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89100000014

第14章 人物形象剖析(4)

作为故事主要的叙述者和积极参与者,丁耐莉经历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个家族三代人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亲眼目睹了主人公惊心动魄的爱恨情仇、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作为“历史与现实、小说中的男男女女和读者之间的中介”,为追求远大理想、寻觅成功之道,丁耐莉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谦卑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教育,穿梭在风吹雨淋的山庄和和煦荫蔽的田庄里,一路走来,从一个“穷人的女儿”最终成为掌控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管家婆”。在父权专制、人性扭曲的环境里,出身卑微但又学识渊博的丁耐莉内心涌动着这样一种力量——满足人性最基本的需求,进而实现自我。

一个人有了雄心,就等于有了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如果这样的欲望转化成行动的动机,此时的雄心不再是单一的欲望,而是一种朝着具体目标前进的动力。欲望有助于人的雄心实现,那欲望最初生于何处?生于需要。“需要最早呈现的是需求,然后化为欲望”。反过来讲,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欲望。心存对事物需要而生的欲望,人们就会有意或无意地慢慢感到一种需要的缺失,而“需要缺失的结果又产生了欲望,这种缺失反过来以欲望的形式呈现着自己”。所以,缺失、需要、欲望和雄心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未婚妇女,丁耐莉当然有自己内心的需要——爱和被爱。但生活在19世纪英国社会的最底层,奴仆的处境十分悲惨,“冬季蜷缩在最凄冷的房子里,夏季拥挤在最炎热的房子间……吃着最差的、毫无口味的食品……”不管环境多么险峻,道路多么曲折,这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女仆一直在不失时机地努力从物质和精神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位置。她那非凡的人生经历促使她产生了许多无节制的欲望,她想打破出身卑微的枷锁,寻求独立,走自己的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类本性中潜在地存在着许多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就是人性的需要”。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生理需要:即为维持个体生命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这类需要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要。安全需要:即为维持秩序、安全、稳定,不受恐吓、混乱和焦虑的折磨等。和生理需要一样,在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即对亲人、家庭、组织、团体等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得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自我实现,即追求理想的人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马斯洛认为,尽管自我实现难以达到,但对那些有能力、有才干的人而言,只要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根据这一需要层次论,让我们进一步分析我们的管家婆是怎样从一个穷人的女儿一步步地变成山庄、田庄里受人尊敬、手揽大权的老臣的。

丁耐莉虽然出身卑微,但从小就和高她一等的老主人的儿女辛德雷、凯瑟琳享有同样的生活待遇。因而,她不需要为个体生命的生存而发愁、着急,在丁耐莉的故事中,我们很少听到她因生活所迫而整日抱怨。在满足了最底层的生理需要后,她需要别的更多的东西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白。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她这时该满足安全的需要。作为奴仆的丁耐莉,毕竟出身低微,内心缺乏自信,为确保自己在恩肖家族的地位,她要从物质和精神上求得安全,而这种安全的缺失,使得她总是表现异常。凯瑟琳的聪慧和漂亮始终威胁着她,凯瑟琳的高贵出身使得她无优越感可言。丁耐莉担心自己会被遗忘,整日提心吊胆、郁郁寡欢,这就使得她对凯瑟琳更加仇视,敌对情绪与日俱增。丁耐莉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位船长,正在努力引领一艘破旧的船只驶向安全的港湾,而凯瑟琳就是这条航线上的暗礁。丁耐莉深知只有当她排除了这些荆棘,才有可能获得对安全的需求。然而,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这种爱对她来说既生疏又难以理解,他们的爱只会使她的计划落空,直接威胁着她的安全。因而,老练的丁耐莉定要想方设法排除障碍,以求自保。对她而言,为获安全,就需事事靠她安排、由她掌控,这样她才会感到自己走出了低谷、摆脱了困境。当丁耐莉发现她为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安排的幽会被埃德加识破后,恨不得凯瑟琳马上死掉。丁耐莉当时心想:“她(凯瑟琳)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死了更好,死了要比成为缠人的负担,成为周围人不幸的制作者要好得多。”(212)这也正好应了马斯洛的说法:“如果意想不到的事确实发生,人们就会有一种恐慌感,好像觉得这种突如其来的事已对他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丁耐莉那歇斯底里般的性格,这也使我们对她以后叙述的可信度产生了更大的疑惑。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凯瑟琳死后,丁耐莉着实满足了安全的需要,凯瑟琳的死宣告了丁耐莉成为山庄唯一的、真正的、有影响力的女人。得到这些满足后,这时的丁耐莉就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对归属与爱的需要。虽然从小和凯瑟琳、辛德雷一起在山庄长大,但丁耐莉从未觉得自己是一位真正的恩肖家族成员,无论她怎样和他们拉近关系,始终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她永远是一个外来者。因而,对她来说,归属感总是离她很遥远,可望而不可及。但丁耐莉并未灰心丧气,并未放弃对此的追求。归属与爱的需要的缺失,使得她对辛德雷暗生恋情。有一次,她和辛德雷就联手“惩治”了希斯克利夫,这一幕就好比一家人在抗击外来入侵者一般。不管辛德雷当时的做法是否正确,丁耐莉都会坚决地站在他的一边。后来随着弗朗西斯的介入,丁耐莉成为恩肖夫人的梦想破碎。在丁耐莉的眼中,希斯克利夫是第一个剥夺了老恩肖对她的宠爱的人,而弗朗西斯就是第二个碾碎她成为恩肖夫人的梦想的罪人。同样,对凯瑟琳,丁耐莉也是憎恨有余,毫无仁慈之心。凯瑟琳高贵的出身很容易得到周围人的爱,但丁耐莉却觉得她“太喜欢恶作剧,而且任性”(44),她认为凯瑟琳得到如此多的爱和受到极大的关注,而自己却未得到一丁点,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因此,她要找凯瑟琳的茬,让她当众出丑,以解心头之恨。爱的缺失使丁耐莉陷入了一种难以理智的状态,变得对周围人越来越妒忌,尤其是对凯瑟琳,她不愿看到凯瑟琳在爱的簇拥中过着舒坦的生活。丁耐莉明知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互生爱慕,却未制止希斯克利夫夜间的离开,在那雷雨交加的晚上,正是由于丁耐莉的熟视无睹,凯瑟琳的命运就这样得到了悲剧性的改变。希斯克利夫的出走给了凯瑟琳当头一击,让她大病一场,从此一蹶不振。希斯克利夫离家三年间,对凯瑟琳所遭受的感情折磨和身体痛苦,丁耐莉在自己随后的故事中只字未提。她曾对洛克伍德说:“自打她(凯瑟琳)过了幼年以后我就不喜欢她了,我不断惹恼她。”(81)凯瑟琳和埃德加的恩爱,丁耐莉同样认为对她是一种威胁、一种折磨。既然她不愿看到凯瑟琳的幸福,丁耐莉就会用各种手段不失时机地制造凯瑟琳和埃德加之间的矛盾,一旦他们发生争吵,她就会站在埃德加的一边。为了赢得主人埃德加的信赖,她会不惜出卖自己的女主人、童年的好伙伴,而凯瑟琳却始终把她当做自己的亲姐妹、知心人,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而又多么令人痛心呀!虽然丁耐莉认为她把爱献给了一代人——辛德雷、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颗粒未收,但凯瑟琳用生命换来的小凯蒂却给丁耐莉带来了无比的爱的温暖。此刻,在爱的占有上,已无人与她抗争,而在小凯蒂的世界里,丁耐莉就是最亲的亲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丁耐莉敢私自拆开小凯蒂的信件,直言不讳地指责她和小林顿那唐突的行径。在丁耐莉面前,小凯蒂从未把自己当小姐看,相反,她对丁耐莉说:“我是太害怕你生气了,答应我不要生气,我把一切都告诉你。”(321)小凯蒂对丁耐莉的爱弥补了丁耐莉爱的缺失,使她有了更大的欲望去获得更高的需求。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马斯洛把自己的五种需要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对出身卑微的奴仆来说,要想在19世纪的英国获得尊重,其艰难是难以想象的。在丁耐莉的时代,人们的权利、义务、社会地位、职业选择和接受教育都是由个人出身决定的。要改变现状就得自己私下拼命地读书,给主人辛勤地劳作。辛德雷剥夺希斯克利夫受教育的权利,希斯克利夫阻止哈里顿读书认字,就是为了把他们的社会地位降得更低。作为奴仆的丁耐莉读了万卷书,她曾对洛克伍德说:“在这个图书室里,你随便打开哪一本,我都读过。”(76)她的生活背景决定了她的维多利亚时期传统农村妇女的秉性和素质。知识给了丁耐莉无限的力量,让她获得了很大的自信,知道了该怎样更好地生活。同时由于她的变化,也赢得了周围人的信任,不仅年轻的小凯蒂,就连埃德加也对她倍加信赖,这让她几乎掌管了田庄的大小事务,使她充分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埃德加的信任、小凯蒂的尊敬,加之他们对她的宽容和理解,这一切都大大地满足了丁耐莉对尊重的需要,这时的她唯一要做的就是实现自我。当洛克伍德在九个月后重访山庄时,看到的景象着实让他吃惊不小:“丁耐莉坐在门口,一边做针线,一边唱着歌”(403)。当他告诉丁耐莉,要同她的主人结清账目时,丁耐莉的回答却是,“那你得同希斯克利夫太太谈了,或者说得同我谈”(404)。毫无疑问,这时的丁耐莉已成了山庄和田庄绝对公认的代言人和名副其实的当家者了。正是通过丁耐莉之口,人们理清了两个家族前两代人之间的恩恩怨怨、风风雨雨,自然她就获取了为新一代主人小凯蒂和哈里顿处理一切家务的大权。女作家艾米莉赋予了管家婆丁耐莉健康的体格,善良忠实的女仆本性,使得丁耐莉能够得到主人公们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获得了从一个女仆提升为代理母亲的地位。当提及小凯蒂和哈里顿时,丁耐莉非常得意地说道:“他们两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我的孩子。我长期以来为其中的一个感到骄傲,现在我敢断定,另外一个能给我带来同样的满足。”(421)不错,照顾小凯蒂和哈里顿的责任落到了丁耐莉身上了。小凯蒂和哈里顿是她的骄傲,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经过多年艰辛的劳作和勤奋的学习,她把握时机,步步为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呼啸山庄》里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有时是顺利的,但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地犯错误。”从“那个家族的理想的农民玩伴和女仆”到受人尊敬、手握大权,掌控着山庄和田庄一切事务,老臣丁耐莉真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抱着追求平等、实现自我的信念,为满足人性的基本需要,内心这样强大的动力始终为她保驾护航,使她处处转危为安,最终抵达了幸福的彼岸。

人的本性是超越社会历史的,人的需要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一趋势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人都潜藏着几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不同而已,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从穷人小女孩到两座庄园的大管家,丁耐莉虽无个人“历史”,却有独立人格。丁耐莉无疑是位从自卑到自解、从自解到自强的实干家。与其说《呼啸山庄》是段令人心酸的爱情故事,倒不如说它就是管家丁耐莉的一部心路历程史。

洛克伍德的性格研究

作为整个故事叙述者之一的房客洛克伍德先生,经他特定的平凡目光的筛选,把发生在主要人物之间的那些戏剧性事件用现实的、世俗的事物联系起来,使这些戏剧性情节一步步融入到人们心理上所熟悉的环境中去。他的性格通过他的日记跃然纸上,他留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个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连连做出错误判断的喜剧演员形象,同时也让读者深入到了“文明人”洛克伍德那颗“黑暗的心灵”中去,他那冷酷的、虚伪的、“心存不满”的客居者的角色便留在了读者心中。

艾米莉颠覆19世纪文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小说《呼啸山庄》中运用众多角色的叙述,“多重的叙述使小说具有了多棱镜般扑朔迷离的光芒”。整个故事被认为是叙述者之一的房客洛克伍德先生的日记,他把“现实生活之声与历史回声由平面单向运动态势勾连成一个立体的世界”。经他特定的平凡目光的筛选,把发生在主要人物之间的那些戏剧性事件用现实的、世俗的事物联系起来,使这些戏剧性情节一步步融入到人们心理上所熟悉的环境中去。

同类推荐
  • 心中风景

    心中风景

    本书当代名家散文丛书:心中风景内容包括:亚美利加天空的温情;辉煌的震撼;依稀明晰的梦境;在维也纳感到失落;维也纳的“金戒指”;那里的高雅羞辱了我;临近赤道的故乡;拉让江畔的约会;“长屋”的节日;香港的启示;金马伦山麓;“水果刀”的祝福;维多利亚海滨绿意;夜香港的魅力;登太平山看香港夜景;说不尽的西子湖;绍兴的感动;深厚的中原腹地;寻找雨花台;消隐了的桨声灯影;有关北京城墙的话题;被遮蔽的风景;电话亭上的招贴;消失的故乡;崇武半岛。
  • 创意写作的兴起:纵观创意写作(1975—2008)

    创意写作的兴起:纵观创意写作(1975—2008)

    美苏冷战以苏联瓦解美国的胜利告终。美国之战胜苏联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创新。本书重点研究高等教育写作训练体系转变与文学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美国战后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作为作为理解战后美国文学线索,解读创意写作的奥秘。来自于爱荷华写作工坊和斯坦福大学以及其他大量不断成长中的超过350个创意写作工坊的大量实例,汇成一部文学史巨著,让您开卷有益。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贾立群牌B超”

    “贾立群牌B超”

    1977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新旧更替的一年,也是感情复杂的一年。大街小巷的墙上还残留着带有“文革”色彩的标语,拉开改革开放帷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要一年后才会召开,但已中断了十余年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却得以正式恢复。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里,570万考生走进考场,试图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热门推荐
  • 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尽览古今中外武器宝库,揭开全球经典武器秘史!遴选人类武器制造史上的王者利器与经典之作,以权威数据和珍贵图文资料进行专业解读!本书分为古代武器、轻武器、火炮、舰艇、导弹等章节,全面清晰地展示了各类武器的传奇历史、发展脉络、性能特点以及神奇威力等,以海量的美图向你展现武器的无穷魅力。还等什么,赶快跟随本书进入博大的武器家族吧!
  • 妖孽站住:腹黑王爷呆萌妃

    妖孽站住:腹黑王爷呆萌妃

    她,是21世纪的新一代少年,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无奈,他是来凑热闹的好不好?竟然穿越到了异世大陆,穿越成为一朝丞相府废柴七小姐,莫名其妙有了婚约,相公竟然是战神!他,好歹也是圣贸国闻风丧胆但是却又俊美绝伦的安王爷好不好?某王爷:“本王心中只有你一个!”某姑娘:“那我的心中可不一定只有你一个!”某王爷:“你敢!”美男多多,帅哥多多,宠妻多多!看她如何插科打诨,在异世大陆斗魔兽,混青楼,学武功,对付如意“狼”君,闯出一片天!看他如何完美的从霸气侧漏的安王殿下变身唯冰儿是从的妻管严!(本文欢乐向,请备好纸巾,备好零食,以防笑出鼻血)
  • 回到大明当商人

    回到大明当商人

    二十年前,一场争夺家主的战争,遗祸到下一代人间的恩怨情仇,二十年后,复仇而来,身为家主的许子明是否真的能战胜复仇者?清兵铁骑入主中原,剃发易服抹杀汉人传统,是战是降?主角在张煌言演讲会上怒而发声:“吾等汉儿,永不为奴”
  • Boss独宠:甜妻难招架

    Boss独宠:甜妻难招架

    因为一纸阴谋,她招惹上大boss,寄人篱下,生活不再自由。本也认命了,不再抗拒了,得到了爱与温暖,却又被告知自己的家人的死与他有关?“上官景天,你对我这么好,是不是因为我父母的死跟你有关?!”?“呵,你以为呢?”“你要记得,这辈子你都是我的人——爱人。”他的宣示,震撼心脏。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本书从性格理论出发,从众多的性格类型中,列举了如中庸、狭隘、懦弱、懒惰、残暴、认真、自满、自负、大度、勤奋、诚信、正直、豪放、多疑、孤僻、乐观、自卑、进取、顽强、创新、敏感、逃避、自恋、自闭等性格特征来进行分析、阐述,使人们认识到:不仅要利用正面的性格,也要警惕负面的性格。
  • 天鹅洲VI

    天鹅洲VI

    《天鹅洲》是续《故河口物语》后的一部小说。鹿女作为那群拓荒者的后代,源乘了她的父辈们的品质,继续奋战在那座村庄上。在天鹅洲开了米厂,酒厂,养猪厂,发展拥有中国农村现代一体化生产线。历尽了无论身体还是心理的艰辛与磨难。最终在此家大业大,辉煌腾达。它不仅是一座村庄的变迁史,更是一部中国农民的心理变迁史。
  •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问题狂锋

    问题狂锋

    总裁:他的工资就是用来交罚款的!老板:队内禁赛都等于给他放假!队友:能动手的时候他尽量不说话!对手:打架是不对的,但似乎为什么老想揍他?球迷:什么时候联盟会把挑衅球迷家伙驱逐出场?裁判:这家伙在场的时候我尽可能不吹哨!
  • 卓越团队的人才经营

    卓越团队的人才经营

    本书中的所有内容,是针对企业管理的各种状况,针对企业的人才经营并以服务于各级管理者而写成的。书中的各部分内容,或多或少都能够反映出当今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境况。任何一个章节,即使是很不起眼的一段文字,或者是那些看似琐碎的处方建议,都可以为每一个管理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