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4800000003

第3章 你不可不知的文学大家(3)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任从政八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被调回京城,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二十一年(444)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刘勰

刘勰(约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因文采卓绝而出名。他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该书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共计37000余字,分10卷50篇,书从内容到思想上都有超越前人之处,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钟嵘

钟嵘(约468—约518),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

在《诗品》中,钟嵘反对当时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风尚,提出了一个系统品评诗歌的标准。他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等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标准。《诗品》的出现,和当时诗歌创作的发展、清谈和品第人物的社会风尚等,都有密切关系。

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作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绩的侄孙,王勃自幼生长于书香之家。

才华早露的王勃14岁就应举及第,乾封初年(666),王勃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章也很负盛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

杨炯

杨炯(650—692),初唐著名诗人。弘衣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因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上,世称杨盈川。

杨炯诗作不多,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均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他作的《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也就是他认为王勃的才华并不足以位居四杰之首,倒是卢照邻的才学远胜于他。当时评论者也大都这么认为。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人的作品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不仅善于诗文写作,对书法的品位也很高,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而且他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知章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705—707),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他的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两首,其一为《代答闺梦还》;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作者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开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阵子昂举进士,官至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他曾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亲年世已高,陈子昂解官回乡,不久父亲去世。守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其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唐代初期的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他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陈伯玉集》传世。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代有名的贤相。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的诗歌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同时,张九龄的诗风对岭南诗派的开创也起了启迪作用。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但到了他的曾祖父时已经家道中落。王之涣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

王之涣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他的诗虽只流传下6首,但这寥寥数首,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所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因他一生未曾入仕,世人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与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他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李颀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他的边塞诗、描写音乐的诗和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的赠别诗,都很有特色,激昂慷慨,富于艺术的感染力。他擅长五古及七言歌行,七律虽只留存几首,但也写得很有气势。

他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边塞诗,善于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情调悲凉沉郁,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二是描写音乐的诗篇,通过记述当时西域传入的新乐曲,展现唐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三是寄赠友人的作品,着力描述有才能而不得志的人物,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四是展现修道的生活情趣,但是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名重一时的著名诗人,当时即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和李白、孟浩然、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一带。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七绝圣手”的名号。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七绝诗尤为出色,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同类推荐
  • 苦儿流浪记

    苦儿流浪记

    《苦儿流浪记》主要讲述了:使我们感到庆幸和欣慰的是,雷米在艰辛曲折的流浪生涯中,并不是孤独的。他有始终爱他如亲子的巴伯兰妈妈;有教会他做人、识 字、弹唱的维塔里斯老人;有与他息息相关的“心里美”和小狗;有无私收留他的花农老爹;有倾心爱他的丽丝姑娘,有与他同甘共苦的可爱的马西亚,还有偶然收 留过他的米利根夫人……这些人所具备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同时衬托出加罗福里和米利根先生这类社会渣滓的丑陋。
  • 淘气包和他的哥们

    淘气包和他的哥们

    一个科学家爷爷发明了一种叫“TIME”的神奇药水,被他的淘气孙子偷走了,几个少年喝了这个神奇药水,竟然穿越到唐朝。他们见到了唐朝的皇帝,还是大诗人李白杜甫,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在一起,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艺术地告诉读者,什么是爱,什么是友谊,什么是比物质更重要的东西。本书在报刊上多次连载,广受欢迎。
  • 不可思议的奇人(奇妙的大千世界)

    不可思议的奇人(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不可思议的奇人》试图从多角度、 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泰山和十字军(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和十字军(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四季的风(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四季的风(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四季的风》一书是原来的《四季的风》《狮子大王》《大雁行军》三本小书的合集。《四季的风》以书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三小书组合版)书名。新版《四季的风》一书共有十四篇作品,分别是《四季的风》《蚯蚓同蜜蜂》《红嘴鸦的歌唱》《狐狸请客》《仙鹤治病》《狮子大王》《橡树折腰》《小兔英雄》《黄蜂受罚》《老虎和狗熊打架》《大雁行军》《小红小白奋斗史》《大老财和三个长工》《农夫的妙计》。
热门推荐
  • 第一竹马:娇宠小青梅

    第一竹马:娇宠小青梅

    整个锦绣小区里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别人家的孩子,那就是庄家的千金,庄夕念。因为她,整个锦绣小区的孩子天天生活在她的天才阴影之下,并且,只有孩子们知道,庄夕念到底在私底下有多能皮!上至高中生,下至幼稚园,没有一个人免遭她的毒手!噢不,有一个人,是江市长家的公子,江少珩。据说,庄千金从小就是江少爷养大的。据说,庄千金最怕的就是江少爷。据说,庄千金所有任性的本钱都是江少爷给的!江少珩:“我以为我不信天注定,但没想到她是我一生的天注定。”【本文1V1,甜宠轻松,主打言情】
  • 如是,无憾

    如是,无憾

    一个傻子和哑巴的生活趣事,一个是重生只为平淡如水的哑巴,一个惹人疼爱的傻瓜,这两个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
  • 黄色院落

    黄色院落

    《黄色院落》讲述了一个江南地区旧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故事。这是一个荒谬叙事。作者在文中把陌生感和怪异感表现为常规化,通过充满暗喻的叙述、描写、对话培养了人物性格,并将人物跟家庭和社会发生了关联,最终上升为文学艺术。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极为难得的。
  • 在这穿越者横行的时代

    在这穿越者横行的时代

    这是一个整天想着搞事的男主遇到了一个整天坑队友的室友以及一个许久未见的只会落井下石的发小的故事。男主:校园多么美好,不找点事情做不太好吧!坑货:我都可以啊!发小:我不是很想坑人。大魔王红领巾黑客:你们三个给我站住!树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殆尽沙尘,镜生琉璃。红领巾飘扬之所,鲜血淋漓之地。顺水推舟,给我闭嘴!以上说的通通没有。
  • 平庸之年

    平庸之年

    “哇......”一个响亮的哭声,苏梓兮出生了。“什么?!是一丫头片子???这几个月真是都白给你供着了!”这是一个重男轻女嫉妒严重的家庭,奶奶因为嫌弃梓兮是个女孩硬生生把母女俩赶回了娘家,他们的命运又会是怎样呢?
  • 蛇君大人带我走

    蛇君大人带我走

    他是她的大学教授,她还以为自己找了一位又帅又多金的老公,谁知道他竟然是一只妖,还是自己前世的夫君,最可笑的是自己还是百花仙子转世。放弃一切跟他回到澜陵九幽城,她才发现自己的上辈子还有颇多情债呢!比如跟她的师父太上老君……侍女告诉她:“这是蛇君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仙草。”而她却说:“什么破草,小心老娘哪天不高兴直接拔了它。”不是说擅闯禁地者死吗?而他却告诉她:“你说本君舍得让你死吗?”
  • 爱你情深已入骨

    爱你情深已入骨

    她用了十年时间爱他入骨,十年时间却只换来他一次次的欺凌和羞辱。新婚之夜,沈墨深她耳边残忍地说,“唐苏宛,你永远也抵不过蔚然半分。”他从未对她有半点怜悯,为了最爱的女人处处给她羞辱,甚至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终于,冰冷的婚姻磨光了她所有的希望,她带着多年前尘封的秘密一起跳进大海,杳无音讯。再相见时,她巧然挽着另一个男人,嫣然一笑,“先生,我们认识吗?”他却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霸道的将她拥进怀里,“不认识,我们不过一起生了个儿子而已……”
  • 莫为骄阳

    莫为骄阳

    每个平凡的人都渴望拥有一个不平凡的的人生,对自己的生活持有强烈的不甘心,却不得不屈服于自己的碌碌无为,而莫丹对此像早已看破红尘,一直默默无闻,无欲无求地活着,心中像一潭死水,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波澜不惊,无半点波动。除了......遇见他......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蜀道难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蜀道难

    《蜀道难》讲抗战时期,江东人纷纷入蜀避难。途中,青年职员冯子安与白玉贞小姐邂逅。冯对白一见倾心,百般殷勤。船抵重庆,冯子安准备与白小姐结婚时,白玉贞却已“神龙不见尾”……一场爱的梦幻,终成泡影。
  • 跻春台

    跻春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