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2700000002

第2章 游戏

丢呀丢呀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她,

快点快点抓住她,

快点快点抓住她。

丢啊丢啊丢手绢

从前,有个小手绢,它凝聚着孩子们的目光,也藏着孩子们紧张的心跳,更承载着孩子们天真的幻想,可这小手绢呀,走着走着就丢了……小手绢虽丢了,可孩子们却笑了,笑得那样的开心,那样的灿烂。

这是我们传统的儿童游戏,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也都对那首儿歌耳熟能详:“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她,快点快点抓住她,快点快点抓住她。”《丢手绢》这首陪伴了多少人童年时光的歌曲,如今回想起来,旋律依然优美,歌词依然记忆犹新。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

游戏开始,大家一起拍着手唱起《丢手绢》,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或小跑,寻找着下一个目标。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快点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抓住了,那人就要站到圈子里表演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丢了手绢的人要尽量不让追来的人抓到自己,尽快地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然后蹲下,这就代表安全了。如果被丢到的人没觉察到,让丢手绢的人跑了一圈后给抓住了,那么他就要被罚进圈里演节目。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转,谁都怕手绢丢到自己的身后,纷纷左顾右望,当看见手绢被丢到了别人身后但那人还不知道时,其他人就都会嘻嘻偷笑,等着看热闹。

因为游戏是大家围成圆圈进行的,所以丢手绢的人和被丢手绢的人跑动时圈数不能太多,防止因跑动圈数太多而头晕跌倒。

一块小小的手绢,就这样让大家处于兴奋、紧张、期待和失落的种种情绪里。丢手绢,逗引得我们天天盼着上学、下课,它是我们童年最快乐的一件事情。

丢啊丢啊丢手绢……这欢快的曲调,简单却充满趣味的歌词,令我无限眷恋。每每听到这熟悉的歌谣,就一下子勾起了我对童年欢乐时光的无尽回忆。几十年来,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以最朴素的美,深受几代孩子们的喜爱,也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据说玩丢手绢有很多益处,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形成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玩这个游戏还能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和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

在人生的驿站中,虽然还有更多更美的风景,但儿时丢手绢的经历却一直深藏在我们的记忆中,像多年的醇酒,芬芳扑鼻,回味无穷。那一张张稚气的笑脸,值得让我们用一生去怀念。

柔情从过家家开始

你当爸,我当妈。男孩拿出削笔刀,女孩抱着布娃娃,从地上捡个木棍儿,这样有了刀和叉,随意再找个大台子,就开始了最美妙的过家家之旅。“过家家”的游戏不用教,孩子们天生就会,我也是无师自通。

孩子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但是每个家庭都给孩子们很好地演绎了过家家的情况,令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这就是爸爸妈妈们的现在,这就是哥姐弟妹们和自己的将来。

这个游戏与其说是孩子们模仿成年人的一种游戏,倒不如说是宝贝们对未来美好生活产生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玩过家家的儿童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期望的角色扮演并加以变换,即可以扮演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如“爸爸”“妈妈”“孩子”“宠物”等,也可以扮演社会中任何一个角色,如警察、老师、医生、护士、军官、士兵、科学家、司机、工人、服务员……他们利用简单的道具,模仿成人的日常家庭活动。如:买菜、做饭、吃饭、结婚、洗衣、叠被、上课、照顾孩子、吃药打针、骑马打仗等,通常是照顾者及被照顾者彼此互动,或进行一个虚构的故事。

过家家的玩法因人而定,有搭房子、建园子的,有男娶女嫁、生儿育女的,有淘米择菜、烧饭洗碗的,有养花种地、担水浇园的……可谓五花八门,花样迭出。只要想得出的就可以做得出来,这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强大模仿力和想象力。孩子们玩这种游戏时是非常认真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俨然与大人差不多,然而那神情的稚嫩与认真,却往往令人忍俊不禁。他们是在进行一次正式的演出,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既是导演和演员,同时又是观众。

过家家在小孩子这边盛行不衰,也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尝试到了当大人的那种自豪和威严。过家家的趣味主要在对话、想象和创造的过程,还有模仿成人、扮演照顾者带来的满足感。对小孩子来说,现实世界通常少有扮演照顾者的机会。

如今,那些从小玩过家家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回头再想起童年时代玩过家家时,会不会兴奋地对自己的朋友说,还记得我们小时一起玩过家家吗?会不会蓦然间在内心迭起微澜,漾起千丝万缕的甜蜜?这是在天真烂漫的年代里,青梅竹马共同播下的爱情种子;这是在青涩朦胧的季节里,两小无猜一起放飞的真情风筝。这是一个美丽的游戏,这是一个童话的经典,游戏并不是经典,经典的只是“过家家”。

内心有片天,它纯洁无染,就是过家家的那片天。想起小时候玩“过家家”的情景,内心不禁柔情似水!

老鹰先捉最弱的那只小鸡

上幼儿园以后,我的眼界大开,那里有木马、滑梯、摇车、悠悠船……还有许多小朋友。那时每天中午都要午睡,我却是一个不睡觉的孩子,别的小朋友都睡了,只有我还躺在摇车里玩这玩那,眼睛亮亮的,怎么也不睡。不睡觉就经常会逗身边的孩子,在我左边的是一个秀气的小姑娘黎琳,在我右边的叫程琳,是个文静的小丫头。

两个琳姑娘都是我最好的小朋友,我们常在一起玩过家家、捉迷藏、跳房子、打口袋、老鹰捉小鸡……玩老鹰捉小鸡时,她俩都在我的身后,是我的重点保护对象,但她俩每次都最先被老鹰捉住。那时,我总是想,为什么“老鹰”不先捉我呢?怎么总是先捉她俩呀?

后来我才明白,人们总是习惯于将最弱小的放在最后,以为离危险越远才是越安全的。其实离危险源最近的和最远的,都是最不安全的,而最安全的就在不远也不近的地方。

幼儿园里许许多多的游戏中,我们玩得最多的就是老鹰捉小鸡。大家都喜欢玩这个游戏,它能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和欢笑。幼儿园分大班、中班和小班,我在小班里面。玩老鹰捉小鸡时,大班的一些大孩子自然充当老鹰的角色,我们小班的无疑都是小鸡。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点儿类似于南亚各国都喜欢玩的卡巴迪,这种游戏多年之后竟然还被亚运会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游戏是这样玩的:开始前先分角色,一人当老鹰,一人当鸡妈妈(母鸡),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动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不抓鸡妈妈,只能突破鸡妈妈的防线,抓住最后面的小鸡后,就代表着老鹰胜。鸡妈妈为了防止老鹰抓住自己身后的小鸡,可以张开双臂,尽量拦住老鹰使之不能抓捕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们。鸡妈妈在拦的同时,可以大声喊着老鹰从哪边过来了等话语,告诉自己身后的小鸡们。鸡妈妈的身体为防止老鹰转着圈的捕捉,可以左右移动,在鸡妈妈身体左右移动的同时,鸡妈妈身后的小鸡们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万一老鹰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快要抓住最后面的小鸡时,小鸡可立即蹲下,双手捂住耳朵,这样老鹰得重新站在鸡妈妈的前面,游戏就不得不重新开始。而老鹰一旦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抓住了最后面的小鸡,就算是老鹰赢。

老鹰捉小鸡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最喜爱玩的游戏之一,玩老鹰捉小鸡时,即便已追逐得浑身是汗、面红耳赤,连流着的鼻涕泡也顾不得擦,紧急、慌忙、迅速地冲击、躲闪、奔跑,忘情于其中。世间在那一刻就那么大,全部被快乐包围。怀念那时候的天真无邪。

每每想起那时,耳边便响起“咯、咯、咯”的声音。我分明看见了一个白净净、胖乎乎的小男孩,无比欣喜地走进了那个游戏里,快乐地奔跑着、嬉闹着……他知道,他不想做最弱的那一只。

大家都来玩捉迷藏

有一种游戏,自中世纪流传至今,后人们更是乐此不疲;有一种游戏,在家里能玩,在外面也能玩;有一种游戏,大家都明白,就一个人糊涂;有一种游戏,玩的人最多,知名度最高……我相信任何人对这个游戏都不陌生,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这个我们曾经玩过无数次的游戏,至今仍然诱惑着我们。被人寻找是一种被人关注的感觉,那是一种不可言传的感觉,很玄妙;找别人是一种寻找幸福的感觉。这个游戏在天真无邪的触碰中,点亮着我们渴望参与并知晓一切的愿望;这个游戏在无忧无虑的猜测中,疯长着我们幻想长大并体验一切的期待。这个游戏就是大家都爱玩的——捉迷藏。

捉迷藏,亦称“摸瞎子”“躲猫猫”“藏猫糊”等,是中国传统的儿童游戏,这个极其普通的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不同地区的孩子所玩的捉迷藏的方式却是相似的。首先选定一个玩的范围,大家经过协议定出规则之后,选定一个人蒙住他的双眼,把他转得不辨方向,让其变成“瞎子”,再让“瞎子”背着大家数数,在他数数的过程中,大家要尽快找一个地方躲藏。时间到了,“瞎子”去找其他人,到处摸索,耳朵也伸长了听听周围的动静。当他找不到时,有人就会向他这个“瞎子”发出怪喊尖叫,引逗着其向自己扑过来,自己再迅速躲闪,逃离险地。“瞎子”捉到了谁,就自动解除眼罩,成了需要躲的一员,被捉住者则戴上眼罩成为“瞎子”,继续游戏,谁最能迷惑住对方,使对方摸不着自己,捉不到自己,谁就最有成就感。

那时我们的幼儿园在两排平房里,一趟房子住着八家,一排有四到五趟平房,相隔有20米左右。玩捉迷藏的不分大班小班的孩子,谁赶上了谁就玩。记得有一次金威做“瞎子”抓人,当她渐渐接进水缸后面猫着的黎琳的时候,黎琳被吓得浑身发抖,不时发出尖叫。她这样一叫,金威就知道了那地方有人,心中欢喜,便双手张开笑着直奔过去。小姑娘的尖叫惊动了在厨房干活做饭的师傅马大爷,他笑嘻嘻地咧着嘴悄悄过去,一把将黎琳抱走,并顺手把一只大肥猫放在原处,然后在那看笑话,等金威一下子扑到了那只大猫后,顿时猫惊人跳,大家笑得直不起了腰。

我做“瞎子”时,也多次被马大爷暗中捉弄,他有时用拳头在我头上滚动,有时把我抱起来用他钢丝一样硬的胡茬子扎我的脸,有时还干脆把水瓢扣在别的小朋友的脑袋上。

我们家就住在附近,再大一点时,我们就将“捉迷藏”演变成了“喊不许动”。大家根据各人家所住的方向分成两伙,一伙人在一趟房子的东边躲着,另一伙人在房子的西边,天黑下来,两方的人互相探头探脑地张望,一旦发现了对方的人影,就要大声喊出那人的名字加上“不许动”,那人就等于被“打掉”出局了,最后都被喊出局了的一伙算输,另一伙还有存活的人算赢。我家在东边数第二家,我就是东边这伙的。东西两边犹如两军的阵地,两边的“战士们”都埋伏在墙角或树后,看对方谁先露头,就喊谁的名字,将其“击中”。有一次我们东边这伙最后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就不出来,对方也看不见我,就听那边的人在呼喊:“小白熊,你要是再不出来,就算你们输了。”我听出喊话的人是宋桂成,我就把欧阳伟的帽子拿过来放在小棍上晃晃,我看见宋桂成正趁着黑天往我这边爬呢。我马上就喊:“宋桂成不许动!”他就被我打下来了。

随后,我又打掉了他们3个人,使我们东边的队伍在几乎可以说已经输了的情况下赢得了胜利。从此,我就成了东边的排长,这也是我当过的最大的官了,但是比起他们有的都是团长、师长、司令什么的,我这也是小巫见大巫。

有一次,我们几个小朋友在一个仓库里玩捉迷藏,轮到我捉的时候,我站在墙边听他们商量要躲藏的地方,但是听不清楚。好长时间他们都不说开始,我摸了很久居然没听到一点儿声音。我摘下蒙在眼睛上的手巾,发现空无一人,他们全都不见了。我找遍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还是不见这些人的影子。“出来吧,出来吧,我已经看到你了,出来吧!”我开嗓子喊着,想引出他们来或寻得一点儿动静,却依旧没有一点儿声响。他们都猫到哪里去了呢?我在仓库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开始有点儿害怕,如果这个大空仓库真的就只有我自己,万一出来个鬼呀、妖精呀什么的,那我可就完蛋了。我越想越害怕,他们会躲到哪里去了?会不会都跑出去回家了?这里莫非真的就剩下了我一个人?他们可真是太坏了,恐惧立马袭来。就在我被吓得几乎要哭的时候,忽然有几滴水滴到我的头上。“哎呀不好,下雨了!咦?不对呀,这是在屋里,怎么会下雨呢?”我赶紧抬头,就看见房梁上露出了一个个熟悉的小脑袋,他们脸上还荡着坏笑。原来他们正在房梁上用气球接满了水向我泼呢。见我发现了他们,还没等我说话,他们就“哗啦哗啦”地向我泼水,我只得左躲右闪尽量避开这“大雨”的攻击,但是依旧全身湿淋淋的,成了一只落汤鸡。看到我这样,他们都哈哈大笑,甚至手舞足蹈。我气急了,于是找了一把小石子,挨个打他们,他们下不来只有挨打的份儿了,打得他们连连求饶。这回成了我在地上望着他们哈哈大笑了。

如今,我们这种远离童年很久的成年人,在为了生活和工作身心俱疲的时候,如果能聚在一起,重新体验一下这个遗忘已久的游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解脱和释放吧。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联系那些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一起玩玩捉迷藏的游戏,一起重温一下那久违了的无忧岁月。

小手藏身后,石头剪子布

儿时顺序的先后,孩提博弈的对决,少年输赢的角逐,童年里这些裁定,只要伸出手来:石头剪子布,顷刻搞定,这就是最简单、最直接、最便捷的游戏规则。说它简单,因为它不需要任何道具,只需自己的一只手即可。没有人置疑,没有人不服,亦没有人指责与发难。

石头剪子布,这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我们北方的孩子也把它称之为“定钢锤”。在我们所有玩的游戏或比赛之前,几乎都要用它来分出彼此出场的先后顺序。

有的人对此非常有经验,可以判断对手的手法。我的小伙伴里,有好几个小伙伴是精灵鬼,他们在自己出手前,都会紧紧盯着你的眼睛,揣摩着你的心里,会事先猜你要出的是什么。

这是个大家都会玩的游戏,在一切随机的前提之下,输、赢和平手的概率应该是各三分之一。对于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石头、剪子、布”就是这个世界里的“法律”。在“石头、剪子、布”面前人人平等,通过“石头、剪刀、布”可实现孩子们认为的平等与公正。石头、剪子、布,三者互依和互斥,相生亦相克。物虽然少,刚好形成了一个初级的循环,却也是一个高级的平衡。

石头,是握紧的拳头;剪子又称“剪刀”,是中指和食指伸直张开,其余手指握紧;布就是五指伸直,张开手掌,手心向下,或向上。每一个手势代表一个“武器”,互相克制的原则是:剪子剪不动石头(石头胜利),布被剪子剪开(剪子胜利),石头被布包裹(布胜利)。如果双方出了一样的手势,就是平局。三个人运用三个手势,恰恰分别代表着三人的个性:锐利、固执与包容。

两个或多个玩家先各自握紧拳头,然后一个人发出口令,参与者一起共同脱口说出这五个字,在说最后一个音节的同时,玩家们便需要各自出手势。孩子们利用口令来称呼“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一般是以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来决定胜负。

在我们东北寒冷的冬季,有时在操场上被冻得伸不出手来怎么办?那也不要紧的,我们可以蹦蹦跳跳地用腿脚来完成这个程序,一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玩者在口令响起时,双脚并拢在原地跳三下以实现同步。在第三跳落地时根据双脚的位置来表示所使用的“武器”。双脚并拢是石头,一前一后是剪子,一左一右是布。

富于推测的人总是根据前几次,特别是最近一次的出拳手势来决定本次出什么拳,也就是说本次的出拳往往取决于上次出拳的输赢结果。比如上次你出“剪刀”,对方出“石头”,你输了,这次你往往会迫不及待的出“布”;再比如上次你出“剪刀”,对方也出“剪刀”,平局了,这次你也许会出“石头”;而如果上次你出“剪刀”,对方出“布”,你赢了,这次可能就会出“石头”。输、赢、平局,这三种结果中,对方输的时候规律最为普遍,也最好掌握,即对方输的时候他这次会迫不及待地要赢你上次出的拳;而对方赢的时候,他往往会认为你这次不会像上次一样出拳,所以他往往会出上次你们都没有出过的拳。

有人在运用心理学总结这里面的战术经验:当对方上次输的时候,你这次要出对方上次出的拳,这样往往可以一直赢下去;当对方上次赢的时候,你这次要出自己上次出的拳,这样往往可以转败为胜。这种心理战术,尤其在对方情绪波动时效果明显。

这个古老的游戏已经伴随我们很久很久了,从小到大,也一定还会从大到老。一代一代,我们都遵循着这个游戏规则,体验着各自童年里的开心与快乐。

这个游戏之所以这么长久地伴随着人们而不被遗忘和摈弃,就是因为其中的输赢早已不那么重要,而重要的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令人回味和享受。

石头剪子布,小手藏身后,神色凝重、格外专注,输者服气,赢者开心,你来我往,争先又恐后。

叠飞机、叠纸船

我的妈妈心思巧手也巧,她经常用纸给我叠一些小动物,有灯笼、南瓜,还有小兔子,叠完以后用嘴一吹,立即就变大了。我也跟着学,却学不会。后来上了幼儿园,我跟小朋友学会了折纸,学会了叠好多的东西。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那时的玩具不多,用纸叠东西是个不错的选择,若能用彩纸叠出各式各样的作品,那更是欢喜得不得了。老师也提倡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自己发明,叠出新作品来。等上学后,美术老师告诉我们才知道,用纸叠东西叫作折纸。据了解,折纸对任何人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喜欢折纸的孩子们可以通过折纸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大脑得到开发和锻炼,同时也促进对其他知识的学习。

有人说,折纸讲究对称,可以培养孩子的对称性;折纸需要耐心,可以锻炼儿童的耐心;折纸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感,可以培养儿童的立体感;折纸能让人学会举一反三,会折了飞机,就会折飞船,这样,孩子的创造性就能够得到有益的培养。

我们那时的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是叠飞机、纸船和手枪。叠飞机是将一张普通纸纵向对折,折出一条线再展平,然后选择横向的一端,沿对折线的顶点向里折,折过来的两个短边要保持在一条线上,使顶部成为一个尖角的形状,两个短边对齐成为一个三角形,然后朝着三角形的底边方向折……我们将纸飞机的翅膀对齐压平,手持纸飞机,把机头放在嘴前使劲哈气,仿佛是在给飞机加油,最后呼喊着模拟着飞机的声音满怀期待地用力向天上抛出,纸飞机就会飞起来了。有时为了让飞机飞得更高,我们就会用铜版纸来叠,叠好了后还要用蜡笔在机头处和翅膀处涂上颜色,这样就加重了飞机的分量,能飞得更高更远,飞起来也更好看。

有人为了让自己的飞机能飞得更远更高,竟爬到房顶上往外抛,这非常危险,老师发现了会呵斥一顿,然后那个人就只能灰头土脸地悄悄下来。

那时候只要你站在校园的操场上,就会听见打着呼哨尖叫的雀跃声,就会看见操场的上空飘满了飞来飞去的纸飞机,令人眼花缭乱,场面蔚为壮观。

叠手枪也很开心,那时几乎每个小男孩手中都有一把纸制的小手枪。我们在屋里屋外到处跑,玩着打仗的游戏,有的扮演八路军,有的扮演小鬼子,手中拿着小手枪瞄来瞄去的,嘴里发出“嗒嗒、啪啪”的声音。经常玩到天黑,不玩到天黑不玩得酣畅淋漓就不会回家。

叠小船是一件很浪漫且极富幻想的事,尤其是女同学,更喜欢叠纸船。叠一只纸船,带着梦想,载着心愿,披满身星辉,迎满目斑斓,在通向青春花季的微波里荡漾……好多女生都会叠很多纸船,经常纸船会塞满她们的书桌。她们寻找着有水的地方,路旁的水沟、水渠等都是她们放纸船的地方。有的干脆打来一脸盆的清水,把叠好的纸船放在水面上,然后用手指搅动水波,纸船就缓缓向前开了。我与别的男同学还曾经去江边放过呢,那种感觉很特别,像是在放飞一个梦想或者是希望一样。

后来,我在好友汪国真赠我的一本诗集里看到了一首《叠纸船的女孩》,在诗里我找到了那时的感觉:“他长大了/认识了一个/喜欢叠纸船的女孩//那个女孩喜欢海/喜欢海岸金黄的沙滩/喜欢在黄昏里的沙滩漫步//有一天/那个女孩漫步/走进了他家的门口//晚上/妈妈问他/是不是有个女孩子来过了/他回答说/没有/没有呵//妈妈一笑/问那个纸船是谁叠的……”

是的,纸船远远地走了,可是心事却来了,爱情也跟着来了。这小小的纸船,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那份浪漫,那份纯情,浸染心间,纸船的梦啊,馨香斑斓……

那时候真的很简单,蓝蓝的天空里,桂花树下白兔在游玩,桨儿帆儿都看不见,飘呀飘呀飘到天边的小白船……每每听到有人吟唱这首歌,我马上就会想起小时候我们叠的小船——我心爱的人儿会纤巧地登上这只小船,依偎在我心畔,赴我一生的喜宴,让我宝贝一辈子,永不厌倦!

积木搭起理想的彩虹

“搭起积木,建个家,家里有你、有我、还有他(她),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爸爸、妈妈和娃娃。”我小时候的第一个玩具是一盒积木,那是妈妈在商店的文具柜台给我买的。这盒积木是由八块正方形的六面体组成,六个画面都是动画电影《小猫钓鱼》。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个晴朗的早晨,小猫妙妙和咪咪姐弟俩跟着妈妈去河边钓鱼。妙妙很仔细地看着妈妈的钓鱼动作,然后专心致志地钓鱼,不一会儿便钓了好多鱼。顽皮的咪咪没有耐心,投下钓钩就去玩耍,鱼饵很快就被小鱼吃掉了。太阳升到头顶上,妈妈带着姐弟俩回家吃饭。咪咪因一上午没有钓到一条鱼而一脸的不高兴。妈妈耐心地教育咪咪,告诉它钓鱼一定要专心。咪咪听了妈妈的话,想起自己的行为,很是惭愧。下午,它又来到河边。这次它下了大决心,思想再也不开小差,不一会儿果然钓到一条大鱼。

白胡子的猫猫家很可爱,怎么看怎么像我的家,我是那个咪咪,姐姐是妙妙。我很喜欢这盒积木,没事就摆,直到最后摆得烂熟为止。那时的我倒很聪颖,这么简单的玩具根本是不在话下。我就找来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还教金威、阿猫、王式淼他们知道这些零碎的图案可以组合成什么画面。

积木是一种“益智玩具”,经常玩积木能够提高小孩子的想象力,让其集中注意力,让其展开幻想的翅膀,为他们以后各种能力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专家说:“孩子手指的精细动作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肌肉骨骼的成熟不断完善的。积木是训练孩子动手操作、促进大脑发育的好帮手。”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无论是泥巴、沙子;无论是石头、玻璃碴;无论是昆虫、羽毛;无论是花朵、树叶……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他们都能够玩得很开心很专心。

玩积木这种比较传统的游戏,无疑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能让孩子更喜欢思考、体验快乐与放飞幻想。积木中的排列、组合、对接、伸展等都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好处,难度较大的积木还能帮助儿童培养工作学习的耐性。

我小时候玩的积木很拙朴、简单,不像现在的积木很时尚很新潮。在第一盒积木之后,妈妈陆续又给我买了几盒有各种几何图形的积木,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环形、梯形、圆形、半圆形、拱桥形、圆柱体……形状各异,色彩缤纷。

我用这些积木来摆火车,摆轮船,还能摆起一个金字塔;搭高楼,搭宝塔,还能搭建起一个天安门!大部分积木都只是简单的几种构成,很容易就理解了。所以玩起来就可以不断重复,熟了就会想变,向更难更高的结构发展,很容易就产生了成就感。

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可见玩积木对儿童的启迪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扇啪唧的乐趣

童年岁月里,一种叫作啪唧的游戏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在我小的时候,好多人都玩这个游戏——扇啪唧。

啪唧最初是用硬纸叠成的方块形状的东西,分正面和背面,一般来说是两个人玩,两个人先“石头剪子布”分先后,一人扇另一个人的啪唧。例如,我输了,我就得将自己的一个啪唧放在地面上,对方拿出自己的啪唧扇打我放在地面上的啪唧。只要将我的啪唧打翻了个儿,我的啪唧就归对方所有,我就必须再放一个,对方继续进攻;如果对方没有将我的啪唧打翻个儿,则我就变为攻方,拿起自己的啪唧来攻击对方的,就是在这样互相往来对战中,各自的啪唧数量也在变化着,直到输的一方提出退出比赛,或者输干净了走人。

为了让自己的啪唧更硬实,我们常常将最厉害的那几个用蜡笔涂上各种颜色,最好的叫“大板儿”,就相当于大将军,然后“二板儿”“三板儿”“四板儿”等以此类推。每个孩子兜里都会揣着几个“大板儿”“二板儿”,输急了,就会将自己兜里的“王牌”啪唧拿出来战斗。

男生扇啪唧,就有女生给男生叠啪唧。一般不用报纸叠,报纸又薄又脆,不适合做啪唧。一些书皮、画报、宣传画的纸很适合,叠成了之后很硬,能赢好多。我前后左右的女生都是我的支持者,王玉奇、刘小红、田琳、邱川、李季、马淑漪等都帮我叠过很多。我也找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把那些能找到的画报及硬点的彩色印刷纸都拿来了。女孩子手巧,她们叠出的啪唧既整齐又平顺,但她们不扇这东西,她们有自己玩的游戏,女孩子们主要是打打口袋、踢踢毽子、走走五道、下下斗兽棋、跳跳方格皮筋、抓抓嘎拉哈、摆摆火柴棍啥的。

这种游戏也可以三个人或更多的人来玩,一伙一伙地凑在一起,有的大呼小叫,有的不声不响,但心思却都用在怎么能赢对方兜里的啪唧上。这个游戏斗智也斗勇。每次啪唧大战结束,除了累得一身汗以外,更多的是因此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这个游戏不仅夏天可以玩,连冬天里尽管冻手冻脚也照玩不误,假日里就更玩得撒了欢儿,直到有的家长出面干涉了,才能有所收敛。我也是在妈妈的责骂之下,不情愿地将我的好几百张啪唧小心翼翼地包起来,藏到了房前的仓房梁上。因为开学了,上个学期的考试成绩很一般,所以再想放肆地玩就不可能了,自己也有压力。等到再考试成绩好转了,我再把啪唧取出来继续战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扇啪唧的纸啪唧变成了烟盒,扇烟盒成了那时孩子们玩的时尚。玩扇烟盒的都是男孩子,烟盒是长方块包装纸,叠成三角形,放自己口袋里,比谁收集得多、谁的高级、好看,然后一堆人撅着屁股低着头认真地用自己的三角烟盒互相扇。先把自己的烟盒嵌在地上,让别人扇,扇不过去就轮到自己扇别人的。有的人玩技巧,利用手上和袖子上的风力去扇,赢的概率非常大。记得一个同学安洪光扇时都用了手指头,难怪他总能赢我们,经常把别人的“大板儿”都能赢进他的兜里,当时我们都很羡慕他技高一筹呢。因为一次他把手指头触出了血,疼得在地上直蹦,并直甩手指头,我们才知道他作弊了。

再后来还有了扇圆牌,圆牌是一张张印着各种人物形象的印刷的画纸板,每张画都是圆形的,也有的就是一张张纸用糨糊粘在硬一些的纸板上,拿到太阳底下晒干。晾干后,拿起剪刀,沿着啪唧的圆形外缘开始逐个剪切,将圆圆的图案小心翼翼地剪下来,就成了啪唧。上学放学,你去翻一翻,哪个小孩子的书包里或是衣兜里没有几百张啪唧?同学间、伙伴们还少不了要切磋一番,比一比谁的啪唧种类多、人物形象武功高强、数量多等等。总之,谁的好谁的多,谁就能得到别人羡慕的目光,喜不自禁,谁就会洋洋得意。在各种啪唧的图案中,我记得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里的人物形象,赵云、曹操、关羽、张飞、岳飞、岳云、秦琼、尉迟恭、武松等等名人,都是我们的最爱。一摞摞、一沓沓放在书包里、口袋里,一下课就冲出教室,找一块硬地就开始围着圈地扇起来,玩法同扇啪唧、扇烟盒一样,扇翻了面的就赢了,高手那一摞摞的圆牌都是这样从少到多积累起来的。从这些数不胜数的画片里,我们多多少少也了解到了文学知识、历史事件和人物传奇。

每每想起年少扇啪唧时的酣畅,那扇啪唧的热情绝不亚于现在孩子玩游戏机时候的样子!

画格子,跳房子

小时候,得空儿的时候,一群小伙伴就会蜂拥而聚,寻一块场地,弓腰蹲下,画格子,跳房子,这场景想着就很开心。

每当和小学同学聚会时,我总把话题引向小时候,期盼着我的话题能够开启他们记忆里关于童年的有趣生活的闸门。在说到我们儿时所玩的游戏时,大家都神采奕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那时候玩游戏,因陋就简,没有太多玩具,我们就用粉笔画格,以地为舞台,找来布口袋、鹅卵石、秸秆儿、瓶盖儿、果核儿等东西做玩具,玩得倒也兴高采烈。

我们男孩女孩都常玩这样的游戏,男孩子玩“偷宝”,女孩子玩跳房子。“偷宝”就是在操场的地面上画两个相对且同样的城堡,分两组互相攻,每组五六个人。只要口令一下,双方的第一个攻击者就要按着画出的通道往对方大本营里跑,对方也派一个狙击手往外跑去拦截,直到与攻击者相遇后,两人通过“定钢锤”来分出胜负,胜者继续往里攻击,负者就要退出,由第二位狙击手继续阻截,直到一方先攻占到对方最后的放宝处为胜出。

女孩子则喜欢跳房子。首先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长方形,分成小六块,最上边一大格分两小格,左边写七,右边写八,下边写六,再下边也分两小格,左边写四,右边写五,下面三个分别写一二三,画完以后就可以跳了。这个游戏适合两人或四五人参加,依次出场。房子在眼睛里的形状似乎是个高楼,女孩们就在各个楼层里跳舞,她们蹦蹦跳跳、飞檐走壁、穿房越脊,各个伶俐得像矫健的松鼠。

一个人拿着一个沙包往“一”那个方格里投,投中后,便一脚跳进了“二”“三”的位置,接着又跳,到“四”“五”那里时,就变成了双脚跳,到“七”“八”时,再转回来,再跳。回跳到“二”时,把沙包捡回来,从而跳到起点。再投“二”,如果想要“家”的话,就要一直投到“大锅”,到“七”“八”是转回来,倒摸三下,摸到了,就跳回来。跳完全部格子,取得资格,背对房格,将“沙包”由头顶向后抛出,“沙包”落在哪一格,哪一格即为胜者的“房子”,别人不能跳,胜者在这一格画上记号,名为“盖房子”。

跳房子用的沙包大多是布沙袋,偶或也有瓦片,然后必须一格一格地往前踢,不得越格,不得压线,否则判为失误。如果中途失误,可在下一轮轮到时,从失误格开始继续往下跳,谁也不得在方格内久留。听说别的地方还有一边玩还一边唱歌的:“正月十五黑咕隆咚,树枝不动刮大风,刮得面包吃牛奶,刮得火车上天空……”

女生们玩这个游戏也总是玩得热火朝天,彼时翘起的羊角辫跳动着;汗涔涔的额头,刘海儿贴沾到了脑门上;红扑扑的小脸儿,洋溢着欢笑!因为是在土地上跳,尘土飞扬,记得那时妈妈会嗔怪玩累了回家的姐姐:小疯子呀,你都玩成小土猴儿啦!姐姐才不管这些,美美地看着妈妈已做好的香喷喷的饭,她要吃上一大碗呐。所以说,那时的孩子,基本不太偏食,活动量大。那时的孩子,没有牛奶一样长大,一样长得壮壮的,不像现在的孩子,天天喝这补那,连基本的跑步都很少了,问及,说什么小孩子骨头软、脆,真个因噎废食,可笑不可笑!跳房子,是多好的体能训练啊!

沙包不停地从这个格子越到那个格子,似试探,又似在进攻,这期间,心会跟着沙包一起走,不停地滚动着,单脚、双脚,一边踢一边跳。玩游戏的人需要格外小心且更要有耐心。等到游戏进行到后边,许多的格子已经“名格有主”,被其他游戏者各自报了“家”,玩家只能落脚于自己的“家”或是公共的领地,遇到他人的“家”唯有奋起而跳,一跃而过,要是不小心跳错了格子,或是力不从心没跳过去而落在了别人的地盘上,那就对不起了,只好退下去换人。跳房子这个游戏,很有挑战性,也有持久性。每跳一次,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冲刺到最高的级别,所以就分外认真,这种带有比赛性质的跳房子,迷住了太多的孩子。有时天都摸黑了,家长几次催促,地上的格子实在看不太清楚了,大家才往家赶!

跳房子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了,但是对于曾经玩过这个游戏的人,还是会记得那一个一个格子曾经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同类推荐
  • 人生如一梦

    人生如一梦

    一个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样的师长关爱、扶持,哪怕是呵斥,那是何其幸运的事情啊。难怪黎烈文、萧军、萧红、黄源这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鲁迅。当然,还有巴金。巴金与黎烈文从相识到相知也与鲁迅有着直接关系。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1933年,黎烈文为《申报·自由谈》托人向巴金约稿,两个人渐渐成了朋友。巴金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过《薛觉先》、《游了佛国》、《三等车中》等“旅途随笔”。后来黎主编《中流》,巴金收在《短简》中的很多自述文章,如《我的幼年》、《我的几个先生》、《我的路》、《答一个北方青年朋友》、《答一个“陌生的孩子”》等都发表在这个刊物上。然而,真正将这批年轻作家聚拢在一起的是鲁迅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那时几个熟人都在编辑文学杂志,在《作家》(孟十还主编)、《译文》(黄源主编)、《文季月刊》(靳以主编)之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也创刊了。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从捕鲸船上一路走来

    从捕鲸船上一路走来

    本书是著名学者孙康宜的学术人文随笔集。分为“学术生涯”“师友交游”“生活记趣”“社情洞见”几部分,在书中,作者以学人特有的教养气度,将她与文化耆宿张充和,著名作家沈从文、施蛰存,知名学者叶嘉莹、夏志清的交往娓娓道来;对《冷山》《钢琴课》《廊桥遗梦》等经典影视作品的人文阐释,孙教授以跨文化研究的眼光观照,高屋建瓴,别有新见。
  • 胡正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胡正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胡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中短篇小说集《几度元宵》,短篇小说集《摘南瓜》《七月古庙会》,散文报告文学集《七月的彩虹》,中篇小说《鸡鸣山》、《重阳风雨》等。《胡正小说散文集》是他的小说、散文精选集。
  • 大风歌:风之涌

    大风歌:风之涌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热门推荐
  • 竹马殿下超冷的

    竹马殿下超冷的

    一不小心,惨遭父母“抛弃”,6岁不到便被寄养在竹马的家里,小时候睡在上下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转眼间,竹马家有青梅初长成,两人已经到了分房睡的年纪,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依旧同上一所高中。本以为是两小无猜,原来只是扮猪吃老虎。他腹黑恶魔洁癖狂,她冰雪聪明爱抓狂。“我把你当哥哥一样看待,你特么却把我当女朋友了。”一世英名将要毁于一旦。“胡说,你小时候可是一直都想睡我。现在你的机会来了!”步步紧逼,另类告白。“你诚实点能死吗?”千万只草泥马在内心呼啸而过。“没有人能够在我的心里兴风作浪,唯独你。从了我会怎样啊!!”强势固执,步步为营。终究,俏青梅醉倒在恶魔竹马的温柔乡。他宠她入心入肺。
  • 我的拖鞋成精了

    我的拖鞋成精了

    “脚洗了么就特么踩我~”“你一个九块九的拼来的拖鞋~嚣张什么!”人字拖:“九块九就有了金手指,你还想怎样?”QQ书友群882868519~
  • 可不可以幸福

    可不可以幸福

    ”为什么是我”?秦深深认真地问顾辰,顾辰能感觉到眼前这个女人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她要的也许不是答案,而是一个确定的未来,顾辰用真挚的眼神望着秦深深,一把把她拥入怀中,这一刻他再也不想放手
  • 中世纪崛起

    中世纪崛起

    魂穿中世纪,徐图再起。中世纪、类架空、慢热型、合理爽。从彷徨苟活的森林猎人到乱世立锥的平民小官;从充作炮灰的见习骑士到立功授勋的军事新贵;从因战恢复男爵位到由谋册封子爵衔......且看现代职员如何附身落魄小贵族徐徐谱写一幅别样的中世纪史卷。
  • 性格决定成败

    性格决定成败

    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充分地了解自身性格的优势和弱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 那人却不在灯火阑珊处

    那人却不在灯火阑珊处

    叶梦雪还能清楚的记得,当初他是爱着自己的。再次见到他时,他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然而他不再是曾经那个唯唯诺诺的祈亮,他改头换面变成了自信桀骜的祁彻,就是这样的他让她至死不渝的爱上,而她在他的心中早已由爱生恨。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1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1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瞿秋白传

    瞿秋白传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 领导学

    领导学

    本书集MBA(工商管理硕士)理论之精华,系统地阐述了领导科学的各类实质性和实务性问题,内容全面具体,结构严谨有序,语言通俗易懂,对新时期领导者加强自身修养,提商领导能力,汲取领导经验,探求领导方法提供了可资依循的理论指南和行为范式,是各级别各行业领导者集中培训学习的最佳读本和首选教程。
  • 我叫布里茨

    我叫布里茨

    这是一个来自真实的瓦罗兰大陆的蒸汽机器人穿越到《英雄联盟》游戏中笨拙地奋斗努力的故事。当然这也是一个不止布里茨一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