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销售的优势比较显而易见,能够降低销售成本,提高服务层次,提升品牌形象,扩大产品知名度,同时还能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捆绑销售的形式也并不单一,常见的有:①购买优惠,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时,可以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购买到另一个捆绑产品。比如一瓶某品牌洗发水20元,护发素15元,现在购买该洗发水,就能以12元的价格买到该品牌的护发素。②统一出售,就是形式上的买一赠一,只标两个产品的总价,而不为两个产品单独标价。如某品牌的牙膏10块钱,牙刷3块钱,现在不单独标价,而是标一个总价12元。③同一包装出售,即两款产品放在同一个包装里出售。比如把床单、被罩、枕套放在同一个包装里,写上床品三件套共100元,也属于捆绑销售。
19.你的资产跑赢CPI了吗
近几年,物价如同脱了缰的野马一样飞速上涨,很多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资料尤其如此,面对物价上涨刹不住车的势头,网上曾流传这样一句玩笑话“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是你一定要跑赢CPI”。
CPI是(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是反映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化的重要经济指标。同时也是度量通货膨胀、核算国民经济、调整雇员工资、反映货币购买力、充当股市晴雨表的重要经济因素。一般情况下,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时,我们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它和股市的关系是,通常情况下,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它的计算公式是CPI=(某种固定商品按照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某种固定商品按之前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这个公式就是告诉我们,百姓在今天要购买同样一个物品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例如:2000年我国普通家庭每月购买某组固定商品的价格是1000元,到了2015年购买这组商品的费用是2000元,那么,2015年我国的CPI(以2000年为基期)就是2000/1000×100%=200%,也就是说上涨了百分之二百。
你的资产能跑赢CPI吗?也就是现在你手里的钱的实际购买力比某个基期是强了还是弱了?假设你手里有10万块钱,10年前能在三线城市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现在是不是依然能买到同样的房子呢?
20.满足他人需要:弗里德曼定律
弗里德曼定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是说“当一个人的需求能够满足另一个人的需求时,他们就趋于相互喜欢”。这个理论还能简单地理解为,当我们自身某种因素能够满足别人的需求时,就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别人的好感,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
在工作中,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既要有利益与利益之间的相互补充,又要有需求与需求之间的相互满足,因此,想要获得上司和同事的好感与认同,满足他们对自己工作的需求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生活中也是同样,有时候别人想要一个苹果,你却十分热情地给人一根香蕉,虽然香蕉的价格可能高于苹果,但是并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欢心,因为它没有满足别人的真正需要。例如:有一个姑娘小李,特别想讨得准婆婆欢心,第一次去婆婆家的时候花很多钱买了单反相机给婆婆。但是,婆婆年龄大了不会玩,一直在那儿放着并没有多喜欢。后来,小李仔细想想,婆婆家好像少了一个吸尘器,婆婆身体不太好,做家务不太方便,吸尘器她应该用得着,于是就买了个吸尘器送给婆婆,这下婆婆很高兴,逢人便夸小李懂事体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满足别人的真正需求时,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工作和生活中,想要满足别人的需求,首先要找准别人的需求点,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21.道德风险:买了保险就安全了吗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动的存在,使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行动,那么此刻买保险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不安全经济活动,这里就牵涉一个经济术语,叫道德风险,又称道德危机。
道德风险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签约的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且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引发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是一个人无形中的道德品质及对自身的约束力,即: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有不良企图而促使风险事故发生。道德风险具有三大特征:①损人利己性特征:熟悉合同信息的一方对不熟悉合同信息的一方利益的不合理攫取;②牵引性特征:制造风险主要是为了追逐利益;③内生性特征:风险制造者内心对于利益成本和潜在风险的考量算计。
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在管理和技术层面的漏洞,法律本身的不健全等因素都可能引发道德风险,还有一些从事经济活动的职业,如注册会计师,这项工作的任何技术手法都需要道德作为支撑点。
化解道德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相关的立法制度,提升从事经济活动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信贷不良资产界定的预见性及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灵敏度。
22.互补品与独立品有什么关系
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相互配合,才能满足消费者同一需求的商品。比如汽车和汽油,汽油的需求量与汽车的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汽车的价格提升,那么买得起汽车的人就会减少,汽车销量也会随之下降,必然导致汽油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反方向发展变化。所以,若A和B是互补品,那么A的需求量就与B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独立品是指某一种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变化不会影响到其他需求的商品。假设现有A、B两种商品,它们从功能上讲是相互独立的,A的销售增长可能会引起B的销售变化,但是反过来B的销售变化不能影响到A的销售变化。也就是说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单方面的,B影响不到A,那么A对于B来说是独立品。例如:电脑和冷气机。电脑的价格上涨,需求量降低可能会影响冷气机的销量,但是冷气机的销量则不能反过来对电脑的销量造成影响,那么电脑对于冷气机而言就是独立品。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两种商品互为独立品,其中一种的销售变化都不会影响另一种的销售变化,比如:电脑和馒头。它们满足的是消费者独立的需求。
互补品与独立品是商品之间的并存与独立状态,都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企业经营者只有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确定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互补品还是独立品,制定适合自己的销售策略,才能最大份额地占有消费者市场。
23.为何说效率与公平是难以实现的状态
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经济学研究领域津津乐道的话题。所谓效率,就是使资源最有效配置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佳状态。只有整个社会中不存在任何浪费现象,每个人都在自己最擅长的岗位上,每个物品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效用,才能使帕累托达到最佳状态,对社会和单个劳动者来说就是效率最高的时候。公平一般是指所有参与者的各项投入和收获平均,不偏不倚。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这样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资前提,资源最有效利用所收获的社会财富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平,若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只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公平又是效率提高的保证,只有给生产者足够的心理上的平衡,才能激发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若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那么提高效率的目的就是把蛋糕做大,而公平考虑的是如何把蛋糕分好,想要分好蛋糕,首先要有这块蛋糕,从这个角度来看,效率似乎比公平更重要。
同时,绝对的公平又会无形中使一些惰性的人显露本性,反正劳动不劳动都能分到同样大的蛋糕,为什么还要劳动?对于积极的劳动者来说,自己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得到的蛋糕却是和别人的一样大,劳动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长久下去,必然影响效率的提高,对社会财富的积累也是不利的。所以说效率和公平难以实现。
24.去年的10万不等于今年的10万
去年的10万和今年的10万从货币总数上看起来是相等的,但是这10万在不同时期实际能购买到的商品已经不一样了,所以去年的10万不等于今年的10万说的是相等数额的货币购买力不同的问题。
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因为购买力是指对商品的购买能力,因此一切不通过货币结算的实物收支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的货币支出都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畴。如:还债、交税、党费、父母给孩子的生活费等都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畴。
居民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支出,社会集团购买力,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支出是中国社会购买力的三大组成部分。同时,单位货币能买到商品或者劳务的数量,又称货币购买力,是购买力的另一层重要含义,其中在现实生活中购买力最直接和常见的就是货币购买力。
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更能说明为什么去年的10万不等于今年的10万,假设你手中有10万块钱,去年某楼盘的均价是1万元每平方米,那么你手中的钱可以买10平方米。但是到了今年,物价上涨,该小区房价每平方米上涨2千元,涨至1.2万元每平方米,这时你手里的10万只能买到8.33平方米,虽然钱的总额没变,但是购买力严重下降。也就是说你的10万块资产没有跑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现在你手里的10万元的实际购买力比去年明显减弱。从这层意义上说,去年的10万不等于今年的10万。
25.可支配收入:比一比谁更有钱
可支配收入又称“国民可支配收入”或者“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人在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以用于个人随意支配的那部分收入,简单地说,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所得税、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名义收入后,剩余的那部分拿在自己手里可以用来自由消费或者储蓄的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比一比谁更有钱,就是比谁的可支配收入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工资高的可支配收入不一定高,即不一定更有钱。举个例子,小王每月工资5000元,小赵每月工资6000元,小王每月缴纳完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后的可供自由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是4000元,而小赵每月缴纳完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后可供自由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是3800元,这时小王的可支配收入就比小赵高,小王就是一个比小赵有钱的人。
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方式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缴纳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参考数据之一,在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能影响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
26.怎样存款利息最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也与日俱增。有时候,多余的钱放在工资卡里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可能由于缺乏理财意识而失去很多应得的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Interest Revenue)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包括: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如购买国库券、重点企业建设债券、国家保值公债以及政府部门和企业发放的各类有价证券;企业各项存款所取得的利息;外单位欠本企业款而取得的利息;其他利息收入等。
2015年,央行对借贷基准利率下调的同时,存款利率也下调了0.25个百分点,随后,各大银行也对存贷款利率做出了调整,就目前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来看,活期存款利率依然是最低的,约在0.35%~0.42%之间,以一万块钱为例,一年的利息大约是28元~34元之间;整存整取定期一年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大约在3%~3.3%之间,同样以一万块钱为例,如果存入银行定期一年整存整取的话,减去利息所得税能收获约240元~264元的利息。显然定期存款比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多。
然而余额宝的兴起,让人们不再纠结于到底是选择活期存款的便利,还是选择定期存款的高利息,因为余额宝兼具利息高、操作简便、使用灵活的优点,同样以一万块钱为例,余额宝每月利息收入能达到36元,一年是468元,很明显,余额宝的利息收入要明显高于银行存款。
27.补贴收入有哪些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按销量、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包括国家拨入的亏损补贴、退还的增值税等。补贴收入直接反映了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利益输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