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800000012

第12章 郑板桥(1)

时 间:清乾隆11年至18年

(公元1746~1753年)

地 点:山东

人 物:

郑板桥:潍县知县,54岁(初出场年龄,下同)

沈椒园:御史,后为知州,60多岁

王 凤:郑板桥老仆,65岁

砚 耕:郑板桥弟子,12岁,女

高先生:砚耕父,秀才,40多岁

郭先生:潍县乡绅,近50岁

县 丞:潍县县丞,后为州同,近50岁

樵 根:小和尚,20岁

桑 叶:小尼姑,17岁

田廷林:潍县豪富,50多岁

毛掌柜:潍县富户,近50岁

田廷烳:吏部侍郎,田廷林之弟,40多岁

五什子:田廷林家人,30多岁

暮春时节。原野。白云,青山。

三头毛驴,从白云青山深处悠悠而来。郑板桥身着布衣长衫,骑在驴背上,王凤走在头前。

他们越过山坡,趟过河流,穿过树林……

郑板桥或陶醉景色,或捋须赋诗,或即兴作画……

王凤不时与他说笑着……

片名徐徐升起:郑板桥(六分半书)。

职、演员表字幕……

远方显出一个城镇的轮廓,王凤指点着说着什么。

郑板桥面露喜色,遥遥望去。

一顶披彩官轿,径直迎上前来。

潍县城关,西门。披红挂彩。

一个小衙役在城门上翘首远望。县丞、田廷林等一班吏员乡绅,衣冠楚楚候在门外。几个乡绅在悄声议论着。

瘦子:“上任不坐大轿,这新任知县也真够体面的了。”

郭先生:“听说是个书画家哟。”

毛掌柜:“书画家!怪人!啐!”

小衙役:“知县大人来啦!”

大路上,披红官轿拥拥而来。鼓乐齐鸣,鞭炮作响,县丞、田廷林等人迎上前去。

官轿停住,众人躬身屏息。小衙役上前揭开轿帘,轿内无人,只有一箧书画、一包行囊。众人惊住。

野外田边。郑板桥神情忧郁地注视着:

干裂的地板;

枯黄的麦杆;

乱葬岗,横七竖八的饿殍;

路上,逃荒、乞食的人群……

他心情沉重地、默默地向前走着。

一棵巨型银杏树下。一个小和尚朝一丛柳林学起了鸟叫。

柳林中走出一个小尼姑。

小和尚和小尼姑坐到银杏树下。

银杏树后,突然走出几个和尚和尼姑。为首的老和尚一声喝,小和尚和小尼姑被捆了起来。

郑板桥看到树下的情景,走上前来。问道:“这是为何?”

老和尚打量着,道:“寺中小徒,违犯教规。”

郑板桥:“通奸?”

老和尚摇头。

郑板桥:“谋财害命?”

老尼姑摇头。

郑板桥:“那他二人如何违犯教规?”

老和尚:“……私自相会……”

郑板桥:“你二人为何私自相会呀?”

小和尚:“……她母亲病重,家中无粮,要我告她……”

郑板桥:“此情可真?”

小尼姑哭着,点了点头。

郑板桥:“你二人何时相识?”

小和尚:“我二人本是同村,父母将我与她许为……夫妻……只因天旱,父母饿死,我剃了发,她也……”

郑板桥默然。

北关外路上。县丞、田廷林等向这边寻来。

银杏树下。郑板桥走到小尼姑面前:“你叫什么名字?”

“桑叶”。

“你呢?”

“樵根。”

“桑叶……樵根……”郑板桥目视老和尚、老尼姑:“她二人说的可是假话?”

“不假,不假。”

县丞、田廷林等人来到面前,老和尚等慌忙欲走,郑板桥摆摆手迎上。

县丞:“潍县大小吏员恭迎知县郑大人。”

老和尚等注视郑板桥,大为惊异。

主簿:“县丞大人。”

田廷林:“潍县乡绅士民恭迎郑大人。”

主簿:“田廷林,田大人。”

乡绅们依次上前施礼。

主簿:“毛掌柜、郭先生、谭先生……”

郑板桥一一答礼,爽朗而亲切地:“郑燮奉调来潍,不胜荣耀,日后与各位朝夕相处,诚望各位多多相助。”

田廷林:“大人言重。我等惟大人之命是听。”

主簿:“各位已备下酒宴,为郑大人洗尘,请大人上轿入衙。”

郑板桥:“天干地旱民不聊生,洗尘就罢了。”一指小和尚和小尼姑道:“此二人旧有婚约,因家境贫寒削发为僧。方才二人相会,被老方丈等人擒住,各位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众人注视不语。县丞微微晃着脑袋:“全凭大人……”

田廷林:“小人等愿闻大人高见。”

郑板桥目视老和尚、老尼姑:“本县代你等处置如何?”

老和尚、老尼姑:“老爷吩咐……”

郑板桥:“二位小僧私自相会有违教规,理应严惩。”

众人点头。郑板桥又道:“但二人削发本属灾荒所逼,私自相会又为家中断粮、母亲病重,自当别论。”注视众人:“本县有意将他二人还俗,归乡成亲,侍奉老母,你等以为怎样?”

众人一齐惊住。樵根、桑叶惊疑地抬起头来。

郑板桥对老和尚、老尼姑:“你二人可允?”

老和尚、老尼姑不敢相信地点着头:“老爷吩咐……”

郑板桥对县丞、田廷林等人:“各位以为是否可以算是公断?”

众人低沉着脸,不置一词。县丞晃着脑袋:“全凭大人……”

郑板桥哈哈大笑,吩咐为樵根、桑叶解绑。

樵根、桑叶上前就要跪倒。郑板桥拉住二人,吟咏似地:“是谁了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田廷林冷眼旁观。道:“大人处置可谓公断,只怕日后对佛门诸人……”

郑板桥:“佛门以善为本,本县救民疾苦,岂非同出一辙?”

田廷林柔中带骨:“郑大人爱民之心,非比寻常。”

郑板桥:“为民父母自当为民作主。”扫视众人:“眼下百姓悲苦无状。本县拟布告开堂,广听民间疾苦,各位有何见教?”

田廷林等人愕然相视。

日。东关街头。

墙上赫然的布告。一群百姓围在布告前看着、议论着。砚耕拐着一只小篮子走来。

县署大堂。

郑板桥威严端坐。堂前空空,只有两行皂役颇为威风地侍立着。

日近正午,郑板桥来到院里。王凤迎上摇了摇脑袋。郑板桥眉头尖蹙,欲言又止。

东关街头。看布告的百姓们围着砚耕说着什么。

五什子和几个家丁从街口走来。百姓们慌忙散去。

太阳西斜。县署大堂外。

堂门大开,阶前一群麻雀在觅食。

夜。县署后院,书房。

正面墙上,挂着一幅镶金“清”字匾。两侧是李蝉、苏东坡的竹石图和金农、黄庭坚的笔墨真迹。

郑板桥身着长衫在喝着闷酒。他闭目哼了句昆曲,抬起头来。

“清”字匾赫然入目,熠熠生辉……

——乾隆六年。京师,沈椒园书房。

郑板桥身着崭新的文七品朝冠,坐于一侧。

沈椒园满面春风:“你攻读多年,中了进士,争得七品冠带,老夫也正为你高兴。”

郑板桥:“学生能有今日,全凭恩师……”

沈椒园:“嗯,往日之事休提。你今走马上任,老夫尚有一字相赠。”

郑板桥:“学生洗耳聆教。”

沈椒园轻一招手,家人摆过笔墨。

沈椒园大笔一挥,写下一个大字:“清”。

沈椒园;“我等大清臣僚,当以‘清’字为立身之本,报君为国留芳百世,断断不可弄奸耍滑,害国害民。”

郑板桥庄重地:“恩师教诲,学生刻骨铭心!”

县署后院,书房。

郑板桥把酒杯摔到地上,站起来。

街上。郑板桥、王凤走来。

一个临街的门里闪着火光,二人走近,透过门缝,见一位老翁正在灶前熬盐。

老翁刮起锅底上的盐沫放到嘴里,又连忙吐了出来。

郑板桥欲要敲门,王凤朝对街口的“毛记盐行”指了指。二人走去。

“毛记盐行”。门窗紧闭,门前一个牌子上写着盐价,郑板桥靠到牌前,辨认着:“粗盐……斤……三十五文……”吃惊地:“潍县地处海滨,盐价竟如此之贵!”又靠前看着。

晨光微露。一条石径小巷,郑板桥、王凤漫步而来。

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二人循声,来到一座木板房前。

木板房内,砚耕湿毛巾扎额,在背诵着《兰亭集序》。声音抑扬顿挫,清脆悦耳。

郑板桥站在窗前,点着头。

屋内,砚耕换水开门,见到有人连忙退后。

“打扰,打扰。”郑板桥上前,亲切地:“小公子读书,为何还不休歇?”

砚耕见是两名老者,略放了心,道:“爹爹教我,每日如此。”

“难得,难得。”郑板桥上前一步:“你爹爹可在?”

砚耕神情突变,转身回到屋里。

郑板桥、王凤随之走进。

屋内,墙上挂着一幅“新篁图”,图下题着一行字:“小女砚耕十二龄作”。

郑板桥打量砚耕,这才发现面前是一位女孩子。他看着“新篁图”,连连点头。

“新篁图”一侧是一幅“群雁图”,群雁凌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图上墨字:“小女砚耕存念,父字。”

郑板桥仔细端详“群雁图”,大为赞赏。

郑板桥:“你爹爹呢?为何不见?”

砚耕抽泣起来。

——木板房内。砚耕作完了画,要饭吃。高先生揭锅锅空,找米米无,只好找出两个铜板走出门去。

——“田记粮行”。高先生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掏出铜板买粮。铜板被丢了回来,卖粮人指指价格牌,示意钱太少,让他走。高先生无可奈何。

——潍北盐田。高先生挑起两筐重重的盐。

——街头。高先生卖盐,百姓争相购买。毛掌柜带着一伙人赶来,掀翻盐摊,抢走盐担。

——毛掌柜家厢房。高先生被打得皮开肉绽。砚耕大哭,被强行拖走……

县署大堂。

郑板桥拍案怒骂,喝令加刑。毛掌柜跪地求饶。

日上三竿。县署后院侧室。

郑板桥边喝着酒边恣悠悠地哼着昆曲:“俺笑着那戒酒除荤闲磕牙……”

小衙役入内,小心地:“大人……”

郑板桥不理,依然喝着哼着:“做尽了真话靶……”

小衙役:“大人,该上堂了,小的们都在等着。”

郑板桥眉眼一抬:“上堂,上的什么堂?”

小衙役:“每逢双日上堂,这是规矩。”

“散去,散去!”郑板桥晃着酒杯:“笔墨端来。”

小衙役不解其意,愣在那儿。

王凤入内,端过笔墨,放到案上。

郑板桥“嘿嘿”笑着,酒杯一放,提笔,神采飞扬地写起来。

王凤:“大人,高先生来了!”

郑板桥喜上眉梢:“快请,快请!”

高先生和砚耕走进。

高先生上前要拜:“大人……”

郑板桥摆手:“嗯,罢了,罢了。”

高先生:“我父女二人多蒙大人救助,不胜感激之至。”

郑板桥一笑,指着案上:“高先生看本县书法如何?”

高先生走过,仔细观赏,真诚地:“大人书法,真、草、隶、篆四体相参,又颇有作画之工,真是标新立异,独具一格!”

郑板桥哈哈大笑,又端起桌上酒壶:“高先生,熏上几蛊如何?”

高先生连忙摆手:“小人对酒,实在不能。”

“哦!”郑板桥笑道:“老夫平生只喜得喝上几杯黄汤。‘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高先生:“大人想是海量。”

郑板桥:“酒量倒也平常,只是嘴馋。”晃着酒壶,夸耀地:“宋朝钧窑彩釉,如何?”笑着,示意高先生落坐。

郑板桥:“高先生才学人品已有所闻,日后还望多多助我。”

高先生:“晚生不过一个穷秀才,大人如此看重自当效力。”

郑板桥:“依先生看,板桥治潍,当以何事为先?”

高先生思忖片刻,坦诚地:“民冤鼎沸,自当平诉,但潍县连年大旱,数十万饥民嗷嗷待哺,更需大人解救。”

郑板桥点头。王凤拿着一包银子走来,递给高先生。高先生慌忙推辞。

郑板桥:“这又何必。拿去作些生计,也免得与那些盐商们呕气。”

高先生只好接过,道:“我为了砚耕,才不得不去贩些私盐,哪想……只要这孩子能有所长进,我也就……”

郑板桥:“这孩子生性聪敏,又有你作指教,日后还怕没有长进?”

高先生:“大人哪里知道。我这一辈子专攻画雁,这孩子却偏偏喜爱画竹、画兰。无师指点,只怕要误了她的。”

“哦?”郑板桥一笑,“本县倒是画得几笔竹兰,高先生不弃,本县收她作个徒儿如何?”

高先生:“砚耕怎有这等福气!”

郑板桥:“如此说,这个徒儿我是收定了的。”

高先生喜形于色,连忙拉过砚耕给郑板桥磕头。郑板桥得意大笑。

小衙役送上茶,郑板桥呷了一口,问道:“本县张贴布告,广听民间疾苦,为民伸冤,不知为何百姓避而不来?”

高先生:“一是田家作祟。”

“哦?”

“田廷林,潍县豪富之首、万恶之源。”

“嗯……”

“二是百姓不敢轻信。”

“这是为何?”

“前任知县哪一个上任之初,也要喊上几句为民请命、为民伸冤。到头来,一个个都成了田家的座上客、马前卒。”

“俗吏!”郑板桥愤愤而起:“这班俗吏!”他踱了几步,注视室内雕梁粉壁,忽然大喊:“来人!”

王凤和小衙役等跑过。

郑板桥:“吩咐下去,县署内外,即刻冲洗粉刷!越快越好!”

王凤奇怪地:“大人……”

郑板桥:“俗吏臭气污染多年,不一力扫除,怎能更换新气!”快步出门,环视院内,一指高耸森严的院墙:“打开!打开!都打开!”

县署内。

后院。一班衙役挥锤抡镐,将院墙砸开了几个大窟窿。砚耕和一群孩子们欢呼着。

大堂。一班工匠里里外外冲洗、清扫、粉刷。许多百姓聚拢围观,高先生给大家讲着什么,百姓们露出惊喜的神情。

大堂内。郑板桥在理案,告冤的百姓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大堂外。许多百姓在递着状子,王凤、小衙役接收不暇。

县署后院,公事房。

郑板桥阅状,愤愤拍案:“恶绅!”

他感情冲动地踱着。县丞身着文八品朝冠双目微闭,微微晃着脑袋,如入梦境。主簿、王凤等关切地注视着。

郑板桥站定:“这等大富恶绅如不惩治,百姓何以安生!”断然地:“唤典隶,传田廷林到堂!”

小衙役欲去,主簿起身拦住:“大人……”

县丞睁眼看了看,又闭目晃起脑袋。

田府,客厅。

墙上挂着几幅“空山无人”“行云流水”的山水画和古体字匾。陈设豪华、雅致。田廷林在案前作画,几个豪绅围在一边。

毛掌柜:“这江南蛮子一来,就把我等踩在脚下,这还了得!”

瘦子:“田爷,你老得拿个主意才是。”

郭先生看看田廷林看看毛掌柜,欲言又止。田廷林还是作着画。

同类推荐
  • 爱情这东西

    爱情这东西

    《爱情这东西》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最富盛名的随笔《侏儒呓语》及其游记代表作《中国游记》,记载了芥川龙之介游历上海、苏杭、北京、天津等地,所见之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全面地展现了这位文坛巨匠高超的文学才华与审美水准。
  • 遇见·汪国真

    遇见·汪国真

    全书以汪国真一生为线索,以他对诗歌的狂热至成名后的众多细节故事来展现了一位诗人的成长历程。从中可见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与社会的变迁。全书共用了21章的篇幅书写了他的一生,描述细腻、流畅,并巧妙地将诗作穿插全书,读来非常有味。其抒情的语言,对汪国真诗的合理引用,也是全书引人入胜之处。
  • 我们心中住着另一个自己

    我们心中住着另一个自己

    《我们心中住着另一个自己》收录腾讯·大家著名的专栏作者闫红在腾讯·大家发表的专栏文章精华集结。她写当代普通民众生活的苦与乐,爱与愁,细腻的文字勾勒出人情世故;她对娱乐明星和娱乐事件的时评,王菲,舒淇,林心如,刘嘉玲……通透又耐人寻味;还有闫红尤其受读者欢迎的对《红楼梦》和《水浒传》的独特解读,擅长于字缝间发现历史的有趣之处。
  • 回味:沉默的风景

    回味:沉默的风景

    本书是以文化名城为题材的专题散文集,视野广阔,视角独特,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力求对游历的各个古城名城进行历史文化的还原,写出各个城市的个性、声色和味道,探求山水景色中的历史意蕴,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价值。
  • 京西大拆迁

    京西大拆迁

    太阳给冷峻的山海镀上一层金的华光。一条大河,在狭长的山谷中跳着远古拙朴的舞蹈,唱着地质时代300万年的歌谣。这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的桑干河和内蒙古兴和县的洋河,在河北怀来县汇合成永定河。永定河向东流至官厅,又纳延庆的妫水后入官厅山峡,在沿河城边的向阳口拐弯进入珍珠湖,在两岸青山的簇拥下奔腾激越,用水的巨笔绘成百里画廊,从三家店冲出山口,流过平缓的门城镇和永定平原,流成卢沟晓月的意境。千百年岁月的泥沙淤积成河边成片的土地,也成就了这个地区仅有的辽阔。
热门推荐
  • 皇帝嫁到:老婆,接驾!

    皇帝嫁到:老婆,接驾!

    离婚的当天,一场车祸改变了她的丈夫,明明还是那个人,为什么她却觉得很不对劲?真的穿越了?“你到底是哪位?”“你丈夫。”
  • 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许我唯一,许我天荒(全集)

    许我唯一,许我天荒(全集)

    我常常深思对许子扬的感情,像是一种认犊情绪,人与动物第一眼睁开时看到的是母亲,哪怕年岁成长,也总是与母亲有着割不断的情感。许子扬曾以雷霆之势劈进我的生命,让我的心毫无防备地缴械投降,即使后来受伤,也终难放下。再遇纠缠,得知他就是唯一,是我最初恋上且深爱过的传奇人物,即便心中是彻骨的伤痛,却还是不可避免陷进他的泥潭里。我认定了他是唯一,是那个许下唯一诺言的人。
  • 神秘少主你别跑

    神秘少主你别跑

    (新书已发《倾世幺女》,多多支持!)一个整天喜欢在冷酷的夜大少眼前瞎晃荡的少年,却有着惊天身份?突然有一天,她撩完人就跑了,还是找不到的那种。五年后,她软萌归来,身后却大摇大摆地跟随了两个长相一样、颜值逆天的小宝……和一个总喜欢跟着她的讨厌男人。小宝:等等,为什么这个叔叔总喜欢跟着自家老妈?小贝:为什么麻麻不喜欢这个炒鸡好的蜀黍?没事,看俩小宝贝如何拐回一个绝色老爸。看两个娃给力不足,算了,还是她自己拐吧……(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当真!)
  •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本书作者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您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本书的目的是给广大读者,特别是商界人士提供一个值得参照的读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错误,进而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成为一个“有礼之士”。本书没有连篇累牍、复杂难记的理论和体系让你无所适从。相反,它言简意赅,为你提供具体的建议,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你可以通过读本书,这样你将获得更多的礼仪知识;也可以碰到问题随时查阅,找到你马上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
  • 墓中有妃,喵喵喵~

    墓中有妃,喵喵喵~

    新文上线:《侯爷宠妻成瘾》http://wkkk.net/a/1414537/他是权利滔天的摄政王,是当今圣上也要让之三分的亲弟弟。喜怒难测,不爱女色,跺一跺脚整个皇都都要变天的人,有一天却对一只从墓中带回的猫疼到了骨子里。*[片段一]严谟提着小奶猫塞进衣襟里,软软的毛紧贴着他的皮肤,一片温热,十分舒服。“喵呜!放我出去!”沅言挣扎着探出头要往外爬,惹来男人威胁的一眼,“本王不介意剪了你的爪子。”“喵呜~”沅言低呜一声,相信男人绝对是说到做到,为了留着爪子吃鱼,只得老老实实缩回探出一半的锋利,四只小肉垫贴着严谟的胸口。从此摄政王走哪衣襟里都揣着一只小奶猫。[片段二]“王爷,找到猫了。”“在哪?”严谟微眯眸子,继续手中的书画。严六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在郡王府,和凌素郡主养的波斯猫在一起。”顿了顿,“是只公猫。”“咔嚓!”严六闻声抬头,却发现王爷已经不在,而书桌上正躺着一根断裂的毛笔。等严谟在郡王府花园找到某只猫时,她正被那只波斯猫突然的猛扑压在身下……“喵呜!严谟救命!”沅言看着如天神出现的男人,眼泪汪汪。*沅言以为在遇到严谟之后,她醒来发现自己附身在一只猫上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糟糕了,可后来一件件的真相摊开,她觉得,能遇见严谟,一定是将她所有的坏运气都用上了。那个觉得天下所有生物都是蝼蚁的男人,他的心从来都是冷的。*当木娘将她死死掐在地上,那个平日里纵容她的男人,冷冷的站在一旁,扫她一眼,眸中布满寒星:“木娘,今夜子时之前我要她的心头血。”直到银制的针管插入心口,沅言疼得小小的身子不断抽搐时,才愿意相信原来他待她的好都是裹着糖衣的毒药,为的不过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取了她的心头血,去救一个女人。那个本是这王府的女主人,他的心头朱砂。*后来再见,她狠狠朝着他的喉咙扑上去,却被他轻易捞住抱在怀里。她听见他似庆幸的话,“我就知道你还会回来的,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舍
  • 王爷的杀手小娇妻

    王爷的杀手小娇妻

    "王爷,该练剑了......”"王爷,该练琴去了......“”丫头,我不去了,亲我一下我才去!“
  • 重生之萌妻是鬼差

    重生之萌妻是鬼差

    其实这是一个乡下丫头重生后被人从女孩养成女人最终成为一名小媳妇的故事。正经文案:没哪个鬼差像乔莞这么窝囊,活着的时候真金白银倒贴小白脸,死了以后,鬼差没当几年,便在那轮回台上一失足,掉了!再醒过来,她发现自己回到了童年时代。带着一身鬼气重生是啥滋味?乔莞摸摸鼻子,管他啥滋味,小日子照着过呗,难不成再一砖头把自己送回去?不过这重来一世,再窝囊她也得过得比上辈子好吧,至少前世那小白脸得踹了吧,那姓刘的老骗子给揭穿了吧,还有她得给他们老乔家屯点钱吧……等等等等!这一世好像又有点不同?这个年少时期被她捡回家的男人似乎有点诡异,就跟开了挂一样的打怪升级。知天命,懂时机,白手起家,翻云覆雨。乔莞想不明白了,重生以后,这面瘫男怎么变得那么难搞。上辈子他不是很乖很木很听话的吗?怎么一晃眼就变成现在这副又糙又霸道的模样?后来的后来,她又发现,其实不仅仅是她开了金手指,她家男人也不简单呐……【片段1】他本是财阀之子,权贵集于一身,却因年幼遭家族迫害,隐姓埋名,匿于一平和小镇,装疯卖傻,等待浴火重生。直到欺我者——辱之,害我者——杀之,逆天改命,再创巅峰……乔莞默,两辈子都被这么个男人惦记上,她的压力真的很大啊……【片段2】乔莞低头数手指:我的经期好像推迟了两个月。傅天琅沉默片刻,说:怀孕了。她也沉默,良久后惊惧抬眸:啥?傅天琅重复:怀孕了。她转而掰他的手指:格老子的,我一个黄花大闺女,做都没做过,怎么怀?!傅天琅惜字如金:做过。乔莞傻眼了:啥时候?他低头,不说。【片段3】某日午后。某只色猫趁狼狗午睡,做贼似的蹭了他一嘴油。狼狗睁眼,色猫吓得一屁股坐地上。乔莞眨眼:你醒着啊。傅天琅淡笑:我刚才梦到自己被一只猫叼了舌头,所以就醒了。乔莞心虚捂嘴,她没叼,没叼!PS:双重生,双处,忠犬,1V1,HE,小暖文,小甜文。老坑《婚不由己之溺爱暖妻》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