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600000014

第14章 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 (3)

张恨水本不满母亲包办婚姻,但他不忍拒绝母亲,只能同意。转眼到了成亲之日,张府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张恨水像木偶一样穿上了新衣,与新人拜了堂。等进入洞房,秤杆子挑开红头盖,张恨水才发现,眼前的新娘相貌平平,身材矮胖,与母亲口中的女子大相径庭,他大受屈辱,后来写下了小说《青衫泪》。但为了母亲,他勉强接受了徐大毛。

婚后,张恨水的妹妹其范为大嫂更名徐文淑,并教她读书习字。徐文淑曾产下一女,但不幸夭折。

结婚不到半年,张恨水便出外谋事。及至1926年,徐文淑随全家迁居北平时,张恨水已经娶了胡秋霞,并有了一个女儿。徐文淑没有怨言,和胡秋霞相处融洽。

张恨水的母亲心疼儿媳,总希望徐文淑能有个孩子,老有所依。1927年,徐又生下一子,不幸夭折。从此,徐文淑认为是自己苦命,基本过着单身生活。1928年,胡秋霞生下儿子张小水,下地不哭,是徐文淑抱在怀里救活的。从此,徐视张小水如同己出,而张恨水的孩子们都叫徐“大妈”。

抗战爆发后,张恨水将徐文淑与胡秋霞安顿在安徽老家。1946年,胡秋霞与子女返回北平,徐文淑独自留在潜山照顾婆母,张恨水给她购置了土地、房屋。到土改时,徐因为有地,被划成地主,只能离开潜山县,住在安庆市的一座小楼里,深居简出。张每月给她汇寄50元生活费,徐常开心地对人说:“我嫁了个摇钱树呢。”1955年,张恨水曾去看望她。

1958年10月的一天,徐文淑上街去给张小水寄信时中风,跌倒在地。路人过来搀她,她指指腰兜。人们从兜里的信上找到了她家的地址,并把她送入医院,不久。她便与世长辞。临终前,她留下遗言,将两枚金戒指分别送给胡秋霞和周南,以作纪念。

1919年,张恨水到北京后,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生活很是辛苦。当时张已经三十岁,客居北京,举目无亲,内心非常苦闷。

一次,张恨水到“贫民习艺所”(一个救济院性质的慈善机构)去采访,那里收容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女孩大了,院方还负责为她们介绍婆家。院方把女孩们的照片挂在办公室里,在许多照片里,张恨水选中了一个女孩,交了一笔押金和自己的照片,等着院方通知。当时一个商人也看中了这个女孩,也交了押金和照片,在两张照片中,女孩选择了张恨水。女孩姓胡,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江边小镇,父亲是一个靠挑水过活的穷人。四五岁时她被拐卖到上海,给一个杨姓人家当了丫鬟。杨家搬到北平,她也来到北平。一次,她不堪忍受毒打从杨家逃了出来,在巡警的指点下来到贫民习艺所。

张恨水从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取“秋霞”二字为女孩取名胡秋霞。他先将胡秋霞寄养在一对老夫妇家中,两人培养出感情后,才办了婚礼。

胡秋霞悉心照料张恨水的生活,使张可以安心工作,这之后,张恨水迎来了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张也手把手地教她读书识字,到《春明外史》连载时,胡秋霞已经可以看小说了。

张恨水名噪京城后,杨家人慕名前来攀亲,认了胡秋霞做养女,说这样可以提高她的出身门第,方不辱没大作家张恨水;又带了许多金银首饰,送给他俩刚出生的女儿;还接胡秋霞回家,说是回娘家走走亲戚。

后来,张恨水根据胡秋霞的生活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落霞孤鹜》。小说出版后,立即被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看中,于1931年拍成了电影,由胡蝶主演。张还将杨家人认胡秋霞做女儿一事写进了另一部小说《金粉世家》,见第九十八回“院宇见榛芜大家中落,主翁成骨肉小婢高攀”。

胡秋霞只是粗通文墨,她与张恨水之间缺少张恨水向往的那种才子佳人式的浪漫。而杨家经常让胡秋霞去打牌,有时胡还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张恨水很是失落。

1928年,张恨水遇到了一位美国留学归来的才女,二人互生爱慕。才女提出,如果张恨水想和她结婚,必须先和胡秋霞、徐文淑离婚。张恨水觉得一旦离婚,胡、徐将失去生活的依靠,于是他毅然挥剑斩断情丝。

接下来,张恨水遇到了其一生的爱人周南。胡秋霞很是愤怒,她闹过,想过离婚,撕碎了以前所有的照片。有一天,胡秋霞趁张恨水不在家,打上周南家门,把玻璃都砸掉了。但在婆母和家人的劝说下,为了三个幼小的儿女,她最终还是妥协了,常常借酒浇愁。

胡秋霞对钱看得很淡,张恨水给她的私房钱,她从不会自己享受,张恨水办《南京人报》时,她毅然拿出2000元大洋帮助张购买印刷设备。

抗战时期,张恨水在重庆,胡秋霞和家里人被留在了安徽老家。由于战争,张恨水寄钱只能寄到金寨,每次胡秋霞都要赶两百多里山路冒着危险把一家人的活命钱取回来。张恨水老家的人对胡秋霞的评价是,很像一个侠女,“爱劳动,胆子大,心眼好”。

抗战胜利后,张恨水将胡秋霞母子接到北平,刚开始住在张恨水单位的宿舍里。1948年,她生下女儿张正后,为了更好地照顾胡秋霞,张恨水将她接回了家,和周南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次年,张脑溢血,还在哺乳中的胡秋霞与家人轮流照顾丈夫。等张病好一些,她就搬到别处居住。张恨水每月来看他们,来了便乐呵呵地带着他们上小馆子。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胡秋霞省下粮食给儿孙吃,自己却常常饿得浮肿。她去张恨水和周南的住处串门,总是带上一些吃的,生怕自己去吃饭使得他们不够吃而为难。

周南病逝后,胡秋霞和张恨水也没有一起生活。但她常常去探望张恨水,直到张恨水离世。

晚年的胡秋霞虽然有儿孙相伴,但寂寞依旧,苦酒伴随了她整个后半生。她指着袅袅的檀香清烟对女儿说:“那就是我的伴……”1983年,胡秋霞告别了人间。

1931年,张恨水与北平春明女中学生周淑云结婚,婚后,他根据《诗经·国风》第一章“周南”二字,为周淑云改名“周南”。

周淑云祖籍云南,出身于一个破落官僚家庭。父亲早故,只有母亲和一个弱智弟弟。因此,她成了母亲唯一的希望。这身世与张恨水《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较相似。而她正是看了《啼笑因缘》,开始倾慕张恨水的才华。

张、周二人相遇是在春明女中的一次赈灾游园会上,组织者在这次游园会中安排了一场京剧演出,演出的剧目是传统名剧《玉堂春》中的《女起解》一折,张恨水被邀请出演押差崇公道这一角色,而扮演苏三的就是周淑云。两人一见钟情,周淑云明确表示自己不在乎名分和地位。很快,17岁的周淑云以“外室”的身份同36岁的张恨水结合。

婚后,张恨水教周南读唐诗、学绘画、练书法,不时来段京腔对唱,其乐融融。周南的到来,给张恨水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张恨水享受到了追慕已久的琴瑟相和、红袖添香的家庭温馨。当年,周南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取名张全。

张恨水和周南的结合终于让张恨水得享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周南不敢独自过马路,张恨水就雇人力车拉她横穿马路;周南偶尔贪小便宜买布,却怎么也看不出是占了便宜;周南错将公鸡当成母鸡买回家……这些偶尔出现的小插曲,在张恨水的眼中都成了周南的娇憨可爱。

1935年,张恨水到上海创办《立报》,周南怀抱儿子张全相伴其右。在上海,张恨水除编《立报》副刊外,尚有报刊约稿多达十篇,每天必定写作到深夜。周南习惯早睡,孩子却不肯睡,周南便将孩子交给张恨水,自顾自休息。张只得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笔写作。孩子哭时,哼上几句京剧,哄孩子入睡。有时,周南还嘱咐:“里弄中有叫卖火腿粽子的,给我买两只来。”张亦点头听从。

抗战之初,全家迁居安徽潜山,张恨水只身入川。周南放心不下丈夫,带着儿子张全和不满周岁的张伍,在张堂兄樵野的护送下,千里奔赴重庆与张团聚。一路上,兵荒马乱,枪林弹雨,周南甚至连续两天水米未进。周南千里入蜀寻夫之事,后来被张恨水写进小说《蜀道难》。

在重庆,一家人度过了艰苦的八年生活。住的是“文协”的三间茅屋,下雨时,锅碗瓢盆全用上接漏,张恨水戏称“待漏斋”。为改善生活,周南学会了种菜、养猪。为不影响张恨水写作,天不亮就叫孩子把猪赶上山,天黑后才赶回后院。

有一次,日机轰炸重庆,周南闻讯奔到码头,准备过江去看张恨水。到了江边,小轮已离开岸边数尺,她不顾一切跨向小轮,一只脚在船上,一只脚还在船外,幸亏轮上的乘客相扶,才免意外。

1956年,周南罹患乳腺癌,进行了两次手术。她默默承受着病魔的折磨,仍以笑脸迎人,直至卧床不起。张恨水意识到她已经病入膏肓时,向中央文史馆求助,文史馆派来名医,但已无济于事了。1959年10月14日,周南离开人世,年仅四十有五。

张恨水晚年,将周南的一张照片压在书桌的玻璃下,“文革”时,儿女怕照片被当成四旧,藏了起来,张恨水却重新找出来,挂在床头,日夜相对。

张恨水的情事,在张家向来是个禁忌。张恨水一直不愿意谈及他的爱情,其长孙张纪说:“我爷爷张恨水一生娶过三个妻子,作为张恨水的后人,我们不愿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他更爱哪一个女人,这段历史被我上一代人封存已久缄口不谈,不仅在我家,就是在老家的大家族里也是讳莫至深。因为我爷爷反对被人谈及他的罗曼史。”

(27)趣事一次夜半,有客人来报社拜访,张恨水放下编务待客。而《南华经》此时正要付排,版面还差一小块。编辑急得在楼下大喊,问张怎么办。张让客人稍候,走到楼栏边对编辑说:“别急,我说你记,等版面够了,就喊停。”于是他在楼口随口而来:“楼下何人唤老张,老张楼上正匆忙;时钟一点都敲过,稿子还差二十行。日里高眠夜里忙,新闻记者异平常;今生倒做包文正,日断阴来夜断阳。齿牙半动视茫茫,已过中年底事忙?应是要当姜白发,还图八十遇文王。”直听到楼下编辑喊“停”,他才打住。此“楼上口占打油诗”的轶事,成为南京报界的佳话。事后也有人遗憾地说,编辑应该晚一点喊停,看他究竟能口占多少首?

张恨水的儿子张伍回忆,他同学的母亲曾对他说,她读《啼笑因缘》的时候,正在北平女师大念书,同学们都想知道张恨水是什么样子,于是联名写信给张恨水,希望能得到他的相片。这位同学的母亲笑言道:“没想到你父亲在信中说:你们喜欢看我的书,我感到荣幸,但是你们看了我的照片后,就会不喜欢我的书了,所以还是不登我的照片为好。”

抗战期间,署名张恨水的伪书泛滥,一次,四川省水利厅长何北衡设宴招待张恨水,谈及伪书,问他:“你恨不恨这些人?”张一脸严肃地答道:“我独恨你!”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张笑道:“我一生恨水,所以取名恨水,而何厅长偏爱水,大搞水利,专门与我作对,我当独恨你了。”众人哄堂大笑。

张恨水不仅爱看戏,偶尔自己也登台过过戏瘾。1933年,北平新闻界一位同事的母亲做寿,开了一台纯系票友的堂会,张也粉墨登场,演出《乌龙院》。主人打破梨园规矩,在演员排表时,在中央位置,写上“小说家张恨水”。读者听闻,纷纷跑来一睹张氏真容。

这日,张恨水甫一登台亮相,便引起观众哄笑,因为他扮丑角张文远,走台步一瘸一拐,画着白鼻子,张口念白,一口安徽腔。旦角上来后,并不照着原来的台词,存心逗张道:“张心远(张恨水原名)是谁呀?”张答:“是我的徒弟。”旦角接着问:“我听说你的徒弟是有名的小说家,你怎么没名呀?”台下一愣,张随即接口:“有道是,有状元徒弟无状元师傅啊!”台下顿时掌声一片。张下台后,有人问他为何走路一瘸一拐,他答:“不知谁在我靴子里放了一枚圆钉,害得我好苦。”

张恨水在《南京人报》时,一个人住在报社,常穿着白绸衫,手摇纸扇,迈着八字步,用嘶哑的喉咙,唱道:“大老爷打罢了退堂鼓,御前来了我宋江……”某天傍晚,张刚唱罢这句,画漫画的刘元前来送稿,穿一身墨绿色西服,系着绿色领带,张一看,立即改用京剧念白道:“惨绿少年,你来了!哈哈!”大家哄笑。

1944年5月16日,是张恨水50寿辰,恰好也是他从事新闻和创作30周年纪念日。为此,张恨水所在的重庆新民报社及一些报社准备联合开茶话会。张恨水感到十分不安,亲自撰写了一篇题为《总答谢》的文章发表在《新民报》上:

照说,这种光荣的赐予,我应当诚恳的接受。可是我想到物价的数字,我立刻想到不应当因我这百无一用的书生而浪费。而且我的朋友,不是忙人,就是穷人。对于忙朋友,不应当分散他的时间;对于穷朋友,不应当分散他的法币。于是我变为恳切的婉谢。

假如茶话会真的开了,一个面白无须、身着川绸长衫的措大,在许多来宾中公然受贺,那窘状是不可想象的。说我矫情不如说我知趣。朋友,以为如何?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自传,以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独家披露其成长经历、追梦历程、环球故事和航海日志。他曾是一名被哮喘折磨的儿童,苦苦与疾病斗争寻找自信;他曾是影视圈中成功的广告制作人,与众多明星合作,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片;他曾是艺术圈内的知名画家,在法国、新西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 董明珠,你为什么能?

    董明珠,你为什么能?

    董明珠,在格力近三十年的岁月里,背负了太多。在格力打市场的时候,她是销售界的铁娘子,竞争对手忌惮她,说她“走过的路不长草”;在公司面临转型之际,她受命掌舵格力,带领集团转型求变。和雷军的十亿赌约,让董明珠迅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她亲自代言格力手机,时而怒骂股东,时而在真人秀节目眼泛泪光,她让人们知道,哦,企业家原来可以这样的。这两年,站在聚光灯下的董明珠倒腾出了很多事情,几乎每一个事件都能让舆论热议很久。然而,在热度消退之后,有没有人思考过,董明珠要干什么?人们关注她骂人放狠话,却未曾真正去了解董明珠的种种举动是为了什么?人们关注她赌上全部身家投资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却未曾了解董明珠的目的……
  •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将星,美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将领。
  •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1933年爬上德国总理宝座。他加紧重新武装,疯狂向外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强大的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的打击下,希特勒霸占欧洲和世界的美梦终被粉碎。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
热门推荐
  • 魅力男人的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的气质何来

    男人的魅力是什么?是优雅的谈吐,是健康的体魄,是聪明的头脑,是迷人的气质,是得体的衣着,是充实的生活。气质天成,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但是魅力确实可以自己营造而来。学会自我打扮,培养迷人风度,充实自我,形成超人的睿智。这一切会使你成为一个气质高贵的男人。气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它是一个人内在的外显。
  • 天外飞仙

    天外飞仙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重生之名门恶女

    重生之名门恶女

    当年,她家破人亡,受尽屈辱,步步惊心。如今,她再不是那被畜生糟蹋的西门茉。以将军之女的身份归来,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只是,报仇就报仇了,怎么还惹上了这么多桃花?墨渊:我寻你多年,早已错过一次,再不容许你从我身边离开。妹梓:陛下,我是你的国师,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命。初一:我算尽天下,却独独算计不到你的心。
  • 天价甜妻,爱上我

    天价甜妻,爱上我

    为了救重病的叔叔,一纸合约,白锦曦嫁给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钻石王老五,穆槿炎。传闻穆氏总裁冰山禁欲,生人勿近,进门第一天:“你与她,真的很像。”“记住,你是凭着这张脸嫁进来的,以后,这张脸,就是你的命!”白锦曦以为自己面对这位不停释放的冷气,顺利熬到合约期满走人就好……可是眼前这又是什么情况?不堪其扰的白锦曦无奈抵着靠近自己的某人肩膀道:喂,说好的冰山禁欲,生人勿进人设呢?你还是不是能只手翻云覆雨的穆槿炎?穆先生温柔吻遍无意义抵抗的纤手,蛊惑道:我不正邀你共赴盛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运用,经济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本书的文章大多以短论为主,针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引起作者注意的事件,探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既有经济学之内的经典解释,又有经济学之外的通俗剖析,文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流畅简洁,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让读者在坐而论道中轻松地领会经济学的高深内容。
  • 杀手重生:逆天小王妃

    杀手重生:逆天小王妃

    21世纪的国际佣兵女杀手,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任务中被个男人算计了,再醒来,她成了被众人撕抢的亡国公主。刑场上,娇弱公主再次睁开双眼,变成了惊才绝艳的女杀手。被圈为奴?没关系,杀了那人便是。划府为妾?没关系,杀了?不,不能杀,他是怀王世子,她要以身为诱,小妾就小妾,她没在怕,区区怀王府又算什么!她要的从来都是整个天下!且看轻狂小王妃如何逆天而行,夺得这个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纪伯伦诗文精选(全集)

    纪伯伦诗文精选(全集)

    本书精心筛选了包括:《先知》《先知园》《沙与沫》在内的代表纪伯伦最高文学成就的12部经典诗作。
  • 奶奶的老堂屋

    奶奶的老堂屋

    我正这么想着,送葬队伍走进了一条冗长的巷道,这时,前面的棺材突然趔趄了一下,然后慢慢落地了。出殡的头天晚上,小好子跟举重的都说好了,棺材从出门到墓地只能歇两次,而且在哪里歇都有规定,现在棺材突然停了下来有点让人意外。大家正在疑惑,就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地面上有一层光冉冉地升了起来,当那光连成了圆圆的一大片后,我们看清了,原来是胡龙老两口子挡在了棺材前面,这时,只见老两口子冲着奶奶的棺材慢慢地跪了下来,先是笨拙地磕了三个头,然后一边烧纸,一边点燃了一挂不到半尺长的纸炮。那纸炮蚂蚱大小,可在这夜里放开时,就跳起来响,惊天动地的。“谁放炮?谁放炮?”小好子大惊失色,捏着嗓子喊。可是他的话没说完,前面又有一扇大门被慢慢地打开了,这次出来的是傅全华夫妇,两口子蹲下来后,女人从身旁的小柳斗里抓出一大把火纸点燃起来,男人则点燃了鞭炮。几乎在傅全华夫妇点燃鞭炮的同时,梁家箩、王布林、李兆香等几家也一一打开了门,接着在一片片火光中,鞭炮声就不断地响开了……
  • 寻秦纪

    寻秦纪

    始皇陵开,灵气重现。新时代的人类获得了以往难以想象的天赋能力:力量、速度、读心术、控制元素……人们将这些拥有超凡天赋的人类称为“继承者”。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个好奇的冒险者拨开迷雾,一步步揭开大秦帝国深埋两千多年阴谋的故事。
  •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善意带来的惨祸,不装饰的自然之美,相信并坚持就是胜利,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在平凡中取得成功,做事就要风雨无阻,放下架子试试看,别受了眼睛的欺骗,留住朋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