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5900000001

第1章 来到若木的大蓬车

认识若木,是因为她的文章。以前读过很多,有些内容印象深刻,有些内容在记忆中若隐若现,各种色彩深浅不一,但是有一个印象清晰地留了下来,就是这些文字后面的若木。有话说“见字如面”,放到这里,倒真是确实。

通常文字就是文字,至于文字后面的人,常常被文字掩住,好似文字秀丽,带来的是一道风景,却也是一道帘子,掩住那后面不让你看到的,于是你只看文字本身。这是一种读书。

而另一种,是一道声音,在文字里,从心而发,你若有心,就能听见。这样的文字有温度,有心跳,有眉头紧锁,有气喘吁吁,有时泪滂沱,有时笑声声,也有时是一串串的“为什么?”,你不用回答,只是听着。因为这个,读书是在听,写书的人就在那里,等待着你,即使隔过很多年,只要你拿起这本书,她也还是在那里,我肯定是喜欢这一种,我想你也一样。

自然你知道我是在说若木,试图形容她的文字带给我的感受,如果必须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真诚”。

在这本书中,若木收录的文章涉及话题极广,看得出若木本人也注意到这一点,故而分类三辑,评论、偶感或生活小记。但在我看来,很难以此区别,因为三类的文章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若木的随感而发,随时随地,随情随景,随想随说,我想这恰恰是她的文字特点,并不全在于她的文字本身,而是这个“随”字,其中是她的真实、率直和不掩饰,使得在我读着时,会不察觉地进入到那天她的心情当中,或是有同感,或是有质疑,但都是对着真真实实的她,于是这种读书就成为并不多见的体验。“我不为写作而写作。我内心是有着强烈的倾诉感的。”若木在书中这样说,而有意思的是,注意到这句话竟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重新回到前面,看到这一句,似乎看到若木在这里等着我,让我真是想说,“你的确是的”。

若木为我带来的另一种读书体验,还在于感受到她对文字的一种依恋,那是一种近乎于*情般的依恋,很难说是她依恋了文字,还是文字依恋着她,使得阅读成为有热度甚至有呼吸的感受,无论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话题,爱情、诗歌、男人、女人、人生的思考、青春的回忆,甚至政论或书评,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因为这种作者与文字的“*情”,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便更确切,甚至有时更迫切地来到我的面前,这也是为什么当我读到这一句时,心里呯然一动:“在这个独自的没有雨的黄昏里,我写点什么呐?”(《海洋般的眼睛》)

我在读过这本书后得到的另一个印象,是若木的思考,“做事出于心,做人出于情”,这里有着若木的冷静。在她的随性故而感性中,在她的文字*情故而表现出的强烈倾诉感中,她的理性却独挡一面,这表现在她的许多时评、书评、影评甚至对日常琐碎的思考中。我想女性作者通常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或理性十足而缺少温度,但二者兼有,我想只能是天成,因为这不是写作技巧可以实现的,也不是刻意的立题可以成就的,只不过人人都有着不同的侧面,而惟有当笔下绝对放松完全不是为了写而写时,才可流露不同时态下看似截然不同的自己,也就是说,仍是这种近乎于孩子一般在文字面前的率真,使得这种流露才成为可能,从而使读者在这里从不同角度见到若木,没有年龄感,没有时间感,只有真切感受着她的心灵四季,或是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或是简简单单的一把柴米油盐,不经意,却留下痕迹。

那么,如果你现在看到这里,我只想说建议你*自去读一读这本书,体验一种不多见的“见字如面”,感受在读到某一段话时随之进入某一个时空的经历,也许是你未曾见过的,也许是你熟悉的,也许是你想过但又没有再去想的,就像若木在书中告诉我们的:

“于是,我想买辆大蓬车。我想在一个全世界都刮风的早晨上路。推开家门,道路两旁的树木,由黄变绿;我坐在车里,穿越无边的绿色。”(《我想买辆大蓬车》)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辆大蓬车。

张鸿飞

2015年3月22日于美国

同类推荐
  • 复仇

    复仇

    复仇是隐秘的。在书中,作者对这两个字惜墨如金。然而,可怕的复仇在字里行间暗潮涌动。在《监狱》中,隐藏多年的仇恨在血淋淋的命案后慢慢浮出水面。姐姐对妹妹开枪后,真相扑面而来。在《不速之客》中,陌生人悄然来到美国北部的一个小镇,一位酒吧老板在莫名好奇心的驱使下展开调查,揭开陌生人是杀人凶手的真实身份,并把他交付给仇家。就这样,没有警察,没有审判,小镇又悄悄地恢复往日的宁静。西默农钟爱的麦格雷在面对外国人时也会慌了阵脚。异乡人的行为,似乎有着麦格雷琢磨不透的独特逻辑。在《麦格雷与纳乌赫事件》中,麦格雷起初无法理解异乡男子的作案动机。真相大白之后,他才发现,血案的背后是经年累月的屈辱……
  • 碛口渡

    碛口渡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都市原始人(下)

    都市原始人(下)

    甄启明到乙城司法局报到的第一天,就得了一个外号“都市原始人”。那天晚上,甄启明被局长弄到红阳海鲜馆接风,半夜三更回到局里停车场取车子,他不知道梁大爷守门的规矩,这也是整个城市住宅小区的守门规矩,过了零点,开一次门收一块钱。他把梁大爷敲起来,让老头在春寒料峭的铁门旁站了几分钟,也没交钱,气得梁大爷说他是什么都不懂的都市原始人。这个外号传开后,局里人都掩嘴窃窃私笑,说这个外号起得很形象,很贴切。他们发现这位新来的律师管理处处长,不抽烟,不喝酒,不懂麻将,不打扑克,更不会唱歌跳舞,总之,都市人应该具有的一些应酬技能,他一样都不会。
  • 大鸟

    大鸟

    赵光鸣小说里显示出的纯熟,分寸把握的得当,结局的处理,语言的地道和优美,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的准确,都是超乎寻常的,第一流的,读了,只想让人由衷地赞美。
  • 路魂

    路魂

    这是一首中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颂歌,凡曾经抑或正在参与者,必然引起共鸣而与之唱和。
热门推荐
  • 月满西楼

    月满西楼

    月明如昼,风寒似水,美蘅闯入翡翠的巢恩怨交织的家族史中,她是单纯去应征做秘书的工作?还是不知不觉踏进她命运的轮盘中?十篇悬疑精彩,动人心弦的故事,篇篇让您爱不释手……
  • 捉妖奶爸

    捉妖奶爸

    这是一个宅男蜕变为无敌奶爸的故事!我的娃,由我来守护!什么?孩子妈有意见?咱们回房,我给你正一正三观!【原名:无敌奶爸的捉妖日常】【火锅粉《一号桌》群号:489337956,进群无限制。】【火锅粉贵宾席:9897952,进群需2000粉丝值验证。】【十三年老作者倾力奉献,水平稳定,大局观血强。】
  • 友情·无言的温暖

    友情·无言的温暖

    没有人能说清楚,友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或者我们可以从它的一些特质上来说明,比如它是那种只有付出关爱,付出真诚才能得到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收获。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它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
  • 教孩子成功成才故事全集

    教孩子成功成才故事全集

    一场短暂的春雨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它却能滋润并唤醒沉睡的土地,能催绿枝头,能催开鲜花。同样,一个简短的故事看似不起眼,或许也没有像给孩子报学习班那样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开拓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心智,并为孩子的成功成才奠定扎实的根基。
  • 追忆逝水年华:在少女花影下

    追忆逝水年华:在少女花影下

    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以此书获得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场景如何变换,我的思绪永远会回到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只为看一眼那时的我,那时的她,那时我们悄悄的约会。即使我见过无数的名流,参加过无数的宴会,最渴望的依然是走进她家的客厅,成为她的“小茶会”中的一员。
  • 罪臣公主

    罪臣公主

    她一朝苏醒,如初展宣纸,记忆全无。他说,他是她的夫,她便信了,从此与他幽灵谷底时光共度,冷暖共尝,他便成了她人生的全部记忆。他说“你既是我的女人,我定护你一世安好,此生不负,”那日天空飞雪,她手握墨画,孤身迎风立,泪眼融雪,他说:“等我回来。”三年一度的选秀,她被强行抬入深宫,风雨中再次看见那抹熟悉的身影,她不顾全身湿透,在雨中拼命奔跑着迎上去堵住了他的去路。他蹙眉淡漠的看着眼前狼狈不已的女人她泪眼斑斓唤道“夫君”他却不屑的转头对着下人冷冷道:“初次入宫竟如此不循规蹈矩口无遮拦,拉去刑法阁长长记性!”她如晴天霹雳,他竟将她给忘了!并非穿越文,各位宝贝入座吧!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讲述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 游戏江湖

    游戏江湖

    网游“江湖”,群雄纷争,陈天桥和史玉柱无疑是最闪亮的两颗星。一个是“中国互动娱乐业第一人”,甫创业就开启了中国网络游戏的繁荣之门;一个是“中国最具争议性的企业家”,一出手即开创了中国网络游戏的免费模式。两大模式的争锋也凸显了中国网游业的发展与彷徨。
  • 创造

    创造

    闺密们都说理惠是个奇迹,不光说理惠是个奇迹,说理惠的外婆也是个奇迹。九十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一餐还能吃进去半个肘子,你说是不是奇迹?而且外婆还不糊涂,不光眼面前的事情,更远的,很远的,十几年、几十年前的,甚至民国的事情她也一样说得出来。但是外婆有个毛病,说起以前的事情,她是只说事,不说人,故事说得脉络清晰,精彩绝伦,里面永远缺少一个人物。一当外婆唠叨起来,理惠总是半听不听,打不起精神听完她的故事。外婆也不气,仍然唠叨她的,就像念一部永远念不完的经书,不管有没有听众,她是一念到底。
  • 失踪的档案

    失踪的档案

    刚上班,办公室的同志给莫铭送来一份人事部门发的提档通知。通知上说,人事部门要对全县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和规范,严格按照新的档案管理办法执行。在这份通知的后面,还附有一份需要到原单位提档的人员名单,莫铭的名字就出现在第一批提档名单里。人事部门具体负责这项业务的,是干部档案科的科长小邹,通知后面还附有小邹的联系电话。莫铭知道,个人的档案自己是看不见的,那是归有关单位和组织管理的。比如,现在的大学生毕业时提回来的档案,都是密封的,封口处加了密封条,还盖了封口章,是不准当事人私自拆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