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时代终结,印度进入孔雀帝国时期。这是印度次大陆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的时期,标志着印度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孔雀帝国的建立
孔雀帝国是继摩揭陀国后古印度的又一个重要王朝,时间大致为公元前321至前187年。由于其建立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吠陀种姓的孔雀族,因而得名。旃陀罗笈多建立的孔雀王朝统治印度和阿富汗地区达134年之久,使孔雀帝国成了与同时代的古罗马、中国并称的世界强国之一,名噪一时。
旃陀罗笈多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年轻时曾被当政的难陀王朝驱逐,因此怀恨在心,苦于势单力薄,所以一直寻找机会复仇以夺取政权。当时,北部印度河流域已经于公元前518年被波斯入侵占,沦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帝国后侵入了印度河流域,亚历山大试图乘胜东进,制服恒河流域。但慑于摩揭陀国的强大,加上士兵在连年争战中已经厌倦这样的生活,厌倦了讨伐,于是亚历山大放弃了原来的计划于两年后返回了巴比伦。此时,西北地区由于亚历山大的撤退,留下了一个政治空白,同时也给了时刻准备着的旃陀罗笈多一个天赐良机。
旃陀罗笈多见时机成熟,便发动起义,旃陀罗笈多的军队主要由下层人民组成。他领导的起义,是反对外族统治和难陀王朝暴政的人民起义,所以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旃陀罗笈多起兵后,矛头首先直指外来侵略者——马其顿军队,与之进行了激烈的战争。约公元前324年,他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在沉重打击马其顿人后,旃陀罗芨多挥师东下,进攻难陀王朝。善于谋略的旃陀罗笈多并没有直取华氏城,而是先消灭其他地方的难陀王朝的军队。据说他采用这一战略,是受到一位妇女的启发。这位妇女训斥其子不应先吃盘子中间的食物,而应吃周围的,因为盘子中间的食物太烫。旃陀罗笈多由此得到启发,先歼灭了难陀王朝盘据在都城的主力部队,最后轻易地攻下了华氏城,推翻难陀王朝。随后,旃陀罗笈多回师西北地区。慑于旃陀罗笈多强大的力量,马其顿军队主力于公元前315年撤出,余下的小股军队在印度苟延残喘,不久也尽数被旃陀罗笈罗的部队所消灭。这样,旃陀罗笈多征服了北部印度,建立了孔雀王朝,在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北部印度。
在接下来了的25年间,孔雀王朝在旃陀罗笈罗的带领下,在军事和外交上取得了双丰收。他依靠其军事力量建立了古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大帝国,而且开创性地与西方人建立外交关系。他与希腊人的塞琉古王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当时,塞琉古王国将一位公主嫁给旃陀罗笈多,并派遣麦加昔尼为驻孔雀帝国大使。作为报答,印度回赠给当时的塞琉古王朝尼卡多国王500头战象。由于与西方外交关系的建立,使南亚次大陆首次有了较为确切的纪年。
正处于事业顶峰的旃陀罗笈多传位给儿子宾头沙罗后,离开王宫,流浪各地过苦行僧生活,并按着耆那教习惯慢慢绝食而死。
孔雀帝国发展及衰亡
旃陀罗笈多统治25年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宾头沙罗(约公元前300~前273年在位)。宾头沙罗继位后,用铁腕政策大力巩固帝国的统治,他残酷地镇压了西北印度呾叉始罗城的人民起义。在对外关系上,他继续其父的政策,与西方国家保持友好的外交往来。宾头沙罗在位时,在政治军事上最主要的贡献,同时也是他最重要的行动就是对南部印度的成功扩张。
宾头沙罗对南印度的征服战争,表明印度次大陆南北地区开始走向统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这一伟大的事业,最终是由他的儿子阿育王完成的。
约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病死,其子阿育王成为孔雀帝国的第3代国王。阿育王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他在位时期孔雀王朝极盛一时,成为雄踞南亚次大陆的强国。
阿育王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国王。有关他的诞生就有一个宗教神话故事。在梵文佛教故事集《天譬喻经》中有一则故事,叫《阇耶献土》,说的是有一个名叫阇耶小男孩的,一天正在街上玩耍,正好遇见佛陀行乞。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施舍给佛陀,便天真地捧起一把沙土奉献。这个奉献沙土的男孩,后来就投胎转世为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他领有全印度广袤的国土。作为印度孔雀王朝开拓者旃陀罗笈多君王之孙,阿育王沿袭了祖父辈好战扩张的传统,在当政期间统一了除印度半岛南端外的整个印度。
为了不断扩充所辖版图,阿育王充分暴露了他人性中凶残的一面,他亲率大军攻城掠地,屠杀无辜百姓。据文献记载他在征服南部羯陵伽国时,当地民众有10万人被杀,15万人遭放逐,还有许多倍于此数的人死于战乱。此次战争后,阿育王的思想和统治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为自己的暴虐而忏悔,转而皈依佛教。可以说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阿育王统治时期是帝王国的极盛时代,建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全国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有了通往全国的重要交通道路。尽管还没有统一语言文字,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接受了婆罗门种姓制度,佛教成为孔雀帝国的国教。但是,由于这个帝国是靠武力统一起来的,缺乏稳定的基础,在阿育王死后不久帝国即告分裂。约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的末代帝王大车王被一个将领所杀,孔雀帝国统治时期宣告结束。
《政事论》
《政事论》是孔雀王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治国法典,也是古印度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同时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政治经济著作之一。《政事论》成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印度历史学家认为,作者是孔雀帝国开国重臣、军师考底利耶,后人又有所篡改和增补。它共为15卷,主要有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系统总结了孔雀帝国初期治理国家的经验和策略,为古代印度的统治者所重视,被誉为“治国经典”。
《政事论》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的内容包括内阁的构成;国家主要的内政外交政策;政府各部门包括农业、税收、行政等等的职能;处理各种纠纷和冲突的规定,其中有类似现代民法和刑法的不同内容。后一部分主要谈外交策略和军事战略战术。
对于如何挑选官员,《政事论》也有独到的论述。书中讲到了国王如何挑选高级大臣的八条原则:第一,从大臣的亲属那里了解他的籍贯、出身和自制能力;第二,通过学者去了解其才学;第三,在工作实践中了解他的智慧、韧性和能力;第四,通过交谈了解其口才、胆识和才干;第五,通过他对灾难的应对能力来考察其精力、魄力、忍耐性;第六,从交际往来中看其是不是正直、友善、坚贞;第七,从他的同伴那里了解其举止行动,看其是不是身体健康,强壮有力;第八,根据观察了解其是否善于结交,不到处树敌。这些经验至今仍有其参考价值。
《政事论》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间谍理论和方法的著作。作者认为,间谍实施的每个行动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国王的特务在必要时可以理所当然地、无所顾忌地不择手段以达到目的。因此,孔雀王朝的密探政治成为国王治国的法宝之一,密探——包括女间谍——装扮成僧人、农民、商贩、妓女、艺人等形形色色身份的人,潜伏于各级官吏身边和各地,并用写密码、做暗号等方法及时呈报。这本书还有有关使用间谍方法的记载,这可能是相关内容最早的记载。
《政事论》论述了战略战术问题,其中有些主张与我国战国以后出现的兵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远交近攻的思想、瓦解敌人内部的手段以及行军作战中的各种战术问题等。
该书还系统地反映了孔雀王朝商品贸易以及货币经济的运行状况。这些记录使人感到这不是一本政论著作,而像一份生产报表。孔雀王国运转依赖国家税收,税收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国家机器,《政事论》提到的税种涵盖社会各个层面。政府对行会控制十分严格,定期检查以防作弊和违规。为有效保证税源,建立了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帝国官员、王室成员直到仆役,薪水的数额在《政事论》中都有规定。由此可见,《政事论》不仅是孔雀王朝国家管理的重要法典,而且是一本治国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