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4800000003

第3章 你不可不知的文学大家(3)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任从政八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被调回京城,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二十一年(444)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刘勰

刘勰(约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因文采卓绝而出名。他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该书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共计37000余字,分10卷50篇,书从内容到思想上都有超越前人之处,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钟嵘

钟嵘(约468—约518),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

在《诗品》中,钟嵘反对当时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风尚,提出了一个系统品评诗歌的标准。他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等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标准。《诗品》的出现,和当时诗歌创作的发展、清谈和品第人物的社会风尚等,都有密切关系。

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作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绩的侄孙,王勃自幼生长于书香之家。

才华早露的王勃14岁就应举及第,乾封初年(666),王勃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章也很负盛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

杨炯

杨炯(650—692),初唐著名诗人。弘衣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因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上,世称杨盈川。

杨炯诗作不多,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均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他作的《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也就是他认为王勃的才华并不足以位居四杰之首,倒是卢照邻的才学远胜于他。当时评论者也大都这么认为。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人的作品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不仅善于诗文写作,对书法的品位也很高,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而且他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知章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705—707),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他的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两首,其一为《代答闺梦还》;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作者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开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阵子昂举进士,官至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他曾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亲年世已高,陈子昂解官回乡,不久父亲去世。守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其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唐代初期的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他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陈伯玉集》传世。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代有名的贤相。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的诗歌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同时,张九龄的诗风对岭南诗派的开创也起了启迪作用。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但到了他的曾祖父时已经家道中落。王之涣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

王之涣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他的诗虽只流传下6首,但这寥寥数首,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所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因他一生未曾入仕,世人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与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他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李颀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他的边塞诗、描写音乐的诗和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的赠别诗,都很有特色,激昂慷慨,富于艺术的感染力。他擅长五古及七言歌行,七律虽只留存几首,但也写得很有气势。

他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边塞诗,善于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情调悲凉沉郁,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二是描写音乐的诗篇,通过记述当时西域传入的新乐曲,展现唐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三是寄赠友人的作品,着力描述有才能而不得志的人物,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四是展现修道的生活情趣,但是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名重一时的著名诗人,当时即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和李白、孟浩然、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一带。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七绝圣手”的名号。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七绝诗尤为出色,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同类推荐
  •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中国的家长总是最苦情的家长,不怕累,不怕苦,半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关键点。3岁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懂得了这一点,父母们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书将3岁关键期的幼儿发展进行了详细而通俗的讲述,告诉家长如何在让孩子在3岁的时候长对了,那么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 潘宫的预言8:死神的黄金棺

    潘宫的预言8:死神的黄金棺

    经历了组队以来最艰苦卓绝的一战,斗鱼和他的小伙伴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地狱凤凰城。在迷宫似的紫禁宫内,处处暗藏危机。斗鱼他们伪装成杂耍团伙计,与一个身份成谜的“外交官”签下了生死契约书,没想第一个任务就是运送一枚足以炸毁整座宫殿的定时炸弹。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伙伴们进入藏满骸骨的死亡冰窖里,却被意外反锁在里边,危险朝他们一步步逼近。地底深处恐怖的怪兽吼声、被奉为死神的神秘黄金棺、走不出去的镜面迷宫……种种迹象表明,这里隐藏着一个惊世骇俗的秘密。多重危险来临,斗鱼能否率队战胜藏匿在黑暗处的敌人,获取重要的灵戒讯息。加油,了不起的冒险小队!
  • 泰山复仇(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复仇(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奇案推理(走进科学)

    奇案推理(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我的世界·史蒂夫冒险系列第一辑(共6册)

    我的世界·史蒂夫冒险系列第一辑(共6册)

    《我的世界·史蒂夫冒险系列》以《我的世界》游戏初始角色史蒂夫为主人公创作的冒险故事。分别讲述了寻找钻石剑之旅、找出破坏者、对抗末影人、解救寻宝猎人、大战骷髅军团、对付苦力怕,故事与游戏贴合度高,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套书吸引沉迷于游戏的孩子打开书本、爱上阅读。
热门推荐
  • 诸天仗剑行

    诸天仗剑行

    我仗剑轮回于诸天万界。也曾见红颜如花开复落,也曾历江湖风雨识干戈,也曾掌八荒六合履至尊,也曾斩妖魔邪祟累功德,也曾参阴阳造化悟道果,也曾做天地同寿长生客。终一日跳出诸天脱轮回,方识得本来面目我非我。
  •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琥珀光景

    琥珀光景

    安栀曾一度的认为,莫席夜是从天而降的恶魔,他对她的纠缠不休,此生没有尽头。外人眼中:莫席夜是天之骄子,足够优秀也足够完美。叶安栀眼中:披着羊皮的狼。“我喜欢了你好多年,你能不能别对我,这么残忍。”
  • 温柔王爷迷糊妃

    温柔王爷迷糊妃

    他,兰陵国最温柔最俊美最优雅的四皇子陌隐曦.她,天降集团总裁最最宠爱的小女儿萧宝贝,同时也是最迷糊的她.而他,凉夏国最有才华,最适合做储君,长相英俊潇洒,被无数女人捧在手心的年轻太子,遇到她,一颗心只为她而纠结、、、、、、端木青,兰陵国公认的第一美女,从小深爱着陌隐曦的她,自认为只有她才能配得上风神俊朗的他。为了得到他,他不择手段,最终又将何去何从。当他遇到跨时空的她,他的温柔能否止于她的迷糊,天真美丽的她能否令他相信爱情,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呢?虽然简介真的不咋的,但是内容不错,希望你们会喜欢啊!文中美女如云,美男众多啦!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木婚

    木婚

    80后小女人的日子,80后独生女的感觉;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如连理枝一样相互纠结的婚姻状态。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五年记“亲爱的,我不知道怎么跟你相处;因为,我从未真正跟同龄人生活过。我没有兄弟姐妹,只有父母。”
  • 偶练之十二个疯小孩

    偶练之十二个疯小孩

    暮熙,13岁时,和好闺蜜米柒在逛街时,两人都被星探个找到,从此开启了练习生的道路。也来到了《偶像练习生》这个节目……
  • 天才嫡女,废材四小姐

    天才嫡女,废材四小姐

    她本是冷酷果断,身手凌厉的顶尖杀手。一朝穿越,灵魂附身到一个拥有绝色容颜却被世人耻笑为花瓶的废材嫡女身上。当神体渐渐觉醒,再也难掩她的绝代风华。御神兽,炼神器,顺带夺走数个美男的心。这一世,谁欺辱我,必当千倍百倍一一奉还!
  • 明朝五好家庭

    明朝五好家庭

    小两口穿越到明朝过好日子。种地,读读书,再生几个孩子,快活似神仙,逍遥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