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2200000004

第4章 三岁孩子眼中的“佛”

一个年轻人在自己三十多岁之际,虽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几年的辛苦打拼,却依然无甚作为,成天愁眉不展满腹哀怨,难得见到一笑脸。邻人见他如此痛苦,告知山中寺里的老禅师常能妙语解惑,或许能解其心中忧愁与烦恼。

他觉得有些道理,便抱着孩子进山拜佛,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工作之余把孩子带在身边已成习惯,而孩子也是他的定心丸,不管什么不快在抱起孩子后都能得到短暂的释然。年幼的孩子满脸笑靥,难得出来的兴奋写满红扑扑的小脸上,看到儿子如此开心,年轻人也把不快暂放一边,露出久违的舒心微笑。到得寺中,禅师并没有像年轻人期待的那样说出什么惊世之论,而是神态祥和的看着孩子,让年轻人把困扰自己多日的因由说出。

“为何我无论怎样努力,总是无法达到我的目标,我觉得我的付出不比别人少啊?”年轻人问道。

“那你的目标都是什么呢?”禅师说。

年轻人:“就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就现在来说,想有份能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工作。不受别人太多的约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最基本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好一点的教育。可是我在这个城市依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每天活在别人的眼光下,不管有什么想法最终都难有作为。”

禅师说:“想让家人幸福说明你很有担当,可不想受人束缚和觉得‘活在别人的眼光下’正是你想要去做什么,却又心有畏惧,不自信是令你烦恼的根源。”

年轻人见禅师指出其症结所在,以为禅师会有解决之道,赶忙问道:“那该如何化解这些问题,请禅师赐教。”

禅师呵呵一笑说道:“带着你的孩子去拜佛吧,回来后就会知道你想要的答案。”

年轻人怀着复杂的心情拜遍寺中的每尊佛,孩子跟着他只是好奇地看这些神情与姿态各异的佛像,偶或学样磕头,憨态可掬中有种让人无法言语的虔诚。

寺庙虽大,佛像也不少,带着问题的年轻人心中只想赶紧拜完,到禅师那里讨一个解决之道,至于所拜何方神圣哪还有心情去看个端详,所以很快他就像完成一个任务一样拜完了事。匆匆而归的年轻人满怀期待地向禅师“交差”,静候禅师慧言点拨。

禅师看着风风火火归来的年轻人,说道:“你拜了寺中你所看到的所有佛,但这些佛却不在你的心中,你拜的时候或有所希冀,或心有不解顾虑重重,它们不过是一个影像与符号,你没有找到你真正要拜的那尊佛。”

“何谓是‘我真正要拜的佛’,难道这些佛像中没有吗?”年轻人很是疑惑。

“不错,你拜佛也好,让老僧帮你解惑也罢,不过是想寻个解决问题之道而已,否则你何必不辞辛苦跑来这里?”禅师答道。

被禅师这么直接地说出自己所做所想,年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禅师的话,怔在那里很是尴尬。禅师见他如此,话锋一转说:“其实你想要的答案,孩子都已告诉你,不过是你尚未察觉而已。”

“小儿不过三岁而已,他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会知道禅家妙理,禅师说笑了吧?”年轻人更是不解。

禅师呵呵一笑,说道:“孩子是不懂什么理论,但孩子天性中的单纯与率真告诉世人什么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然而俗世中人想的太多太杂,反倒陷入自己所设的一个接一个的幻象当中。就在你们拜佛的时候,孩子是在你的影响下去拜,他不知不解你为何而拜,只知你做的就是对的,才去模仿着做,因为你在他心中就是能解决他遇到问题的‘佛’。”

年轻人心中一震,终于不再迷惘,刹那洞悉了孩子、佛还有他自己的关系,不是别人太伟大,而是我们还不足够强大,甚至缺少一份自知与自信。茫茫人海中一凡人在自己的孩子那里就是无所不能的“佛”,我们所敬畏的现实时候中存在的,或是虚幻的“佛”,无非就是在另一个世界的‘凡人’。

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他眼中爸爸身上的光环也会逐渐消退,这是自然规律。我们能否日益强大,不再去仰视众多的“佛陀”,却要打个问号,因为这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倘若真能理解这层关系,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该拜哪尊佛,知道自己是谁的话,就不会纠结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毕竟你自己也是佛,修好你自己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之道。

同类推荐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热门推荐
  • 穿越之莫待花落

    穿越之莫待花落

    穿越,哪能个个都得权得势,哪能个个不是皇后就是王妃。现代略有姿色的女子叶落,一觉醒来已是伊州永安城叶府的年轻老爷,这把她吓得可以。她精神恍惚了几日,神才算定下来,只得接受现实。同时,她发现,在这个时空,她原来还有一个宝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功人士不说

    成功人士不说

    短跑比赛,只差0.01秒,结果就会差很远。人生中,每天不起眼的细微差别,决定着一辈子的成败!本书从30种微小细节入手,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用知名人士如马云、史玉柱、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人的亲身经验,告诉你为什么只要抓住平常日子中被忽略的机会,就能做出惊人的成就
  • 农门新贵:邪王追妻

    农门新贵:邪王追妻

    陆芳菲穿越成农家小萝莉,便宜爹娘善良软弱,奶奶偏心大伯家,邻里乡亲狗眼看人低,好在老天待她不薄,赐她寻宝眼和异能,让她慢慢把家富!无奈发家途中冒出个美男王爷,还连带冒出一个神秘强大的亲伯父,亲伯父重情重义,美男王爷腹黑难缠,罢了,她勉强收了妖孽,看她如何把美男调教成宠妻爱家的好男人........(琉璃新书《绝世小狂妃:王爷,走着瞧》已发布)
  •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分上、下两卷)、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他乡明月:柯岩文集第二卷

    他乡明月:柯岩文集第二卷

    本书是柯岩作品集第二卷,包含小说《他乡明月》。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新移民”的悲怆故事。歌舞团年轻貌美的女孩紫薇和朵拉为了报复团长对她们的打击,愤而出国,毫无思想准备的他们以为美国会是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天堂,而弱肉强食的现实终于给他们开了一个悲剧式的玩笑。
  • 巨星们的糕点屋

    巨星们的糕点屋

    刚经历了亲妈跑路和亲爹殴打的元鸥得到了一个只能种植的空间,她本想就这么低调而骚气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但是天不遂人愿,国内最大的娱乐公司突然搬到了仅有一街之隔的对面!于是元鸥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
  • 农女有田

    农女有田

    一朝穿越到古代,竟是因病重被退回的童养媳,家贫受人欺,带着家人发家致富奔小康,正当日子红火之际,权贵竟然上门逼迫去冲喜,否则家无宁日,这可怎么办?且看贫家女如何发家致富、斗智斗勇斗权贵,最终成就美好幸福生活。
  • 本宫代号007:王爷,有种就单挑

    本宫代号007:王爷,有种就单挑

    世上排行001的人有很多,蓝羽并不是其中之一,她的代号是007!但不管任何时空,蓝羽都绝对是独一无二第一人!一个修罗般冷硬绝情的女佣兵穿越到异时空,取代蓝家废物大小姐之后,颠覆了谁的国.......
  • 金台集

    金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焰之书

    火焰之书

    巴什拉通过诗学的管道,企图恢复想象与感知的联姻,即想象先于感知而存在。他提出了梦想的形而上学:我梦想,故世界通过我的梦想而存在。而在他臆造的火阵里,世界的确在他举起的火焰里得到了溶化和再铸。火打开的纯净区域,火的极限,无论是在火苗的顶端,还是火的心脏地带,火的容颜流淌着水意的颤动。于是,火成为首鼠两端的守望,物质/精神,实在/虚在,火在转身成为精神的造像时,火没有忘记自己搁在烧造之外的身体。我想,一个没有尽力去懂《烛之火》的人,就容易与诗、形上之思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