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1800000001

第1章 追寻陀翁的灵魂

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我来了!

他就住在我圣彼得堡的家附近,相隔一条街,他的两处居所都在这里,一处已经改作服装店,而门口的墙面上分明还订着表明他居所名士的大理石牌。二十四岁,他的处女作《穷人》诞生在这里,彼得堡的历史早已记取了他的名字,故居附近的地铁站,便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故居所在的街巷,也被称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街。走在巷口,他的塑像坐在地铁站前的小广场上,低头沉吟,沉吟而冥思,在故居旁市场、地铁站熙攘穿流的人群里,在街边店家小贩的交易里,恍惚若隔世。市中心的面貌与百余年前并无二样,洞彻前年的神思者就住在这里,我的朋友说,城市的熙乱纷扰,谁能有穿越世俗的思力,谁便是挺立千古的大智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在这里诞生。他的思想消融在俄罗斯文化的血液里,在彼得堡最大的书城——图书之家,他的作品专柜在那里陈摆,在彼得堡最有知名度的古旧书店,几十年来,他著作的各种版本被人们搜罗起来放置在显著位置。理性深邃的构筑在这民族的文化品格,泛爱在这个民族每个人的人性中,他就代表俄罗斯·普希金正式成熟俄罗斯文学的时候,对人心灵世界的探询,成为每个俄罗斯文学家人生这部宏大作品的主旨。社会心理学小说,先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有索尔仁尼琴。

我来了。

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不在家,他在涅夫斯基的墓园里。米哈伊洛维奇若活着,会接待我这个不速的来访者么?米哈伊洛维奇是个孤僻的人。会自造一个冥想的世界,或许已厌倦了尘世的纷纷绕绕。米哈伊洛维奇活着,他没有学生,没有追随者。我翻开他写给“亲爱的安娜”的通信,分明望见他坐在那里,跟我谈心,我聆听着,像听一个孤僻者少有的坦开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

书房里,一张写字台,一张卧椅,一盒烟丝烟纸,清心寡欲的人。

他摒弃了世俗的纷扰。

陈设简单但制作考究。他的生活水平当在中产以上。国内的翻译家说他终生清苦,但属道听途说之言。五十岁时,他的小说《罪与罚》在世界上为他获得声誉,他嬉游在俄罗斯上层社会的圈子里。故居纪念馆展览厅有一台可触摸的电子讲解器,上面分时间段介绍米哈伊洛维奇的生平,其中,有专门的板块,介绍他交游的圈子。他的朋友中,有文艺界的执牛耳者,有富商巨贾。

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若活着,想必如当下藏逸在闹市区角落深处的行为怪异的老者,每逢言语乏味的来访者,以几句客套话而作终了,或许,逢人便大谈自己的艺术主张,以弥补在冥想世界里的孤立无助。屠格涅夫来过这里,车尔尼雪夫斯基来过这里。他会拿起客厅桌子上的烟丝,卷起纸烟来,与我面对面,一支接一支抽着烟,会拍着我的肩头说年轻人你是优秀的,会拉着我的手说祝你成功。可是,他不在家。他在涅夫斯基的墓园里。他的形躯,留给这个世界的唯一物质是一张死后的遗容面具。客厅桌子上的烟丝盒子上,由他女儿柳波夫写着:1881年11月2日,爸爸死了。我知道,我们休想再见到米哈伊洛维奇了!

我在距离托翁居所一条街的自宅里,点着烛灯,在烛光下抽起纸烟来。我回想着他居所书房墙上的拉斐尔的《圣母与圣子》的复制品。

《罪与罚》里借叙述者的口吻说过一个故事:

杀人者在杀死自己的同伴前,手划十字,祈求上帝保佑自己,宽恕自己的罪过,不致使自己受到惩罚;当年轻的母亲看到自己新生的孩子露出第一缕笑容时,母亲说,一切都要感谢上帝。

在喀山教堂门前,行乞的老者手划十字,当他受到布施者的施舍时,感恩的微笑,这微笑足以感化我们每一个的心灵的,他说:

上帝的光芒,让我们每个人都幸福。

宗教的情怀,不在祈礼者虚诺的仪式里,不在卑劣者自私的祷告前。米哈伊诺维奇告诉我们:

真正的宗教情愫——是爱!

托尔斯泰被教会除掉了教籍,而在这时彼得堡郊区的工人却送给他一颗孔雀石制的圆球,上面镌刻:你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者。在《复活》里,聂赫留朵夫赎罪悔改的过程,原是原罪与自我救赎心路的宗教历程。

涅瓦大街灯火穿梭。夜半归巢的过客熙攘穿行。我在普希金决斗前饮尽最后一杯咖啡的糖果店,街上灯荧明灭,糖果店窗台上的装饰灯,闪耀而又熄灭,虚晃的光影,若梦的浮生。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常光顾这里。他生前习惯坐的位置,也被特别标注出来,桌子上面钉着一块铜牌。沃尔夫与贝兰热甜食店,我在这里喝着咖啡,感受着当年大师们的文思激越。这糖果店已不是普通的咖啡厅,现在已经改建成了文学博物馆。我坐在这里,咖啡厅常年放着柴可夫斯基的《悲怆》。彼得·伊里奇也是曾这里座上客。

我念念不忘着他家墙上的《圣母与圣子》。在他的书桌上,有一本摊开的圣经。

米哈伊洛维奇墓前,少不了敬仰者的花束,这在俄罗斯大师纪念碑雕像及墓园前本是寻常可见的,然而一盏东正教乞灵的灯,独独见于他的墓前。那灯的作用相当于佛教里敬香的香炉。

他总在沉思。躲进涅夫斯基墓园已经一百多年了,他的样子,还驻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街的居所里。我在他故居纪念馆的展览厅里见到他死后遗容所翻制成的面具,他依旧在沉思。或许考虑着自己的生命是伴随他终生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天早晨,对自己的妻子安娜说:我感到自己快要死了。我读到他关于俄罗斯作家的日记,国内很少有人介绍提起这本日记,我分明看见一个天天陷在沉思里的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站立在我的思想里。他的纪念碑塑像,立在故居所在街道的巷口,在低沉,在沉思。他的坟墓上的塑像,依然是那样,目光深邃,一个沉思者的形象。

米哈伊洛维奇的坟墓在他家人的设计下,原本只是一座矮矮的土堆,近似于托尔斯泰坟墓的形制。毕竟,在家人看来,他——是一个活生生的费阿奴施卡。的却,他是属于芸芸众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在探究,在拷问着人性,在警醒着众生,这其中,包括他自己。在他去世后三年,彼得堡的作家组织为他的墓上竖起了纪念塑像,还是那个深思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这又是他,一个超脱出凡俗人生的他。

我跟列宾美术学院的朋友在咖啡厅里聊着天,他说他要退学,他要去西藏,找到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得到足够的平静,静静思考一些人生的问题,当面临每一步人生抉择的时候,下一步的道路究竟如何走。他的爷爷奶奶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很想天天守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可自己的事业,需要自己去追寻,在自私与付出亲情之爱的夹缝里,是一团氤氲的迷雾,就像我们手中缭烟变成的缕缕烟丝。在这个世界的世俗标准里,没有哪一种标准是唯一的,这也带来了对于人生前行思想的波澜。米哈伊洛维奇就是在这些时候来回访我,来叩响我们的心扉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就像我生活中寻常见到的人物,在彼得堡大学法律系读书,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辍学在家。他住在彼得堡市井街区五层的斗室里,走到我的脑海中,亲近而鲜活的,好像自己的一个邻居,一个同学。在他杀人后的日子里,因内心处于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随之泯灭了,这是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他意识到自己的“实验”失败了。所以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在获罪而流放的路途中,他再次见到了索尼娅,他们在一起,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了上帝。基督教的教义要求人们爱一切人,正是爱的力量,让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罪恶当中重新寻找到良心自我就赎的勇气。米哈伊洛维奇居所的房子就混杂在彼得堡市井的层层街巷里,他活着,就是这个凡俗世界中的一个分子,他的生活,杂糅在寻常人生寻常的生活历程里。拉斯柯尔尼科夫站在我的思想里,他的生命感受和经历里,有我,有我的朋友们,同样,也有米哈伊洛维奇自己。鲁迅说他是拷问人类灵魂的伟大天才,可他手里没有皮鞭,也没有刑具,他只有一支笔——一支惊醒着人类灵魂的笔,而这支笔,可就是他的思想。这支笔,也是隐蔽我们灵魂的角落。他的思想,罪恶与善良的讨论,可不就是人类永恒的母题。我的朋友同时告诉我,像叔本华钟摆式的人生理论,人生总在颓废堕落与激愤,邪恶与良知发现之间,游走。而这,需要不断内省自己的良心。

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地铁站前的塑像前,一如俄罗斯人对大师纪念碑的惯例,总是献上几朵鲜花。俄罗斯人对康乃馨的钟爱,一如中国人对于菊花,那并不是代表母爱的寓意,代表母爱,是缘自美国人对康乃馨的诠释。康乃馨的寓意里,代表一切爱,和一切仁慈。

我再次到米哈伊洛维奇的居所拜访他,这次,我同心理系的同学一道。走进门厅,我摇晃着门口唤示主人有客来访的铜铃。走来的却是一位故居纪念馆的讲解员。他的大衣还挂在门厅的衣架上,他用过的雨伞,还分明挂在门口的伞架上,衣帽镜刚刚被擦拭过。一如主人日日生活在这里的场景。我问同学,我们在米哈伊洛维奇家里,参观的中途,米哈伊洛维奇若回来该怎么办?他笑笑,说他一定会认清这是自己的家,毕竟,这个城市的场景,与近百年前变化不大。贴满现代标签的城市,电脑城,时尚服装店,陈摆满现代日用品的超市商场,各种各样繁琐的现代名目,依旧装在一两百年前的老房子里。现代化的汽车,无论款式如何前卫,依旧跑在两侧建筑尽是一两百年前面目的街巷中间。一如他的思想主张,他的那支追问灵魂的笔依旧在警醒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可以洞彻这个流失的时光,因为,他的思想,是直探在人性深处的。使他同别林斯基分道扬镳的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写作方式,依旧影响着每个文学者叙事形式的探索。

我从米哈伊洛维奇的塑像前攫取几朵康乃馨,我幻想着,这就是米哈伊洛维奇的精魄,和血液。回家插到花瓶里。夜晚,在彼得堡无论四季时时存在的寒意里冻得硬梆梆的花瓣开始消融。我幻想着有一天他真的会回来,他的骸骨,在夜晚,我躺在床上安寝的时候,来到我的床前。可他不会回来了,也不必回来,他在涅夫斯基墓园的一方自己的塑像下,与我们,隔成各为杳冥两个世界。可是他的那支笔,在夜晚,像鲁迅那篇《夜颂》中勾勒的情形,当怯懦者怕光明者,褪下自己面对世俗标准的面具的时候,会从逝者久已的坟墓里悄悄潜回它爱恋的世界,直面在月光下!直面那矫饰的人类,在怯懦卑微者的人格里,敲响反思的警钟!会直探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

拥抱我吧!我们的费阿奴施卡!我希望,你那支警醒人类灵魂的笔,与我的肉体同在。

同类推荐
  •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她应圆融、明净、厚重,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只有当她在事业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敞开心胸去面对时,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梦想的花苞才会灿烂地绽放,自由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之下,风来舞蹈,雨来欣悦。
  •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源自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读”和“我思”是最好的对应。著名出版人俞晓群搜集两年多专栏文章,除后记外共计九十九篇文章,结为此集。全书从出版人、名作者写到媒体人、书装者;从论选题、约稿写到书出版、逛书店。书人江湖,逸闻轶事,皆亲切有味,涉笔成趣。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出版业细节趣闻,“在场”的记述、特色的点评和解读,无不体现了一个出版人的“书之爱,出版之爱,文化之爱”。
  • 七个短剧

    七个短剧

    《七个短剧》是爱尔兰戏剧家、民俗学家、剧院经理格雷戈里夫人献给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的一部短剧集。在这部短剧集中,格雷戈里夫人为叶芝精心挑选了以下七部短剧: 《一传十十传百》《海辛斯·哈尔维》《月出》《寒鸦》《济贫院的病房》《旅人》《狱门》。
  • 行脚八方

    行脚八方

    一段幸福大都市居民与自然的难舍情缘,访古迹、赏美景、品美食,郑培凯带您行脚八方。
  • 人格的力量:辽宁理论宣讲“最美讲师”的故事

    人格的力量:辽宁理论宣讲“最美讲师”的故事

    近年来,辽宁大地涌现出一批理论宣讲志愿者,他们长年活跃在基层,以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宣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我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了贡献。
热门推荐
  • 宫墙柳

    宫墙柳

    京城县令的独女柳蜜雨,遇到了当今最具帝王之象的三皇子言帅。言帅对她日渐深情…可蜜雨却得不到言帅生母德妃娘娘的喜爱,德妃见儿子如此迷恋于她,不禁痛下决心暗中派人刺杀于她。李蕊是当朝最具权威李太尉的千金,她钟情与三皇子,千方百计想嫁于言帅。太尉一心想让李蕊日后登上皇后宝座,而他们眼前最大威胁就是柳蜜雨。五皇子言策原想利用柳蜜雨来激怒言帅,以报德妃杀他生母之仇,结果在利用她时,却意外发现自己竟然情不自禁的对她动情了…不爱宫墙柳,只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 凤舞天朝

    凤舞天朝

    她表面上的身份是A市有名的铁嘴,律师界的翘楚,三十岁的老处女一枚,背后却是古老家族的传人,一觉醒来身处异世。以武为尊?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废材灵根?姐不仅是控灵师,还是控魂师,就算姐打不过你,姐还有几十万的幽冥大军。炼丹师很赚钱?那正好,姐的炼丹术无人能及。什么,姐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大笑三声,连生孩子都免了。当凤凰涅槃,且看她在异世如何整夫君,斗婆婆,治小姑,惩小妾,带着小鬼头儿子在异世混得风声水起。人渣相公后悔了?想收回休书,窗户都没有。太子求婚?不好意思,姐对种马男人没兴趣。正当母子两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时,却不想儿子的身世竟然是……从此二人行变成了三人行。终于,某一天,某女发彪了,秀腿一伸,一脚把某个死皮赖脸的男人踢出了院子……
  • 剑纵万古

    剑纵万古

    一道剑碑自虚空衍生,无数剑纹至理遍布万界,无数人仰头望天说道,“这个世界变了”。一个叫做庄无剑的少年,在家族后山偶然发现一块原始剑胎,此后,他自叹道:“我太妖孽了,想要开创一个剑道的盛世,可让万族共存,谈剑论道,奈何,这是一个杀伐的世界,有太多人不服,我只能逐一镇压。”自此一代剑魔横空崛起,剑惊九幽,万界皆颤。
  • Familiar Studies of Men & Books

    Familiar Studies of Men & Boo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儒的气场

    儒的气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自修自勉、成功成事之道。大功业、大境界。本书从“修身”开始,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自省、克己、忠恕、慎独、中庸、力行”为中心,形成了一套自我修养的理论,帮助人们修炼好德行、具备仁爱之心,从而在“内外兼修”中成就完美的气场氛围、凝聚强大的气场能量,获得幸福、快乐、健康、爱情以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和技巧。
  •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nterpreting American History: The New South
  • 衣的现象学

    衣的现象学

    人人都要穿衣服,可你是否想过,人为什么要穿衣服?选择衣服,就是选择理想中的自己衣服,是生活中确定自我的手段——“我”是谁?是男是女?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什么样的爱好?性别、职业、年龄、生活方式……衣服就这样演绎着我们的性别属性及社会属性,逐步地、具体地塑造出每个人的人格。穿衣服,界定着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人着装低调朴素,有人偏爱奇装异服;有时我们希望通过衣服让自己备受瞩目,有时却希望隐身于人海之中。对衣服的选择,折射着他人眼中自我的形象,又体现着自我与他人的距离。某种程度上,衣服就代表着人本身。
  • 我们拥有的曾经

    我们拥有的曾经

    纸鸢自东北冰雪极寒之地而来,是“十虫池”的护池使者,她容颜如雪,一袭白衣,腰上却系着一条同她的容貌一样美丽朦胧的淡紫腰带…
  • 宇情有染

    宇情有染

    爱,多少人对因它迷茫。亦如他们的后知后觉,在感觉到因为彼此,甚至连呼吸都会痛时,才理解何为真爱。江染,一个不相信爱情,更不相信男人的高冷女子。是他,让自己懂得了爱,即使不能一生相伴,也要带着的那份对他的爱坚强的走下去。楼天宇,霸道专制,只因为她,学会了如何去爱,即使要付出生命,也要决然的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