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5300000004

第4章 导论:镜中厅堂(2)

纳博科夫的文学理论切断了对文学知识的追求。他的文学理论是一种被文学学者称之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最不成熟的形式,而这常常是限制创意写作体系得以展开的主要原因,在极致时它通往的不是知识而是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所说的“未知(Not-Knowing)。”[16]这是一种天真:文学的氛围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以保护并呈现,创造过程的神秘性也应该被充分展示出来。

事实上,当纳博科夫到达美国时,他还算不上是个知识分子,如果我们将知识分子理解为对文学和文化理念中的矛盾冲突产生的复杂的兴趣的人的话。如果轻易地将其视为知识分子的话,是因为他对许多观点都持有某种戏剧性的态度。他曾说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是一个“彻底的骗子……是一只灰白的鼠海豚,只会做些漂亮而粗俗的行为”;[17]海明威和康拉德(Conrad)则是“无可救药的幼稚男人”,这些贯穿在他那本《固执己见》(Strong opinions,1973)中的言论缺乏专业的判断,所有这些表述只能归之于极端的无理取闹。同样类似的观点还表现为他小说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小说中的每个人组合在一起成为加倍的、有分歧的、徘徊的以及逆转的自我质疑者群像。纳博科夫的写作已经在他的自传《说吧,回忆》(Speak,Memory,1951最初的观念)中被自我评价过了,我倒认为他像极了那位在《微暗的火》中游移于已婚诗人Shade与同性恋评论家Kinbote之间的人,当然现实与小说世界中的也许并不一定是同一个人。

他给大众造成的一个印象是他的写作能力是一种“组合式的天赋”(combinational talent观点,15)。并且他也不去解释为何他的写作如此繁复。他曾声称:“艺术的原创性仅在于复制它自身”,这句话不仅意味着他作为一个小说家只做份内的事情,还表明他创作这些小说是一个从源头处那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开始的“一系列的自我演化”的过程,而这个独一无二的源头就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当他如此在讲座中将这一点加以澄清时,无论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它的风格是由作者个性中最本质的部分和特征构成的,贯穿在整本书中最非个人的描述也“依然是散乱的,这样就使得他的缺席也成为了某种耀眼的存在”。就这一点上来说,他所有的小说包括那本非虚构的回忆体作品《说吧,回忆》,都能够被形容为一种“系统性的自我表达(programmatic self-expression)”。

也因此,尽管他对于“系统时代”的新的制度安排保持着局外人的姿态,这一切却使得纳博科夫的作品对创意写作系统的确立具有象征性意义。

比自我表现更能够形容他的小说的,是一种系统性的自我建立,详尽阐释出“我在(I am)”。在他浪漫化的童话性语言里,纳博科夫就如同一位被放逐的国王,他试图在语言中重建他的国家、恢复他的统治。纳博科夫吸引人的地方是对传统浪漫性主题的忠诚,这一点在其《微暗的火》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在这本书中精神狂乱的编辑金伯特(Kinbote)(至少在他自己的意识中)被从赞巴拉(Zembla)国的国王宝座上驱逐出去回到了他位于美国伍兹密斯学院(Wordsmith College)的陋室之中。作为俄国贵族阶层的后裔,他的童年是以漫游在那片土地上的方式度过的,他也用俄语给自己起了作为小说家的第一个笔名,纳博科夫喜好自传体,以此在文字中修复自我,这是他创作最重要的内在动力。这也显示出诸多重要的隐喻,即他试图通过想象来获得一种无须妥协的生活以及高贵的个人世界。当然这种幻想在讲究平等民主的美国人民那里是有市场的,在这样一个移民国家里,大家可以不切实际地说:“每个人都是国王。”[18]这对于开明的学校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极其适恰的。想成为自己的“国王”(或女王)显然是有益的想法;这将极大激发学生创作出属于自己个人经验的作品直到触及自己真正的原创性。相比较要去面对那些不利的现实胁迫,或是为社会机构无休止地羞辱和强迫,或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遭受一种持久地伤害,“个人经历”在这儿表现为一种令人骄傲而富有生机地内省式的文本呈现经验。

当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文学体验的魅力时,我们发现:那个注重“个人经历”的世界,经历了二十世纪,尤其是战后那段时期以后,在发达世界的这些后工业经济体中占据了功能性的主导地位。这些经济体所显示的正是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和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以及其他学者所早已提出的“反思的现代性”。[19]这个概念的使用对我们理解战后小说的创作冲动提供了视角,它表明文学实践应该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观察之中。它还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科学、媒体以及艺术中的自我发现,延伸到那些自我反观的个体,这些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状态,自己才是“生命故事”的主角,而非简单的活着。这要求多元现代性社会对个体生命给予极大的关注,在无限的可能中告诉他们当下的生命状态是如何被经验到的。现代人的个人主义化是受到威胁的,出于以反思的现代性的需要而“制造、设计自传并自我表演自传”[20],在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大量的中介机构,其中包括学校,他们已做好准备推动进这一现象。

有许多概念来指称“反思的现代性”中的经济形式,其中之一就是“信息经济”,它将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数据和交流的重要性抽离了出来,而且这一概念为创意写作体系的进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尽管很多劳动者仍然在工厂以及田野工作,然而这一概念则开始描绘大学毕业生们,也就是C·赖特·米尔斯(Wright Mills)所说的“白领阶层”,以及克里斯托夫·钮菲尔德(Christopher Newfield)所说的“中产阶层”。[21]安德鲁·赫伯瑞克(Andrew Hoberek)提醒我们,人们所说的中产阶级全然不同于欧洲布尔乔亚,也不同于共和国早期的自耕农,他们对生产资料并没有独立的所有权,而是雇员[22]。从这个层面上说,中产阶级改变着文学。正如威廉姆·鲍尔森(William R.Paulson)所描述的,自从十九世纪开始文学被视为文学以来,文学的价值并没有简化为它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一位作家在一定程度区别于典型的信息工作者,是因为她是其劳动成果的独立生产者和拥有者。[23]

然而作为一种灵活调节的具有辩证性的命名,“信息经济”并非完全适用于战后的经济生活,从疑惑的好奇到欢笑、眼泪、害羞以及震惊和敬畏,对多样的生活而言,它是不够的,并且它容易忽视人们的情感诉求。这使得此概念无法涵盖创意写作的时代环境,而只会传达给我们一个可怖的公司生活图景——全世界的人都身着灰色法兰绒套装——这是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过时了的场景,那时(如托马斯·弗兰克等人分析的)一种反文化的力量开始与商业实践融合在一起。[24]也就是商业作家约瑟夫·派恩(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Gilmore)所提出的“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在这种经济中所有的商品都在经历商品化的危机,在无差别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上,品牌价值出现剧烈萎缩。[25]作为对抗手段,他们开始将“体验”提升到理论高度来让个体参与其中,以避免因过度依赖相同原料而逐渐弱化的品牌价值。这表明,在最终意识到现代广告的逻辑之后,市场营销(或更进一步说,被商业化的体验)必须成为“可感知”的东西来售卖。“体验经济”产生了许多有利于消费者的规约,使得他们能够贯穿到各个有价值的经济部门之中。

麦克康乃尔(Dean MacCannell)很早时以巧妙的譬喻为派恩与吉尔摩的概念提供了一个解说,他将体验经济的世界比作一种泛化的观光旅游,这个世界中“行程、课程、报告、评论、表演、节目、游行、观点、项目、观看、景致等等都不是来自于人的需要,而是被制造出来的,是它们承诺要实现‘体验’的数量与质量,才展现出‘价值与功能’。”[26]在此,麦克康乃尔将文化产业标记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前锋,这也是马克思在对商品时代进行分析时所未预见到的重要现象,即出现了越来越多纯粹的符号化以及“非物质”的商品。它取代了马克思所建立的那种以实体商品来确立社会关系的模式,这些符号化商品(假使它也是商品)颠覆了传统实体商品关系,流水线上的劳动空闲下来,生产关系也进入了消费关系中,这是当物质需求得到相当满足后才产生的新变化。

本书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说明及展现战后美国文学是如何在不断演化的市场中被定位的,并且分析大学是如何在战后助长或缓冲了作者与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关系的。对于那些细节部分,如作者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我将尽量少谈,至于出版业整合以及独立书商衰减等我都有所避免,即使其中的问题已经涉及到了文学的健康与否,因为这些故事将不断闪现在我所谈及的文学市场里。小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可以说明何谓“体验性商品”(experiential commodity),它将作者的劳动价值通过市场转化提供给读者,同时作者无法控制书在出版后的经济价值体现。这个例子比之前“观光旅游”的比喻更能简洁揭示出这个道理,毕竟游客是自主地在一个特定地方观看并且需要通过照相以及购买纪念品来维持这段非物质的体验。不过自从阅读小说和度假开始紧密对等起来之后,我们也许应该将这两者联系起来观察。

将旅游时购回的书籍当作纪念品放到书架上,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观光旅行后的画面式体验吗?

对于《洛丽塔》的读者来说,这种“旅行”几乎就是文学式的。从河谷小镇旅行归来正如纳博科夫摆脱了他在伊萨卡(Ithaca)的工作后,到了纽约追逐那些蝴蝶的经历一般,小说以叙事的方式开始了虚拟迷人的纯净美国之行,通过枯燥无味的旅馆和景点展现以及伴随着那个“恋童情结”,在作者受束缚的视野下完成了整个旅行。

同样的延伸,学生在创意写作课上支付的学费也可被理解为一种体验性商品,创意写作邀请学生——消费者——来发展个体与文学之间的私人关系,其中最大的部分在于快速通过传统文化的限制(这里指的是那些相对来说高雅的伟大作者及其作品),在训练中尽快确立自己的创作者身份。在一段时间的日常练习后,大学生作者成了一个自由的旅行者,在私人记忆的海洋里与显在的社会化环境中来回旅行,凭借着娴熟的技艺和想象,将现实放入故事之中。相较而言,在文学课堂上阅读和分析小说是让学生作者们回头审视自己那恭谨写就的家庭作业,这个过程中,那些小山式的小说、诗歌和剧本将作者带入生命体验之中,一种“大学体验”的纪念品,写作者的文化底蕴被实体化地表现出来是,作者们辛勤写作,仿佛潜能已被激发。

这并非表明创意写作的这种“自我旅行”是非常简单的。一流的写作是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创意写作系统对于学生的价值在于通过资源整合来促使学生自我训练并使写作技能熟练化,以基本的技巧和标准来帮助学生超越是否要“写自己的小说”的困惑,让学生克服无数真实的困难而成为真正的作家。一个较好的见解是创意写作至少在培养“有创意的读者”,至少那些课堂上的阅读是真实而深入的(假如只是如此,那么创意写作应该被更广泛的应用在英语类的课程里,而不是被特地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才能)。

与几乎所有系统性教育的初衷不同,创意写作的声誉是建立在宽松之上的,在创意写作课程中,老师仅仅是那个代表级别的人,而非参考资料或是标准答案,创意写作,就像一个教诗歌写作的老师安纳·里尔(Anna Laehy)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隐藏导游路线的教育方法。”[27]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毫无疑问在艺术工作坊里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同学——彼此的竞争——而非教师。教师们明白对于大多数就读于艺术硕士的学生们,并不能像带专业硕士那样直接通往职业,但至少是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学教养的。从这里便可以延伸“大学体验”,让他们在学生时期有那么一段时间相信自己是一个有创意的个体并完成自我提升,这让那些相信自己的孩子可能是个艺术家的中产阶级父母看到了希望,因为现在有机构完全有可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梦想。

同类推荐
  • 国家荣誉

    国家荣誉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揭开东突恐怖主义组织神秘面纱,再现新疆公安民警反恐斗争的长篇小说。
  • 自己的观音

    自己的观音

    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求己吧——如此再想,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 柳光铎诗稿

    柳光铎诗稿

    柳光铎,1938年生人。退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員。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爱诗词丶收藏丶书法丶艺术刻字丶民间工艺。柳公葫芦是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诗集出版。
  • 赶考

    赶考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机遇,与当年西柏坡时期不无相仿之处:都处在危机的漩涡中,又都面临着突破瓶颈之后的大辉煌。生机勃勃的中国共产党,就像一个进京赶考的青衿学子,背负行囊,黎明起身,踏着曙色,向前向前,一路走过南昌、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从农村到城市,从在野到执政,从落后到超越,从经济建设到政治建设,面对一个个全新的课题,交出了一张张真诚的答卷……
  • 此生喜读纳兰文:倾我一生一世念

    此生喜读纳兰文:倾我一生一世念

    《纳兰性德全集》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纳兰性德的文集《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本书《此生只读纳兰文:倾我一生一世念》收录了纳兰性德具有代表性的经解、文、序、记、书简等,并由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版式精美,是纳兰迷值得珍藏的精品。
热门推荐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前汉演义(上)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前汉演义(上)

    《前汉演义》记述的朝代包括秦和西汉,从秦王嬴政出身讲起,到西汉政权被王莽篡夺为止,共两个半世纪。书中较细地描述了秦朝暴政、楚汉相争、汉武帝开疆拓土,也揶揄了妄想成仙的秦皇汉武,揭露了王莽的阴险狡诈。《前汉演义》较好地描绘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初期的面貌。为了写作的方便,作者把秦朝短暂的历史并入到汉朝历史中叙述。本书从“第一回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到“第五十回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的历史。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到秦统一六国,从秦朝的暴政到秦历二世而亡,从楚汉之争到高祖建立大汉王朝,从汉高祖建国之初的封侯赏勋到吕后专权杀戮功臣等的历史一一铺陈开来……
  • 萌宝一加一:总裁爹地超厉害

    萌宝一加一:总裁爹地超厉害

    “帅哥,你我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如痛快的把这药解了吧,你若是觉得吃亏,力气我来出。”苏北被同父异母的姐姐下药,逃跑时恰巧碰到同样被人算计了的傅云商。传闻傅家现任家主杀伐决断,冷血无情,27岁性生活为零!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五年前他的贞洁被一只小奶猫偷走了!五年后,苏北风光的带着俩个娃回国,步步精心算计如何搞垮苏家,但是……这位看着眼熟的帅哥算是怎么回事?!每次做坏事都能碰到不说,次次都帮她补上一脚为她收尾,还死皮赖脸的求收养求负责?自己明明是一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灰狼却次次的在自家儿子面前装小白兔。大宝:“妈咪,爹地好可怜,你就收留了他吧。”二宝:“嗯嗯,收留他吧,以后家里就有三个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武仙

    绝世武仙

    无尽星域,武道衰落,仙道为尊,以仙入道!少年罗真,仙武同修,自渺小的天阳元星走出,独战群仙,披荆斩棘,成就无尽星域武仙之位!“吾之征途,斩群仙,霸星域,争仙路!”
  • 极品凤后

    极品凤后

    她本是相府庶女,被大哥卖入宫中,生母来寻,摇身一变成为位高权重的长公主。再次回到宫中,成为皇帝最宠爱的郡主,传说得她者得天下!长姐威胁,她玩弄权术,不屑一顾;太子追求,她装疯卖傻,誓死不嫁;世人嘲弄,她琴棋书画,羡煞旁人!当她遇到了他,她助他夺皇位,帮他守河山,最后他却成为别人的驸马,对她拔剑相向……
  • 第一夜的蔷薇(全三册)

    第一夜的蔷薇(全三册)

    这是一个时尚圈“华丽丽”的暗黑复仇爱情故事。一个生活中只有美好、幸福的女孩,突然遭遇家道巨变,现实世界的阴暗与残酷让她的命运从此被彻底颠覆。年少的她不仅失去了的父亲,甚至还被送进了少年管教所。故事从她走出少年管教所的那天开始……继承了父亲的设计天赋,在光鲜亮丽却残酷冷漠的时尚圈,她以超乎寻常的坚忍与机敏一步步跻身于最*时装设计师行列。而这一切的背后,目的只有一个——复仇。所有年少的秘密铺陈展开,那段尘封的记忆,苍白瘦弱却一直默默守护的少年,在第一夜的蔷薇盛开的夜晚,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三进兴安岭

    三进兴安岭

    黑龙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知道相比南方沿海地区,黑龙江开发晚了,落后了。晚开发的地区容易急,容易跟在别人后面往前赶,结果人家走过的弯路很可能再走一遍。其实晚开发也有好处,可以吸取早开发地区的经验教训,少付学费,这其中处理好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就是重要的一条。我对漠河县的领导说,希望你们的开发建设慢一点,把环境保护好,把自然保护好。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深山里有口泉眼,涌出的水装瓶就可以卖钱。于是砍树、修路、盖房,等一切弄好,水质已变了。如果不利于环境保护,情愿不要开发,钱不值钱,良好的生态越来越值钱。
  • 快穿之大佬总给我撑腰

    快穿之大佬总给我撑腰

    【正文已完结,番外更新ing,强推自己新书《快穿成大佬的心尖宠》,超甜师徒联手虐渣渣!】 【1V1甜宠虐渣爽文,伪兄妹】彤素每个界面都穿成了大BOSS的养妹、继妹、师妹……只想抱紧哥哥大腿,完成虐渣任务,获得重生复仇的机会。 然而,那个大BOSS,怎么看她的眼神不太对?某人淡淡抬眸:“我不缺妹妹,只缺个媳妇儿。” 彤素:!!!女主归来,渣男贱女们,做好被虐的准备了吗?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被召唤至异界的悲惨生活

    被召唤至异界的悲惨生活

    我叫陆凝。(提示:这不是第一人称小说(笑)只是主角喜欢碎碎念而已。)我被召唤了,至于为什么,我怎么知道(奔溃)洗完澡准备睡觉,忽然就站在了一个魔法阵中间,一群穿着怪异的人朝我跪拜。你问我是不是要当国王或者首领什么的?嗯!有一瞬间我的想法也是这个。但是...他们特么要我去屠龙,你们开玩笑要有个限度的,喂!我一个宅男,什么也不会,不是你们全部叫我英雄我就真的是英雄了?就真的能去屠龙了?没有那么扯淡的?还有...你们召唤的时候能不能问问我同不同意啊!我们讲点道理好吧?
  • 国民的岳父

    国民的岳父

    王小颖哭着说:“有漂亮姐姐围着我爸爸,我好心好意把她当姐姐,她却想当我妈妈。55555,都是坏人。”群号:86594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