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大概成了我们大家的心理危机,不管你认识没认识到,或者不管你有没有,我们都清楚,我们可以用这种心态逃避现实,却不能用它拯救自己。真正能让自己强大的,是想哭就可以放声哭,想笑就可以大声笑,这才是真正的坚强。
我们的基本权利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期盼的自己,或者说对自身有一个最起码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就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事业更上一层,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感情顺风顺水。为了这一切,人们愿意去改变自身,去适应环境。因此在生活里,在工作中,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在与同事的共事中,哪怕是与爱人的相处中,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想要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可是就为了这个最好的一面,是否让我们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权利”?
比如,我们心情低落的权利,我们需要安慰的权利,这些正常的情感及心理需求一再被压抑,甚至还要笑脸迎人,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的不安与苦闷,只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强。
人应当强大自己的内心,不要一味地逃避,或者寻求外在环境的改变。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正因为没有人能够切实地关心到自身,那更需要我们自身去善待自己,去引导自己的内心,不要一味地压抑,更不要为了塑造某种形象而放弃最基本的内心的需求。
内心是一个容器,偶尔需要给她点缺口
我有一个朋友,在金融界摸爬滚打多年,历经风风雨雨,在金融01圈内颇有名气。大家最佩服他,他不仅有精明的头脑,还有良好的心1态,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依旧屹立不倒。但突然有一天她太太找到我,想让我去劝劝这位朋友。
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位在外面光芒四射的金融才子,回到家后根本是另一番样子:摆臭脸,不爱说话,容易发脾气。我想可能是职业压力造成的。但是他太太却摇头:“不是,我也跟他沟通过,工作上有不开心的事就讲出来,但他不说。现在对小孩也很没耐心,孩子一听到他回家的声音就害怕。我实在受不了了。”
在外自信满满,笑脸对人,回到家就摆臭脸,说句不好听的话,他这就是拿老婆孩子撒气。家是挡风遮雨的地方,但是家人不是出气筒。
这位朋友对外是典型的为了不哭大声笑的案例,为了表现出更好的职场风度,将职场的压力转化到了内心,以至于他都无法好好地去面对家庭生活。
其实,在各种对目标的期盼之中,我们对自身的期盼大多是一致的,希望自己是一个坚强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人,这是人在世间寻求立足之地时对自我的一种基本要求。但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们所期望的关系与环境带来的安全感平分到每一个人身上是有限的。当灾难来临时,更多考验的是我们自身,而非旁人以及环境所能带来的保护。因此伪装成了我们完成内心期望和与外界和解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可是,伪装坚强真的有用吗?它对我们自身的转变有用,还是对解决困难有用呢?
不要因为“抑郁症”这三个字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就轻易地给自己安上这一病症。如果你真的有病,自有医生负责。但如果是心理上的逃避和推托,则必须由自己负责。任何人都没有无条件包容你的义务,所以,如果你需要一个心灵的“出口”,那么就要懂得理智的调整内心。努力克服困难,而不是放纵自己。
我约了这个朋友,打算跟他好好谈一谈这个问题,还没说几句话,这位朋友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有抑郁症。”
抑郁症这个病的病理我不想去研究,可是这个词汇却在近两年在大众范围内迅速普及开了。我对这种病症的理解并不深入,我想大部分人也不一定明确地知道这种病的病理病因,但很多人在承受不住巨大压力时,都会怀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自己向自己妥协并不可悲,真正的可悲是违背自己向他人妥协。“皇帝的新装”得到再多人虚伪的赞赏也会有被揭穿的一天。只有出演一个本色的自己,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解。舒服才能自信从容,自信从容,自然就会流露出不凡的风度。
他们认为:“我病了,所以责任不在我,我情绪不好,不是我而是医生要解决的问题。”
他问我:“你说我是不是病了?”
我摇头苦笑:“你这是要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医生喽?”
“不然,我要怎么解决呢?我是拿自己没办法呀?”
此时此刻,我们真的拿自己没有办法吗?
与自己和解
其实我们都应该清楚的是,无论是谁的生活,都是其自身在时刻参与的,因为你的参与,才造就了你的生活。你的参与,包括你的行动,也包括你的内心。也许坚强有担当的职场形象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但是内心的压力由于无处排解,它终会爆发,所以就需要我们自身去调节。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也许我们有时候跟生活和工作太过较真儿了。你伪装的面具,也许在他人眼里早已经被一眼看穿,只是大家都迫不得已,还要互相捧场。就好像皇帝的新装,心照不宣地互相维护着各自的尊严。
可是,是不是当天真的诚实的孩子说破这个谎言之后,大家反而更舒服了呢?
舒服才能自信从容,自信从容,自然就会流露出不凡的风度,自然就会影响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同事,以及所有你希望影响到的人。
舍本逐末就是我们的愚蠢,也是我们不快乐的根源。让事情简单直接,结果不一定就是危机,反而可能会让大家松一口气。
失控的生活状态永远不会令你满意
其实,我们反复强调内心强大的重要性,是因为内心是我们作出一切判断和执行力的本源。内心就好像一个发动机,是这个发动机在掌控着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生活的运转。对这个发动机来说,能源的来源是错综复杂的。
内心的强大是一个需要和解的过程,这个来自我们自身,来自与外界的调解。打个比方来说,我们从努力工作得来的成绩中获得满足感,内心受到激励,再作出更优的计划和决定,就此产生一个心理上的良性循环。而当我们身处困境时,适当的自我调节使内心获得缓冲,然后继续向目标努力,使自己从困境中得以解脱。
但是现实的生活情况可能很复杂,当我们在达到某一个生活目标或者心灵目标之前,需要做我们内心不愿意做或者不喜欢做的事情,那么这台发动机还能够正常运转吗?
没错,我们都希望看到自己的人鱼线或马甲线,都希望自己的钱包鼓鼓的,都希望家里干干净净,都希望能随时去旅行。如果每时每刻,我们可以只做我们内心想做的事情,那该有多好。可不幸的是,这样的话,自己认为艰难的事情将永远无法完成,所有你可能想到的人类的成就,都不会实现。
失控意味着失去目标
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孩安迪确信自己想当一名记者,而在这之前毫无经验的她只能先进入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给他们的总编米兰达当助手。安迪告诉自己,只要挺过这段时间就可以去做记者了,由此展开了一段从没想到过的职场生涯。
总编米兰达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尖酸刻薄的人,并且无论公事私事,她都会交代给下属,弄得安迪痛苦不堪。例如在有飓风的时候,让安迪去找飞机,把她从迈阿密送回纽约,原因只是自己的双胞胎次日早上在学校有节目表演;当安迪不小心坏了她的规矩时,让安迪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只是因为她的双胞胎急于知道下面的故事;在女魔头发现安迪的能力高于第一助手艾米莉时,决定让安迪代替艾米莉去巴黎,而艾米莉的理想就是去巴黎,她还让安迪自己去告诉艾米莉这个噩耗。安迪一一照做,伤害了艾米莉,安迪却认为是自己实在没有办法选择……
无法选择或许只是一个借口,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能控制好自己的生活,不任人摆布。作出决定之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勇于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说不,坚定自己的立场,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电影,但是生活中让我们违心接受的事情可能比剧本中的要多得多。这样做究竟有意义吗?我们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将最初的想法坚持到最后?是想让内心的发动机失去原有的频率而改变方向和初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