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困惑于自己的一些怪异行为而感到自己濒临崩溃?不必担心,这不过是强迫症在作怪,保持意识清醒,不混沌,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就能防止它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状态。
1.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
英国童话《小熊维尼》的作者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是一位童话诗人。他的一首诗《线与方块格子》这样写道:
无论何时,走在伦敦的大街上,
我都会仔细地盯着我的脚步,
我要走在街道的方格子里,
还要避开狗熊的粪便,
因为那狗熊正躲在角落里,
准备吃掉那些踩到方块格子之间线上的笨蛋。
快回到你的巢穴里去,
我对它们说:“狗熊,看看我,只走在方块格子里!”
就像这首诗中写道的,人人都有小怪癖。虽然我们都希望它们不存在,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想法和习惯是一直没有办法改变的。然而,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被强迫观念围攻,自由意念失去了掌控;当我们的习惯举动变成了强迫行为,将我们拖入深渊,我们就会发现,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
强迫症,简称OCD,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具体来说,它是一个人将自我的思考和行为用一定的仪式机械地重复着,并且反复地、固执地、呆板地表现出来的病症。
几十年前,强迫症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古怪而罕见的病症。但事实上,现在每40个人中就有1个强迫症患者。在美国有超过500万人患了此病,而中国的患者大约有上千万人。一般,强迫症多发于人的青少年期和成年期早期。大量案例也证明,50%以上的强迫症患者在孩提时代就已经有“想念”“仪式”等各种烦恼不安的状况出现,但大多数家庭都对这种异常举动都没有加以注意,孩童本身又深深隐藏。所以,这种恶魔般的障碍经过压抑和沉默的酝酿,积年累月下来,最终变成了不可思议的、谜一般的症状,最终毁了很多人的生活。
简单来说,强迫症有两大症状表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侵入性强、不受欢迎的、引发紧张焦虑的念头和脑海中的画面。比如,你脑中有一段音乐很多年都难以停止,或有个数字怎么也驱赶不走。这个强迫性念头严密地围剿着你,向你进攻,消耗了你大量的精力,以至于使你生不如死。与其他一些不愉快的念头不同,那些念头我们适当开解就能消除,但强迫性观念不会消失,反而会不断地侵犯着我们的大脑,不管我们对其是多么的反感和厌恶。
心理学教授徐光兴认为,强迫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自我判断的不信任。患者性格中有不安的倾向,总在怀疑自己的任何行为,无法摆脱不安和内在的抑制不住的确认愿望。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位患者总是反复要别人告诉他,他开车没有撞到人。
强迫行为,是患者为了驱赶自身的强迫观念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感所实施的徒劳的举动。也就是说,它首先是以恐惧、不安的情绪作为内心活动过程为先导的,是一种性格化的行为。同强迫观念一样,它是人的自我意识不能调控的,因而不少人有一种特殊性质的、固执的行为。比如,反复清洗、反复检查、反复触摸,甚至会呈现出“奇妙的仪式”。
有人说,强迫行为,如避开黑色数字13,或者以一定的方式祈祷,都类似迷信行为。是的,但是它绝不等同于迷信行为。心理学专家认为,强迫行为患者的“仪式”已经远远超越了宗教迷信和日常习惯的范畴,是一种完全异质的东西。比如,有一位年轻女士,她的强迫行为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然后耗费1个小时的时间清洗墙壁。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3年时间。
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大部分患者本身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去清洗、检查或触摸的行为本身是荒谬的。但是,这种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根本挣扎不出它所制造的漩涡。
然而,为什么说它是徒劳的,甚至让事情变得更糟呢?因为从事这些强迫行为,就如同一个恶性循环:强迫行为暂时地缓解了某种观念所带来的不安,但是,随着这些强迫行为的持续或不断重复,我们脑中的强迫症将会越来越顽固,难以拔除。于是,患者不得不面对双重折磨——除了强迫观念的围攻,他们还不得不重复那些令自己感觉尴尬的、痛苦的强迫行为。
的确,强迫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但是,千万不要人人自危,觉得自己有一些怪癖,就一定是强迫症患者。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你可能只是强迫型人格,而不是患了强迫症,前者的危害比后者要小得多。
有强迫型人格的人,他的所谓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更像是怪癖或者是特异的行为。比如,一个有强迫型人格的人可能会留着一些老物件不扔,相信它有意义或价值;而对一个强迫症患者来说,他屋里可能堆满了那些他明明知道没有用、也不需要的垃圾。
在坚持完美这一点上,强迫型人格往往因为过于求全,所以一事无成。而强迫症患者,则会把已经相当不错的事情弄得更糟。
对于清洁和检查,我们知道,这些行为给强迫症患者带来的是痛苦,毫无快感。但是,有强迫型人格的人实际上却是在享受这种清洁,他们会认为:“家人都不太爱干净,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一样,那问题就不存在了。”或者,如果他们觉得外面脏,他们可能会每次出行都戴上口罩,备上消毒的湿纸巾。但是,强迫症患者可能会拒绝出门,而当家人出门归来后,他也会把家人“消毒”清洗一遍。
美国加州大学的杰弗里·施瓦兹教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男性多有强迫型人格,数量是女性强迫型人格的两倍;而在患强迫症这一病症上,男女的比率是一样的。
那么,如何通过自测,判断自己是否是强迫症患者呢?你可以做三套测试: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90项症状清单(SCL-90)以及YALE-BROWN强迫量表。另外,如果你有上述提及的强迫观念或行为,那么接下来要给自己打分。打分的标准是你这些强迫观念或行为每天浪费了你多少时间,对你日常生活的影响,或对你思想行为的控制力有多大。
不过,这些测试题的结果只是作为参考,并不能直接拿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强迫症,具体结果还是需要请教医生评估判断。
强迫症是这样一个敌人:它给你发错误的信息,如“被污染”、“门没锁”、“我有罪”等,让你以为陷入怀疑和恐惧。你现在站在两扇门前,一扇门是“如果你这样做,你就该死”,另一扇门是“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会死得很难看”。强迫症就像一个恶魔一样站在你身后,用长矛抵着你的身体,逼着你选择。
这个可怕的疾病损害的不仅仅是你健康的、丰富的人生。你每天和看不见的细菌、看不见的担忧战斗着,而这个战斗会让你筋疲力尽。你为什么觉得疯狂?是因为你在其他方面的心智都很健全,所以当你被强迫症袭击时,内心的无力和沮丧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信心,阻止强迫症吞噬我们的生命。
2.清洁癖:你没被“污染”,是你的强迫症在催你清洗
1976年,男孩查尔斯14岁。他每天要花3个小时淋浴,然后耗费2个小时穿衣服。这种奇怪的行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对此,他的解释是,他只是在洗掉他皮肤上“黏糊糊”的某种东西,不得不洗,且根本停不下来。
查尔斯并非天生如此。在这些奇怪的行为产生之前,查尔斯开朗友好,学习主动。他喜欢生物,对植物、基因和化学都很感兴趣,还有极强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现在查尔斯再也不相信他的感觉了。在他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我看见我自己的手和身体是干净的”这种事情了。
查尔斯“确信”他的皮肤上有一些“黏糊糊”的东西。一旦有人怀疑他的说法,他就大声尖叫,喊道:“我能感觉到那种黏糊糊的东西就在那里,我受不了了!”在查尔斯看来,黏性的物质就像是陷阱,是可怕的,意味着毁灭。那些从他手指间里滑落的一条条“黏性物质”,暗示着他自己正滑落到一个黏糊糊的池子里。这种感觉十分糟糕。查尔斯的生活变成了看不见的“污染”的噩梦。结果,由于他无法从浴室里出来,无法按时上学,他只能离开学校。
查尔斯的父母带他去看了很多精神科和心理科的医生,尝试了各种疗法。但当时,人们对于这种病症的认识还很少,所以,它被认为是罕见症,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各种努力均失败后,查尔斯的妈妈不忍目睹儿子不做清洁仪式的悲惨,也加入了进来。她用酒精棉花擦拭任何查尔斯可能触碰到的东西;为了防止人们把大街上的“污染”带回家,她不让别人进屋。查尔斯的父亲很无奈,为了避免看到这些奇怪的场景,他宁愿在公司加班到深夜。
查尔斯的奇怪行为把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给破坏了,并撕成了一个一个不安、忧虑的碎片。
查尔斯疯了吗?他真的被污染了吗?他为什么不能停止那怪异的清洁行为?
答案是,查尔斯没疯,没被污染。他之所以不能停止那怪异的行为,是因为他的强迫症控制了他。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简称UCLA)医学院知名精神病学教授杰弗里·施瓦兹在《脑锁》一书里,列出了强迫症的常见症状一览表,其中排在重点位置的内容昭示了清洁癖产生的缘由。
也就是说,许多患者对于细菌、疾病、不洁之物,有着共同的恐惧感。这种“担心被污染”的强迫观念,促使他们努力洗手、洗脚、清洁自己,甚至清洁家具或屋子里的所有东西,否则他们会感到难以忍受。
其实,清洁或清洗,是一种最为常见、数量最多的强迫行为。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儿童精神卫生分院的主任朱迪茜·瑞坡坡特曾做过统计,在他们所接触的病人中,至少有85%的患者都经历过过度的“清洗”。比如,有个男孩每天要洗手6个小时以上,但仍觉得自己没有洗干净。此外,有的患者洗一个苹果需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有的患者洗澡时反复揉搓直至皮肤出血也停不下来。
还有一些人的清洗表现为仪式化动作。一些患者每天早上都要从包装盒里拿出崭新的香皂后才能开始洗脸,或者每次触碰东西前都必须数好5张面巾纸垫在物体上。再比如,查尔斯在洗澡时,有其独特的“肥皂仪式”,即右手托住肥皂,用水冲一分钟,然后左手接着肥皂,离开水一分钟,重复这个动作将近一个小时。
所以,“清洗”耗掉患者大量的时间,且使得患者的生活异常混乱。不幸的是,患者自己完全清楚这样的举动是不正常的,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发疯了。但是,他们又没有办法停下这种“清洗”行为。
为什么会清洁?朱迪茜·瑞坡坡特曾一度怀疑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美国人那种严格的卫生间洁具摆放、个人卫生护理的习惯把一些人弄糊涂了。但是,后来她发现,即便在一些清洁卫生要求不严格的地方,如印度农村地区,强迫症患者担心被污染,从而不断清洁自己的行为,依然是最为常见的。所以,对于清洁癖的问题,朱迪茜·瑞坡坡特觉得困惑无解。
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患者的强迫清洁的初衷并不是消除脏东西,而是因为清洁有特殊的意义。举一个例子,张先生多年来总是反复洗手、洗澡,不是因为怕脏,而是因为不洗会非常难受。心理医生通过催眠发现,原来,张先生病前曾经被冤枉贪污,所以不知不觉形成了反复洗手的毛病。对于他来讲,反复洗涤的潜意识是洗掉诬陷和冤屈。
也就是说,你那种怕被污染的强迫观念和不间断的强迫清洗行为,不是你疯了,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这些多与你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经历有关,只是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罢了。
一般来说,清洗的念头或行为有强有弱,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有较轻洁癖的病人控制起来相对容易,而强迫症状较重的人几乎是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控制的,在求助于医生进行治疗前只能任强迫想法摆布。因此,如果你通过自己努力不能摆脱痛苦,必要时请明智地向医生求助。
3.检查强迫症:门已锁,是你的强迫症在命令你检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每天出门前都会检查门是否锁了,检查灯是否关了,检查煤气是否关了。这是生活习惯,你可能见过不少这样的人。
但是,你自己却与他们不同,因为你整日都在检查,你一检查门锁、开关会检查个10遍、20遍或者100遍。门锁好了吗?车门关好了吗?单据填错了吗?你可能无数次地问自己:“我到底是怎么了?我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却无法停止呢?”可是,当那个可怕的恶魔再次袭来,你又开始紧张了,并忍不住跟着它开始了你无休无止的检查。
毋庸置疑,你是一个“检查者”。
少年阿尼尔就是这样的“检查者”。
13岁的阿尼尔,找到了一份给邻居送报纸的工作。刚开始时,他每天大约要送100多份报纸。某一晚,他忘送了几家,所以那些顾客打电话来抱怨。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而且,顾客的抱怨并不是很难听,只是如之前一样问“我的报纸在哪里?”或者“你能再送来一份吗?”一般来说,阿尼尔只需要在稍晚的时候给这些顾客送去就没事了。但是这一次,阿尼尔却严厉地指责了自己,一遍一遍地重复抱怨电话的内容。
事情糟糕了!
第二天,阿尼尔送完其中一条街的报纸之后,他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欲望,即必须回去检查一遍,以确保所有的报纸都在客户门前的台阶上。谁知,他刚检查完一遍,正要离开,那种欲望又来了,于是他又折返回去检查了一遍。结果,本来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送报工作,花掉了他大约4个小时。这是阿尼尔强迫检查噩梦开始的地方。
从此,阿尼尔开始质疑周围的一切,不仅是一件事是否做对了,还包括自己是否做了这件事。阿尼尔写道:“我独自站在房间里,回想自己当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包括我是否读了书,看了电视,以确保我已经完成了当天应该做的事。”这种想法导致了更多的不受控制的行为,阿尼尔开始花更多时间去刷牙和洗澡,结果很晚才能上床睡觉,第二天上学又迟到。最终,他没有办法去上学了。
检查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和常见行为。我国知名的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辅导专家徐光兴将这种检查称为“确认癖”。在他看来,患者的强迫行为就是对一些事情进行反复的、无意义的确认,而这么做的目的则是为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适或者避免受到伤害的发生。
强迫检查一般分为下面几个类型。
强迫检查的分类
强迫检查的念头
强迫检查的行为举例
我会检查我有没有犯错
出门前重复检查门锁、瓦斯炉、电源插座;
阅读、写作或计算时,重复检查以确定未犯任何错误;
我会去检查我没有伤害到别人
反思并检查自己的确没有伤害别人;
当面要求别人一再保证或者电话询问,确定每件事都是没问题的;
我会去检查我没有伤害到自己
处理尖锐或者破碎的东西后,一直在寻找流血的伤口;
经常去看医生,要求医生保证自己没有受伤或疾病;
我会去检查发生的恐怖事件是否与我有关
查找报纸或广播电视中出现的某些灾难,不断要求别人保证这些意外不是自己引起的;
回忆我们的症状,你会发现强迫性检查多以反复询问的方式出现。如你会问:“这样安全吗”、“要是没做好怎么办”、“给我检查看看”。检查可能持续很久,多导致难以忍受的行动迟缓和浪费大量时间。
那么为什么门已经锁了,我们还要去检查确认?因为强迫检查是与强迫怀疑同时出现的。
如前所述,一般人也会在出门时检查门是否锁了,煤气是否关了,钥匙手机是否都带了。但是,他们不会过度。他们的脑中有雷达,得知“门已经锁好”、“煤气已经关了”之后,就会把雷达的扫描和检查功能关掉。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疑虑就会消失,变得平静。
再比如,当一个好朋友几周都没有和我们联系,我们可能通常会想:他是不是生我的气了?我们上次见面时,我说的什么话让朋友觉得难堪了?但是,最后我们发现原因几乎都是朋友工作繁忙,或者遇到了什么麻烦。大家也就释怀了。
但是,雷达的关闭功能和人们的释怀心,在“检查者”这里没有起到作用,因为你的日常生活被无数的“怀疑”粗暴地统治着。即使有人证实了可疑之处是安全的,没有问题的,但你的内心仍然怀疑。你总是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酿成祸端,故而总也不放心,焦虑不安。
举个例子,Z教授在下班回到家后,会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忘记关办公室的灯了,然后,他就开自己的车回去检查。他心中有一种观念,即“不关灯可能引发火灾”。为了避免这种伤害性的事件发生,他一天要做好几次这样的检查,弄得自己精疲力竭。
一般来说,轻度的强迫性检查能够被患者延缓、降低或控制。在早期,它会引发你内心深处的自我抵抗,这种自我抵抗算是强迫检查的特点。但是,若病情加重,患者渐渐地就会屈从于要完成这个行为的冲动,甚至把检查变成仪式化的动作。不幸的是,虽然强迫性检查能够暂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如果检查的行为不断被强化,日渐牢固的话,就会严重影响你,使你心情沮丧。很多患者因此丢掉了工作,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
你必须认清一点:检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需要的是接纳。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检查心理,但是,一般人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所以他们能很好地接纳,内心不觉得冲突。因此,就算他会检查,却能够停留在一个自然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其正常生活。
大部分检查强迫症的患者往往接纳力不够,不能接纳自己内心这种不安、不放心的感觉。这种接纳力,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练习很好地培养起来。当然,你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做到。
4.整理癖:不是你想整理,这是不受控制的强迫行为
屋子乱了,东西散落各地,我们就会去收拾;桌面乱了,东西堆在一起,我们就会去整理。所以,我们有了周末的大扫除,下班后的整理办公桌。这是很正常的行为。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却患了“整理癖”,他们反复整理,并不断确认自己是否整理得当。
蒂姆先生就是有“整理癖”的人。
35岁的蒂姆是一位律师,优秀能干,有很强的事业心,渴望能在大城市开一家大的律师事务所。蒂姆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有不可思议魅力的男人。不过,蒂姆的隐秘问题在于,他总是不断地整理和打扫自己的屋子,乃至一尘不染。更令人惊异的是,为了不让自己整理好的房间变乱,他每天夜里都露宿在公园的长椅上。
蒂姆先生从孩提时代就是个爱好整洁的人,这极有可能受到了他母亲的影响。他记得,每次旅游之前,母亲都会连续干好几天的活,仅仅是为了整理那些在路上穿的衣服和家里衣柜的衣服,她把它们都清洗并熨烫好。而且,她会整理很多次箱子,一次次地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再一件件放回去,如此反复。临出门之前,她还会把家中的地板墙壁都清洁干净。对此,他的母亲这样解释:“我们可能会在路上遇到意外,别人会需要进入我们的房子,所以,我们的房子应该整理。”
长大后的蒂姆就像自己的母亲那样,会经常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衣橱、抽屉、衣物、书架中的杂物、书籍。比如,看到乱糟糟的文件,他就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整理它们:用订书机订好,垒成一沓沓的,再用铁夹子夹好,封面还会附一张清单,注明折叠文件的类型或内容。有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瑕疵,他都会开始无可救药地整理,不断地扔东西,再整理,再扔东西。他甚至无法容忍今天的情况和昨天不一样,总会不断地反复确认东西是否都在它该在的位置上。
蒂姆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整理癖”,而是强迫行为中的整理癖,又被称为整理强迫性神经症,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整理东西和反强迫扔东西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整理强迫症并不是罕见的症状。看过《天使爱美丽》的读者不妨回忆一下爱美丽的父母。爱美丽的父亲雷福常常把工具箱里的东西都倒出来,反复整理,她的母亲不喜欢与人结交,而是喜欢整理房子。在现实中,不少主妇时常有强迫收纳的冲动,最喜欢也最纠结的事情就是整理,没有整理好,心里就会觉得乱糟糟的,似乎生活也没有了头绪。
“整理癖”强迫性患者常常对秩序和对称性有强迫性的要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知名精神病学教授杰弗里·施瓦兹具体分析为:
这种强迫行为在今天可能被称为“收纳分类强迫症”,其实算是整理强迫的一种表现。网虫阿舟,除了整理房子,更是把电脑的文件、线上的内容全部做了分类整理。他按照不同功能,将电脑内所有文件夹的名字用阿拉伯数字或字母排序,甚至每一张图片、每一个TXT文档以及每一首MP3,都强迫他们的文件名用统一格式。此外,他坚持按功能把博客里的文章分类,且字体和格式必须统一。他在豆瓣的电影标签按国家分类好,音乐标签要按风格分类,书籍标签要按种类分类……
正常人的整理行为是出自于卫生习惯,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适。然而,整理强迫症并没有达到上述效果,反而是严重干扰、影响了患者自我或他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一个显而易见的坏处就是强迫整理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干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蒂姆上大学时,受强迫症的影响,总是缺课,成绩下降,毕业实习也因他的迟到而泡汤。
而且,这种强迫症还让患者与家人的关系受到了损害。蒂姆的父亲不理解他为什么不能停下来,觉得儿子的问题在于没有意志力,这种不理解让父子两人的关系一直冷淡。蒂姆的妻子则受不了他的强迫症,一度想和他离婚。
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整理癖强迫症患者如此矛盾?家中不整齐干净,他们就不能忍受,非要不停地整理清洁。而屋里一尘不染,东西都整齐划一之后,他们不会坐下来享受,而是又觉得有危险,无法居住下去,宁可无休止地整理,或者干脆住到外面肮脏的地方去才能平静。这种矛盾的思维和行为,绝不能视其为是一个人的先天的生活习惯,或者是受母亲的影响,而应该明白,来自于他内心射出不可抑制的极端性和冲动性,是他潜意识里的不安和恐惧,而这种难以控制的冲动又迫使他的强迫症呈现出这种奇异的表现。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患有轻微的整理强迫症,这种病一般不会十分影响生活,如果能适当缓解,患者的内心就会平静。所以,如果你只是在病症的初级阶段,不要过于担心,只需要摆正心态。
事实上,如果你并不为此忧心,有时候反而能将整理升华为艺术,从中得到乐趣。举个例子,瑞士摄影家乌瑟斯·威利就是一名整理强迫症患者,不过他并不为此苦恼,反而将整理变成了艺术。他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分拆成不同元素,再按颜色大小排列出来,呈现了一幕幕趣味盎然的场景。2005年,乌瑟斯出版了一本名为《整理的艺术》的书,把整理变成了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
当然,如果你的整理强迫症非常严重,已经占据了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折磨着你的心灵。那么,你可以学着接受整理强迫症,并有意识地延缓或停止整理行为。如果一切仍然没有改善,你就需要去征询治疗强迫症的医生的建议了。
5.观念附体:不是你的念头怪,是你的强迫思考在逼你
漫画作品《XXXholic》中,讲到了这样一位女性,她总是会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明明对某次重要的考试有信心,却在答卷时候故意不写姓名;明明当天的工作影响晋升,却故意引起交通事故而缺席;明明他人对她很友善,她却要想朝对方泼咖啡。她所遇到的事情都是好事,她却往往在关键时刻涌起一种冲动,故意去毁坏这种幸运。这是正常人难以理解的,所以知情人都觉得她奇怪。
漫画故事没有说这位女性的奇怪与强迫症有什么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里,确实有些说话奇怪的人或者念头奇怪的人,是因为遭遇到强迫观念的逼迫才这么干或想的。
14岁的马瑞是一个总是突然讲傻呵呵笑话的男孩,他自己很清楚,这些笑话并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但是他根本控制不住。
马瑞身体微胖,聪明。多年前,他的父母有过很多严重的争吵,然后他们离了婚。再之后,他们各自再婚,并都过着快乐的生活。12岁时,马瑞一度出现过过度清洗、反复检查的症状,不过这些症状后来消失了。现在他们都困扰的是,马瑞必须强迫自己讲笑话。
这件事往往这样发生:马瑞坐在教室里,注意力很集中,知道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很突然地,“笑话”这个念头闯进了他的大脑。“这个念头在攻击我”他说。于是他举起手,开始傻笑,并不得不把这个笑话讲出来。马瑞所讲的笑话并不高明,内容像是由2岁的孩子所常说的那种傻里傻气的句子组成的。比如,“一个人把头浸在桶里”,或者“一个人掉进了淤泥里”。然后,当这个魔咒解除后,他说:“太好了,现在这种冲动过去了。”
这种行为给马瑞带来了大麻烦。他悲惨地说:“我已经被留校察看十几次了,现在已经回不去了。我的成绩很不错,我想上大学,但是,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是的,马瑞被他们镇上最好的一所学校除名了。更加不幸的是,他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能够了解他问题的人。他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在朝他发火。
对于马瑞的病症,很多人可能会想,这可能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因为他的父母总是在争吵,他一定在寻找一些事情来阻止他们的战争。但是,事实是,主动权不在马瑞手中,他只是在被动地、被迫地被“讲笑话”的念头控制。这就好像他的大脑给他下达了一个指令:去做不能被接受的是事情——讲傻呵呵的笑话。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博士徐光兴先生提出了观念附体的说法,即没有任何理由的、突然无意义的念头在头脑中反复重现,就像是被不可思议的东西附体一样,你挥之不去。这种观念附体有时候是一些数字,有时候是一首曲子,有时候是冲动性的固定词汇,等等。马瑞的情况似乎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徐光兴先生认为这种反反复复在头脑中驱除不了的观念附体现象是强迫思考的特征性症状,而这些附体的观念对当事人具有吉、凶、祸、福等不安全的意义。
另一个被数字4附体的案例,更有说明性。某高三学生M对数字“4”有一种特别的执着。他每天洗脸4次;他上台阶时总是2级2级地上,因为2+2等于4;桌上放着的东西,必须是2或4的倍数;说“对不起”他也要说4遍;炒菜时他放盐和酱油等调料也要放4次……如果不这么做,他就会特别不愉快,觉得要发生不幸的事情。M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很愚蠢,但是,他越忍耐越痛苦。
无论是“笑话”还是“4”的反复呈现,都是性质相同的强迫现象。这些讲笑话观念,或某一数字持续、单调地出现,必然使得患者的内心烦恼。不少人渴望摆脱它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驱逐它们,因此挣扎在痛苦的漩涡里。这就是强迫思考对我们的损害。当然,同其他类型的强迫症一样,它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不是你的大脑出现了“幻觉”,你身上的问题是由一种强迫观念或强迫思考形成的特异的心理障碍。认清这个事实是我们治疗强迫症的基础。这些观念非常狡猾,来无影去无踪,你只能被动抵抗或者服从。所以,下一步你需要学习如果制止你的强迫观念或停下你的强迫思考。这个问题以后会讲到。
6.顾虑过度症:你不是罪犯,是你脑中的错误信息在捣鬼
《驱魔人》是一部拍摄于1973年的美国恐怖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被恶灵附身,而她的母亲尝试用各种方法治疗她,却都无效,最终只好请牧师来为小女孩进行驱魔的故事。
这看起来只是小说或电影里才有的虚幻事件。然而,现实中,有些人却觉得自己就好像故事中的小女孩一样着了魔,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须接受惩罚。
S的故事不是特例,算是典型。S是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上6年级,聪明独立,喜欢家人为她的学习成绩骄傲。然而,一件很突然的事情发生了。一天,她正在写作业,关于惩罚。她觉得作业没有做好,因此,她“犯罪”了,然后她觉得自己总是会做错事,这种感觉一直围绕着她。
接下来,她的病症每天都在加剧。她认为如果自己碰到了桌子,就真正地冒犯了上帝,因此她会抱起两个手臂。在学校自习课下课时,老师会问:“女孩们,你们讲了多少次话?”然后,S就会向老师“坦白”自己讲了12次。其实,她所谓的讲话,就像是呢喃,轻如呼吸,根本没人听见。但是,S自愿接受惩罚,因为这样她的感觉就会舒服一些。在本上写字,如果字写得出格,S就觉得这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
一切都是沉重和压抑的。更糟的是,S觉得自己身体里住着魔鬼,总有一种魔鬼的力量在盘旋,“把自己出卖给恶魔”的念头在不断攻击她。
S和心理医生的交谈就好像是一个道德剧的对白。S紧张痛苦,犹豫但又顽固,问:“我确信,我是一个罪人。我是怎么犯罪的?我的惩罚是什么?告诉我,是不是我接受惩罚后,我就会好一些?”心理医生告诉她,她没做错什么,这句话反而刺激了S。她大叫:“别那样说,你的话会让事情更糟糕。我知道,这个错就在我身体里面,我有可怕的念头。我需要的是惩罚,只有惩罚能帮助我。”
S确实像“着了魔”,那些话听起来阴森恐怖,正如驱魔人电影里的内容在现实里活生生的再现。而且,她似乎并不是真正打算问上述的问题,也并不在意答案,好像她那些问题背后的力量有自己的方向。
S真的着魔了吗?不是的。她患了顾虑过度症。这是人们在确定这是一种强迫症之前给其起的名字,其症状包括过度祷告、无理由的质疑、坚信自己有罪、极度挑剔等。
加州大学医学院知名精神病学教授杰弗里·施瓦兹在《脑锁》一书里阐述了与此相关的强迫症症状分析和表现:
也就是说,强迫症在患者的脑中“植入了”强迫性困扰念头,这会让患者承认任何指控,并从认罪、接受惩罚中感觉得到了解脱。因而她们不需要别人来逼迫,而是自己变成了高高举起审判火炬的审判者。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儿童精神卫生分院的主任朱迪茜·瑞坡坡特发现,这种顾虑过度的出现不是罕见的。她翻阅过一些资料,1927年一个教堂组织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4%的人疑似患有顾虑过度症。1966年,奥弗莱合提出了教会关于顾虑过度症的一个新定义。这个定义几乎和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关于强迫症的定义一模一样。
顾虑过度症和强迫症的比较
顾虑过度症
强迫症
1.持续顾虑的念头、话语和事迹
持续的闯入性念头、思想或欲望
2.念头会引起不安感、压力感和负罪感
自我矛盾
3.强迫性的行为和困扰性念头
被动地、被迫地去做强迫行为或仪式化动作
4.在健康的人中存在
不是由于其他精神疾病或身体疾病的影响
关于这种顾虑过度症产生的原因,确实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魔鬼。1964年出版的《碎片》一书中这样写道:“这个不知疲倦的死敌魔鬼采用的方法是,在患者的怜悯心里,通过轻信的方式把魔鬼这个邪恶的实干家的良心扩大了,通过过度害怕把好的良心压缩了。魔鬼抓住了患者的形象力,在他们的想象里面装满了黑暗的不真实的念头;它唤起了患者对‘罪’的领悟力,忆起了患者最最严重的害怕。”
如果把“魔鬼”的字眼换成“强迫症”,你会发现,一切照样说得通。这也印证了我们在开头所说的,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
作为这种强迫病症的患者,你心里清楚地认识到,医生的否定对你毫无作用,因为你的内心已经坚定给自己判了刑了。已经探索可行的治疗方法,是“确认”。S“确认”了自己的困扰性念头,减弱了自己身上的症状。不过,这种方法并不四海皆准地有效,对于顾虑过度症非常严重,甚至有自暴自弃心理的患者,建议你向医生寻求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7.攻击性困扰:不是你想伤人,是你的强迫观念在困扰你
一般来说,如果不受到他人的言行刺激,大部分人不会有攻击他人的念头。但是,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不正常,因为你经常会有一种冲动去攻击别人。这令你恐惧不安!
这不是你疯了,也不是你有反社会人格,而是你可能正被攻击性的强迫观念控制了。
南女士就有这样的困扰。
南女士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很幸福:她的丈夫是一家研究所的骨干研究员,夫妻关系和谐,女儿漂亮活泼,她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福利颇佳。
但是,南女士的内心经常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幻想着自己去杀人,场景血腥。尤其是当她拿起水果刀或者其他尖锐工具时,都会有一种刺向家人的冲动。而更可怕的是,她的这种想法只对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才会有的,对陌生人或朋友却没有。这些怪念头像魔影一样挥之不去,而南女士本身特别害怕血淋淋的场景,因而这种对峙加剧了她内心的痛苦。
南女士现在住在高层的公寓楼上,每当她站在阳台或顶楼晾晒衣物时,她都有一种想往下跳的冲动,甚至会想象身体在空中飘落的感觉。更糟糕可怕的是,当她抱着4个月的女儿在阳台后或栏杆边上时,会忽然产生一种要把她扔下去的念头,然而,每次她都不由自主地把女儿抱得更紧,赶紧离开那个危险的地方。事后,南女士总是大汗淋漓,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痛苦和害怕。
心理医生和南女士交流之后发现,南女士生长在一个不太幸福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南女士从小就目睹脾气暴躁的父亲经常殴打哥哥,这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虽然她憎恨父亲打哥哥,但潜意识里又不断涌现出亲人互相残杀的念头,而这又严重影响了南女士的心理。
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强迫性思考案例。强迫性思考的主要症状就是对自我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攻击性念头而感到苦恼,甚至觉得疯狂。这种攻击性困扰,轻则为对脱口而出的污秽或卑鄙语言感到恐惧,重则是对自己抱有暴力性、妄想性的念头而感到不安,这些念头多为杀人、抢劫、打架等冲动性的犯罪观念。
南女士对有血缘的亲属有攻击性,然后又把这种攻击性转向了自己,产生了一种毁灭和自我毁灭的恐惧念头。她那种因要刺杀亲人而发生的不安和恐惧观念纠缠在内心,而这种观念常常是不现实的,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是不合理的意识在内心中构成的冲突。
加州大学的杰弗里·施瓦兹教授还提出一些其他的表现,如担心自己可能造成了严重的惨剧,脑中不断闪现暴力画面,对自己是否已经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持一种非理性的担忧。
举个例子,有一位先生,严格遵守所有的道路交通规则,他没有撞到任何人,但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念头总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可能撞到了什么东西,是一个人!”这种出了“不存在的交通意外”的恼人焦虑,让他痛苦不已。
是不是只有攻击他人的攻击性念头才是强迫性思考呢?不是,更多的强迫性思考患者表现出的是受攻击的恐惧念头。比如,时常担心他人加害自己,或者为不能预测的灾难、事故而感到恐惧。
1909年,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发表了“鼠男”一文,文中介绍了一位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他有一种观念是“老鼠会咬屁股”,这是一种酷刑,他害怕自己和所在意的两个人——他的父亲和他爱慕的姑娘——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受到这种酷刑的折磨。举个例子,当他和姑娘分别的那天,他用脚将路中的一块石头踢到路边,只是因为想到几个小时后姑娘的车从那里经过时会碰到那块石头。然而,几分钟之后,他就觉得自己这个想法荒谬而跑回去把石头放回原位。类似如此的强迫观念和行为常常出现。
无论是南女士的伤人念头,还是“鼠男”的恐惧受攻击念头,实则是强迫思考,都与他们童年的经历和人格有关。事实上,徐光兴博士认为,许多强迫性思考者都具有受创性的人格,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存在受害的感觉。
比如,有一位男士有一种大逆不道的念头,即幻想弟弟和母亲被自己杀死。而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他产生这种念头是因为在其童年时代,母亲偏爱弟弟,他渴望父母之爱的念头得不到满足而心理受挫,所以产生了劣等感和不满情绪。
如果你常年被攻击或受攻击的强迫观念和强迫思考所折磨,那自我治疗的基础就是认识到这种观念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它与打算预防的事件并无现实的联系,并且你实行这种强迫行为只是为了缓和紧张情绪而不能从中获得快乐。在这之后,你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学去寻找患病的诱因,并有针对性地治疗。
8.你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大脑“卡在换挡器里”
如果你第一次见医生,你可能会向他解释发生在你身上的尴尬事情。你会告诉他:“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听起来很疯狂,但是……”但是什么?但是,你确实有强迫性清洗、检查或整理的行为,你确实有奇怪的想法,非理性的暴力,或者亵渎神明的念头,除非去完成某种仪式行为,否则你就会大难临头。你被这些荒诞的念头纠缠不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执行各种被迫的行动。这大大削弱了你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甚至让你的生活一团糟。
你可能会不断地追问医生,为什么这些恼人的想法、冲动和行为不消失呢,它们为什么要纠缠我,它们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的人会反省自己的童年时代,或者责怪自己的基因。确实,在之前的案例里,我们发现,有些强迫症患者发病的诱因与他们童年时代的受挫和受创有关,有的患者父母长辈或兄弟姐妹有着明显的强迫症倾向,尽管那个时候,他们可能还对强迫症一无所知。
速记员迈克尔就强烈感觉自己的强迫症与自己的家庭有关:他的父亲整日纠缠于琐事,他的母亲是一个固执的强迫性清洁者。迈克尔说:“我的母亲占有欲过强,让我窒息。我记得别的孩子去上钢琴课,她却从不允许我去。她把我的潜力都扼杀了。得了强迫症也一样,强迫症紧紧掐着我,不让我脱离困境。”
强迫症是否有遗传因素?已有资料表明,强迫症确实有遗传倾向。但遗传只是易患性而已,并不是说父母有强迫症所生的子女就一定也有强迫症。强迫症的成因是复杂的。所以,有强迫症的朋友不必对这个问题过于纠结。
这个说法,你能不能接受呢?
如果不能,还有一种已被证实的、更科学的答案,即“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和患者脑部的生化失衡引发的大脑运转失灵有关”,这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知名精神病学教授杰弗里·施瓦兹在《脑锁》一书里提出的观点。简单来说,当你的强迫症发作时,你大脑里类似汽车换挡器的那部分零件没办法正常工作了。他告诉患者:“粘住了的想法和冲动是源于你停滞不前的大脑。”
人的大脑,大小差不多与两个拳头拼起来那么大,但确实是人最复杂、最迷人的器官。杰弗里·施瓦兹教授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PET)给强迫症患者拍了脑部扫描图,结果有两点发现:一是在患者的大脑里,眶额皮层,即脑前叶的内侧,新陈代谢过于旺盛了。眶额皮层位于眼窝的正上方,是思维和情感的连接处。它是大脑的“错误纠正回路”,会告诉你一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二是当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或其他疗法时,脑核深处的尾状核会“冷静”下来,而尾状核是控制思维的大脑前叶的“过滤站”。剧烈活动的眶额皮层会引起一种强烈的感觉——“哪里出错了”,如果它的错误探测系统反复被激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出错了”的感觉,如顾虑过度症案例的女孩S。这使得一个人拼命地去做一些事,试图让自己好过一点。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均发现,眶额皮层中的错误探测系统与尾状核联系紧密。后者可以调节前者的运转,甚至使其关闭。
的确,当由壳核(控制肌肉运动或身体运动的那部分大脑的自动传输装置)和尾状核构成的纹状体正常工作时,它就等同于一个过滤器,会严格把关神经发过来的感官信息,这是它本应该担当的正确的角色。但是现在,尾状核出了问题,错误的探测系统被卡在“开”的位置,所以出错的感觉一直无法消失。更糟的是,患者就会被铺天盖地的念头给淹没,并且会用一种不恰当的行为去回应。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强迫性行为。这些念头冲进关口时,因为关口的门卡着关不上,所以它们就会反复地攻入关口的另一边,于是强迫症患者就会不断清洗、反复检查,甚至形成仪式化的动作,尽管这一切毫无意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患者皮层代谢会过快。因为念头和冲动总是干扰人心,而纹状体又缺乏全效作用,所以,皮层不得不有意识地努力去保持冷静,或者抵抗自己的强迫观念或行为。
一言以概之,不是你疯了,不是你怪异,你只是得了强迫症。你只是失控了,或者说,是被强迫症控制了。
现在,你可能会恐惧:“毕竟是大脑物质出了问题,能不能治疗呢?或者,是不是只有通过做精密的手术才能治疗呢?”
事实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治疗大多数严重型强迫症的常规方法就是神经外科手术。这种手术切断了通过医学影像学研究确认的强迫症患者大脑中异常部位的神经连接。这其实也是强迫症的生物学病因的一个证据。这种极端的治疗方法,似乎是有效的。不过,在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出现后,这种手术就退为最后的保留方案了。
今天,对于强迫症的研究更加深入,治疗方法也开始变得多样而有效。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巧用大脑皮层来帮助自己治疗强迫症。你有强迫症,所以你之前的“自动换挡”失效了,于是你现在只能使用比较痛苦的“手动换挡”了。问题是,“手动换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也有点被粘住了,比较难换挡。不过通过努力,你的坚持能帮助你做成功。
自测题:你有没有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考的情况?
1.你是否有强迫观念或者强迫性思考这方面的体验?
2.如果有,是过去有,现在有,还是一直有?
3.如果只是过去和现在偶尔出现,那么它是否有周期性?没有周期性的话,它是否只在特定情况下出现?
4.如果你一直有某种强迫观念,你是怎么应对的?
你是有强迫型人格,还是有强迫症?
一、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每天占用你多少时间
0#没有
1#轻度:每天少于1小时
2#中度:经常闯入,每天1到3小时
3#严重:频繁困扰,每天3到8小时
4#极端严重:几乎占据了所有清醒时间
二、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对你生活的妨碍
0#没有
1#轻度:影响轻微,大部分生活不受影响
2#轻度到中等的影响
3#中度:对工作和社交有影响,但影响可控制
4#极端严重:失控,对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三、对强迫观念或行为的抵抗
0#没有
1#念头很微弱,不需要抵抗
2#大部分情况下尝试抵抗
3#已经做出抵抗的努力
4#完全向念头和仪式屈服,放弃了抵抗
上述的任意一条问题的答案,如果是“3”或者“4”,那么你就极有可能是强迫症患者。
Key point: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无论你怎么选择,他给你的都是死路。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需要一个真正有决心、有信心、意志力坚定的勇士。
常见强迫症症状一览:
强迫观念
怕脏和怕被污染
毫无根据的担心自己患上可怕的疾病
过分担忧脏东西、血迹、细菌、化学物质
厌恶身体分泌物和排泄物
对黏性物质及其残留物异常关注
……
强迫行为
不停地清洁和情洗的强迫行为
过度的、仪式化的洗手、洗澡、刷牙、打扫屋子等
坚持认为某些家具物件,如碟子、杯子、衣服等已经被污染,无论怎么洗都没不可能“真正干净”
Key point:清洁癖患者会把正常卫生范围内的事物认为是肮脏的,强迫性地清洗、检查及排斥“不洁”之物。它是强迫症患者几乎必有的一种症状。
Key point:我们每个人都是检查者。不同的是,在检查完成后,正常人会关闭雷达,而强迫症患者却完全失去了这个功能。重复检查是解决不了你的问题的,你需要接纳现状,放下担忧。
强迫观念
对秩序和对称性有强迫性的要求
对于物体某种特殊性排列的压倒性需求
对个人外在仪表和所处环境的整洁度的异常苛求
强迫行为
一定要按照某种特殊规则来完成事情的强迫行为
在所处的环境里,强调对称性和总体秩序。比如,储藏室里的罐头必须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在衣柜里,衣服一定要悬挂在固定的位置
Key point:爱整洁是好的,会收纳是好的。但是,形成强迫症整理癖后,你会发现,过于整齐的地方可能让你无法生活。它所耗费的时间,足以让你去做很多有建设性意义的事情。
Key point:观念附体的形式很多样,如音乐、单词、画面、数字等。看看你的属于哪一种?反省你是如何让它们控制你的生活的?你觉得抵制这种强迫冲动的难题在哪里?
强迫观念
有关宗教的强迫观念(顾虑重重)
受困于亵渎神明或者亵渎神物的担心
过分执着于道德判断和是非界限
强迫行为
其他强迫行为
心理强迫行为,如静静背诵祈祷词以驱赶坏念头
Key point:你不是罪人,这是你的顾虑过度症,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强迫症误导你。不妨去考虑事实吧!至少这样你会发现,你的所谓的罪是不真实的。
Key point:暴力性攻击念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担心自己伤害他人,另一个是担心他人伤害自己。这可能与你的成长经历有关。你应该能正确辨别哪些念头是合理的,哪些念头是荒谬的。
Key point:亲爱的强迫症患者,不是你疯了,而只是因为你患了强迫症。那些强迫观念是因为大脑卡住了才出现的错误讯息。知道这一点,对你治疗强迫症是意义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