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4500000001

第1章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生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你怎么会有哥哥呢?”

余小鱼的邻居兼幼儿园、小学、初中同学荞荞,好奇地问余小鱼。

“嗯……”余小鱼想了好半天,也没有答案。就让荞荞放晚学,到他家做作业,然后问他爸妈。

荞荞点头同意后,余小鱼就比平常更加急切地盼望快点放学。他一次一次对荞荞说:“唉,烦死了,今天下午慢的像蜗牛奶奶。要是有叮当猫的时光穿梭机就好了。”

其实,时间过得很快,“滴答滴答”就把太阳拽下山,又把余小鱼和荞荞推在了放学的路上。余小鱼几次想牵荞荞的手,荞荞害羞地说:“不要,人家看着咱们呢。”

他俩属于清秀又聪明的孩子,走在一起,就像过年贴在大门上,穿着吉服,笑脸盈盈,万事如意的金童玉女。所以,回头率很高。

打从幼儿园起,余小鱼就骄傲地宣布:“荞荞,是我媳妇。”两家的父母乐得咯咯直笑,后来就“亲家、亲家”地相称。直到两个孩子一同进了初中,才收敛了玩笑,但两家关系特好。尤其,余小鱼的哥哥,对荞荞关爱、呵护备至。有时,余小鱼跟荞荞闹别扭,吵架。他总是要余小鱼让着荞荞,因为荞荞是女孩。因此,荞荞也非常喜欢余哥哥。有时候,甚至羡慕嫉妒恨地想,为什么他不是我的亲哥哥,而是余小鱼的?

这样一来,“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余小鱼为什么有哥哥?”的问题,又跳出来困扰她。其实,关于余哥哥,还有好些事,让荞荞不解,比如:余哥哥那么聪明,却又不上学?为什么余爸爸、余妈妈总是不让余哥哥单独出门?夏天的时候,孩子们都在门前的河塘里游泳,唯有余哥哥躲在屋里?就连他的名字,也是怪怪的,和常人不同。

余哥哥有个奇怪的名字——余网衫。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铁布衫、金钟罩,都是跟人比武时用的防身宝贝。难道网衫哥哥也跟人比武?

荞荞这样问的时候,网衫哥哥就笑,说我不是黄蓉,我不会武功。我这名是爸妈起了,想“兜”住我的。

“兜”住你?为啥?

收工回家的余妈妈就呵斥她,说女孩子不该话多,不该这么好奇。搞的荞荞莫名其妙,很不开心,连“余小鱼为什么有哥哥”也不敢再问,匆匆忙忙回了家。并赌气,以后再不去余小鱼家了。他妈妈好凶。

可第二天早上,余小鱼背着书包,依旧等在她家门口,一手拎着一只青盎盎的蝴蝶,一手托着一只展翅欲飞的蜻蜓,脑袋是红的,身体是绿的。荞荞欢喜地问:“你咋捉到的?”

余小鱼笑,把蜻蜓递给她,说,网衫哥哥一早,在院子里采的吉祥草和红葡萄藤儿编给你的。喜欢吧?他说,回头还给你用柳枝儿编花篮,让你放晚学跟我回家拿。

荞荞心里的气,看到蜻蜓的刹那,就跟着炊烟挥发了。余小鱼的要求,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那天,网衫哥哥在黄绿的花篮子里,插了红的、粉的、白的蔷薇、月季和栀子花儿。啊呀,荞荞都开心的疯掉了。欢喜的直叫:“网衫哥哥,你真好,你真好,你要是我亲哥哥,就更好了。”

网衫哥哥笑的眼睛弯成一道缝儿,说:“我本来就是你亲哥哥呀,你不是我家小鱼的媳妇儿嘛。”

荞荞闹了个大红脸。不过,他不生网衫哥哥的气。以后天天又到余小鱼家玩,在他爸妈收工之前,撤退回家。

很快,暑假到了。荞荞妈妈照例把她托付给网衫哥哥,照管着做作业。当然,余小鱼,也是网衫哥哥管束的一分子。

网衫哥哥比他俩大5岁,一如《红楼梦》里的李纨。虽然也跟着玩耍、笑闹,但不忘督促他们看书、做作业。休息的时候,他拖出浴房里小船儿似的木澡盆,让小鱼坐上去,划到前院外的河中心,采摘好多红的、青的菱角,洗干净,当零食。他剥开的菱角,自己不吃,总是荞荞一个,小鱼一个,小鱼一个,荞荞一个。

中间,余小鱼出去撒尿。网衫哥哥跟荞荞说:“荞荞,你越来越好看了,一点都不像农村姑娘。将来长大了,还会做小鱼的媳妇吗?”

十四岁的荞荞,害羞地嗔道:“网衫哥哥,你说什么呢。再胡说,我不理你了。”

网衫哥哥连忙说:“荞荞,你别生气。哥就是想到,你俩明年初三了,将来考了高中、读了大学,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常在一起玩了。到时候,你们都飞出去,就剩我一个人了……唉,人要是不长大,该多好啊。”网衫哥哥手里捏着一只剥了一半的菱角,呆呆坐着。荞荞也傻了。第一次有了忧伤。

太阳慢慢落山了,风有些凉意。网衫哥哥做好晚饭,盛在紫砂钵子里凉着。说要带荞荞和小鱼去一个人间仙境。人间仙境?荞荞雀跃。但小鱼皱眉说,哥,不行!妈不许你出门。网衫哥哥说,妈只是不让我一个人出门,没说不能跟你俩出门。

三个人,麻雀一般说笑着,走了好长一截石子路,停在一大片麦地边上。荞荞失望地说,什么仙境啊?不就一大片开花、抽穗的青麦子吗?

小鱼附和说,是啊,哥骗我们。

网衫哥哥跳下石子马路,让他俩跟着,穿过几条长满草儿,开满野花的田埂,眼前便豁然出一个湖一样的荷塘。像一个安然熟睡的婴儿,静静地溢散着周身的清香,泊在一片绿海的怀抱中央。

荷塘呈不规则圆形,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岸边浅水处,全是一人高的青葱馥郁的茭白草,在青色掩护的里层,是一蓬一蓬肥硕的荷叶,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闲适地匍匐在水面,前后左右夹杂着鼓缒一样的荷花骨朵,如怀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露出粉的、白的、黄的“霓裳”来。恍惚中,荞荞以为置身在月宫瑶池,心里说不出的洁净和安适。

小鱼惊奇地问:“哥,你平常不出门,怎么知道这儿的?没来过的人,还真不知道这麦地中间藏着片荷花塘。”

网衫哥哥说:“亏得知道的人少,不然,早就被糟蹋光了。我小的时候,秋天,爸爸带我来放过一次牛。那时候,满塘的荷花都开了,白的、黄的、粉的,真好看。我记下了这地方。只是,好几年没来,不知道它还在不在了。在就好了。我们回去吧,天快还黑了,改天再来。”

荞荞和小鱼坚决不同意。网衫哥哥说,你们要是不怕鬼的话,就呆着好了。书上说,人死后,灵魂就寄附在荷花上,等待托生。这每一朵荷花里都住着一个鬼魂呢。

这话,白天听起来兴许很美。可眼下暮色四合、雾霭弥漫,除了麦苗、柳树,放眼见不到一个人和一户人家,好像《聊斋》里走不出去的冥界。于是,荞荞率先,网衫哥哥殿后,三个人在麦田埂上狂奔而逃……

几天后的下午,一场暴雨过后,荞荞提议去荷花塘看荷花。她担心刚才的骤风暴雨,是不是把荷叶撕坏了,把荷花打折了?

余小鱼说,荷花折了正好,采回来,用花瓣泡水洗澡,把你洗成《还珠格格》里的香妃。

荞荞“腾”一下红了脸。男孩子跟女孩子说洗澡,总让人难为情。此时,即便她心里万分地想把自己洗成香妃,嘴上也不乐意去了。余小鱼坚持要去,荞荞偏是不去,并且撅着嘴,要回家。最终,网衫哥哥调停,让他俩在家做作业。他自己去看看,顺带采几朵荷花。

余小鱼瞪大眼睛,说不行!妈不让你单独出门。

网衫哥哥说,我赶在爸妈收工前就回来,你俩不说。妈咋会知道。

荞荞不表态,余小鱼也没反对,网衫哥哥换了双凉鞋出门了。

谁知,荞荞等到太阳落山,网衫哥哥还没回来。她不想碰上余妈妈,先回了家。余小鱼就说,哥回来,就给她送荷花去。

荞荞吃过晚饭,故意赖在父母后面洗澡,等余小鱼的荷花。电视里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候,余小鱼来了,但他空着手,一副要哭的样子。荞爸爸推测一定发生什么事了,拉着荞荞,跟着余小鱼就跑。

余家门口围了一堆人,中间一头老牛在转圈,脊上趴着湿漉漉的网衫哥哥。荞荞心里一惊,这是小孩淹水后,大人们用来救命的土法子。难道网衫哥哥淹水了?

天上浓云滚滚,又要下雨。一个霹雳劈开天空,好像张着一个大嘴,要把人吞进去似的。荞荞借着刺眼的亮光,看到网衫哥哥的脸惨白惨白,嘴巴里紧紧咬着一朵荷花,茎折了,花瓣耷在他的头发上。

牛走了一圈又一圈,网衫哥哥一口水都没吐。啪嗒、啪嗒,豆大的雨点砸在脸上,生疼。荞爸爸劝余爸爸把网衫哥哥放下来,抱到屋里去。

余妈妈嚎啕起来,扑在网衫哥哥身上。说,再等等,再等等啊,我的网衫不会掉水里,要不然他怎么会叫网衫呢?我就是要兜住他,兜住他呀。

余爸爸说,我找到他的时候,他不是在水里。而是在岸边,脸朝下栽在茭白窠里。他一定是犯病了,羊癫疯犯了,又没个人在身边……你看他,把那朵荷花咬得死死的。肯定是想自救,等病过了,爬上来回家,可是……是谁让他一个人去那个荷花塘的?他怎么一个人去那地方的啊?余爸爸和余妈妈撕心裂肺地哭。

荞荞心里所有的疑问都解开了,但网衫哥哥却没有了。

余爸爸把一张凉床,放到客堂右边的墙根,让网衫哥哥躺着。打算给他换衣裳。荞荞不让,一边哭的打噎,一边让余小鱼打来一盆温水,仔仔细细地给网衫哥哥擦洗脸上、手上、腿上、脚上的河泥。

荞爸爸想把网衫哥哥嘴巴里的荷花茎取出来。可网衫哥哥牙关咬得紧紧的,手指撬也撬不开。荞荞想起,网衫哥哥曾说,人死后,灵魂依附在荷花上,等待托生的话,就不让爸爸再撬,索性把荷花盖在他脸上……

一年后,余小鱼和荞荞考取了不同的高中,再后来,又各自上了不同的大学。虽然他们也发短信,打电话,上网聊天。但始终,没能像网衫哥哥希望的那样,让荞荞成为余小鱼的媳妇。

大三的暑假,余小鱼带了女朋友回来。他带着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女朋友,在村里区别麦苗和韭菜、在油菜花丛里捉蜜蜂……

一天,他讶异地看到荞荞,拿着一朵荷花,坐在网衫哥哥的坟上。余小鱼甩开女友的手,像以前一样,温柔地蹲在荞荞身边说:“荞荞,你一个人去荷花塘了?怎个么不叫我?”

荞荞轻声说:“嘘,别吵,我正在和网衫哥哥商量,将来,我也寄附到荷花塘里的一朵荷花上,让他来世,一定做我的亲哥哥,我们还在一起玩……”

余小鱼跪在长满青草的地上,一把抱住荞荞。呻吟道:还有我,还有我……

同类推荐
  •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是由资深的出版人,香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先生的随笔散文和学术书评合集。全书共分3个部分,读人与读世、承教的感动和历史杂说。描写的是笔者工作生活中与沈从文、启功、陈原等文化出版名家的交往经历与感受,从小学到大学受教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对黄仁宇、何炳棣等数篇大家名著的心得体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人、事和书的不同角度为线索,既有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也有深入独特的学术见解,勾勒出人与世的关系之道,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 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

    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

    人生总是会有阴晴变幻的坎坷,也难免铺天盖地的风雨,而谁的一生不是伴随着这些风雨起起落落,就像历久弥深的唐诗宋词,平平仄仄,让人充实无比,又回味无穷。风雨路上,期待你与作者并肩,共赴这场诗词之约。《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是作者用诗词体裁记录心情的一本个人诗词集,前后有十几年的时间跨度,系作者坚持创作的结晶。
  • 陶然斋选集(第三卷)

    陶然斋选集(第三卷)

    本书精选陶行知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并加以分类编辑,便于广大教师检索、查阅、学习。此外,编者还分别选编了他的政论、诗歌、散文等,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先生。
  • 作弊秘诀

    作弊秘诀

    一提起考场作弊,人们自会油然联想到可以镶嵌在眼镜镜框与耳朵里的微型无线摄像机、接收器等当代的高科技手段。然而,面临火眼金睛的反作弊电子“警察”,它们一进校门就暴露了原形。面对“逆境”,有人挖空心思地独创了连电子网络警察也徒唤奈何的最新的考场作弊方法,而且居然一次次地成功地避开了监考老师的严密监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作弊秘诀?最终又是怎样被人们所破解的?本集16个短篇,都是紧紧围绕学生中所存在的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进行深刻揭露与认真反思的优秀作品。其中《插班生》获得了2012年冰心新作奖。中国作协会委会委员、江苏作协主席范小青专为本集作了序。
  • “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

    “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

    较之古代,近代以来,中国与韩国的历史更加紧密地重叠在一起。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韩国的现代化经验可资中国借鉴者甚多。苑英奕博士所著的《“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一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中国的“底层文学”与韩国的“民众文学”,呈现了中韩现代化共同与不同的经历、反应和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辕唐飞将传

    辕唐飞将传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别问,问就是年更。)
  • 改造唐朝

    改造唐朝

    易凡带着一部手机,一头牛,来到了唐朝。为了好好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用手机给李二放大片,冒充‘道祖老子’的徒弟。用自己跨越千年的知识,改造唐朝,如果李世民若对自己好,帮他建立一个日不落帝国,若对自己不好,就踹开他自己单干。哼!哼!!!
  • 我捡了一个女朋友

    我捡了一个女朋友

    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女孩,和一个不普通又普通的男孩,这一世,相遇、相知、相爱.....落落叶(一)之:我捡了一个女朋友
  • 六一诗话

    六一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唐娱乐指南

    天唐娱乐指南

    “砰”一声,罗励的额头狠狠的撞在青砖墙壁上,在墙壁上留下了一朵凄美的血色娇花。壮汉们打……
  • 寓圃杂记

    寓圃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高”怎么吃怎么养

    “三高”怎么吃怎么养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时离不开饮食的调理。《美食天下(第2辑):“三高”怎么吃怎么养》选择对症食物进行科学食疗,减轻“三高”药物的副作用,从根本上抵制病情诱发因素,彻底远离“三高”。
  • 旗袍

    旗袍

    上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时的中国,满族格格叶玉儿出身皇室家族,对国家民族怀着一腔热爱,为了拒绝到日本留学,与家中男仆一起出逃,被日军抓去。日军想将她培养成艺妓,她宁死不从,引起以吉野为首的日军的变态报复,他们强迫她在城市的八角楼里做了慰安妇。叶玉儿尝尽人间最大屈辱,侥幸逃离,去往韩国。六十余年后的21世纪初的中国,那个曾经作为民族耻辱历史见证的八角楼,因其地理位置和“风水好”,成了这座城市中以叶奕雄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商们觊觎之处,叶的情人郭婧是位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记者,她为了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民族的一段屈辱史,留住了已经成为韩国妇人李曼殊的叶玉儿,让她指证八角楼的历史身份。
  •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漾文士毛子水

    清漾文士毛子水

    “虚静恬淡”是毛子水先生亲书并悬挂在书房中的四个字,他的一生似乎和这四个字如出一辙。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却并非是满口之乎者也的旧式文人,而是一个富于科学精神的现代学者。他那一袭飘逸的长衫,包裹着的是现代文士的铁骨柔肠,他那漫长的学者生涯,充满了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他一生治学的文士本色,是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的财富。毛子水与他的故乡1893年4月11日,毛子水生于浙江江山石门镇清漾村。其父名世卿,乃清末廪生。为其取名曰“凖”,字子水,谱名延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