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1600000009

第9章 强弱气场相依而存——辩证并生(3)

在我们周围,总是有一些贪心的人,你让他一尺,他占你一丈,最终被大家所遗弃。这种作法必然不可取,我们应该懂得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有了一颗知足的心,才能跳出禁锢内心的囚笼,获得心灵的宁静、喜悦和幸福。一个人要是贪欲太强,必然会使自己陷入绝境。追逐名也好,利也罢,纵然让你就高位或者赚大钱,最终也会沦落成一个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没有友情的人。一个穷得只剩钱的人,他的生活又有什么快乐可言,要知道,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比如健康,比如家人的幸福……

一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通常与钱无关,该拥有的自然会有,不该有的也莫强求,何必把自己投进樊笼里呢?“知足之人不知穷,不知足之人不知福。”知足的人,往往拥有的比不知足的人多得多,追得越多反而剩得越少。朋友没有了,父母老去了,最终留给你的只剩下无尽的孤寂。

聪明反被聪明误,贪得无厌必然带来灭顶之灾。生命可贵,名利永远只是身外之物,而为名为利断送自己生命的人却还是层出不穷、贪得无厌,最终必然受到良心的谴责,如果你在满足贪欲的过程中还伤害了别人的利益,那么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欲望,但是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贪的深渊,否则必将被自己的贪心反噬,一无所有,成为别人的笑料。一个有气场的人必然明白这一点,他的气场也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案例放送大讲堂

相传宋仁年间,在一个深山中,住着王妄和他的母亲,母亲年纪大了,干不了活,家里靠王妄卖草鞋为生,生活过得艰苦。

一天,王妄照旧去拔草编草鞋,他发现草丛中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浑身是伤,王妄动了怜悯之心,把蛇拿回家后,冲洗涂药,蛇醒了以后冲着王妄点了点头,母子俩见到这一景象顿时惊喜万分。在母子俩的精心呵护下,蛇很快就痊愈了,而且总是想跟他们说话似的,很可爱。这条蛇给母子俩的生活添了不少乐趣。

有一天,小蛇觉得没意思,便出去晒太阳,被阳光一照突然变得又粗又长,顿时把王妄的母亲吓晕了过去。等王妄回来后,蛇已经恢复原形,着急地说:“我今天失礼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不过别怕,你赶快从我身上取下三块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锅里煎熬成汤,让娘喝下去就会好。”王妄说:“不行,这样你会受到伤害的,还是想别的办法吧!”花斑蛇催促王妄说:“不要紧,你快点,我能顶得住。”王妄只好照办了。母亲喝下汤后醒了过来,母子俩对它感激万分,王妄回想起晚上蛇篓里金光闪闪的情形,更觉得此蛇非同一般。

一日朝廷贴出告示,说谁能献上一颗夜明珠,就封官受赏。这事王妄知道后,回去便对蛇说了,蛇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几年你对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机会,现在总算能为你做点事了。实话告诉你,我的双眼就是两颗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也就能安享晚年了。”王妄听了很高兴,可是毕竟相处久了有感情,不忍下手,说:“那样做太残忍了,你会疼得受不了的。”蛇说:“不要紧,我能顶住。”于是,王妄挖了蛇的一只眼睛,送到了京城,献给了皇帝,满朝文武都为这颗夜明珠感到惊叹,赞不绝口,王妄也因此封了大官,得到很多的赏赐。

皇上得到珠宝后,很是喜欢,一日被西宫娘娘撞见,也想要一颗,没有办法,宋仁宗只得再次下令寻找夜明珠,王妄想,我要是再把蛇的第二只眼睛送上去,那我肯定封侯拜相,于是告诉皇上自己还能找到一颗,遂回家去取。

王妄把事情和蛇一说,蛇一百个不同意,劝言道:“我为了报答你,已经献出了一只眼睛,你也升了宫,发了财,就别要我的第二只眼睛了。人不可贪心。”此时的王莽早已被贪欲冲昏了头脑,哪里听得进去,还无耻地说:“你的命都是我救的,现在你就再报答一次吧。”他执意要取第二只眼睛,蛇见他变得这么贪心残忍,很伤心,就说:“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过,你要把我放到院子里再取。”

王妄一听,二话不说便拿刀去取,此时的蛇摇身一变,便一口把王妄给吞了下去。

道家高手的气场秘技

这看似是一个神话故事,却映射出现实种种。其实,很多时候,你已经拥有了很多很多,但是在贪心的驱使下不知足,不知道珍惜,反而增加了许多非分之想,最终被自己的贪心反噬,变得一无所有。

如果你想让气场更加强大,就必须懂得知足,一个有着贪欲的人是永远养不成他强大的气场的,有气场的人眼里散发的往往是自信,而一个贪欲十足的人眼里散发的将是贪婪,而懂得知足的人,必然常乐,受到大家的欢迎。

所以,真正的幸福不是你追求了多少,你赢得了多少,而是拥有一颗满足的心并愉快地生活。那些诱惑在我们面前只能变得苍白无力,无足轻重。

可能你的薪水不高,但能维持你的日常生活,你有一位爱自己的配偶,真挚的爱情交织成美丽的幸福之网,你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那么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一个人的气场,往往与钱无关,与利无关。就算你有再多的钱,再大的势,如果还是人心不足,那么必然被大家所抛弃,幸福将与你无缘,人心将与你远隔,你有的永远只是那些用虚荣堆积在一起名利,毫无快乐可言。

气场能量不是靠你的欲望有多大,不是靠你的贪欲有多强,而是看你是否懂得知足长乐的道理。

6.才智通达气场强

道亦气场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成功只是因为气场不够强,而非因为外界的其他原因。一个人,若拥有强大的气场,那么万事都变得有可能,你的家人更加爱你,你的商业伙伴也更加愿意和你合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气场的来源——道。道,是通过不断学习领悟而来的,因此才智内养是增强气场能量的根本。

在我们身边,许多人之所以碌碌无为,大多是因为习惯了在生命中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梦想破灭、汗水付诸东流等,而不知道一个人要懂得积累才能成功,很多人正是因为心高气傲而难以成功。殊不知,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老子》里有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不仅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完善自己,靠的就是才智内养,这样气场才能强,才能最终让你获得成功。

怎么样才能才智通达呢?答案是博学和积累。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而博学,即为学得多、学得广、学得通、学识丰富、知识渊博。要想培养强大的气场,就必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学愈思则思愈远,思愈远则气愈强。

而积累就是事物逐渐聚集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就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做学问、求知识必须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新思想、新知识的领悟都是以旧思想、旧知识的累积和运用为基础的。

所谓的成功人士,都是深刻懂得这两点的,他们的气场也因此而强大。“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种学习态度不可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在于积累,只要不断学习,最终便能养成才智。学习到了一定境界,你会突有所悟如醍醐灌顶,才智也就在那一刻从量变升级为质变,而你的气场也会有所突破,变得非同凡响。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得道的一个必经之路。众所周知,道是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律,掌握了它,便是抓住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在这条路上,长满了野草,处处是坎坷,我们只有不屈不挠、披荆斩棘,才能走得更远,看到更多的美景。此外,一路上还有很多奇花异草诱惑着我们停下,唯有毅然向前,才能取得道的真经。

才智通达,不是靠说,而是靠行动。对每个人来说,关键是把握好当下,从现在开始勤学、慎思、明辨,在增长智识的基础上提升能量场,进而练大气场,成大事业!

案例放送大讲堂

曾做过复旦大学校长、数学家的苏步青,具有相当强的气场,这其实归因于他早期的不断学习和积累。

他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刚进中学,在学完《曹刿论战》一文后,老师布置了一个题目“读《曹刿论战》”,苏步青的文章见解独到、文采四溢。老师不相信这个年龄小小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美妙的锦绣文章,又听说他的背功不错,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顺口举出《左传》中的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没有作任何停留,张口就来,一口气就背完了,还说道:“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此后,他还背熟了《庄子》《史记》等名著。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有着强大气场的人都是来源于其知识的积累。

再说到另一个人物,我们熟知的文学大家茅盾,也拥有强大的气场,这同样来自于他日常的勤学苦练和不断积累。背诵属于学习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进创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文学史上许多大有成就的人都能背诵经典作品。

有一天,钱君陶、郑振铎等人闲谈,说沈雁冰会背《红楼梦》,郑振铎不相信,于是,章锡琛就请钱君陶作证,要和郑振铎打赌。

这天下午,章锡琛请沈雁冰、郑振铎、钱君陶等人吃饭,酒至半酣,章锡琛说:“吃清酒乏味,请雁冰兄助兴如何?”

沈雁冰酒兴正浓,问道:“好的,如何助兴?”

章锡琛说:“听说你会背诵《红楼梦》,来一段如何?”

沈雁冰一笑,点了点头。郑振铎取出备好的《红楼梦》,随手翻到中间,点了回目。沈雁冰稍作思索之后,即朗声背了起来。他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郑振铎把书一合,叫道:“好!好!好!老郑我信也!”章锡琛则哈哈大笑,道:“郑兄,君陶为证,你输了,这桌酒钱归你了。”郑振铎连连点头答应。沈雁冰这时才恍然大悟,不由笑了起来。

道家高手的气场秘技

一个人的才智,是需要慢慢养成的,打肿脸充胖子固然可以暂时迷惑他人,但是时间久了还是会被人识破。所以,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带给人凛然正气,具有无穷的魅力与号召力。

才智,不是拿来炫耀的,而是应该把它放在脑子里,什么时候该用了再拿出来,而非到处炫耀招人厌。从内而外的才是真正的气场散发,否则,就会被人称作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才智通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但是很多人都倒在了这上面。他们有了一点点的知识、一点点的积累便以为自己是很强大的,从而骄傲、自负,最终只能一无所有、万人弃之。而持续不断努力的人往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最终获得成功。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让你从现在做起,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空有远大的理想是不行的,太多的例子已证明了这一点。就像小时候,别人问你长大想干什么,我们立刻回答想当科学家,可是长大了却发现离科学家越来越远一样,所以得现实,从身边做起,每天都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循序渐进,才能获得成功。

一个人想要练成大气场,就必须懂得气场来源于道,而道是从知识中来的道理。很多人每天都会给自己一个目标,但却总是做不到,这也是你没有成功的原因。

有一个年轻人曾请教一位大师,问怎么样才能成功,大师把他摁到了水里,过了一会儿把他拎上来说:“当你渴望成功就像渴望呼吸一样的时候,你就能成功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鼓励自己,今日事今日毕,一天天地积累,必将让你练成强大的气场,让你的事业腾达。

同类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本书是台湾千佛山开山宗师白云禅师弘法数十年来首部演讲集,涵盖了他1999至2003年间在海内外的精辟演讲。他以平常事物为切入点、以聊天的形式阐述佛的智慧,告诉我们,学佛不是背经典,是用佛法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佛法不是保存起来的佛经,修行不是打坐、念经,是修理自己,让人生更为圆满、智慧。
  •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本书是延参法师的静心之作,凭借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沉淀,针对当下人们都会遇到的焦虑、迷茫、浮躁、烦恼等问题,揭示出生命中那种美好的爱、宽容、善良以及不朽的信仰。书中将人生智慧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借助人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故事,通过画龙点睛般的心语点拨,使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使每个人都能在困扰和迷茫中获得平静、智慧与愉悦,让自在诗意充盈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能以一种淡然、放下、开放的姿态从容面对生活,感受美好、纯洁、简单却幸福的人生,心有明月常皎洁。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热门推荐
  • 情深不问归期

    情深不问归期

    她和他本是两个平行世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仇人。在时光中辗转,在辗转中反复……两颗相爱的心,该如何靠近?
  • 会说话得天下

    会说话得天下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有趣事例和精炼的要点通俗易懂地向你介绍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及注意事项,理论与故事相结合,让你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就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是广大读者掌握及提高说话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本书,对于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相信能在短时间内使你成为一名说话高手。
  • 中学生必知的名胜古迹(下)

    中学生必知的名胜古迹(下)

    名胜古迹,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自然的大好风光,另一方面也从中感悟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于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理文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 安娜·卡列宁娜(全集)

    安娜·卡列宁娜(全集)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文学中希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小说中有两条平行的线索,当时有人说它没有“建筑术”,有人说它是“两部小说”。作者委婉地拒绝了这些批评。他说,该书结构之妙正在于圆拱衔接得天衣无缝,两条线索有“内在的联系”。
  • 惟愿不负卿相思

    惟愿不负卿相思

    忆他千万遍,魂牵梦萦难。不能时刻相伴,便用一生来祭奠。此生只为一人痴,以星为牵梦为引。不求执手一生,惟愿不负卿相思。既定命运不可破,情爱与责难相抉,一朝入牢笼,此生难解脱,负尽天下人,余自寂灭生。
  •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

    从晚清的涉外人物谈起,重新梳理了晚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并由此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外关系进行论述,希望中国能真正地“走出晚清,走向全球化”。《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史料翔实,论说犀利,无论是对这段历史有独特情怀的读者,抑或研究此领域的学人,都会带来一定的启发和认识。此次修订的幅度大约在30%。
  • 把官司打到底

    把官司打到底

    五年前的那个春天,我的憨子舅舅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当时我在城里的重点中学上高二。舅舅憨,所以舅舅不可能知道,他的这个电话,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选择。舅舅在那个电话里告诉我,我妈为了做生意,和二条巷的胡玉香打起来了,打的结果是,我妈被胡玉香咬伤了胳膊。舅舅在电话里说,胡玉香下嘴真是狠,你妈胳膊上的一块肉都快要被她咬下来了!电话是管学生生活的汪老师通知我去接的。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眼泪当即就下来了。放下电话,我赶紧向汪老师请假,匆匆忙忙地坐上市内公交车,然后再坐轮渡,回城北郊区我的家。
  • 你“知道”的太多了

    你“知道”的太多了

    被杀人灭口前,说的最多一句话是什么?那就是“你知道的太多了。”但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 记忆迷踪

    记忆迷踪

    死亡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他从停尸房醒来,却变成了通缉犯!失忆困扰,豪门陷阱,恐怖袭击,诡秘医术,重重迷局让他越陷越深,无路可退。为了一己私欲,为了苟延续命,人究竟可以做到哪一步?何谓底线?何谓禁忌?虽知人心险恶,却不知会如此丧心病狂。危机四伏,让他猜不透,看不清。真相逼近之时,又让他吓破胆,伤透心。然而真相背后还有真相,黑手幕后还有黑手。他将如何完成这记忆拼图,寻回自我?又能否绝处逢生,拨开迷雾,找出真凶?
  • 如果不爱请放开我的手

    如果不爱请放开我的手

    由于遗传因素,让她患上了跟妈妈一样的病魔,使得她跟爱的人,从此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