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8600000006

第6章 回眸(2)

广西的民团编制是以十户为甲、十甲为村、十村为乡作标准。甲有甲长。村有村长,且兼民团后备队长,总率壮丁百人。乡有乡长,兼民团大队长,总率一千人。有些大县设区的,则区长亲兼民团联队长。假定一区有十乡,每乡有后备队一千,一区就有万人之谱。这种组织类似管仲作内政以寄军令,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军事方面由总部到区指挥部、县民团司令部、联队、大队、中队。政治方面由省府到县政府、区、乡、村、甲。民团组织,首重基层干部训练。干部人才不但负责民团训练,而且负担国民基础教育的责任。这就是广西当局提出的“三位一体”的口号。再就是村长兼任民团后备队中队长和团民基础学校校长,乡长兼任民团后备队大队长和中等学校校长,实行“一人三长”制,使军事领袖与行政主管、学校校长合而为一。如此,既节省人员、机构的开销,又消除了政、军、教之间的不协调。这种从省到县,以至基层村、街,层层贯彻命令的严密组织,正是30年代广西建设成功的要素。这种“斯巴达式”的民团精神,由其团歌可见一斑:

谁能捍卫我国家,惟我广西民团!

谁能复兴我国家,惟我广西民团!

我们有强壮的身体,我们有热烈的肝胆。

我们要保护民族四万万,我们要巩固国防守边关。

我们不曾咬文嚼字,我们只会流血流汗。

我们不会哀求讨好,我们只会苦干硬干。

流血流汗才是英雄,苦干硬干才是好汉!

快奋起,同志们莫长吁短叹,救亡救难,任重如山。

快努力,同志们,莫偷闲苟安,强国强种,惟我民团!

民团成员,不管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是当官的(公务员自厅长以下),还是老百姓,都要普遍接受军训,每晨5点,均须集合参加早操。据当时一些到广西参观的人记述:

每晨5点钟,天明炮一声,全城市的人民皆起,学校教员、学生以及公务员、商人、工人无不起床,5点半上操场,分授军事训练,人民精神之振作真不可及也。[7]

民团组织对广西建设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一书中有如此评论:

30年代的广西民团,几经李、白、黄的改造与训练,在新桂系推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效力。在政治上,严密了新桂系的基层组织,巩固了其政权的基础,在推行清查户口、修筑道路、开垦荒地、建立国民基础学校、培养自治人才、推动地方自治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在经济建设方面,实行公耕,建造公林,开挖公共池塘,奖励畜牧等方面,也有所效益。在文化上,开展成人教育,减少文盲,也比清代有所进步。在军事上,经过民团训练,一般壮丁都具备了一定的军事常识和作战技能,一有战事,拿起武器可以打仗。这些都为新桂系统治打下基础。而在抗日战争期间,广西民团也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保卫国家民族的生存,做了有益的事:“在卢沟桥事变之前,广西常备军仅有步兵二十个团。至淞沪战起后,三个月之内,即能出兵四十余团,赴前线参加作战,且能在临淮关、台儿庄诸役,予倭寇以歼灭之打击。”[8]

寓将于学

如果说“寓兵于团”是培养兵源,那么“寓将于学”便是培养军事干部,目的是“恢复古代文武不分的风气,使社会上的知识分子,有文事兼有武备,以应付现代剧烈斗争的环境”。[9]父亲好学,熟读古籍,对现代的新知识,也有极大的兴趣,他仰慕的古代名将是孙武、吴起、诸葛亮、岳飞这种不但武略过人并且通达文事的“儒将”。兵书上说:“不知六韬三略,不可以为将。”“不知天文地利,不可以用兵。”可见中国古代是文武并重的。父亲批评中国宋朝以后,文武分途,文人不习武事,武人不识翰墨的弊病,所以国家积弱不振。“寓将于学”便是要恢复文武不分的风尚。

“寓将于学”的实施政策便是各级学校的学生一律实施军训。国民中心基础学校(即高小)一律受童军训练,初中一律受青年军事训练,初中结业,更集中到军训总队接受严格的军训半年。高中生,第一学期也要受严格军训,其余各学期,仍有军事学术科,不过所占时间减少。大学规定有两年军训,专门学校一年半军训。因此,在初中结业的,可受三年半军训,高中六年,大专八年半或八年。受过这样军事教育的学生,遇到国家有事,便可充当中下级军事干部。女学生则受看护训练,广西总动员,妇女也是积极参加了的。

广西学生及民团军事训练,在父亲等人大力推动下,可谓雷厉风行,收到“武化广西,全省皆兵”的功效。外省入桂的人,到广西第一感受便是“到处都可听到喊口令,看到军事操演,进了广西就像进了一所大兵营”[10],于是当时便有“斯巴达化的广西”之说。

寓征于募

中国近千年来都是行募兵制,“寓征于募”便是采取渐进式由征、募混合制而最后达到全省义务兵役制。

广西之所以如此积极武化整军,当然是由于当时国内外情势发展使然,父亲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如此警惕:

我们认定在国难严重的今日,必须如此,才能争求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在这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临的前夜,必须如此,才能应付国际战争。

抗日战争,广西军队的卓越表现,也就是由于多年来广西军事准备的结果,那是一支受过爱国思想的政治教育、严格的军事训练、有团体纪律的军队。北伐时期广西军第七军的“钢军”传统,在抗日期间,再度发扬。[11]

自治政策

广西建设中的“自治政策”,相当于“民权主义”中的地方自治。其首要目的在澄清吏治,培养干部,也就是进入“建国大纲”中的“训政时期”。动员全省,需赖大批有热情、有理想、有干劲的干部去推动政策。于是建设广西,又以培训干部为首要。父亲特别提到宋朝王安石变法有“治法”而无“治人”,新政终归失败的教训,于是又特别创导“行新策用新人”的口号。[12]号召本省热血知识青年投入基层建设,招徕外省高级知识分子参加广西经济文化建设。

由于广西民团干部“三位一体”担负军、政、教育、经济等多功能的责任,工作繁重,没有献身的热情,难以胜任。“苦干、硬干、实干”,便是全省党政军务部门提出的工作方针,甄选大批初、高中毕业的优秀生,进一步集训后,分发到民团以及各级政权机构中任职。这些“新人”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活力、坚定的意志、勇敢的精神、明日的认识和健全的体魄”。这批青年干部干劲大,有抱负,又肯吃苦牺牲,成为建设广西的中坚分子。据广西统计局在1932年至1933年间的调查,桂省所用人才均极年轻,各机关人员年龄在二十至四十岁之内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批年轻干部,取代了以往的旧式官僚,1934年8月,广西省一下子免除了二十余县县长职,代之以受过高等教育、肯负责任的“新人”。对于把持地方的“土豪劣绅”,李、白等人毫不留情,一律清除。当时广西实行“灰布化”,“公务人员也是一律着制服、制帽,以灰布为主,惟所着布鞋则白底黑面,而于足背加一横带以系之,颇似女装鞋[13]”。这些新干部,朝气蓬勃,俭朴勤苦,他们也就代表了广西的新形象,令人感到气象一新。

高级干部方面,“楚材晋用”是广西建设一大特色。广西将领除了李、白、黄外,唐生智部下的李品仙、叶琪、廖磊等人临时也返回广西,归队参加建设工作。但广西文化教育落后,经济、文化建设,须借重外省人才。而且“行新政,用新人”正是要打破以往的乡党观念,以“行天下事,用天下人”为号召,一时也有不少外省高级知识分子,不在乎广西待遇的清苦,远来投入广西建设行列。当时留学欧美,又被延揽来桂担任要职的外省人士,有下列几位:

邱昌渭,湖南芷江人,留美,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出任广西省政府秘书长、教育厅厅长、民政厅厅长等重要职位。对于普及广西国民教育、强化“三位一体”基层政治建设,有重大贡献。邱为人刚正不阿,实事求是,而且一丝不苟,十分清廉,选拔人才一律采考选,考取者要受过训再看成绩,好的签呈主席任用,杜绝八行书私荐。他这种不买账的作风难免招怨,在党、政、军联席会上有人攻击他专擅,父亲极力维护:“我们要奖励这种人,不能动他,人家认真办事,我们要人办事便应给他用人行政权,分层负责,否则他不能放手去干了。”[14]父亲一生最欣赏这种有学问而又做事负责认真的人才。

黄季陆,四川叙永县人,先后留学日、美、加,返国后曾追随总理孙中山,后应邀到广西担任民团干部学校政治部长(父亲自兼校长),这所学校是广西培养基层干部的大本营。黄季陆对总理遗教有深刻研究,擅长组织民众。抗日后,父亲推荐黄转任中央,迁台后,黄还担任过“内政部长”、“教育部长”等职。

黄荣华,墨西哥华侨,留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学矿冶,任广西建设厅厅长,对广西经济建设,如采矿、植桐、电讯、筑路等贡献极大。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留法,名艺术家。这时期徐游学广西,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特设桂林美术学院,请徐当院长。

李四光,湖北黄冈人,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学地质,到广西任地质研究所所长。后接马君武,出任广西大学校长。

此外还有汪士成(留德学医)当广西医学院院长,王仍之(留法,学兵工)任广西兵工厂厂长等。而广西空军重要成员如广西航空学校校长林伟成等,多为广东人,空军教官则聘请英国人及日本人。抗战时,广西空军多归中央指挥,立了许多战功,而牺牲者,十之七八。

因此,30年代的广西建设,主要干部虽都是广西人,但也有不少外省人士参与,而且贡献颇大。广西建设成功,领导人物的精诚合作以及以身作则也是重要因素。《大公报》名报人胡政之参观广西建设后对广西领导如此评论:

广西是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三人合作。李以宽仁胜,涵量最大,白以精干胜,办事能力最强,黄则绵密而果毅,处分政务事务极有条理。要拿军事地位来比,李当然是总司令,白可称前敌总指挥,黄则坐镇后方,保持着能进能退的坚实地位,这是广西最大的特色。因为他们三个领袖皆能用各人所长,来以身作则,把勤俭朴质,刻苦耐劳的风气,树立起来,传播到全省。[15]

广西因为全省实施军训,所以男子不准留长发,那时李宗仁大部分时间在广东,留了个西装头,返桂前接到白电报:“全省实施军训,皆不留发,钧座返桂,当必为民表率。”李返广西,果然将头发剪去。[16]

自给政策

“自给政策”便是广西经济建设的指导原则,有“民生主义”中社会主义的色彩,“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也是广西农村建设的基本精神,并且借鉴了河北定县晏阳初的实验以及山东邹县梁漱溟主持的“村治派”经验。结合广西当地农村的特点,父亲在论《“三自”政策与广西建设》中,对农村建设,提出下列几项重要措施:

设立村仓:每村设立村仓一所,累积农产品,一方面可以用低微的利率,放贷给贫苦农民,一方面可以救济灾荒。每年新谷登场,政府征收实物,各地建仓库,存储征来的稻谷,作为公产。来自私田的,自耕农缴百分之一,地主缴百分之五十。到了来年三四月,谷价上涨,便开仓出借干谷给其他农人、工人。俟9月收获时,再加二成归还。

公耕:对于公有土地,则实施公耕,利用民团力量,征调团丁,在闲暇时,进行耕作。在冬天,利用农民的休息时间,利用抛空的田地,集合民团后备队去共同耕作,收获的农产品,完全存入村仓,准备做公益之用。

种桐:桐油用于油漆防腐。广西土壤多石灰质,适于遍地种桐。黄绍竑主政广西时,曾通令全省每人每年种植桐木十株。此后广西桐油年产量倍增,至1937年,已占全省出口总值百分之二十三点五,凌驾牲畜、稻米,而跃居出口首位。

垦荒造林:提倡植树造林,也是广西经济建设的一大项目,30年代,广西多数乡镇、村街皆设立苗圃,为植树造林提供苗种,当时广西有众多公共林产,还有所谓“民团林”、“民团农场”,都是借民团后备队的雄厚人力,以“造产”为号召,垦植而成。

畜牧:广西荒地多,宜于牧畜,牲畜一向是广西出口货的大宗,因此牧畜业特受重视。广西当局在1933年在南宁设立兽医药液制造所和畜牧兽医养成所,由美国专家罗铎(E. A. Rodier)和菲律宾籍兽医孟高文主持,以推进现代牧畜方法。

除了农村建设外,30年代广西的交通建设颇为省内外人士所乐道,特别是公路建设,1930年时,广西公路为两千一百九十七公里,至1935年就增至六千四百四十五公里。其时,铁路交通也有发展,筑有湘桂、黔桂两铁路。

同类推荐
  • 大明影侯

    大明影侯

    知天命,逆天难。平逆贼,荡天下。帝国荣耀,自今日起。951328264,作者粉丝交流群,欢迎。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穿越之纨绔小王爷

    穿越之纨绔小王爷

    “小生不才,见姑娘貌美如花,想请姑娘入府上一叙。”“小王爷,小女子已有婚约在身。”“有婚约啊,没事。”“啊,小王爷,快放我下来。”......“你敢和我抢花魁?来人呐,拖出去砍了!”“小王爷,饶命啊。”
  • 三国幼麟传

    三国幼麟传

    汉建安二十四年:时值刘玄德进位汉中王,五虎新封,谋主同堂;关云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毕露锋芒。放眼看,正是烈火烹油,匡扶在望。可曾料,曹孟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孙仲谋踏江西来,誓欲席卷荆襄!祸福自古相依,兴衰岂曰无凭?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凭谁能,试手补天裂,延汉昌?惊蛰润物,无声听雷。且看穿越后的天水少年姜伯约,负幼麟之名,内修甲兵,外和诸戎,率领季汉新五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蜀汉向,姜维)
  • 两晋南北朝:迷乱狂欢三百年

    两晋南北朝:迷乱狂欢三百年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也是思想最解放、个性最张扬的美学高峰期;同时,它又是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英雄时代。在这迷乱狂欢的三百年间,司马氏灭蜀吴一统天下,“八王之乱”血雨腥风,刘裕开国气吞万里……充斥着刀与火的杀伐,泪与血的呻吟,奸谋的肆行与忠义的沦丧。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竹林七贤刘伶醉酒、阮籍傲歌、嵇康抚琴、王衍清谈,名士风流。鲜卑子,汉家儿,羌中杰,氐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弯弓走马,飒爽俊逸,玄言味永,飞鸿荡天,真个是精彩绝伦!各路英雄、豪杰、骚客、奸雄、懦夫、贤媛轮番登场,共同上演了人性化的、非戏剧而恰恰又是最戏剧化的出出“大戏”。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之际,那些英雄们的传奇瞬间,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绝,扼腕叹息。
热门推荐
  • 闪回

    闪回

    转眼自己已经四十六了,已经过了感伤的年龄,可感伤这种奢侈病为什么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自己?周雨楼为自己的这种心态感到痛苦,甚至有些痛恨。感伤如此骄傲地盘踞在自己的内心,周雨楼对这种情绪清算的本身比沉浸在感伤中更令人难受,就像一位老是失眠的家伙其实他的大部分的烦恼不是来自失眠本身,而是因为埋怨自己竟然会失眠这件事花去了大半心绪。雨楼想尽快摆脱感伤,因为这与自己的身份和职业极不相符。自己本应该是帮助其他人驱逐感伤的人,可如今的自己,还不断沉溺在大大小小的感伤病的漩涡之中。
  • 邪魔之牛X仙妃

    邪魔之牛X仙妃

    卧槽!姐不就跟魔界那啥谈场恋爱,你们几个仙界的老头子,老妖婆至于气愤成这样!小心把姐惹毛了,叫你们一个个跪在那唱《爱情买卖》!她君倾,二十一世纪的一个顶尖级神偷兼业余杀手,却因一只魔箫穿越到沧屿大陆君家一个最不受欢迎的废材嫡女身上!她凭借自已的资质,隐藏峰芒,一步步攀上仙界的巅峰!打破自古以来仙魔不能相恋的传统,成为整个沧屿大陆唯一一个让三界闻风丧胆的人物!她丢下狠话:“天下,挡我者,必杀之!”女主,皮厚,无耻,有时有点下流!男主,虽是个魔,但却完美得不像话!不管是男是女,通杀!他冷血,无情,但却唯独对她一点点地沦陷!她与他又有怎样的恩怨纠葛……!此文(修仙+玄幻+女强!),欢迎各位收藏,评论!敬请关注!!
  • 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

    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

    每个人都曾疑惑过:我在干什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2015年6月,林夏萨摩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你才20多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一时引爆各大网络,累计阅读量达到10亿次之多。她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毅然放弃前程大好的英语专业,转而背起浅薄的行囊,成为上海漂泊的异客。她住过地下室,做过文案、策划、执行、翻译,半夜十二点穿越上海大半个城市回到暂住地……现服务多家世界500强公司。《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是林夏萨摩的第二本励志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人生没有标配,我们努力踏出的每一步,对人生来说都很珍贵,从生活的全方位展现一个正能量的姑娘。
  • 教你学歇后语(下)

    教你学歇后语(下)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神圣之渊

    神圣之渊

    在一个魔幻的世界中,鲜血抛洒战场,骑士凯旋而归,淑女小姐们抛着鲜花,魔法师匍匐着探求真理,神学家卑微着撰写经义。神权王权对立,不同教派争锋,异端邪恶躁动。就在这样一个大世之中,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一段属于奥托的英雄史诗开始谱写。
  •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资治通鉴》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不可避免地将同一事件分散地列在不同的时间下,使得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开来。为了聚拢线索,范毅然将原著中分散的故事或人物串联起来,加入了一些相关知识介绍,帮助小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精选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完整详细地交代原委,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
  • 至天主宰

    至天主宰

    一代战帝被亲人陷害惨遭多名战帝围攻,临死之前意外重生,当一代战帝重生以后他要当初的仇人一个个死去,他为了守护的人变强,终有一日他要让这天为之颤抖,终有一日杀尽该杀的人。大道来临不成神便成魔,少年如何经过重重危险证大道,为了守护的人他可以杀掉一切。为了亲人成为疯魔又如何,为了亲人遭人唾弃又如何,我心中的道坚定不移。
  • 九阙梦华:绝情蛊

    九阙梦华:绝情蛊

    赋予江湖最新层面的诠释——有关大义、正邪、友情、爱情。风舞九天。烈马狂歌。刀光闪处。又起烟波。有一种蛊,以情为名。它将赋予你倾城的容颜,绝世的力量,不老的青春。每一个看到你的人,都会顶礼膜拜。因为他们从你眼中,看到了一生的爱。七日七夜后,它凝结成一滴眼泪,坠落在你所爱者心头。那一刻,美貌、智慧、力量、青春……都将灰飞烟灭。唯有那个人,将永远爱上,苍老、丑陋、孱弱的你,至死不渝。在世间,总会流传着很多传说。如七道彩虹,如绝情之蛊,如苗疆圣母,如昆仑魔山。有的太过离奇,有的太过诡异,有的太过悲伤。所以,大家只是姑妄听之,在茶余饭后,将这些传说一传再传。那些多年前的悲伤与惨烈就这样万口传颂。
  • 荒云记

    荒云记

    你想要鲜血?你想要力量?你以为仇恨就是血海翻腾,癫痴若狂?当神祗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需要的不是信仰,而是一个新的神祗,他就是这样一个神祗。
  • 如意事

    如意事

    许明意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回到了十六岁身患怪病的那一年。这时,她那老当益壮的祖父正值凯旋归京——“路上救下的这位年轻人长得颇好,带回家给孙女冲喜再合宜不过。”于是,昏迷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定南王世孙就这么被拐回了京城……——————正版读者群:734187674(任意一本书粉丝值满2000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