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霞
2009年,祖国60岁大寿,2009年,《儿童文学》杂志创刊46周年,平均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册,创历史最好水平。
回首《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无不与祖国同步。1963年《儿童文学》高调问世,据说创刊号一印再印,一直印了30多万册。可惜三年只出了10本,就遭遇到文化大革命而被迫停刊。这一停就是十年,恰与祖国“文革”十年厄运同命。197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恰在这一年《儿童文学》复刊,伴随着祖国的春天、文学春天的到来,《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最高发行量曾接近57万册。然而,改革之初,新旧交替之时,国家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学习游泳,也着实呛了几口水,发行量从57万一路下滑到5万多册,《儿童文学》又进入了徬徨的低谷之中。1997年应是《儿童文学》发展的转折点,就在这一年,我们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重新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即适应时代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精品战略,走坚守与创新并重之路。
所谓坚守,就是坚守《儿童文学》的办刊方针,坚持纯文学特色,追求艺术上的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坚守传统的主流文学的办刊方向,给少年儿童提供一方纯净的文学净土,给作家们保留一块坚守的精神家园。
所谓创新,主要是办刊理念的创新。即转变观念,认清在商品经济大背景下,《儿童文学》既是文化产品,又是商品。是商品就要适销对路,就要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因此提出《儿童文学》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不好高骛远,更不能固步自封,要适应新观念、新思维、新潮流,刊物要与时代同步,鼓励作家热忱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的新生活,让刊物与当代少年儿童血脉相连,心气相通,把《儿童文学》全力打造成一份代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水平的、深受读者欢迎的精品纯文学刊物。
观念的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这才有了1997年的改版、调整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发行模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从而使《儿童文学》杂志走上了一条高速平稳的发展道路。历经十年努力,2006年在单本月发行量接近57万的历史最高水平之时,创办了半月刊。2008年在下半月刊月发行量超过30万册时,创办了旬刊。下旬刊创办半年,月发行量就达到了20万册,一年之后超过30万册。2009年1月份,《儿童文学》每月3本,每月总发行量闯过了100万大关。经过一年的考验,全年平均月发行量稳超百万。
一本小刊,见证历史,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儿童文学》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紧相连,是改革开放让《儿童文学》再度崛起,是改革开放给《儿童文学》带来了新的辉煌,这份辉煌是几代作家、编辑、读者共同创造的。于是在庆祝《儿童文学》平均月发行量过百万之时,我们萌生了编辑这套《〈儿童文学〉百万纪念文集》的想法。
从1963年到2009年底,《儿童文学》真正出版36年,280期。共有5代作家,2000多位作者,创作发表了10000多篇作品,这本刊物可谓影响深远、底蕴深厚、惠存颇丰。编选这套“百万纪念文集”的目的,就是梳理历史,检阅队伍,擦亮珠玑,荟萃精品,让这些文华典章再飨后人,并满足人们收藏经典之需。
因为已有了前几年编选的《儿童文学》典藏书库,《一路风景》、《盛世繁花》、《岁月留香》等丛书久销不衰,此番做的是一本精雅装帧、限量发行、精中选精、优中选优之收藏版。
本着知名作家每人只限一篇的原则,我试图让此书具有史料价值、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期望这一版本成为《儿童文学》的传世之作,或者说把这一版本做成《儿童文学》的权威选本。为此既要照顾到历史又要照顾到现实,既要照顾到人又要照顾到文本,既要照顾到作家又要兼顾到读者。尽量做到名家名作不去不漏;从读者的角度考量,所收篇目尽量少一些时代印迹、政治色彩。
而实际上史料价值与市场价值难以两保,名家与名作难以互映,作家与读者也难以兼顾,自己最初的理想并未达到。这一切皆因篇幅所限,每人只收一篇,好多名篇、新秀未能入选,对此我深感痛心与无奈。同时深感亏欠了一些作家,特别是那些几十年、十几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儿童文学》的老朋友们的作品因种种原因未能入选,心中深藏歉意。
好在这部“百万纪念文集”,将几十年来一本刊物的主要作家的主要作品荟萃,品质上乘。《儿童文学》从1963年创刊,然后一期一期、一年一年走来,从这个版本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足音,此刊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祖国共奋进。46年的历程,她和祖国一样经历了大风大浪,大起大落。但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大批作家,用他们的心灵守护着这片精神家园,为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他们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地默默耕耘在这块园地上,这才是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儿童文学》今天的辉煌是入选作家和未入选作家共同创造的,《儿童文学》的明天也是属于全国所有作家和全体少年儿童的。
(作者系《儿童文学》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