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在门口看了红绣一会儿,便走进了厨房。
“绣儿啊,这么大清早的,忙活啥呢?”说着,李母便接过红绣手中的活。
“娘,我突然睡不着才早起的。”红绣看着李母忙活,自己也就递个盘子搬点碗的,就提出了自己一直很向往的问题,“娘啊,我们家啥时候赶集去?家里的调料什么都没有了……”好吧,红绣承认是很想亲眼见见古代的集会,虽说原主的记忆中有集会这个概念,但是任是一次都没去过,几乎都是待在家里,绣活也是李母领来待原主绣完再送去了,最多在春忙秋收的时候给李父他们送送饭,实在是太宅了好嘛。
“过两天吧,等你爹他们把里的活干完了,我们就去镇上。还有你啊,都快嫁人了,也该置办置办衣服了,这次去就买些红布,你现在手受了伤,嫁衣娘给你做,你可千万别和人家说,哪有嫁人不自己绣嫁衣的。都是那毒妇……算了也不说她了,绣儿,把这端出去,叫你爹爹吃饭了,你嫂子割草也回来了,叫她快点喂完猪再来吃饭。”李母说着话,手上的活却不慢,在红绣端着稀饭出去了,李母用手袖子用力擦了擦眼睛,又装了点腌萝卜才出门去。
红绣放下盘子就出去叫大家伙吃饭。来到猪棚里,看见王氏正在喂猪,便打了声招呼:“嫂子,别喂了,快来吃饭吧。大哥他们都在吃呢。”
“绣姐儿,我饿会没事,猪仔可饿不得,就指望这它们多长长肉,快点长大,前几天公公说等猪仔大了,大壮也到年纪去村东边的李秀才的私塾里上课呢。”王氏说着话,眼睛里满是笑意,继续喂着,“绣姐儿,你说我们村哪有几个能去秀才那里上课的,最多就在李童生那上课学。听说在李秀才那上学的很多都是隔壁的村子的娃呢,到那上课一年可得交二两银子的束脩。省些用都够一家人半年的花销了。大壮可真会投胎,有了这么好的爷爷呢……。”
隔壁村子是比较富裕的村子,因此也舍得让孩子去上学,长点知识,可是李家村的经济状况就一般,只有几个家境不错的,譬如李家,李仲李季当年也上过几年学,但可能不是这块料,没学出什么名堂来,但是也会识得几个字,李季还是镇子里的账房先生呢,这阵子还是农活忙的时候特地请了假的。
“仲儿媳妇,你在和绣儿唠叨啥的,快点喂猪,猪仔大了,大孙子也该去秀才那里上学了。绣儿,过来吃饭了。”李母的大嗓门打断了王氏的话,这音量,邻居肯定听的到。再一仔细听李母的重点加在了大孙子,秀才,上学这三个关键词。红绣一下子悟了,农村老太太有点虚荣炫耀的心理,在正常不过了。况且这是到秀才那里学知识呢,和目不识丁的人就不一样了,一下子就让人高看起来了。哪像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呀……
王氏虽然被说了一句,但是没有什么不高兴,依然笑眯眯地继续喂猪。啧啧,这精神,红绣你也得好好学。
“娘,我这就来。”说着,就奔向李母一起去吃饭。
盼望着,盼望着,春忙的日子过了,赶集的时候也要来到了。这天,李母和王氏一大早就起床,一个烙了些饼准备在路上的时候啃啃,一个记挂着喂猪。折腾了一会一行人决定出发去镇里。
李母、王氏、红绣去镇子里置办些红布等嫁妆,而李季则是去镇里复工去了。李家虽然有条牛,但是是用来干农活的,有的时候还租借给村里人,并不用来赶车。因此,大家都是坐着李车把式的牛车去镇里。每人去一趟大概两文钱,还会在镇里等着大家回村,还是很方便的。
去镇子里的人家还是很多的,村里没有什么杂货铺,很多时候要去镇子里买些东西。红绣一家来的早,李母给她挑了一个好位置,担心红绣第一次坐牛车不习惯。红绣没坐多久,一些人就陆陆续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