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下次再有人欺负你,你就拿板砖‘削’他!”这样的“叮嘱”不是漫画中的情节,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受欺负时就这样告诉他们。
快放学的时候,小学二年级的小雪的同桌要借橡皮,可小雪却以要装书包为由没借给他。结果小雪的同桌非常生气,用手推了小雪一下,还说小雪是“小抠”。小雪回到家向母亲王女士诉说自己受欺负的经过。“记住了,在外边谁要是欺负你,你不要哭,谁打你你就打谁。”王女士当时这样对小雪说。
曾做过这样一次调查:如果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办?结果40%的家长遇到孩子在学校和同学产生矛盾时,让孩子采取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方式;30%的家长告诉孩子找老师解决问题;20%的家长告诉孩子可以找班干部或找对方直接谈;10%的家长会直接找另一方的家长解决这个问题。
家长怕孩子吃亏,我们可以理解,但不应教孩子采取暴力方式,要充当和平使者。遇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如果是在学校里,最好通过老师来解决。如果不是发生在学校,家长最好先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真相。如果矛盾的主因是自己的孩子,应该主动向同学道歉;如果矛盾的主因不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和对方的家长沟通。
小学阶段是人格培养的关键阶段,让孩子从小吃一些亏,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家长可换个角度看待孩子被欺负的问题,应让孩子知道生活就是充满酸甜苦辣的。
有一次小杰与小静一起玩时不小心打着了小静,小静哭着回了家。于是不一会儿,小静的妈妈就带着小静满处寻小杰要为女儿讨个说法,直到找到小杰家里让小静也打了小杰几下才罢休。
我们能理解那位妈妈的心情,但这种“以牙还牙”式的教育方法可能会招致孩子吃更多的亏。因为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徒增孩子的心理负担不说,还容易助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而攻击性行为太强的孩子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受小伙伴的欢迎,最终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同时,父母还应该教给孩子必要的防卫方法,如躲闪、用手挡面等。因为孩子在学习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也正是在这种摩擦中,孩子会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逐步相互适应。因此,在处理孩子间的争吵和纠纷时,家长首先要向孩子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然后帮助孩子分析谁对谁错,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以及就如何解决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等等。相信孩子会在冲突﹑挫折和面临的问题中长大、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