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4800000008

第8章 你不可不知的文学大家(8)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的“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李贽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他的这一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诗作即已显出才华。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宰辅张居正和申时行,因而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归里。家居期间,心情颇矛盾,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专事写作。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的,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在文学创作上,汤显祖强烈抨击当时左右文坛的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认为“汉宋文章,各极其趣”。他还强调文章之妙在于“自然灵气”,不在步趋形似之间。他的这些主张对后来高揭反拟古旗帜的公安派有一定影响。可以说,在反拟古派过程中,汤显祖是从李贽、徐渭到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之间的重要人物。

汤显祖诗作,早年受六朝绮丽诗风的影响,为了对抗“诗必盛唐”,后来写诗又曾追求宋诗的艰涩之风,但他的这些创作实践并不足以和拟古派相抗衡。其古文长于议论,颇有“好辩”特色。他的书信写得很富感情,文笔流利,为后人所推崇。他还长于史学,修订过《宋史》,惜未完稿。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这些山水游记信笔直抒,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

针对前后七子字摹句拟,制造赝鼎伪觚的风气,袁宏道强调,创作要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不要从人脚跟,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小修诗序》)。他把死学古人的做法斥之为“粪里嚼渣”、“顺口接屁”、“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与张幼宇书》)。他强调文学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从“假人假言”、“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中解放出来。这种尊重个性、要求解放,反对传统的文学主张,使他的创作充满着由儒、道、禅混合的自由放纵思想。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在明末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但很快他就告病归,与反清势力保持联系。他在明朝时的诗作收入在《初学集》,入清以后的诗作收入在《有学集》,另有《投笔集》是晚年之作,多抒发反对清朝、恢复故国的心愿。乾隆时,他的诗文集遭到禁毁。

作为诗人,钱谦益开创了清一代诗风。论文论诗,反对明代“复古派”的模拟、“竟陵派”的狭窄,也不满“公安派”的肤浅。他一面倡“情真”、“情至”,以反对模拟;一面提倡学问,以反对空疏。所以钱谦益的文章,常把铺陈学问与抒发思想性情糅合起来,纵横曲折,奔放恣肆,其意图是将文章的内涵与文采结合起来。

从具体作品看,他的作品虽内容比较驳杂诙诡,但规模阔大,足以转变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明末清初的文风。他的诗初学盛唐,后广泛学习唐宋各名家,转益多师,不拘一格。他学杜甫、元好问诗以树骨力;学苏轼、陆游诗以行气机;学李商隐、韩偓诗以运用词藻与比兴,加上他才学兼资,藻思洋溢,往往写成庞大的组诗。明亡后的诗篇,寄寓沧桑身世之感,哀感顽艳与激楚苍凉合而为一,尤有特色。

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其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他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他经三十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这本书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金圣叹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吴县人。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其评点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人生观灼然可见。同时,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小说、戏曲创作理论,其文学理论及批评业绩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作出了特殊贡献。他强调小说要“因文生事”,而又非任意杜撰,要遵循生活的逻辑;同时又提出了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观点和方法。他还总结出了诸如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獭尾法等全新的创作方法与批评方法。有诗集《沉吟楼诗选》传世。

金圣叹在评点的同时,也对原作加以修改,除词句外,还作了全局性的删削。他判定《水浒传》后五十回是罗贯中“横添狗尾”,故尽行砍去,自称得“贯华堂古本”无续作,又伪造施耐庵序于前,遂成今传的七十回本,又断言《西厢记》第五本非出王实甫之手,也是“恶札”,故截去而以《惊梦》收尾。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19岁的黄宗羲进京为父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庭屡次征诏,皆辞免。

黄宗羲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其他主要著作有《明文海》、《明夷待访录》、《四明山志》等,今人编者《黄宗羲病全集》。

李渔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年轻时组建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的。其后随着戏班两个台柱的相继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公元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去世。

李渔一生的著作主要有《闲情偶寄》和多种戏曲,因而世人大多视李渔为剧作家。其主要著作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等小说。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清代词人、学者。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

朱彝尊对作文、考据都很擅长,诗歌工整雅健,与当时王士浈南北齐名。他是清初一大词派的开创者,以他为代表的浙派(一称“浙西派”)和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在词坛并峙称雄。他经过八年努力,于1678年辑成《词综》。此书选取唐、五代、宋、金、元词660家,2250多首,至今仍是中国词学方面的一种重要选本。

朱彝尊认为词要“醇雅”,不要多“硬语”、“新腔”,并奉姜夔、张炎为词坛正宗,认为词具备“辞微旨远”的特点,言辞之中,要蕴含深刻的情感,这种论调在当时原是有为而发,所以他的词也有一些寄托兴亡之感的。其所作的词现在四种,共7卷,500多首,都已收入《曝书亭集》。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十五年进士,清初著名词人。

纳兰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但最大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其词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他也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一生著作颇丰,有《通志堂集》20卷、《渌水亭杂识》4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80卷,《陈氏礼记说补正》38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方苞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又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著有《望溪先生文集》。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其治学宗旨,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为人刚直,好当面斥责人之过错,因此受到一些人的排挤。

他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形成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全国学术界重视,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其主要著作有《周官集注》13卷、《仪礼析疑》17卷、《礼记析疑》46卷、《春秋比事目录》4卷、《诗义补正》8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等,名篇有《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汉文帝论》、《游潭柘记》等。

郑燮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一般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怪”。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做官期间得到人民爱戴,后来因得罪官吏而辞官,客居扬州,以书画营生,纵情山水,常和文人隐士一起饮酒畅游。

他善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书法独具特色,折中行书和隶书之间,自称“六分半书”。又常以画法入笔,纵横错落,整整斜斜,如乱石铺街,不落前人窠臼,别具一番风味,后人亦称其书体为“板桥体”。其画以花卉木石为主,最擅长的是画兰和竹,郑燮很重视自己的创造性,不泥古法,不执己见。剪裁构图崇尚简洁,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豪迈。

郑燮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在文学创作上也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写诗和词,其诗词喜欢用艰深的词句,诗歌则更多的是描绘穷苦人民生活,揭露富豪和胥吏的残暴贪婪。后世称他的诗、书、画为“三绝”。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西风吹书读哪页?煌煌巨著看谁书?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和梦想的新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高度集中,经济全球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世纪。本书是对世界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
  • 草镯子(新版)

    草镯子(新版)

    青阳县的石家大小姐梅香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仗着天足的缘故,要么爬上墙头给黄黄送猫食,要么蹲在地上看一天的虫子。有一天,梅香发现隔壁的裁缝家里多了个俊俏的小童养媳秀秀,大小姐的生活会因为这个小伙伴而增添快乐吗?
  • 混血豺王

    混血豺王

    作品以生动的情节、曲折的故事,表现了混血豺王白眉儿屈辱、苦难、奋斗的一生。它为种群的发展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为照顾孤老病残和种群的传统观念决裂;为挽救种群不被消灭和围追堵截的猎人浴血奋战。白眉儿是豺,是动物性的豺,然而它又是一只有思想、有灵魂的豺。它的屈辱,它的豁达,它的奋争,它为救旧时的主人,它为豺群的生存所表现的感情波澜,它那大而无畏的精神,无不震撼着读者的心弦。
  •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河草木,天地日渐显出生机。管天的叫天公,是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头儿,因他的耳朵长得很大,人又很和蔼,大家便叫他大耳朵爷爷。这个大耳朵爷爷,表面上看着悠闲懒散,实际上却是个极具智慧的人物。他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依靠自然的力量管理天界。因此,他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把天上管理得井井有条。管地的叫地母,人称女娲娘娘,她可累多了。她补了天,治了洪水,创造了山川河谷,养育了人类万物,慈爱遍及大地。大耳朵爷爷和地母各自管理着天地,虽办法不同,却都非常敬业。因此,天上显得那么亮丽而有序,大地则祥和而又生机盎然。不过,他们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黑洞洞主。
  • 南非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南非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田健三郎倒卖毒品配方的计划失败之后,受到了博士严厉的训斥,为了完成扩展黑暗兵团的计划,博士再次派遣田健三郎带着大胡子和老鼠眼一起到南非首都去寻找一个大宝藏,传说在这个宝藏内有着数不尽的财富。莱恩、米娜和卡奇带着猫头鹰巴布和魔法杯再一次登上了寻找宝藏及追捕田健三郎的行程……
热门推荐
  •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类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生学习就业特点而编写,相对于其他同类教材,在编写上更注重实操性,突出一个外贸业务员从入门到成长的全过程。教材内容完全基于进出口业务流程,站在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视觉来阐述相关知识点。全书从熟悉商品、了解国际市场、选择境外客户开始,到出口报价、交易磋商以及合同履行全过程,共分为十二章。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一滴墨水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无数人的命运。10位伟大的励志导师带你步入成功的人生。本书详剖这些人物本人及其励志精神,并介绍一些从烦恼中站起来,创新人生的实证,本书融哲学性、理论性、实用性为一体,为读者开启人性的优点。
  • 阆苑仙葩:《红楼梦》中的植物知识

    阆苑仙葩:《红楼梦》中的植物知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内容丰富,知识广泛。本书从“学知识”角度入手,深一步挖掘读名著的一个侧面,使中小学生读者在传统文学的宝库中打开一扇知识的天窗。本书分为四个分册,分别是:《阆苑仙葩·红楼梦中的植物知识》《簪花好汉·水浒传中的民俗知识》《奇思妙想·西游记中的奇法异术》《乱世争雄·三国演义中的军事知识》。能够让读者进一步地感受名著的独特魅力。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欢喜冤家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欢喜冤家

    《欢喜冤家》,是张恨水创作高峰期著名作品,展现当红女伶追求真爱却抽身不得的可悲命运。她敢恨敢爱,贤惠勤劳;他勤奋谦卑,大度宽容,郎情妾意,你侬我侬,双方家庭却各有矛盾、无法容身,一场悲欢离合的家庭伦理大戏,就此上演……
  • 萌宝驾到:傲娇boss的火辣甜妻

    萌宝驾到:傲娇boss的火辣甜妻

    四年前乔夏为一个陌生的男人生下一个孩子,从此被噩梦缠身。惹了皇长孙慕靳尧,乔夏想逃也逃不掉。没办法,乔夏听说慕靳尧喜欢男人,就找了个肤白貌美的小受送上他的床,被他扔了出来,没办法,乔夏只得亲自上阵,化了浓妆,穿了裙子,化身午夜妖姬。然而慕靳尧搂住她的腰笑得邪魅:“老婆你还要玩到什么时候?回家吧!”乔夏嚷着要逃走,却被慕靳尧抱起来。“关门放儿子!”乔夏对着包子说。慕靳尧低头却看见一只小包子挡着路,慕靳尧棕眸一眯,‘循循善诱’:“儿子你不想再添个妹妹么?”包子一听,眼睛一亮,然后跑进房间:“我去铺床!”乔夏泪奔,被亲儿子坑,真的好捏?
  •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共九卷64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黑白杂糅之书,深入地剖析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成书后作者亦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 邪神专宠:魔神大小姐

    邪神专宠:魔神大小姐

    她是陆府众所周知的傻女,万事不知。和亲路上被亲人抛之毫无生还可能的黑沙漠,一朝蛇血改命。尘封的记忆,不同的陆府,天赋异禀的她强势登上天地舞台。无情地帝皇,恶毒的二娘,待她重新归来,必定斩于剑下。
  • 哈佛晚间八点半

    哈佛晚间八点半

    哈佛有个著名的两小时论,即“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其实,这“两小时”只不过是人业余时间的一个“缩影”罢了,这个理论真正的意思在于,只有善于将业余时间用于提升自我人生高度的人,善于将业余时间变成自己人生规划和人生成长财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之人。
  • 笑面罗刹

    笑面罗刹

    姿色平平的女子,恬淡的笑容,司马家没脾气的三小姐。不显山,不显水,她是天山上雪老的关门弟子。“一个月内,把为师教的都学会,知道了吗?”仙风道骨的雪老刻意板着脸吩咐下面的弟子。“是,师傅”如出一辙的抬头,斜眼,懒懒的回答,准备散开,不想理会这个闲得无聊的老头子。“笑儿”古怪的撒娇声出自雪老之口,对象却是一个稚龄女童,淡淡的微笑挂在嘴角。“听到师傅的话了吗?”温柔的语气像是在询问。“是,师妹”整齐而洪亮的回答,却让一旁的雪老再一次的暗自落泪,师傅竟然不如徒弟有威信。不胆怯,不畏惧,面上依然是淡淡的微笑,她是幽萝谷谷主的唯一传人。“禀谷主,叛徒已捉拿回谷,请谷主明示”蒙面的黑衣人指着同时被扔在地上跪着的几个男子,恭敬的等候幽萝谷谷主吩咐。“背叛我的人,从来就只有死路一条”谷主阴沉的吐出,却见下面跪着的人反而露出了解脱的神色。“笑儿,交给你了”同样蒙面的黑衣谷主看向这里唯一的一个露出真面目的少女。“请谷主饶命啊,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起彼伏的求饶声顿时响彻了整个幽萝谷。新文:《嚣张宝贝黑道妈》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
  • 霸道总裁:女人别想逃

    霸道总裁:女人别想逃

    她卑微如尘埃,他高贵如神祇。他对她若即若离,她却难逃他的五指山。他们都是大玩家,谁用心便是输了。原来,他步步为营,不是对她不用心,而是过分用了心。他对她说:“你不愿意为我生孩子,我便找别的女人生,难道你有意见吗?”这般薄情的男人,她如何能托付?这般脆弱的感情,她何以为继?薄情转是多情累,只当失去之后,才发现,错失的是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