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两个自觉”是党员干部修身的客观要求
低级趣味即满足自然需求的庸俗的思想情趣,歪风邪气即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不良风气。低级趣味和歪风邪气它们侵蚀人的思想灵魂,毒化社会风气,可以使人精神萎靡、意志消退甚至腐化堕落,最终成为人民的敌人。“两个自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党员干部严以修身提供的重要方法,显示了他对这两个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现状的清醒认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自觉。党员干部只有真正认识到低级趣味和歪风邪气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才能筑牢抵制这些“有毒因子”的思想防线,自觉地远离它们,驱除它们,并为净化社会风气创造条件。
(二)严以用权
用权即行使权力,是领导干部把手中所掌握的权力运用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为人民谋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用权是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要求。
1.坚持权为民所用是严以用权的根本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就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权力去为人民谋福祉,去维护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同时权力也是一把“双刃剑”。邓小平曾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习近平同志在2007年5月谈到干部作风问题时说,“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什么,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等重要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充分认识到,权力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始终把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对权力怀有敬畏之心。”在2010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他再次讲到权力:“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我们要经常问一问,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用到哪里去了?有没有玩忽职守、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有没有巧立名目、吃拿卡要?有没有公权异化,把权力用在关系户、小圈子、小团体的利益上?有没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贪赃枉法?要自省自警,谨慎用权、规范用权,如履薄冰,如坐针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小集团利益同国家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2.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是严以用权的关键
权力是由制度规定的,而制度是人民制定的,所以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本质体现。党员干部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就要敬畏制度,遵守权力使用的制度规定,做到讨论问题讲民主,决策问题讲程序,执行决议讲纪律,确保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在制度规定的监管控制之中。
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严以用权的条件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用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邓小平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江泽民指出:“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胡锦涛说:“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习近平同志对监督问题也非常重视,2005年5月,他在谈到干部作风问题时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这是一条铁律。”2013年1月22日,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三严三实”的论述中,从严以用权的视角再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显示出用制度管理权力的坚定决心。
4.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是严以用权的内在要求
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公权自身的内在要求。早在2008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宁夏考察时就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干干净净干事,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013年1月22日,在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他强调指出,“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2014年1月14日,他在中国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始终牢记公权姓公,做到光明磊落、公私分明、克己奉公。
(三)严以律己
严以律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不能律己,安能律人?严以律己是对党员干部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
1.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是党员干部严以律己的首要要求
心存敬畏即要有敬重、畏惧之心;手握戒尺即手中掌握惩戒的尺度。党员干部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虚心谨慎,有所顾忌;只有手握戒尺,才能律己律人,行不逾矩。常言道: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领导干部要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重在敬畏道德、敬畏制度、敬畏人民、敬畏规律、敬畏法律,并以道德、制度、人民、规律、法律这些尺度来律己,进而律人。
2.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是严以律己的重要途径
慎独慎微就是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并及于细微之处;勤于自省就是经常地自觉地自我反省。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是一种修身的方法,也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将慎独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有效方法,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多次提出修缮,他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2005年5月,习近平在谈到干部作风问题时就提出“要慎独”、“要慎微”。2008年4月,他在宁夏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办事,培养树立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程序意识和民主意识。”这次在论述“三严三实”中再次提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深化。党员干部要做到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就应在远离组织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自觉地经常地反省自己,随时随地用焦裕禄、孔繁森等党的好干部对照检查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放过工作中的小事和生活中的小节,守住一个共产党员的底线。
3.遵守党纪国法是严以律己的具体体现
党纪国法是每个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在我们党内,不存在也决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的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国法是《党章》对全党的明确要求。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能手软。”之后他又多次重申和强调这个问题。党员干部做到遵守党纪国法,就要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管住自己、守住底线,做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
4.为政清廉是党员干部严以律己的要求和体现
我们党是执政党,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党员干部要清廉为政,就要时刻铭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用手中的权力应该做什么;要自觉遵守党章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的监督,自觉约束自己、身边工作人员以及家人的言行,带头抵制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与操守。
(四)谋事要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谋事创业、实干兴邦,是党员干部的首要职责,也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不谋实事、不干实事,历来为世人所诟病;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历来为民众所厌恶。
1.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是谋事的首要任务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我们的工作着眼点放到客观具体的背景中去,既不能脱离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大环境、大趋势,又不能离开我们所处的这个地方的经济社会环境,还不能离开我们所处的具体部门、单位、企业这个小环境。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工作方法。”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还是对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作风,还是工作态度。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把我们的“谋”落到实处,使我们的工作和事业稳步推进,并步步深入。
2.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是谋事要实的重要标准
判断我们的谋划实与虚,关键要看其是否做到“三符合”。凡是脱离实际情况、背离客观规律、违背科学精神的任何事情,都是无法落到实处的,都也无法实现。所以,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把我们所谋之事用“三符合”这个标准来检验衡量,并以此来修正、取舍我们的谋划,以使我们所谋之事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即“两不”,这是谋事要实的基本要求
要做到“两不”,就要从眼前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群众期盼的实事做起,不开空头支票,不画饼充饥,所谋之事是能够取得实效、带来实惠的实实在在的好事。
(五)创业要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创业要实是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要求。
1.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党员干部创业的根本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事创业是干部的第一要务。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就是不怕流血流汗,不怕吃苦受累,不怕说三道四,不怕孤单寂寞,不好大喜功,不投机取巧,不虚报浮夸,不以偏概全,不以次充好,踏踏实实、真真正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人民群众干事业、谋发展,为人民群众谋求看得见、摸得着、真见效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
2.敢于担当责任是党员干部创业的条件
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担当。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为人民干事创业,就是为人民尽心尽责。“敢于担当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使命感、责任心,要忠诚履行职责,敢于冒风险,敢于创盲区,敢于担当责任,敢于把自己的个人得失与安危置之度外,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