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8900000002

第2章

“国学”一词,始见于西周,原指由周王朝开设的专供“国子”就读的学校。自汉唐至明清,相沿此制,凡由朝廷设立的同类性质的学校,如太学、国子寺、国子学、国庠、国子监等,都可统称为“国学”。

今天的学术界对“国学”的概念一直争论不休,不过,多数学者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周易》有言:“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就是说,一个立志成为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应该多了解多领会前贤先哲的言论和行事,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那么,面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一般的中国人怎么去了解?怎么去学习?怎么去补上这一课?

无论从什么角度说,《论语》和《老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性著作,是中华文化中恒久的、朴素的、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两部代表性经典。

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本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入中小学课堂,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学校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中去。经典教育缺失的过与错,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抓住不放,如孔子的教导:“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只是这种教育现在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童蒙时期接受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它好比为一个人扎根和立规矩,有了这个根这个规矩,也才能够“成方圆”。至于已经荒废宝贵岁月的成年人,阅读经典,其实只能叫做补课。成效如何,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一颗敬虔的心。

历来的学者给我们开列的“国学书目”一般都在几十本以上,这对于专门的研究者来说确有必要,但用于启蒙、唤醒大众的经典,无须过多。骚塞有句提醒非常中肯:“多读如多食——不能消化也就完全无用!”

我认为,用于启蒙和唤醒中国大众的经典,首先是《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

学习国学,应该循序渐进。

《弟子规》,本为简单的儿童启蒙读物,但在今天,无论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历经世事的成年人,理解这些“简单”的人之为人的道理的人并不太多,所以须得继续补课。从其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一位佛学老法师将其与《四库全书》的价值相提并论。

《大学》,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因为它是“初学入德之门”。诵读《大学》,我们将进入学习做人的首要门径,懂得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懂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人路径。

《中庸》,揭示了天地万物和谐的奥妙。中庸是与天道相遥契的人道,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和哲学基础。中庸,通过人类社会无数个体自由自觉的劳动,使人人具备“万物皆备于我”的宇宙情怀。中庸之道,让“天地各就其位而运行不已,万物各得其所而生长繁育”。理解并践行中庸之道,人生将进入合乎常情、合乎常理、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的最佳状态。

《论语》,钻石一般珍贵的智慧,阳光和粮食一般的不可或缺。诵读《论语》,我们将理解为什么“仁者无敌”,并理解为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忠恕之道”,使我们向着“内圣外王”的目标修炼,促进人生境界自律性的提升。诵读《论语》,伟大的文化巨人孔子将伴随我们一辈子。

《老子》,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一部侯王教科书,一部至今无人超越的政治学、教育学或整体管理学,其内涵“超过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老子阐发的道家学说,后世有人用以修身齐家,有人用以养生延寿,有人用以克敌制胜,有人用以经营管理,有人用以治国平天下,如此等等,无所不有。其不朽的价值在于:自然本真本原的道德体系,融入宇宙天地的生命境界,柔胜刚弱胜强的生存哲学,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法则,万物对应统一的辩证思维,道为本术为末的教育理念,无为而无不为的王者智慧,根除人类危机的治世药方。所以美国学者蒲克明肯定地说:《老子》是未来大千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

易学是中华文化之源,《周易》和老子、孔子不可分割。《易经》、《易传》和《老子》是传统易学的奠基性著作。读懂了《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周易》的义理便更易明了,并且可进一步深入中国国学这座大山。

学习国学,必须阅读原典。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人把国学当做一种用以牟利的特殊商品,充斥图书市场的国学出版物良莠不齐,粗制滥造者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某些高校开办的“天价国学班”,与国学所标举的道德人文精神显然背道而驰。而且,许多人仅仅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国学,目的只是从中寻找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等有用的技巧,实在是将中国国学简单化庸俗化了。

不读原典,我们无法分辨导师们解读的真伪,无法摆脱对老师、名师和“大师”们终身的仰视和依附。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我们只能亲口去尝尝。

不读原典,我们只能人云亦云,没有资格没有能力去判别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经典,其实无需花费那么高昂的学费,无需长期奔波坐进名校的课堂,无需“大师们”不厌其烦地讲解。

读经是最经济的教育之道,倘若我们认真诵读,潜心体会,并且身体力行,一定会获益无穷。

学习国学,宜儒道佛并重。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佛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

儒、道、佛三家,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你是你,我是我。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经典智慧,高度概括就是“容”、“中”、“和”——包容之容、中庸之中、和谐之和。

儒、道、佛三家之间,曾经有纠葛、有矛盾、有斗争,但更有相互的吸收与融合。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文化一直延续着儒、道、佛三家共存并进的格局。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文化政策,绝大多数时期也都强调三家并用。南宋孝宗皇帝赵昚就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南怀瑾先生比喻: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则是药店。意思是三家皆是我们的必须。少林寺则有这样的对联:“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丰子恺认为人生本来就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的分野。我对此深以为然,并将人的认知能力分为五个层次:世俗的高度、领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生命的高度、宇宙的高度。我认为中国儒道佛的智慧早已到达了人类认知能力的最高层次。

因为重在体会、感悟,在我眼里,看到的主要是儒、道、佛三家之同,而非三家之异,并且我认为读通儒、道、佛任何一家,都能深刻领悟生命的智慧。但是,我们一般的人又实在难以学精悟透,而学儒不精易于迂腐,学道不精易于消极,学佛不精易于迷信,所以,学习国学宜三家并重,以免有失偏颇,更好地体会、感悟担当的精神、超然的情怀和无我的境界。

学习国学,当怀敬畏之心。

直到现在,中国的许多人一直都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他们对学习和理解中国国学经典其实没有什么兴趣,更不懂得从字里行间去领悟先哲们的精与神,而是像代表“真理”和“正义”的法官,把历经几千年岁月检验的经典当做囚犯来审问和逼供,还自以为是“创新”和“创造”。这正应了蒲伯所言:“天使不敢践踏的地方,蠢材蜂拥而至”;也应了一句德国的谚语:“笨蛋虽笨,但还有更笨的人为他喝彩。愚蠢和傲慢同是一树之果。”

犯了这种通病的人们,我看正好对应了老子所说的“下士”,对应了庄子所说的“井蛙”、“夏虫”、“曲士”,永远处于孔子所说的“中人以下”。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智慧,无论什么光辉,也无法将他们唤醒。

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博德利·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我读前人的著作,如休谟或康德,有一个视为当然的假定,即这些作者比我聪明得多。如果不然,我又何必浪费自己和学生的时间去研读他们的著作呢?如果我偶然在他们的论证中见到了一点错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们自己一定早已见到了这个错误,并且处理过了。他们在哪里见到并处理了这点错误呢?这是我必须继续寻找的;但所寻找的必须是他们自己的解答,而不是我的解答。因此我往往发现:有时是由于历史的限制,我的问题在他们的时代根本不可能发生;有时则是由于我忽略了或未曾读到他们别的著作。总而言之,他们的著作中决没有简单的一般错误,也没有关系重大的错误。”这番自白充分表现了西方学人读书的虚心与谦逊。

经典,非一次性消费品,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

这些年来,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忏悔之心,持续地阅读国学经典。我不敢像那些“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的人,仅仅浏览一二,就凭着一知半解的西方观念,对我们的国学经典指指点点横加批判。

我是一个传媒人,我坚信中国的文化经典中蕴含着本真、本原、全面、深刻、系统、科学的人才观和方法论。传播古圣先贤做人、识人、用人的智慧,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我看来,漠视人类文化经典、不尊自然大道的人,不可为师为官!“正本清源,树德开慧,道术并重,标本兼治”当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教化的方针和总则。

对于古往今来的智者们,我也无限感恩。没有他们学习、研究的成果,我和无数“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的人一样,必然缺少很多的借鉴养分,必然出现更多的疑惑,也必然会走更多的弯路;没有他们相通相融的智慧名言和哲理故事丰富自己,我的体会和感悟将会黯然失色。

我的体会和感悟,这些年来已与许多热心的读者多次交流。我没有什么新奇的观点,若有些许闪光之处,那是被经典的智慧照亮;若有错漏和谬误,责任一定在我自身。所以我诚挚地期待着读者、专家的批评与指正。

主编《四库全书》的清代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南怀瑾先生对此深以为然: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强调来说,无不是中国古人说过的话。所以纪晓岚一生之中只是编书——整理前人的典籍,将中国文化作系统的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者们学习,他自己的著作只有《阅微草堂笔记》一册而已。

“日出唤醒大地,读书唤醒头脑”。在这个知识文化读物远远多于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时代,我编撰的《宝重〈弟子规〉》、《体会〈论语〉》、《感悟〈老子〉》等《唤醒》系列,只是祈望促使人们认真读上几本国学原典,从而将自己唤醒。若能如此,那将是我一生的满足。

同类推荐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图说世界名人: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介绍了,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兰。他于40岁时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彼得·林奇传

    彼得·林奇传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描述作者是怎样从一个高尔夫球童成长为一个著名投资公司基金经理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作者传奇的13年投资生涯,第三部分则从作者的传奇人生中跳出来,把他一生的投资经验加以总结。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既可以作为证券投资者的参考教材,也适用于普通大众投资者,尤其对中国的股民和基民来说,更具实用性。
  •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劳动人民推动的,这是几千年来思想家们总结出的结论。然而,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又影响着人们。因为,大思想家的思想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升华和结晶。本书所选的大思想家,都对世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行为、思考等等领域。
热门推荐
  • 在组织部的岁月

    在组织部的岁月

    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就像马缰一样,无形地牵引着你,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就说自己吧,从小学迷念上写作开始,一直坚持跋涉在这条道路上。不过,我也是有节制的人,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当工作繁重的时候,我会放下担子,使自己轻装前行。当工作轻松下来,我又会抓住一切时机,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文学梦想。报告文学集的诞生就是如此,因为当时我在组织科负责,每年都要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我借给被评上的同志准备先进事迹材料,稍稍地存有那么一点点小私心,在安排工作中有意识地选择了事迹比较感人的同志,亲自深入到其所在单位……
  • 残狼灰满

    残狼灰满

    人们大概只知道动物的天性无非是强者为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和异类相残等等,却不大知道动物世界里也有智慧和情感,也有“伦理关系 ”和“道德情操”。这并不是小说家的杜撰。请看这本《残狼灰满》,那只已经断了两条右腿的残狼,如何仍然主宰着一群健狼;那只被猎人发现了老窝的公狐,如何保护自己的家族;那只由红奶羊奶大的狼崽,如何与同类反目;那只为保护后代安全的老狼,如何与金雕在蓝天拼搏…… 《残狼灰满》所收作品中有多篇获得全国奖。
  • 亲亲星星糖骑士

    亲亲星星糖骑士

    只要吃下这颗美味的糖果去亲吻心爱的人,就能与他心灵合一!齐若叶,为了你梦中的骑士,豁出去吧!咦?可是……我怎么好像吻错了人?而且……而且我怎么会突然变成了一个超级美少年?等等,这张脸好像熟悉……啊!他不就是那个冷得像冰块一样的高傲天才交换吗?缤纷校园的魔法乌龙恋曲,亲亲星星糖的甜蜜爱情法则,带来不一样的感动!
  • 双天行

    双天行

    束发少年头,茕茕道上游。神魔逐鹿去,我自蝶衣留。他是一位明朝的书生少年,他有一颗热血纯真的心,然而天道鸿蒙,修炼之世离乱,经历了穿越和世事浮沉,他终于明白,问道,不只为生存。这本书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复杂世界,变幻人性。你想不想保持简单,简单爱,简单活,简单而坚定地走下去?少年时,不要问天下谁是第一。你是,我是,我们大家都是。本书已建书友群:9665104,喜欢《双天行》的亲们可以申请加入哦。
  • 清穿之福晋不好惹

    清穿之福晋不好惹

    一夕穿越,兰曦成了康熙第十子胤誐的嫡福晋。新婚之夜,刚入门的十福晋就开始了她长达一生跑路之旅!一次没跑掉,再跑!两次没跑掉,继续跑!有事儿跑,没事儿还跑……跑着跑着,肚子里揣上了包子。不怕,咱接着跑!这是一个逗逼穿越福晋遇上蛮横不讲理武夫王爷的爆笑故事。【欢迎小可爱们收藏,品阅!】
  • 诺奖大师精选集(全集)

    诺奖大师精选集(全集)

    今年不发诺奖怎么办?诺奖发了一百年,九成都是凡品,穿透不过三年时间,眨眼间想不起名姓。记得的,就那么几个“大作家”:马尔克斯、萨拉马戈、艾丽丝·门罗、托妮·莫里森、V.S.奈保尔、川端康成。这些穿越百年光阴的诺奖大师杰作,足以流传到下一个百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每次重读都能获得如初读般那样震撼,是即使初读也像遇见故友般那样亲切。本集共收录诺奖得主的6部代表作品:《百年孤独》《失明症漫记》《最蓝的眼睛》《逃离》《米格尔街》《东京人》。
  • 快穿:炮灰打脸手册

    快穿:炮灰打脸手册

    烂尾,无厘头很多bug,不建议看。所以千万不要看,说真的。
  • 江南碧血(二)

    江南碧血(二)

    望楚堂中走出的人四十来岁年纪,一身书生袍袖,却是个敦厚儒者。另有三名弟子跟在后面随侍而出,也都如司徒逸等六人一般,头戴白玉。儒者走出堂前五步,向着天台上众弟子轻轻招了招手,跪礼的众人轰然站了起来,整齐划一。而后他负手挺立,转目看向孤立圈中的聂轻尘。聂轻尘望着他,半响没有言语,眼中却似有纷杂湿润的光色在跳动。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弯腰行礼,极其沙哑地问候道:“陈大侠,久违。近来,一切可好?”陈渭城微微一笑,言道:“确是久违。有个师弟在外面作恶,弄得门楣蒙羞,你说,好是不好?”
  • 快穿之男主崩坏进行时

    快穿之男主崩坏进行时

    自从尹霜绑定了这个作死系统之后,每天的日常就是被系统催着作死,崩剧情,虐主角。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尹霜:我要让这个男主一无所有!某男主深情:我把所有都给了你。???尹霜:这个剧情我要崩,感情线我也要崩。某男主(一把扔掉自己的未来老婆):好,你说什么都对。……很久以后,get到真相的尹霜欲哭无泪:所以你能离我远点,不要再缠着我了吗?#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感情线没了,当然也要赔。
  • 我有一只临摹眼

    我有一只临摹眼

    春秋孕育十二载,一朝觉醒右眼,拥有临摹之力。【神通术法】【炼丹炼器】【天赋传承】【过去记忆】统统轻松获取。然后苍寒发现了一堆穿越者超凡者和气运者……你是剑仙转世?很好,剑仙传承到手。你的戒指里面有老爷爷?太棒了,老爷爷在手,天下我有。什么?你是气运之子,命运宠儿,来自华夏,诸天万界唯一主角?没事,马上这些都将属于我。ps1:原书名《一眼超脱》ps2:看完三章,不好看来打我 ps3:书友群:96171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