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8900000002

第2章

“国学”一词,始见于西周,原指由周王朝开设的专供“国子”就读的学校。自汉唐至明清,相沿此制,凡由朝廷设立的同类性质的学校,如太学、国子寺、国子学、国庠、国子监等,都可统称为“国学”。

今天的学术界对“国学”的概念一直争论不休,不过,多数学者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周易》有言:“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就是说,一个立志成为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应该多了解多领会前贤先哲的言论和行事,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那么,面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一般的中国人怎么去了解?怎么去学习?怎么去补上这一课?

无论从什么角度说,《论语》和《老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性著作,是中华文化中恒久的、朴素的、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两部代表性经典。

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本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入中小学课堂,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学校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中去。经典教育缺失的过与错,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抓住不放,如孔子的教导:“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只是这种教育现在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童蒙时期接受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它好比为一个人扎根和立规矩,有了这个根这个规矩,也才能够“成方圆”。至于已经荒废宝贵岁月的成年人,阅读经典,其实只能叫做补课。成效如何,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一颗敬虔的心。

历来的学者给我们开列的“国学书目”一般都在几十本以上,这对于专门的研究者来说确有必要,但用于启蒙、唤醒大众的经典,无须过多。骚塞有句提醒非常中肯:“多读如多食——不能消化也就完全无用!”

我认为,用于启蒙和唤醒中国大众的经典,首先是《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

学习国学,应该循序渐进。

《弟子规》,本为简单的儿童启蒙读物,但在今天,无论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历经世事的成年人,理解这些“简单”的人之为人的道理的人并不太多,所以须得继续补课。从其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一位佛学老法师将其与《四库全书》的价值相提并论。

《大学》,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因为它是“初学入德之门”。诵读《大学》,我们将进入学习做人的首要门径,懂得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懂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人路径。

《中庸》,揭示了天地万物和谐的奥妙。中庸是与天道相遥契的人道,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和哲学基础。中庸,通过人类社会无数个体自由自觉的劳动,使人人具备“万物皆备于我”的宇宙情怀。中庸之道,让“天地各就其位而运行不已,万物各得其所而生长繁育”。理解并践行中庸之道,人生将进入合乎常情、合乎常理、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的最佳状态。

《论语》,钻石一般珍贵的智慧,阳光和粮食一般的不可或缺。诵读《论语》,我们将理解为什么“仁者无敌”,并理解为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忠恕之道”,使我们向着“内圣外王”的目标修炼,促进人生境界自律性的提升。诵读《论语》,伟大的文化巨人孔子将伴随我们一辈子。

《老子》,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一部侯王教科书,一部至今无人超越的政治学、教育学或整体管理学,其内涵“超过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老子阐发的道家学说,后世有人用以修身齐家,有人用以养生延寿,有人用以克敌制胜,有人用以经营管理,有人用以治国平天下,如此等等,无所不有。其不朽的价值在于:自然本真本原的道德体系,融入宇宙天地的生命境界,柔胜刚弱胜强的生存哲学,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法则,万物对应统一的辩证思维,道为本术为末的教育理念,无为而无不为的王者智慧,根除人类危机的治世药方。所以美国学者蒲克明肯定地说:《老子》是未来大千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

易学是中华文化之源,《周易》和老子、孔子不可分割。《易经》、《易传》和《老子》是传统易学的奠基性著作。读懂了《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周易》的义理便更易明了,并且可进一步深入中国国学这座大山。

学习国学,必须阅读原典。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人把国学当做一种用以牟利的特殊商品,充斥图书市场的国学出版物良莠不齐,粗制滥造者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某些高校开办的“天价国学班”,与国学所标举的道德人文精神显然背道而驰。而且,许多人仅仅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国学,目的只是从中寻找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等有用的技巧,实在是将中国国学简单化庸俗化了。

不读原典,我们无法分辨导师们解读的真伪,无法摆脱对老师、名师和“大师”们终身的仰视和依附。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我们只能亲口去尝尝。

不读原典,我们只能人云亦云,没有资格没有能力去判别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经典,其实无需花费那么高昂的学费,无需长期奔波坐进名校的课堂,无需“大师们”不厌其烦地讲解。

读经是最经济的教育之道,倘若我们认真诵读,潜心体会,并且身体力行,一定会获益无穷。

学习国学,宜儒道佛并重。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佛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

儒、道、佛三家,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你是你,我是我。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经典智慧,高度概括就是“容”、“中”、“和”——包容之容、中庸之中、和谐之和。

儒、道、佛三家之间,曾经有纠葛、有矛盾、有斗争,但更有相互的吸收与融合。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文化一直延续着儒、道、佛三家共存并进的格局。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文化政策,绝大多数时期也都强调三家并用。南宋孝宗皇帝赵昚就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南怀瑾先生比喻: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则是药店。意思是三家皆是我们的必须。少林寺则有这样的对联:“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丰子恺认为人生本来就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的分野。我对此深以为然,并将人的认知能力分为五个层次:世俗的高度、领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生命的高度、宇宙的高度。我认为中国儒道佛的智慧早已到达了人类认知能力的最高层次。

因为重在体会、感悟,在我眼里,看到的主要是儒、道、佛三家之同,而非三家之异,并且我认为读通儒、道、佛任何一家,都能深刻领悟生命的智慧。但是,我们一般的人又实在难以学精悟透,而学儒不精易于迂腐,学道不精易于消极,学佛不精易于迷信,所以,学习国学宜三家并重,以免有失偏颇,更好地体会、感悟担当的精神、超然的情怀和无我的境界。

学习国学,当怀敬畏之心。

直到现在,中国的许多人一直都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他们对学习和理解中国国学经典其实没有什么兴趣,更不懂得从字里行间去领悟先哲们的精与神,而是像代表“真理”和“正义”的法官,把历经几千年岁月检验的经典当做囚犯来审问和逼供,还自以为是“创新”和“创造”。这正应了蒲伯所言:“天使不敢践踏的地方,蠢材蜂拥而至”;也应了一句德国的谚语:“笨蛋虽笨,但还有更笨的人为他喝彩。愚蠢和傲慢同是一树之果。”

犯了这种通病的人们,我看正好对应了老子所说的“下士”,对应了庄子所说的“井蛙”、“夏虫”、“曲士”,永远处于孔子所说的“中人以下”。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智慧,无论什么光辉,也无法将他们唤醒。

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博德利·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我读前人的著作,如休谟或康德,有一个视为当然的假定,即这些作者比我聪明得多。如果不然,我又何必浪费自己和学生的时间去研读他们的著作呢?如果我偶然在他们的论证中见到了一点错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们自己一定早已见到了这个错误,并且处理过了。他们在哪里见到并处理了这点错误呢?这是我必须继续寻找的;但所寻找的必须是他们自己的解答,而不是我的解答。因此我往往发现:有时是由于历史的限制,我的问题在他们的时代根本不可能发生;有时则是由于我忽略了或未曾读到他们别的著作。总而言之,他们的著作中决没有简单的一般错误,也没有关系重大的错误。”这番自白充分表现了西方学人读书的虚心与谦逊。

经典,非一次性消费品,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

这些年来,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忏悔之心,持续地阅读国学经典。我不敢像那些“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的人,仅仅浏览一二,就凭着一知半解的西方观念,对我们的国学经典指指点点横加批判。

我是一个传媒人,我坚信中国的文化经典中蕴含着本真、本原、全面、深刻、系统、科学的人才观和方法论。传播古圣先贤做人、识人、用人的智慧,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我看来,漠视人类文化经典、不尊自然大道的人,不可为师为官!“正本清源,树德开慧,道术并重,标本兼治”当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教化的方针和总则。

对于古往今来的智者们,我也无限感恩。没有他们学习、研究的成果,我和无数“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的人一样,必然缺少很多的借鉴养分,必然出现更多的疑惑,也必然会走更多的弯路;没有他们相通相融的智慧名言和哲理故事丰富自己,我的体会和感悟将会黯然失色。

我的体会和感悟,这些年来已与许多热心的读者多次交流。我没有什么新奇的观点,若有些许闪光之处,那是被经典的智慧照亮;若有错漏和谬误,责任一定在我自身。所以我诚挚地期待着读者、专家的批评与指正。

主编《四库全书》的清代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南怀瑾先生对此深以为然: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强调来说,无不是中国古人说过的话。所以纪晓岚一生之中只是编书——整理前人的典籍,将中国文化作系统的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者们学习,他自己的著作只有《阅微草堂笔记》一册而已。

“日出唤醒大地,读书唤醒头脑”。在这个知识文化读物远远多于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时代,我编撰的《宝重〈弟子规〉》、《体会〈论语〉》、《感悟〈老子〉》等《唤醒》系列,只是祈望促使人们认真读上几本国学原典,从而将自己唤醒。若能如此,那将是我一生的满足。

同类推荐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

    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何塞普·佩普·瓜迪奥拉是一个备受赞誉的防守型中场,他在巴塞罗那度过了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伟大的约翰·克鲁伊夫的“梦之队”成员,代表赢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的首个欧洲冠军杯。退役后,瓜迪奥拉成为了教练,于2008年接替里杰卡尔德成为巴萨一队主帅。在他的第一个赛季,他带领球队获得三冠王,问鼎西甲联赛、国王杯和欧洲冠军联赛——成为欧冠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教头。接下来的赛季中,俱乐部完成了六冠王的伟业,踢出了世人所见过的最美妙的足球。本书详细讲述了瓜迪奥拉如何带领巴萨踢出漂亮足球并且赢得一个又一个的冠军,揭秘瓜迪奥拉离开巴萨的真实原因以及签约拜仁的具体过程……
  •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 李小龙和我的旧时光:半生修行,一生怀念

    李小龙和我的旧时光:半生修行,一生怀念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的伊丽莎白医院猝然离世,年仅33岁。他的去世带给香港乃至世界极大震动,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众说纷纭,甚嚣尘上。几天后,香港《新星日报》爆出猛料:李小龙死前昏迷处并非如之前报道的那样是在其自己家中,这位功夫巨星真正的死亡地点是香港著名女星丁珮的寓所内!一时间无数非议包围了这个26岁的女人……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热门推荐
  • 梦想旅纪

    梦想旅纪

    怪异的世界之中,小铁匠李逸身怀铸剑神技,而对于立志消灭魔王、拯救世界的少女来说,这却是一场意外。(不管你信不信,这是一个一言不合、拔剑就砍的故事)
  • 血色兰花

    血色兰花

    一桩突发于东京的国际兰花走私案,打破古镇 云江的宁静。刀光血影连夺数命,云遮雾绕案情迷离;算命扑克步步追杀,情色陷阱丝丝入扣;古刹展神秘兰图,深山护绝世奇葩;爱恨情仇理还乱, 生离死别两茫茫;真凶饮弹,卧底深藏;大盗百密一疏,警探智勇双全——枪声响起,有情人魂归何处;风雨过后,贵妇兰青翠欲滴。
  • 毒后太傲娇

    毒后太傲娇

    为爱她散去一身毒,一身修为,丢弃唾手可得的馆主之位,换来的却是一场置她于死地的阴谋。洞房花烛夜,星辰变,夏寒熏用满身鲜血换取了一次重生机会,一次复仇机会。重生回来,又是洞房花烛夜,夏寒熏成了夏家代替天才六小姐出嫁的废材七小姐,夫君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极丑男子,幽冥教鬼王。绝脉不能修炼,没关系,她自己治,照样问鼎武学颠峰,照样帮自己报仇;夫君是鬼王没关系,姐姐自有办法御夫。可是这天下第一俊男四王爷是谁?我的夫君又是谁?王爷,别藏了,我认得你。
  • 三分管人 七分做人

    三分管人 七分做人

    管理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领导者要想做好管理,在管人之前就要先学会做人,一切要先从自我的修炼与提高开始。
  • 王妃嫁到,王爷的代嫁萌妻

    王妃嫁到,王爷的代嫁萌妻

    洛瑶瑶,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子,因一场意外穿越至古代当一个并不受宠爱的二小姐,还要替人嫁给瘸子王爷,可没想到王爷并不是真瘸,洛瑶瑶崩溃,说好的瘸子呢?那两个小妾算怎么回事。【小剧场一】“王爷,王妃到了”门外的一名小厮看到王妃怒气冲冲的走了过来,赶紧朝着屋里通报。“本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话音刚落,“哐当”一声,门被撞的摇摇晃晃的。书房门口站着一个一个手掐着腰的女子,后面还带着一群丫鬟。【小剧场二】“王爷,本王妃想外出游玩,顺便带一个美男,至于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家吧。”说完,就准备朝着外面走去,却被某王拉着手。“王妃,难道本王就不是美男了吗?嗯~”
  • 浩宇by和韵涵

    浩宇by和韵涵

    他是军区里的冷面煞神,讨厌和女子接触。一旦有女子靠近,他像丢垃圾一样。把她们丢到一边。但当他,遇到她时。什么讨厌和女子接触,在她的面前,都变成了虚无。她是豪门千金,从小被父母扔在爷爷家养着。让她渴望着温暖,爷爷也很疼她。长大后,父母想弥补时。她早已不再天真,全身上下透着清冷的气息。
  • 妃比寻常

    妃比寻常

    摊上穿越这事她认了,可也别倒霉没下限啊!什么妖孽王爷,变态庄主,腹黑太子;把姐当人渣吸铁石啦?还有还有,她居然是个异类小妖女?不管了,她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谁敢挡路,信不信姐拿平底锅拍死你!新书《医妃冲天:妖孽王爷你别拽》新鲜出炉,欢迎阅读。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努力,才配有未来

    努力,才配有未来

    小川叔珍藏精华正能量暖心文章随笔集,有鼓励、有鞭挞、有耳光,用最真实的真挚的方式为你剖析职场和社会的人情冷暖。用30几年的人生攀爬经历指导迷茫中的孩子们。小川叔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没有人能够替你的人生负责,不要指望上天的恩赐。书中很多小川叔奋斗故事和奋斗经历,当你想退缩的时候,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当你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的时候你需要小川叔。
  • 倾世毒医

    倾世毒医

    生来就是上一代恩怨的牺牲品,过着被死神追赶的日子,所以,水玉烟极度任性!也因此她性情淡薄疏离,相信无情不似多情苦。偏偏出现了个仓行云,愿将行云付流水。他打破了她的藩篱,为她卷入是非,甚至不惜放弃一切!偏偏她就动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