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当好公仆、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终生的修养课题,时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办人民群众之所盼,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到为官一任,兴一方经济,建一方文明、富一方百姓,献一方热血。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党的根本宗旨集中体现着党的性质。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归根到底,是看它代表什么人的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还是只是为少数人谋私利。
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生命根基和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两个绝大多数”明确了无产阶级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宗旨。无产阶级的政党绝不允许自己的党员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这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共产党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里说的“绝大多数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群众、联系群众、建设国家的最根本的精神力量。
毛泽东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向全党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谓根本宗旨,是指人们行为的最高的指导思想、出发点与归宿。1945年4月,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再次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后来,毛泽东多次讲过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而且指出应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是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而,单靠先锋队而没有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不可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如同列宁所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列宁曾指出:“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
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宗旨是党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宗旨,这是政党的阶级基础、阶级属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和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决定了党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人民服务五个闪闪发光的大字,作为党的宗旨,写进党的章程。党章的总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也集中体现在党的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上。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经过广泛地、反复地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制定出来的,因而它能够代表广大群众利益。同时,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贯彻到群众中去。通过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组织起来,自觉地为实现这些利益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只有始终不渝地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才能带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前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将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统一起来,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根本宗旨和发展目的统一起来,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和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实践结合起来,为实践党的宗旨、履行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一方面,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谋改革、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以此作为衡量执政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相信和依靠群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奉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标准,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不断地在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执政实践中赢得民心,才不断涌现出大批不为私心所扰、不为物欲所惑,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的优秀党员干部。
然而也要看到,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党员干部中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宗旨观念不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严重,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发生了扭曲,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失去了敬畏之心,个别领导干部之所以把权力当作了“寻租”工具,为了私利损害民利,将个人利益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究其根源,是因为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背离了党执政的最高标准。这些问题,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干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党的新的工作作风,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我们党都重视并强调自觉地坚持和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和共同奋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然以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工作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就有了其他任何政党所没有的力量优势。只有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我们党才能有能力、有办法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作风建设的根本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风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贯彻群众路线和加强作风建设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目标是相同的,任务是一致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群众观点是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习近平同志郑重指出,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其中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群众工作虽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与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严重的不适应。群众工作在相当多的领域里出现了软弱涣散状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当多的党的基层组织与干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变迁中的新情况与新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背景。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集中进行的专项活动,深刻反映了新时期、新阶段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一方面,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党需要一如既往地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可以说,贯彻群众路线比以往更加迫切了。另一方面,群众状况也发生重要变化。改革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则存在差异,党如何整合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格局,需要解决一些复杂而棘手的问题;群众对幸福的追求呈阶梯形上升的趋势,如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党组织面临的艰巨任务。群众的民主要求更加强烈,不仅满足于经济上改善生活,更渴望更广泛的民主,也更加不能容忍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互联网时代,群众接受的信息庞杂,思想活动的独立性、自主性、多变性、选择性增强,少数人思想呈现既活跃又混乱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增加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来解决。
(一)明确群众概念和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化或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其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大多数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群众观,弄清谁是群众。在生活中,一些常用概念,一旦较真,便成为模糊问题。“群众”一词就是如此,我们常说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参与、群众推荐,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但谁是群众,群众在哪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厘清群众的概念,找准真实的群众,能够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为群众理解和欢迎,从而提高党的威信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命力。
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个无须赘言的常识性问题,但具体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这又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实际问题。只有明确,才能具体而不是抽象、有效而不是空泛地贯彻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有的放矢地做好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