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1200000004

第4章 张鸣善:酒过三巡的寂寞

【普天乐】愁怀

雨儿飘,风儿扬。

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

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

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

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在元代的儒士之中,有厌世者、混世者、隐逸者,看洛阳花,梁园月,这种情绪往往是以唱、插科打诨的方式流露出来的。这种情绪的流露,失去了平和感,时而尖锐,时而低沉。儒士所扮演的角色半真半假,以游戏或戏谑的姿态演绎感伤主义的愁怀,往往看戏的人初看完一折,已经糊涂满眼,虚虚实实亦分不真切。

月下独酌,酒过三巡,我们就看到了张鸣善。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于其身世语焉不详,其详尽的身世已难确查。我们只知道他孤独地来到了扬州城已经很久,时常写一些男女风情和山林归隐的曲子。扬州城满地芍药,那样妖娆,他久居江浙已经习惯了这种愁怀陡升的日子。这个一个词句诙谐、笔头犀利的曲家,一路从湖南流寓江浙的扬州,东南之地给了他温和的气质,却也多了缠绕、交错的情愫。以致这样的曲子读起来,总像是天际之间云雾缭绕,一时也看不清楚。

张鸣善就在这其中一具脸谱之下,用他犀利的词风挑拨风月场的虚浮,诙谐的句子,显示出他的智慧与从容之气。黄昏时分,一灯青光,寂静地照着案堂下苍老的面容,所有朝代的书生额头就写满那古老的字体,涂满朱彩笔墨,即将在梦醒时分登场清唱。时值元末丧乱之际,他几度流寓各地,倍感世事艰辛,这曲子便可当作是他平生的寄寓。

所谓的扬州,是鹅黄色的,张鸣善在一个黄昏流寓此地,便被这柔和而细致的城市吸引了。或者他可以选择这么一个城市作为一个歇脚地,看看那满地芍药、大明寺,以及缕缕的杨柳。他在扬州城走走停停,身上想必也并无多少银钱,只当是走马看花,逍遥自在一番。但是他在后来的某一日提笔写到这个城市的时候,笔头下还是颇有法度,诙谐和犀利的风格总能让他与病恹恹地出门看春景的书生区别开。“雨儿飘,风儿扬。”扬州的雨飘飘洒洒,风儿轻轻扬起绿意,不会让他感觉过于焦虑,只许携着竹杖,吃一些廉价的扬州菜,便能心满意足。

但是,称呼张鸣善为愁怀不可排遣的厌世者似乎并不正确,他同时也是一个精神上的放逐者,一个夜奔的侠士,酒客。雨水飘落在青烟似的山中,他们栖身的草庐缕缕寒风,常让人感到天地间的荒凉都是乘虚而入。待到天晴之时,焚香沐浴,在晨光中更衣洗尘,他的心情才能平静下来。“雨儿飘,风儿扬。”这句子是如此柔软,如草木灰轻轻地散发出昨夜雨水的气息,清晨的光线照在山谷,风儿讲潮湿的水汽带走,只留下他抖抖衣服上的尘痕,重新安定下来。

古代的夜晚总是这样在凄伤中迎来黎明,晨光。扬州的清晨,可以看到琉璃色的光,斜斜地落在雨后的柳树上,张鸣善扬州一梦,也许是几十年的光阴,寄身在这江浙的城市中,山桃、杏树、紫丁香的气味让他的疲倦渐渐释放,消散,心境归于谦和、清寂。

儒士的厌世情绪在元代的曲剧里,总是以一种悲剧来展开,厌世者终于还是要佩戴玉饰、宝剑三通锣鼓之后齐刷刷地登场。他们原本是生活在凡间的人,如今却要在闹剧里生存下来,避免权力的伤害的同时,自我的放逐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放逐,即是某种程度上的厌世,离开传统的科举仕途,独自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出路。隐士与躬耕的农夫,在深层面上来说,都是元代意识形态之下求生的不同途径而已。青山绿水间的隐士,素衣风尘,清晨的风吹来,山岭葱郁,在面对禾苗、霜月、雨水的时候,需要思考收成、银钱等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事;田垄上的农夫,穿着草鞋,顾虑险恶而残忍的税吏以及恶匪,并没有谁是生活在形而上的世界里。那些疲倦而聒噪的书生们争执不断,他们似乎都是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只能看到头顶的天空,只有下雨的时节才会抬头看一眼这外面的世界。

如果能够在元代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厌世者,有几种身份可以供选择:隐士,就是归隐山中;躬耕,这是一个向着民间回归的途径,立足于农业的诗意与现实乖戾的夹缝之间。那雨水从青黛色的山麓飘到普通士子的宅院里,落在梧桐树上,滴水敲窗,叮叮的声音让那些嬗变与蜕脱的惊醒者仓惶失措。

在暗夜的雨夜里,他们显得手足无措。无论你是农夫还是隐士,你需要为自己涂上丹砂,粉墨,掩面唱完这一折,才能度过这漫漫长夜的煎熬。曲子刚刚唱了开头,你就能目睹人间冷暖,掩面而泣的角色假痴不癫,每个人都在戏中着迷。

元代的厌世者,他的故事不是酒鬼的独白,不是引得哄笑乖巧戏子的唱词所能概括,那种怪诞与虚无的情愫,是每一个士子不能逃脱的束缚。张鸣善与对粗暴、庸俗的厌恶,让他的曲子有一种尖锐,所以他的淡泊与忧悒都是这厌世情绪的一种排遣。烟火弥漫冷清,仕女孤苦伶仃,史书里有太多的山,陷阱,迷途,血腥,雨夜,不仅仅有白狐出没,冤魂聚散,也有黄粱之梦,刀光血灾,坟茔空岗。黄面白须的道人从楚国的都城出发,散尽符箓丹水朱砂,那艳丽的金黄就是谷米的色泽。

元代士子生活的真实图景或人物的命运,在于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很少有人懂得这些士大夫的哀乐、伤悲,只觉得他们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过于迂腐,不懂得人情世故,也不明白生活在困境之中的人的艰难。夜晚的元大都有传奇故事、侠士劫杀、市井团圆色彩的评说,也有苦心经营维持生活的酸秀才。张鸣善不是一个具备冒险精神、游戏态度或者纵横家那种指点江山的气质,他代表的是一种平常人的生活之道。这种士子做不得铁匠、将军、师爷,也做不得风流才子、莽汉,只是顺应自然,该怒当怒,对待人恭敬、平和,也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却没有改变时局的力量。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称其“有《英华集》行于世,苏昌龄、杨廉夫拱手服其才”。这就是元末士子那种平常心的所在。它是儒家天下情怀的一个缩影,不退守书斋,也不能攻城拔寨,救济时弊,只能最大限度的坚持人格的独立。

依靠艰涩的史料,野史,杂言,书话来寻找张鸣善在扬州城生活的这段岁月里有趣的故事,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古人行踪不定,其事迹大多难于寻觅,而扬州城之大,满是绽放的芍药,张鸣善兴许去兴来之时看花去了,他的曲子只留给后来人细细玩味。

就这么一个扬州的客人,来了这里便不再远行,居住了很久,想必是被愁怀困住了,不愿意再踏上苦旅。无论是做一个贫困的士子,一个出入宦海的谋士,纵横家,那都是次要的。扬州的风景如此之美,他则能轻易地错过?

张鸣善即是如此。他自号顽老子,久居江浙的扬州、苏州等地,无事之时,心境与历代的交游天下的士子差不多,保持着一个世俗生活之中人的身份。张鸣善不是凡事都往坏处着想的天生悲观主义者,他写愁怀,多是带着忧思的心结。“雨儿飘,风儿扬”,张鸣善写四季的风雨、青山的红叶、客舟在行人疲惫之时横在江面上慢慢漂移,没有儒士的名士心态,权当自己是天地间、客舟上一个普通人,醉来看明月,醒时盼归程,没有太多的激进色彩,他不是能够仗义横剑、持刀劫财的侠士,也不会写出破坏力极强的曲子扰乱虚假太平中儒生的清梦。张鸣善的孤独和焦虑随着这曲子,得到缓解。雨水滴在船头,客栈,他在奔赴扬州的路上不断的感受到风儿的细腻、柔软,进入江南的腹地,呼吸到荷花丛中的清香,他的思路才逐渐丛羁旅、漂泊之中折回来。

在瞬间的火花中化为灰烬。

在江南的某个草庐下,张鸣善写着“风吹回好梦”的曲词,望着远处的小路,抖落衣上的灰尘,磨墨、掬水洗笔,没有悖逆,含混的嘲讽、讥笑。他向来是直来直去,不会掩饰曲中的观点。他是懂得士子笔墨虚妄无力一面的,有着一定的政治智慧和良知,这也是在其曲作中可以独到的。譬如“雨滴损柔肠”这样的句子,难得的清净之中,他并没有随同市井之辈陷入没落士子的失落情绪,有着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的心态。因此,他的曲子没有狭邪的色彩,愁怀就是愁怀。在四合死寂,暮色如水的夜晚,这种音乐带来的便是心灵上的安顿。

张鸣善的日常生活之门逐渐打开,我们可以看到他真实的生存状态,大到去扬州做官,小到,捏着一枝青瘦竹节磨墨写字。如果想知道古人如何度过这慢慢长夜、苦旅,读他的曲子便能感知。“雨点点芭蕉上”,雨水滴在芭蕉之上写幽静与孤苦冷清,早先的戏谑和嘲讽、化作这一腔苦闷。我们不知道古人是不是都曾这样想过,和光同尘,做一个普通人,以日用之心来消泯内在的痛苦。岁岁奔波,骅骝疲惫,人心倦怠,不知道何处才是归途,何处才是栖身之处。

他不是一个从城市开始逃亡之路,被逼进入乡村的士子,或多或少还谋得一官半职,能喝一盏暖茶,讥笑一下自己的卑微,叹息一声风雨的寒冷。少了嘘寒问暖这样的人间关怀,士子们孤身寻觅出路,凡世的磨难让这些心灵饱受煎熬。“风雨相留添悲怆”,这悲怆是半生零落的寒碜、士子情怀的凋零,当时的环境下无法效仿唐代干谒之风,亦无法戴破帽,持竹杖,乐逍遥,寻自在。他不属于“精英阶层”,也不属于“普罗大众”,而更接近古代先秦的“游士”。他太了解人世间的那些痴痴呆呆,颠倒、黑白。边喝酒边看戏的知县、酷吏是不会了解这个游士的心怀的。这悲怆,是上下不能,欲罢不能,委屈、急躁之余的心态;是面对不能解脱的世事,幻灭感的降临所萌生的焦虑。

张鸣善终于感到了世相冷酷的逼近,“雨和风卷起凄凉”,他在客船、山寺思考着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情。他不是古代笔记、稗史、戏剧中的士子,会流眼泪,会诉说平生之苦,尽管失落和辛酸在这样的雨季让人倍感颓唐,闲适的人生亦是遥不可及。困顿到极处,在去往扬州的路途上,他已经学会以一个凡夫俗子的眼光去面对生活。不做伶官、能砍柴则砍柴,能涂鸦则涂鸦,糊口即是糊口,披卷即是披卷,事事不马虎,也不出风头。但在人生根本的大义、事理上却能做凡夫所不能做,讥讽时弊,叹息民生,于凄凉之中寻得人生真义。

于是在元大都城墙下混迹半生的士子们开始“思凡”,想过一种恬淡、安然的生活。看着那闹腾腾的商号、货栈、客舍,他们内在的凡俗之心开始复苏、萌芽,成为元末士子归隐、辞官、返回书斋寻求智慧的滥觞。这思凡之心,也不是道与俗的矛盾,古代读书人的生存状态大抵是如此。“风吹回好梦”,这是张鸣善瞬时的思虑,他从武昌一路来到扬州,走了那么久,盼了那么久,这是和逃离宦海回归山村的士子的不同之处。

元末的张鸣善在风雨之夜,似乎更渴望能和故交饮一杯竹叶青,下一盘棋,吃一点咸菜,幻想像崂山道士那样抱拳迎客。这样可以使得因讽刺、挖苦、愤激的心灵不会受伤太深。他在嘲讽因躁急之时,独自对弈,雨水洗尘,凡夫的苦恼和颓丧却也是一种另类的救赎。等他抵达扬州的时候,心气也平和了,闲工夫用在这里,才是对了。

思凡,就是撑着雨伞在扬州以一个小官员的身份,凡俗的性情去看待身边的冷暖,风景的变化,回到油盐柴米的日常之乐里去。明代《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彩凤刷羽”,“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无论是神秘的巫师还是游吟诗人,化缘的僧客,看到这雨季、芭蕉上的水滴,都会有愁煞的感觉。思凡之心,不是糊涂人儿即兴的乐趣,而是本身生活在夹缝中的士子特有的心态。他渴求的是青旗沽酒,看苍茫山外千峰云起,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点滴开始改变生活的困境。

当遇到雨天,他就撑伞出门,走出庭院,看看扬州的雨、花、石,河流;遇到审理鸡毛蒜皮大小的政务,就黑白分明,怒发冲冠而思路清晰,这个凡夫原来也是如此的难做。风的萧瑟,雨的愁怀,是不必论超越生死、勘破命相这样的玄虚的,这愁怀是丰盈的在一瞬间充满漫步的张鸣善内心。

在阅读过众多的历代大儒的生活笔记之后,我们可以来看看元末的普通士子是如何度过这个时代岁暮的时光的。对“道”或“理”的理解都是从平常人的角度去讲述。他的人生在漂泊之中渡过,官居几品、俸禄几许这样的问题是疏于思考的。张鸣善久寓江浙,居扬州时间尤长,文人身份转化往往就是在这种粗茶淡饭、一路风雪之中,完成了这个转变过程。

放下书卷,用尽了盘缠,抵达了扬州,看着江浙之地盘旋的水路,张鸣善这才感觉到他原本一直质疑的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他在任淮东道宣慰司(治扬州)令史的时候,亦是如此。但是从根本上说,张鸣善的生活和仕途,与江南儒士集团的生活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风雨儿怎当?”及至入明,擢江浙提学,后谢病辞官,隐居吴江,这个疑问还是困扰着他。满街皆是酒馆、茶楼、店铺,他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这里。“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人生即使是困顿如此,可是也得一心担当,不能退缩。难于担当却又不得不承受这生活的重压。

张鸣善的日常生活笔记并没有留给后人观瞻,但是关于他在扬州仕官的故事和记载却多少能让人想象一下他当时的生活。仿佛他立于壁前,青灯之下阅卷完毕,愁怀满腹,无法排遣。我们读到的也是凡俗之人的平生,关于他的大义、激烈、温和等等。任它是渔樵话,葫芦架,酒醒花前,还是苦乐疯癫,这世间的生活却不能回避,不能轻怠。

同类推荐
  • 历代家书

    历代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代家书》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清的一百余份家书,堪为家书中的佳品。其中当然有部分与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念、伦理意识不相符合之处,但去芜以存真、披沙以见金,唯看读者朋友鉴别与取舍。
  •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共分为六卷,主要内容包括:遥远的认识、走山、岁末水仙录、我是蔡其矫、罗兰印象、闲游记微、我与诗人同种花等。
  •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包括上下两册,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上册收录了包公斩国舅、欧阳修巧对赖秀才、钱王除神、尧王嫁女、李良审鹅、李世民选贤、清官海瑞除二张、岳阳楼的传说、李世民三请张古老、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朱元璋寻访常遇春、火烧庆功楼、花木兰攻山、兵士巧治大臣、周文王访贤、康熙调解纠纷、佘太君智退辽兵、梁红玉大败金兀术、巾帼英雄秦良玉、戚继光惩倭寇、林则徐微服私访、西门豹铲强扶弱、海瑞与菩萨、伍子胥复仇、宗本请客等故事内容。
  • 周作人散文集

    周作人散文集

    本书收录了周作人《苦雨》《乌篷船》《喝茶》《山中杂信》等七十余篇散文精品,根据其内容和写作风格分为四个专辑。他写故乡的野菜,写喝茶、鸟声、乌篷船、北平的春天,也写中秋的月亮、梅兰竹菊,确乎很需要一些闲适的心才能注意到的事物,他都一一写下来,他平和、淡泊、娓娓说来、毫不浮燥凌厉,读来令人心生闲适。周作人一生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小品的创作,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让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 中原客的诗等

    中原客的诗等

    诗日记。……把摸索到的那盏灯拧亮。那人的身体里原来漆黑一团。仿佛倒扣于风雨中的一口大钟。阴晦、死寂!铜——或者铁已锈得近乎不成样子。突然的灯光,突然抱住了书生千年的隐痛。夏夜。黑云压城!喘息被压得更低——闪电:一束被痛楚击中的神经。从随后的一阵阵怪叫来看。天神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硬汉。暴雨,让人进而联想到了哭泣。好在很快就收住了,跟没事儿一样。
热门推荐
  • 神墟

    神墟

    历经涅槃,终成神佛。一场异变,天地异象降临全球,神魔从远古之地苏醒,要抢夺这一场天地造化。金箍御魔,齐天衍圣。那久远的无敌传承,带来人世间最后一缕曙光。
  • 菩萨睒子经

    菩萨睒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如何与她相处的正确方法

    论如何与她相处的正确方法

    “男人看片有什么错?再说了,也不是我愿意看。”“但喜欢男主角是非人的片的哥哥实在是太变态了!”这是一个独身多年的阴沉哥哥和胆小羞怯的可爱妹妹之间无法互相理解的故事。红豆的小屋:851076922
  • 绝地求生之鹰王传奇

    绝地求生之鹰王传奇

    电竞界传奇级选手白苍云因为遭遇意外,跨越大洋回到国内。偶然中一脚踏入了绝地求生这场全新的竞技风暴当中……面对无数顶级选手的挑战,他用一把98K坦然面对!你要和我刚枪?你要跟我比谁更苟?你要破解我的战术?可以,不过你们都要做好一败涂地的准备。因为我,是传奇鹰王!吃鸡,便是潜藏在我骨子里的野性本能;请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试看一代鹰王,如何叱咤风云,登顶世界FPS之巅!
  • 我爱你,像飞蛾扑火

    我爱你,像飞蛾扑火

    苏念出逃三年,一转身还是难逃言逸凡的魔掌。是宿命,还是孽缘?不知情之何起,早已一往而深!
  • 平淡的重生生活

    平淡的重生生活

    如果,可以重活一次,你会选择怎样的道路?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现在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 我在天堂等你

    我在天堂等你

    离休将军欧战军在得知三女儿有外遇闹离婚,小儿子经营的超市被查封的消息后,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不欢而散,欧战军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欧家陷入混乱。沉默寡言的母亲白雪梅终于开口,讲述了五十年前,那群进藏的女兵的真实故事,解开了萦绕在六个子女心中的身世之谜。半个世纪的时空交错,三代人生存环境和观念的巨大落差,世界屋脊瑰丽奇异的自然风光,以及那遥远的、轰鸣在进藏女兵身上纯真而动人的爱情圣歌,构成了色彩斑谰的时代画面……
  • 一个女人的双性恋

    一个女人的双性恋

    虽然同为女人,当我听完林丛的故事后,仍然无法控制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我得承认,这个世界是由**组成的大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不同的人为着不同的**在做着不同的表演,而这些表演的背后,又有多少的故事是愿为人知的呢?
  • 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

    日本文学界堪称唯美的大师只有两位,一是川端康成,一是谷崎润一郎。这是一本影响了安藤忠雄、原研哉的东瀛美学经典读本!《阴翳礼赞》由家装入手,论述了“阴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作者细腻的笔触以及对日本之美的深刻体悟,在带给读者以不同的美学感受的同时,也有令人深思的人生智慧。纵然阳光美好,使万物自由生长,阴翳却不可或缺。本书收录了《懒惰说》、《恋爱与情色》、《我眼中的大阪与大阪人》、《关于“白痴艺术”》、《故里》、《幼少时代的美食记忆》六篇随笔。均为谷崎润一郎散文的名作。
  • 天下志之锦瑟无双

    天下志之锦瑟无双

    她是堂堂侯府千金,嫡出之女,更有美绝四方的倾城容颜,二八年华,却无人问津。十五岁那年,她嫁给了当朝最受宠的三王爷,羡煞天下人。半年后,宫中大宴,她当着携眷出席的满朝文武,当着皇帝及诸位嫔妃,当着她那王爷夫君的面,缓缓挽起了自己的宫装广袖那如玉的雪臂上,一粒鲜红的守宫砂,刺激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目。“皇上,妾身嫁与三王爷半年有余,至今仍是清白之躯,请皇上恩准妾身与三王爷——和离!”众人惊诧的眼神之中,她那王爷夫君,头也不抬的冷笑一声:“宋锦瑟,你与别人不清不楚,还有脸宣扬自己清白?”宴厅对面,男子微扬眉,淡淡一笑,英俊的桃花眼内星星点点,璨若曜石:“言下所指,可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