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1700000051

第51章 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强大内心的终极武器(4)

我们该追求什么

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人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有人说是功名利禄,有人说是安居乐业,也有人说是用无限的知识充实自己。不论是哪种追求,都需要用心。专心做事才有可能实现追求。

那么,王阳明认为一个完美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呢?

他的弟子陆澄有一天问他:“什么才算是用心呢?比如,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用功夫,接客就一心在接客上用功夫,这能否称为用心呢?”

王阳明反问:“迷恋美色就一心在女人身上用功夫,贪爱财物就一心在财物上用功夫,这能算是用心吗?”

陆澄吃了一惊,问:“那这算什么?”

王阳明回答:“这叫逐物。人最应该追求的是追求天理。天理在我心,说白了,还是追求良知的光明。”

什么是“逐物”呢?王阳明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比方。

第一个比方是这样的:我们的良知就是一位国君,他只需要端坐拱手,六卿各司其职,天下一定大治。而良知统领五官,也须如此。如今眼睛要看时,心就去追求美色;耳朵要听时,心就去追求美声。这就如同君主要挑选官员,就亲自到吏部;要调遣军队,就亲自去军营一样。这样,不仅君王的身份荡然无存,六卿也不能尽职尽责。

第二个比方是来自佛家:一只小狗被主人耍得团团转。原因是,主人向远方扔东西,小笨狗只盯着东西,主人扔什么,扔多远,它虽然能叼回来,可累个半死。按王阳明的意思,小狗最应该盯着的是主人,即良知,而不是那些东西,即外物。

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光明良知,其实是一劳永逸的事。只要良知光明,我们就拥有了智慧和道德,那么,还有什么追求是不能到手的呢?

如何对付恶

人生在世,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各种各样的人中就有恶人。所谓恶人,未必就是十恶不赦的人。按王阳明心学的观点,凡是那些我们良知不肯承认的人都是恶人。如何与这样的“恶人”打交道呢?

王阳明曾以身说法过。在他晚年,某天有乡下父子二人诉讼,请王阳明判案。王阳明三两句话,父子二人抱头痛哭,和好离去了。王阳明的弟子大为惊讶,问王阳明是如何办到的。

王阳明神秘地笑道:“我对他们说,舜是世上最不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瞽叟是世上最慈祥的父亲。”

他的弟子已经出离了惊讶,变成惊骇了。

关于舜和他老爹瞽叟的故事,需要做简单介绍。舜的老爹是个瞎老头,老婆死后,他又续弦。这个女人后来又生了个儿子叫象,当时的社会传统可能是这样的:家产都要由长子继承,所以舜理所当然是瞎老头家产的继承人。但是他老婆和象不允许这样,瞎老头也不希望舜能继承,于是就和老婆还有最小的儿子象联合要置舜于死地。他们想出谋杀舜的方法很多,比如要舜挖井,当舜下到井中后,瞎老头团伙就把井口封死。舜死里逃生,因为他挖井时就知道父亲要谋害他,所以在井壁上挖了条通向地表的隧道。瞎老头又让舜去修理房顶,当舜登上房顶后,瞎老头就把火把扔到房顶,那上面都是茅草,舜要么被烧死,要么就跳下来摔死。但舜又死里逃生,因为他上房之前藏了一把梯子,所以安然无恙地落到地面。对于这两件事,舜都假装不知道,瞎老头见舜是个机灵鬼,又见舜没有责怪自己,所以从此再也不谋害他了,还和他恢复了父子亲情。

关于这个肥皂剧,像是三流编剧的作品。不过儒家门徒都硬着头皮说,这是事实,舜就是这样孝顺。所以王阳明的弟子才表现出了惊骇之情。

王阳明就解释说:“舜常常自以为是最不孝的,因此他能孝;瞽叟常常自以为是最慈祥的,因此他不能慈爱。瞽叟只记着舜是他养大的,而如今舜为什么不让他快乐?他不清楚他的心已被后妻迷惑而改变了,还自以为能慈爱,因此他就更不能慈爱。舜总是记着小时候父亲是多么爱他,而如今之所以不爱了,是因为自己不能尽孝。舜每天想着自己不能尽孝之处,因此他就更加孝顺。等到瞽叟高兴时,他只不过是恢复了心中原本就有的慈爱的本体。所以,后世之人都称舜是一个古往今来的大孝子,瞽叟也就变成了一个慈祥的父亲。”

这段解释正是王阳明心学思想赤裸裸的体现:凡事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并且修正,就能让对方也改邪归正,符合自己良知的要求。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王阳明心学中就是要自我克制。王阳明接着说:“像象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恶人,他们的常态是文过饰非。所以千万别去责备他们的过错,如果这样的话,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激起他的恶性。”

他的弟子们不明白。

王阳明说,象和瞎老头要三番五次地谋害舜,估计是舜责备了他们的过错,激起了他们的恶性。这就是舜要象向善的心太迫切了。可能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明白了功夫只在自己身上,不能去怪罪恶人,于是他开始默默地忍受陷害,最终换来了瞎老头和象的改邪归正。

在王阳明看来,和恶人打交道只要记得一条:试图改变他的恶性,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尽量不要揭发他的恶性。当然,王阳明也不主张“恶人自有恶人磨”的观望态度。他主张进取,用你高尚的道德和完美的智慧(舜的提前挖洞和架梯子)来不停地暗示他:不要以为我好欺负,我只是不跟你一般见识。

有恶人自然就有恶行,在我们遇到的恶行中,毁谤是最流行也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种。有弟子疑惑地问王阳明:“《论语》中说,孔子也经常受到毁谤,孔子可是完美无缺的大圣人,怎么会受到毁谤?即使真有,难道圣人就不能避免吗?”

王阳明无可奈何地回答:“毁谤是从外来的,圣人也无法避免。我们虽然无法控制外来的毁谤进攻,但我们可以在无声无息中消灭它。这个方法就是:注重自身修养,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情绪波动的干扰,也就是要情绪稳定)。若自己的确清白方正,纵然世人都毁谤他,又不能说倒他,能将他怎么样?这就如同浮云遮日,如何能损坏太阳的光辉?若自己是个外貌恭敬庄重,而内心空虚无德的人,纵然无人说他坏话,他隐藏的恶终有一天会暴露无遗。因此,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来自外界,岂能躲避?只要能加强自身修养,外来的毁誉算得了什么?”

在一篇《答友人·丙戌》的文章中,王阳明淋漓尽致地发挥道: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平时感觉不会被毁誉所动的人,在此时能不为所动,那才是真本领。即使现在要动心,也要强烈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在情绪最激烈时控制住,一切都好说。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定力,那后果可就难以想象。世上有无数人,听到对自己的赞誉,马上手舞足蹈。听到对自己的毁谤时,马上就气冲斗牛。这种闻誉则喜,闻毁而怒或是戚戚然的人,是不是像个被人控制的木偶?而外在的评价就是它的主人。主人要他笑,他就笑;要他怒,他就怒。可能要跳也可,要他爬也可;要他死,甚至都可能实现。

一个被外物所控制的人,他的自我在哪里呢?

不要被外来的毁谤所击倒,因为这不值得,也说明你太脆弱了。王阳明心学是一门要人自信的学问,自信自己,就不会受到外来毁谤的侵蚀。而做到自信,必须时刻光明你的良知,让它拥有道德和智慧。

对付恶人和一些恶行,终极的解决方案无非如此。

不要操心

王阳明对人生有别致的看法,他的弟子问他:“那些伟大人物能做出惊天动地大事业,是不是预先都有计划啊?”

王阳明回答:“怎么可能有计划。他们的良知光明,守株待兔而已。事情来了就做,事情不来也不去找事,不过是随感而应罢了。”

也就是说,王阳明相信人生是多变的,没有人可以预料下一步将发生什么。“操心”的事,是愚蠢的人干的。你只要顺其自然就好。

冯友兰对那些经常“操心”人提出告诫说:“你最好不要操心。你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找个道理打量计算着去走。若是打量计算着去走,就调和也不对,不调和也不对,无论怎样都不对;你不打量计算着去走,就全对了。人自然会走对的路,原不需你操心打量的。遇事他便当下随感而应,这随感而应,通常是对的。要于此外求对,是没有的。”

不要操心,并不是指你真的什么事都不干。王阳明评价孔子时说:“孔子气魄大,只要是帝王的事业,他都能从心上一一加以体会。例如一棵大树,无论有多少枝叶,也只是从根本上用培养的功夫,因此枝繁叶茂,并不是从枝叶上用功去培养根本。学者向孔子学习,若不在心上用功,只匆匆忙忙地学那气魄。如此,只是将功夫做颠倒了。”

由此可见,我们最应该在根上操心,也就是光明良知,而光明良知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去事上磨炼。

有弟子向王阳明抱怨说:“平时无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修为很好,心境也不错,总想着遇到一件事后就能把它处理得很好。可一遇到事情就不同了,心乱导致手忙脚乱,什么事都做不成。”

王阳明说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只知道静养,而没有在实际事情上用‘克己’的功夫。只知道静养,就会养成好静的毛病,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心态就会乱,事情就会处理不好。所以呢,人必须通过做事来磨炼自己的心志,磨砺自己的心境,这样面临事情时心才不会乱,处理事情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静时心也定,动时心也定’。”

我们之所以在平时端坐如圣人,说起话也头头是道,是因为我们未遇事时,情绪始终处在平静状态。但一遇事来时,情绪就会发生波动,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控制住情绪,让它恢复到你平时无事的状态,就能把事做好。王阳明要人到事上磨炼内心,实际上就是让每个人的内心都成为一块冰,而不是湖水。湖水在未受外物冲击时是平静的,可一受外物冲击就会起涟漪,而冰则不会。

王阳明告诉他的弟子们:平时无事时有多么从容的风度都是扯淡。人真正的风度应该是遇到变故遭遇屈辱时,在这个时候,平时愤怒时到此能不愤怒,惊慌失措者到此能不惊慌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它高屋建瓴,直指终极密码。

获得幸福的方法:不要和外物对立

所谓幸福,就是长久的快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获取幸福的方法很多,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保持乐观的心态,要懂得知足,有追求幸福的决心并付诸实践。

理论上,这些方法不错,可真实践起来却很难。仅以知足为例,世上没有几人可以做到知足,甚至连这个意识都没有。和很多哲学一样,王阳明心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让人获得幸福,不过它的方法却是釜底抽薪的。

《传习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王阳明心学对获取幸福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园中除草时,大概是疲惫不堪,所以哀叹道:“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

王阳明当时就在花园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发现说教的机会已到,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

薛侃莫名其妙,因为他劳碌了大半天,铲除了很多棵草,而且他经常浇灌花朵,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培养善,没有铲除恶呢?

王阳明发现了薛侃的疑惑,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恶,因为从形体上着眼,错误在所难免。”

薛侃这回如坠云里雾里,更不知王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同类推荐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这是一部让你触摸到历史人物体温的传记作品,也是最有态度的三国历史全景作品。《三国志》侧重于记载功业,《三国演义》侧重于描述战绩,都忽略了三国霸主作为普通人的性格心理和生活细节。“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陈瓷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挖掘出许多治史者未曾关注的历史细节,从人性角度生动再现了曹操、孙权、刘备、吕布、袁绍、刘表等三国霸主的人生历程,还原了既不同于《三国志》也区别于《三国演义》的全新三国史。
  •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此书淋漓展现了历史的治乱兴衰、人物的成败得失: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刻毒的法家智慧,以法、势、术为核心,用阴谋和强权控制民众;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盛世唐魂

    盛世唐魂

    《起点历史精品作品》穿越贞观。盛世之音未响,异族却再次踏破了玉门关,躲不过的天灾、挡不住的人祸、还有兵锋过处那夜晚中一声声无尽的惆怅与悲哀!只求国泰民安!只求国泰民安!我愿手握秃笔,点缀江山如画,金戈铁马再开万里无边。......酌一杯清酒,在秋月中沉醉。家、国、天下,管他的盛世繁华还是老树昏鸦,我的大唐没有遗憾!
  • 唐朝第一明星经纪

    唐朝第一明星经纪

    男主李凤年是生于21世纪的一个普通的演艺圈经纪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了唐朝,最后误打误撞成了当时最著名的李龟年三兄弟的经纪人,把自己变成了唐朝第一明星经纪。
热门推荐
  • 当生如是心

    当生如是心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天后夜蓉步步为营,计划缜密,东海水族族长江沅深谋远虑,乐萱为母则刚,甘心为孩子付出一切,两代人爱恨情仇,理不清,剪还乱。为了爱自己的和自己所爱的,澜清迫不得已放弃初衷,逼宫天帝,震烨,悦心一对欢喜冤家在经历错爱后终于看清自己的内心,勇敢的走在一起,而暄研,泓炎在双方的算计和利用中历经苦痛却终于修成正果。当生如是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舍妄心,以真心见法界。无为法非因缘所生,如如不动。应灭度一切众生。
  • 嫁给了渣男怎么办

    嫁给了渣男怎么办

    努力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十八线开外的小明星接受记者采访:记者:“于小姐,你和谢先生结婚真的是因为彼此相爱吗?”于挽因态度真挚:“当然了,我们彼此很相爱。”记者:“是他身上什么优点吸引了你呢?”于挽因故作娇羞:“有很多啊,他很浪漫,又很体贴,又专情……”记者走后,于挽因心中默叹:但愿说谎话不会遭雷劈……某夜,某人抱着她,“我晚上不抱着东西会睡不着。”于挽因推他:“谢庭韵你给我滚!”
  • 一世盛宠美人丁香

    一世盛宠美人丁香

    他英俊而专情,是几百年世家的未来家主,家中的男人历来不许离婚;她柔媚婉约,绝世而独立,只想找到失踪的亲人,过平凡安宁的生活。四方副总:丁香,我喜欢你很久了。跟着我,我们可以去环游世界,领略不同的风情;酒店老总:丁香,我喜欢你很久了。跟着我,我们去乡下开个农家乐,我会让你过上平凡安宁的幸福生活;纨绔子弟:丁香,丁香,我爱你,我眼里心里都是你,你只能跟着我;太子爷:只有你这样的顶级绝色才配跟着我;丁俊怒了:你们都死开,丁香是我一个人的宝贝!
  • 流星武神

    流星武神

    修道世界,芸芸众生,强者为尊,弱者刍狗。上有上古大神,一念开天,一念填海,摘星捉月,执掌乾坤。轻一弹指,破界飞升。中有修道祖师,站在凡间巅峰,头顶日月,肩扛万山,上窥天道,寿命千载。下有奋勇修士,引气入体,炼气化神,力过千斤,可与无上凶兽搏斗,甚至御空飞行。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灵魂的独语

    灵魂的独语

    “言必胜希腊“,“我们都是希腊人”,生活于现代西方人为什么对那个久已逝去的古希腊文明如此情有独钟,为什么对那个曾活跃于地中海的蕞小民族如此神往?这是因为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人是西方人公认的文化祖先。就是这个由大约200个弹丸邦组成的希腊民族几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 我要当天帝

    我要当天帝

    开天古树下,林修远盘膝而坐,身前横着一杆戮仙长枪,肩头一只报丧的乌鸦。当林修远睁开眼睛时,乌鸦鸣叫出声,留给敌人的只有毁灭。林修远:“杀戮非我本意,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想镇压一世当天帝的帅小伙。”书友群:243686947
  • 捡个欧巴暖被窝

    捡个欧巴暖被窝

    陆总有三好,颜好手美低音炮。童笑有三好,身娇体软易推倒。陆总:“嫁给我,我给你整个世界。”某女斜眼:“那你整吧。”最后的最后,小白兔还是进了腹黑大灰狼的老窝。婚后,某女扶腰飙泪:“说好的给我整个世界呢,你倒是让我起来出门啊。”“乖,我就是你的全世界。”某女掀桌,做人怎么可以不按常理出牌。腹黑狼,算你狠!
  • 林中的猫

    林中的猫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