲,以祭神求福,今人便以为野蛮了。古人用生人殉葬,今人也以为野蛮了。古人以蓄奴婢为常事,如今文明国都废除了。百余年前,中国士夫喜欢男色,如袁枚的《李郎曲》,说来津津有味,毫不以为怪事,如今也废去了。西方古代也尚男色,哲学大家柏拉图于所著《一席话》(Symposium)也畅谈此事,不以为怪。如今西洋久已公认此事为野蛮陋俗了。这都是显而易见之事。又如古人言“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又说“不可一日无君”。如今便有大多数人不认这话了。又如古人有的说人性是善的,有的说是恶的,有的说是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究竟谁是谁非呢?……举这几条,以表天下的是非也随时势变迁,也有进化退化。这便是庄子“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的真义。《秋水》篇说: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这一段说是非善恶随时势变化,说得最明白。如今的人,只是不明此理,所以生在20世纪,却要去摹仿那四千年前的尧舜;更有些人,教育20世纪的儿童,却要他们去学做二三千年前的圣贤!

这个变化进化的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有些和德国的海智尔相似。海智尔说人世的真伪是非,有一种一定的进化次序。先有人说“这是甲”,后有人说“这是非甲”,两人于是争论起来了。到了后来,有人说:“这个也不是甲,也不是非甲。这个是乙。”这乙便是甲与非甲的精华,便是集甲与非甲之大成。过了一个时代,又有人出来说“这是非乙”,于是乙与非乙又争论起来了。后来又有人采集乙与非乙的精华,说“这是丙”。海智尔以为思想的进化,都是如此。今用图表示如下:

(1)这是“甲”。(2)这是“非甲”。(3)这是“乙”。

(4)这是“非乙”。(5)这是“丙”。(6)这是“非丙”。

(7)这是“丁”。

这就是庄子说的“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以上所说,意在指点出庄子名学的一段真理。但是庄子自己把这学说推到极端,便生出不良的效果。他以为是非既由于偏见,我们又如何能知自己所见不偏呢?他说:

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齐物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主》)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秋水》)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我们有限的知识,如何能断定是非?倒不如安分守己听其自然罢。所以说: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司马彪云:莛,屋梁也。楹,屋柱也。故郭注云:夫莛横而楹纵)。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齐物论》)

这种理想,都由把种种变化都看作天道的运行。所以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既然都是天道,自然无论善恶好丑,都有一个天道的作用。不过我们知识不够,不能处处都懂得是什么作用罢了。“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四句是说无论什么都有存在的道理,既然如此,世上种种的区别,纵横、善恶、美丑、分合、成毁……都是无用的区别了。既然一切区别都归无用,又何必要改良呢?又何必要维新革命呢?庄子因为能“达观”一切,所以不反对固有社会;所以要“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他说:“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即是庸言庸行之庸,是世俗所通行通用的。所以说:“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既为世俗所通用,自然与世俗相投相得。所以又说:“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因即是“仍旧贯”;即是依违混同,不肯出奇立异,正如上篇所引的话:“物之生也,若驰若骤,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万物如此,是非善恶也是如此。何须人力去改革呢?所以说: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

这种极端“不谴是非”的达观主义,即是极端的守旧主义。

二、庄子的人生哲学

上文我说庄子的名学的结果,便已侵入人生哲学的范围了。庄子的人生哲学,只是一个达观主义。达观本有多种区别,上文所说,乃是对于是非的达观。庄子对于人生一切寿夭、生死、祸福,也一概达观,一概归到命定。这种达观主义的根据,都在他的天道观念。试看上章所引的话:

化其万化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因为他把一切变化都看作天道的运行;又把天道看得太神妙不可思议了,所以他觉得这区区的我哪有作主的地位。他说: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那《大宗师》中说子舆有病,子祀问他,“女恶之乎?”子舆答道: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而乘之,岂更驾哉?……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后来子来又有病了,子犁去看他,子来说:

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又说子桑临终时说道:

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这几段把“命”写得真是《大宗师》篇所说:“物之所不得遁。”既然不得遁逃,不如还是乐天安命。所以又说: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一本作捐,一本作楫)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养生主》篇说庖丁解牛的秘诀只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八个字。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只是这八个字。所以《养生主》篇说老聃死时,秦失道: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安时而处顺”,即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都是乐天安命的意思。《人间世》篇又说蘧伯玉教人处世之道,说:

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这种话初看去好像是高超得很。其实这种人生哲学的流弊,重的可以养成一种阿谀依违、苟且媚世的无耻小人;轻的也会造成一种不关社会痛痒,不问民生痛苦,乐天安命,听其自然的废物。

三、结论

庄子的哲学,总而言之,只是一个出世主义。因为他虽然与世人往来,却不问世上的是非、善恶、得失、祸福、生死、喜怒、贫富……一切只是达观,一切只要“正而待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他虽在人世,却和不在人世一样,眼光见地处处都要超出世俗之上,都要超出“形骸之外”。这便是出世主义。因为他要人超出“形骸之外”,故《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所说的那些支离疏、兀者王骀、兀者申徒嘉、兀者叔山无趾、哀骀它、趾支离无脤、瓮大瘿,或是天生,或由人刑,都是极其丑恶残废的人,却都能自己不觉得残丑,别人也都不觉得他们的残丑,都和他们往来,爱敬他们。这便是能超出“形骸之外”。《德充符》篇说: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同类推荐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文化讲谈录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文化讲谈录

    对文化、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由熊召政的20篇演讲集结成册,主讲作者对文人、文化的理解和体悟,其中以湖北楚文化为重点,多篇都有涉及。本书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讲文人,第二章讲作者自己对文化、生命等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第三章以楚文化为主题,也有篇章讲其他地区文化和中外文化对比。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姹紫嫣红开遍

    姹紫嫣红开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天还未亮,项忆君便被父亲的唱戏声弄醒。她爬起来,轻手轻脚地开了门。客厅里,父亲项海把四周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拉上窗帘,穿一身褶子,舞着两只水袖,腰肢柔柔软软,身段袅袅婷婷。头一扭,嘴一撇,眼神再一挑,翘个兰花指——便活脱是杜丽娘了。声调压得有些低,好几个音该往上的,都硬生生吃回了肚里。项忆君知道父亲是怕影响隔壁邻居。不够尽兴了。但也不要紧,客厅不是舞台,父亲不是为了博台下的喝彩,只是自娱罢了,为的是一刹那的迷醉,像鱼儿游回大海,鸟儿重归林间。
  • 哪有什么运气 不过是我们暗自努力

    哪有什么运气 不过是我们暗自努力

    本书精选了畅销书作家陈昂200余首新诗,共分为“那年初见 如花美眷”“文艺腮红 不语不言”“往事如烟 浅笑而安”“余生很长 何必慌忙”等十一个专辑。这些诗歌既有清新唯美的“抒情哲理诗”,也有朦胧精湛的“截句诗”。诗歌主题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陈昂的写作笔法清新、精炼,简短的语言呈现多维的立体感。陈昂的创作是“青春期写作(春草派风格)”,他的每一首诗都有大方简单而内涵唯美的外衣,静静品味会发现诗的本质与内涵,领悟到诗歌底蕴里蕴含的“家国情怀”和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诗歌里潜伏的“正能量”正是我们洗涤灵魂、陶冶情操、慰藉心灵的“刚需”,特别适合生活中迷茫的年轻人阅读。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永夜大陆回忆录

    永夜大陆回忆录

    残缺的记忆,无情的真相,四人携手,最终走向死亡,死亡才是真正的重生,我们将回归,回归战场,回顾过往,无论有多少险阻,亦无法阻止我们渴望复仇的欲望,多少人陪我们葬送未来,屠戮希望,只有绝望才是我们的向往。于逆境重生,重生为王。这一世,既然仍在世上,不如最后疯狂一场,不遗忘。
  • 拐了儿子弃了夫

    拐了儿子弃了夫

    休夫会上瘾(女强+江湖+师徒之恋+一女N男)此文慢热,不喜慎入男人靠的住,母猪会上树!十三年的师傅,不告而别,再次相见,却以举动来讽刺她的自作多情。新婚夫婿,喜堂之上,侧妃同进,夜夜春宵,唯独留她独守空闺。许下承诺,转眼却又弃如敝屣。累了,倦了,心也淡了。算计,毒打,禁锢,却远远比不上那一碗黑色打胎药汁,才察觉的小生命胎死腹中,深埋在心底的火焰疯狂燃烧。杀戮开,地狱启,全身浴血的踏出王府,决绝的抛弃过往。再次出现,一纸休书,让当朝王爷从此背负下堂夫之名,佳人自此失去踪影。☆★☆★☆★---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一年后,江湖出现一仙一魔一妖妙手仙医,一身白衣,飘逸脱俗,每月只为一人医病,想要治病可以,前提条件是,你找的到她。嗜血罗刹,一身黑衣,残酷冷血,每月只亲手杀一人,想要活命可以,前提条件是,你躲得过她。绝艳妖姬,一身红衣,妖艳魅惑,美男环绕,得到的就只有她的人,前提条件是,别和她索要心,因为她无心。可谁能料到……一仙一魔一妖本是同一人。三年的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嫁,却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扔下休书离去,这又是为何?难道休夫真的会上瘾?☆★☆★☆★---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当第一任下堂夫出现在她面前,悔不当初“羽儿,我错了,跟我回去吧。”当师傅金眸满是深情“错了吗,我只想要你幸福啊!我真后悔离开了百草谷。”她却已经美男环绕,目光,不再停留于他们身上。……清秀的他“我的一切都是你给的,我的一切也都是你的。”冷峻的他“我是你的人,你死,我死。”谪仙的他“为了你,我放弃复仇,我只想争取在你身边的资格。”美男多多,桃花朵朵开……下堂夫、前生欠她的男人和她欠的男人,前生置她于死地的女人,情人,情敌,一一出现在她的面前,这是命中注定吗?难道命运注定再一次交集吗?--------------------------------------------------------------------------------------------------本文简介只不过是还未告白就失恋了而已,有必要那么整她吗?
  • 石洞集

    石洞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真的想当个老师

    我真的想当个老师

    黑葵小队,是雇佣兵中的杀神,是战场的一代战神。他因一次任务而放弃了雇佣兵生涯。回归都市,回归于平凡,且看他如何演绎老师与英雄之间身份的互换。铁血与育人的情怀。
  • 月神之旅

    月神之旅

    宅男穿越异界,且看一个宅男在异界从一个小人物一步步成长为人间之神。再从小小的神踏上神之巅峰的过程!神界,魂界,魔界,仙界,天界,修罗界,六界争霸,群雄角逐!我要那神躺在我的脚下,我要那仙跪在我的身前!
  • How Tell a Story and Others

    How Tell a Story and 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灵战神

    紫灵战神

    龙川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远看西北三千界,势压江南十二州,好景一时看不尽,天缘有分再来游。群:545582175
  • 砂之杀意

    砂之杀意

    事件发生在七夕那天的黄昏。由花子正在新建的厨房里,专心一意地准备晚餐,她偶尔会停下手里的工作,抬头看看墙上的电子钟,再把视线投向垂着雪白蕾丝窗帘的方向。5岁的独生子忠志在外面玩累了,才回到家又说是重要东西放在游戏场所忘了带回来,然后跑出去,已经快一个小时了。福冈的7月,太阳迟迟不下山,直到了晚上8点左右,太阳的余光才差不多消失殆尽,由浅渐浓的夜色,也才开始笼罩在市郊宽大的新生地上。
  • 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历史应该是活的,历史应该是精彩的。读史这么多年,深知那些学究性的史料多么让人倒胃口,那些“专业”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文字将大多数人挡在历史的门外,与这些精彩的人物和事件无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和撰史者的悲哀!历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鲜活记忆,我们要将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铭记在心,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生活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墨香满楼,开创现代历史的先河,写历史、写人物、写人心。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