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1400000006

第6章 戒除欲望修气场——欲海无边(1)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受到欢迎的,不戒除欲望,就好比是将气场扔到了洪水之中,是没有影响力的,只能是在无边的欲海里不断自我沉沦,直至溺水而亡。

1.放下欲望提升气场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向往、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欲望有很多种,以佛法的观点看,欲望的性质可分为三种:善、不善、无记。顾名思义,善就是好的欲望,比如助人为乐,勤恳好学等,这类欲望需要我们去发扬;不善就是不好的欲望,比如对权力、地位的过分看重和追求,这类欲望需要我们放下压抑;剩下的不记就是指不好不坏的欲望,比如正常的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等,这些欲望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和善恶之分,但是一旦和我们的贪、嗔、痴相应,就会变质演化为不善。

我们说放下欲望,其实指的是放下不善的欲望,因为善欲能带领我们走向禅的智慧,而不善的欲望却把我们领向罪恶的深渊。

气场是需要一颗平静的心来保证的,如果心中欲望太多,杂念太多,那么,我们的气场就会变得市侩和俗气,我们需要的气场是大家喜欢的、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给大家良好感觉的,所以,需要放下心中的欲望,这样才能使我们心中正面气场变得强大。

《法藏碎金录》中写道:“谨观欲有二大患:固权宠而触祸机,饰私邪而涉畏途。知之善避百无一二,古今之大情也如是。”

意思是说认真地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欲望存在着两大祸患:一是为了巩固权势地位及所受到的宠爱而遭到灾祸,二是为了掩盖自私和邪恶而走上危险的道路。了解这个道理并且善于避开这些祸患的人非常少,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两个,从古至今大致的情况都是如此。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很多的人都是因为放不下心中的欲望最终走向自毁之路。人为什么不幸福,为什么会堕入平庸,就是欲望所致,练气场就是要放下心中的欲望,使本心不被欲望所迷惑。

如何通过放下欲望来提升自己的气场呢?“守谦寡欲,善善恶恶,不得不做。”就是要谦让少欲,分清善恶,不该做的事情就一定不去做。

我们常说“无欲则刚”,就是告诉我们要放下心中的欲望,要清心寡欲,这样才能“刚”。“刚”是什么?是浩然正气,是心性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坚不可摧的精神气概。当放下心中的欲望时,我们的心中就会生起善心,生起正气,从而让自己人气大升,气场大增。

当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是有害的,“善欲”“善法欲”就是佛教认为应该肯定和培养的。善欲、善法欲,指对弃恶修善、自利利人及修习佛法、解脱涅、利乐众生等高尚理想的向往、追求。这种欲望是善心中精进的前提,被强调为成就一切善法、佛法的根本。

《瑜伽师地论》卷九七中说“一切诸法欲为根本”,《成唯识论》卷五说“谓欲为诸法本”,指一切事业由欲发起,“或说善欲,能发正勤,由彼助成一切善事”。所以说善欲是能给人带来好处的,是有益于我们培养正面气场的。

放下欲望,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要,而是舍弃不善的欲望,培养善的欲望,如此,才能使心中“清净”,让自己的气场有所改观。

从前有个年轻人,准备去禅院拜访一位老禅师,于是他早早地就收拾好东西上路了。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年轻人心情也很好。

走着走着,年轻人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来是一位农夫把牛绳拴在了树上,农夫便去割草去了,牛却在一边一直打转。年轻人好奇心立刻起来了,开始仔细观察起来。发现牛是想去吃草,在绳子的范围内早已被牛吃得精光,牛便想去吃稍微远一点儿的草,可是牛绳拴在鼻子上,使牛怎么也前进不了,所以牛就一直在原地打转。

年轻人看到这一幕,就想去考考禅师,于是又继续上路了,终于到了寺院,年轻人进去后刚坐下就有人端来了茶水,一会儿,禅师也过来了。

禅师和这位年轻人开始闲聊起来,年轻人想到了今天看到的那只牛,便说:“禅师,您知道什么是团团转吗?”

禅师随口就说道:“皆因绳未断。”

年轻人突然目瞪口呆,十分惊讶,心里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向禅师说道:“禅师,您是怎么知道的?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拴在了树上,这头牛想去吃远方的草,可是绳子穿着鼻子,另一头绑在树上,它怎么也够不到,所以它就在那转过来转过去,身体摆得团团直转,就是不能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上来,没想到师父出口就道出了原因。”

老禅师听年轻人说完,哈哈一笑,说道:“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百事啊!”

年轻人听完老禅师的话,顿时心里有所悟,想到:“是啊,我好像就是那头牛,在那儿直转,就是被这根欲望之绳一直牵着不得解脱啊。”

老禅师似乎看出年轻人所想,继续说道:“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其实,只要剪断这根欲望之绳,不就可以获得心的解脱、身的自由了吗?”

风筝再能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不就是因为有一根绳子将其束缚住吗?我们的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被欲望之绳所困,不得快乐,不得自由。

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勾起了我们的欲望,而正是这根欲望之绳把我们弄得团团转。其实,只要放下欲望,我们不就能不被诱惑和牵挂所羁绊吗?气场不就能可以获得新的自由了吗?能量不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吗?

用禅修气场

佛教认为,众生放不下欲望,其实就是因为趋乐,那么,我们放下欲望首先要做的就是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就算你钱财万贯,可有时候就是没有真正的快乐,你疲惫于各种应酬,为家里的琐事而烦恼,不正是因为你的欲望所导致的吗?你在追求权力、追求地位、追求金钱的过程中放下了太多的东西,而唯独不放下心中的欲望,所以你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气场是源自内心的,强大的气场是装不出来的,所以想要练气场就得找回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来自哪里呢?就是源自你的内心,它从亲情、爱情、友情之中来,反映在你的心中成为快乐,放下你的欲望,多陪陪你年迈的父母,多陪陪默默关心你的爱人,多陪陪你活泼可爱的宝宝。从这里,你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才能不被欲望遮蔽双眼。

珍惜当下的幸福,珍惜眼前的快乐,不被欲望所驱使,才是正确的做法。等到你陷入了欲望的深渊,再次醒来时也许早已物是人非,学会放下心中的欲望,如此,你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平静和快乐,才能让你的气场变得清澈而阳光。

2.控制功利心获得正能量

什么是功利心?功利心就是一个人对于名和利追求的心理。佛家讲“静”,讲“无欲”,就是让我们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回归于“真”。功利之心太重,只会让我们在欲望的苦海中挣扎,难以将自己的气场发挥出来。

禅者修行,首先要做的就是舍弃浮躁之心,放下心中欲望,无欲则刚,止欲才能修禅。功名之心不除,就不能领悟禅之道。只有放下了心中的欲望,控制住了心里的功利之心,才能领悟禅的智慧,从而做到心如明月,进一步提升气场及能量。

贪无止境,恶无边界,功利之心不除,我们就会始终执迷不悟,难以解脱。一味地沉陷于功名之中,我们就无法体会超然物外、旷达而行的快乐。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关心自己,让自己过得快乐,让自己过得幸福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我们要掌握好一个度,当一个人过分追求身外之物,对身边的人和事造成影响并带来负面效果的时候,那就是不可取的,更不能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为自己辩解。

我们讲控制功利之心,而不是完全抛弃,就是因为在正常的范围内,关心自己、实现自我理想是没有什么不对的,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份心,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生机勃勃。

在佛家的名言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功名古今一鸡肋,美味哪知是祸根。”意思很浅显,就是说自古至今,功名就好比是一根鸡肋骨,食之无肉却舍不得将它抛弃,殊不知,它的美味正是招灾惹祸的根苗。

在现实生活之中,一些人整日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泊,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尊严,置自己的本性以及人格于不顾,在欲望之海中整日漂泊。

控制好自己的功利之心,坦然面对生活,把名誉和利益看得淡一点,反而可以成就自己的名声,不用委曲求全,在无形之中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格局,练就气场。

一个真正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人,绝不会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善待自己,让自己和家人变得幸福和快乐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功利少一些又有何妨?功利之心过重只能把自己引向欲望的深渊,内心永不会安宁。

气场不是在心烦意乱中练就的,能量不是在功名利禄中获取的,人活一世,草活一秋,控制好自己的功利之心,让自己从容一点,洒脱一点,让气场强大一点,让能量强盛一点。

佛家讲贪、嗔、痴,功利之心过重,不正是贪欲在作怪吗?一个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也会赤裸裸地离开这个世界。你费尽心思弄来的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不都是过眼云烟吗?学会摆脱和控制功利心,才能抛开贪欲的羁绊。

很多时候,我们气场不够强大正是因为我们的功利之心在作祟,它使我们的内心难以平静,使我们的气不能很好地汇聚在一起,从而不能有效地散发在别人身上,所以要想获得正能量,就得先控制好自己的功利心以及其他欲望。

我们都知道有一本书叫作《围城》,作者是钱钟书。钱钟书是一位很有气场的人,他的名字就和他的作品一样,享誉全球,可是,他本人却终生淡泊名利,视名利为粪土。

钱钟书出生在无锡,在他周岁抓周的时候,一下子抓住一本书不放,于是起名为“钟书”,而这个名字恰好验证了钱钟书一生都嗜书如命的脾性。钱钟书的《围城》可谓是一本经典,书中充满了机智、幽默和讽刺,让人啼笑皆非却又回味无穷。书中对结婚的比喻可谓是神来之笔,他说,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也因此名声大噪。

虽然钱钟书名气很大,但是他本人却对名利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他谢绝了一切新闻媒体的采访,包括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采访,当时的记者想尽办法去冲破钱钟书的防线,可是钱钟书然心一点儿不为功利所动,最后记者只能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无疑,钱钟书是一个气场很强大的人,生活中大家都会为他的为人处世所倾倒,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功利心更是控制得无懈可击。

80年代,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钟书去讲学,每周一次,一次40分钟,总共12次,酬金是16万美元,在待遇如此丰厚的情况下,在可以受到全球瞩目的情况下,钱钟书依旧不为所动,拒绝了邀请。

他的小说《围城》发表之后,在国内外都引起很大的轰动,很多新闻和文学界的人都想一睹他的风采,却都遭到拒绝。有一位外国女士曾打来电话,说是读了《围城》之后,深受影响,特别想见见这位作者,钱钟书婉言谢绝,但是她却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答道:“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钱钟书视功名如粪土的气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功利心的控制,才让他成为文学界的翘楚,直到晚年,他依旧保持这种风格。

1991年11月是钱钟书的80华诞,在之前,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却一概坚辞——或许在他的心中根本没有名利这两个字吧。

功利心的控制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气场的培养却需要我们良好地控制功利心,所以,尽管不容易控制,我们也要努力将其控制好,如此,才能成就自己。

佛家提倡去除欲望,去除功利之心就好比去除了欲望中最重要的部分,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都是因为功利之心太重从而难以自拔,深陷苦恼之中,我们懂得了控制,那么自然就能将自己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用禅修气场

佛家讲无欲修禅,放下功利心即是放下心中的欲望,如此才能领会禅的智慧,禅修讲究的是“静”,放下了功利之心,才能拥有平常心,拥有禅心。

禅心告诉我们:平和的人生,才能活得逍遥自在。工作也好,休憩也罢,只要有一颗禅心,不为物欲名利所动,良好地控制自己的名利心,那么就能入佛入禅,就能体会人间的美好,活得逍遥自在。

美食家在尝尽山珍海味之后,反倒会怀念青菜和豆腐的清淡滋味,这也说明在他们的口舌中,“淡”才是人间永恒的美味和真味。功利之心就好比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反而容易让人得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反而是清淡的青菜豆腐,吃了能够长寿。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得透一点,淡泊一点。用清静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我们的匆匆岁月,有理想,可以去追求,但是切记不能被名利遮住了眼睛,懂得释然,懂得放下,那么我们才能活得自在。佛其实就在我们心中,只是有些人不善于发现而已。

同类推荐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尼采的人生哲学

    尼采的人生哲学

    本书囊括了尼采思想的精髓,每篇文章都是从我们周围世界的真实事件出发,从而得出哲学观点如何关照现实世界的精妙体现。阅读本书将会彻底颠覆你对哲学的偏见。字里行间,你会感到泉水跃动成洪流奔驰着,时而热情跳跃,时而变幻无穷,既不会感觉到哲学的沉闷无聊,还会发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可供玩味的哲理。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伦理与文明(第1辑)

    伦理与文明(第1辑)

    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为主旨、以面向“中国问题和中国立场”的伦理学研究为旨归、以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各级党校从事伦理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为对象的以书代刊系列出版物。本刊力图体现伦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并期望将其办成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
热门推荐
  • 三部曲活在当下

    三部曲活在当下

    活了33年,有十多年始终处于迷茫状态,人到中年开始思考起生死,爱情,这些的意义
  • 元破九天

    元破九天

    一出生便是遭遇危机,但那只是成长道路上的第一关而已。看热血少年如何成长,一步一步走到最后。跨过荆棘,坦途终现,磨砺之后,真金现形,努力者从不会被埋没!
  • 那年那蝉那把剑

    那年那蝉那把剑

    握住夏蝉未必是握住整个夏天,握住那把剑,却是握住了一个江湖。持三尺青锋。梦一回万人敬仰的剑神,做一回举世无敌的剑仙。斩断掌教真人的宝塔,挑落皇帝陛下的帝冠。大笑一声:“琴瑟琵琶八大王,魑魅魍魉四小鬼,单剑独战,合手即拿。”
  • 阴谋街舞

    阴谋街舞

    李小洋是个东北姑娘,近一米七的个头,丰满苗条,却有着一张古代仕女般的脸庞,具体说有点像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多愁善感的模样配上健美冠军的身材,别有一番风姿,所以报社的人都说李小洋是古代美和现代美的结合体。李小洋是去年从南方一家有名的大报招聘到我们报社来的,来了就成了我的副手,当了新闻部副主任,有些老记者不服气,说不就是在一张大报干了两年吗,有什么了不起,小丫头对这些冷嘲热讽不理不采,默默地干了两件事……
  • 神医妙手公子

    神医妙手公子

    落月王朝数百年来主宰天下,表面国富兵强雄霸天下,实际上政权腐朽民不聊生,一代豪杰为国捐躯却被奸人诬陷,妙手公子横空出世,素手搅动风云,为忠良平反,为百姓谋生,为世人上演了一出无法复制的旷世英豪大戏!
  • A CHRISTMAS CAROL

    A CHRISTMAS CARO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决定一生健康的九型人格

    决定一生健康的九型人格

    有医学研究发现:从消化道溃疡、糖尿病到老年痴呆症,各种疾病都与性格特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九型人格就是很好的一个性格分析工具,它通过分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出发点,即基本欲望和基本恐惧,将所有的人划分为九种类型,其基本原理为: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原动力和价值观,也就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也就有不同的健康隐患。本书就将引导人们从九型人格的角度来分析自身性格容易引发的疾病,帮助人们通过性格来更好地祛除病痛,维护健康。
  • 蚕丝:钱学森传

    蚕丝:钱学森传

    《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 易烊千玺我在掌心找到你

    易烊千玺我在掌心找到你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最近一些时日,我随王能宪(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等同志在四川成都、广安、眉山及香港等地,为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我俩深感川人的伟大。小平同志能在历史大转折时期,从根深蒂固的极“左”营垒里突出重围,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在显示出巨大的智慧、英明的决断、远大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