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2300000003

第3章 海顿

亲爱的海顿老爹

在西方音乐史上,曾有一位人人昵称“老爹”的人物,他有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喜欢在生活中开一些小玩笑,他认为音乐就是“拿来享受的”,所以他的音乐往往充满着喜乐光明,令人如沐春风。而在音乐史上,他又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确立了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的标准结构(这使得他有着“交响曲之父”的美名),这位既亲切又伟大的人物,就是受人崇敬的“海顿老爹”!

1732年3月31日,海顿诞生于奥地利边境的一座小村落,他的父亲是一名制造车轮的师傅,母亲则是位厨师。海顿的家庭共有12个孩子,他排行老二。小时候因为家里人口众多,所以经济并不甚宽裕,但是因为海顿的父亲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欢乐的民俗乐曲,所以家里常常洋溢着音乐与欢笑声。海顿在5岁时已能演唱许多当时的流行歌曲,也因此,亲戚朋友们都发现了他过人的音乐天赋。

6岁时,海顿的亲戚法朗克来访,他是海因堡(Hainburg)一所学校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教堂的管风琴师。法朗克很快就发现了海顿对音乐的兴趣与天赋,因此和他的父母商量过后,决定让小海顿正式入学学习音乐。海顿在海因堡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与乐器演奏,这里的教育十分严格,但这样扎实的基础教育却也为他奠定了良好的根基。海顿尔后一直没有忘记这段艰苦的日子,并始终对法朗克怀着感激之情。

海顿天生有着一副优美的歌喉,他在8岁时即获选前往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儿童唱诗班的成员。这次机会是他音乐教育的转折点,上进的海顿在维也纳也十分争气,他跟随老师学习歌曲演唱、演奏小提琴与羽管键琴,特别在童音高音部分表现得十分优异,是一个资质聪颖又用功的学生。

1749年,已进入变声期的海顿被教堂开除了,默默无名的海顿在维也纳过着十分潦倒的生活,当时他只能靠替一些宴会场合作曲来过日子,但在贫困的环境中,海顿仍不忘对音乐的热爱,总是勤于汲取更多的作曲技巧,努力不懈地继续尝试创作。

在稳定中成长

还好机会总是眷顾努力的人,有一次海顿偶然认识了有名的宫廷诗人梅塔斯塔奇奥(Pietro Metastasio),经过他的引荐,海顿又结识了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波尔波拉(Nicola Antonio Porpora),海顿后来成为波尔波拉的伴奏兼助理,不但在他这儿学到许多作曲的技巧,还跟随着他出入贵族社交圈,认识了许多上流社会人士,慢慢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这段期间海顿一直尽心于室内乐的创作,有一回海顿接受芬伯格(Karl Joseph von Furnberg)男爵的邀请,来到他的乡村别墅参加演奏,并为伯爵谱写了最早的弦乐四重奏。海顿的作品收到了热烈回响,伯爵决定把海顿推荐给热爱音乐的毛尔进(Ferdinand Maxmilian Franzvon Morzin)伯爵,于是海顿顺利地找到第一份有固定薪水的工作,担任伯爵家中管弦乐团的指挥。

但这份工作只维持了两年,后来毛尔进伯爵因为经济困难而解散了乐团,海顿也面临卷铺盖的命运,还好当时埃斯特哈奇(Paul Anton Esterhazy)公爵早已耳闻海顿的才华,一听说海顿遭到解雇,马上延揽他为自己乐团的副乐长,正乐长去世后海顿立即接任成为正乐长。这段机遇为海顿开启了更宽广的音乐之路,由于埃斯特哈奇家族是十分富有又热爱音乐的贵族,因而海顿的音乐才华在此获得了充分的发挥。说穿了,海顿在埃斯特哈奇城堡的职务其实是“高级仆人”,负责提供主人对于音乐的需求,领导宫中的乐团并打点一切音乐事宜,但是他拥有专属的女佣,还有优渥的薪水,这可是个人人羡慕的职务呢!

海顿为这个家族总共服务了30年,掌理整个乐团大大小小的杂务,他在这段期间尽情地实验各种新的音乐形式,写了许多室内乐作品,名声渐渐地传播开来。后来埃斯特哈奇公爵病逝,他的弟弟尼古拉斯即位,这位尼古拉斯不但也喜爱艺文活动,他还斥资兴建了一座豪华宫殿与歌剧院,担任乐长的海顿于是得更辛勤地为雇主创作更多音乐,他与雇主之间相处得很融洽,对于乐团的工作也游刃有余。海顿十分喜爱这样的工作与生活,整个乐团的团员也十分信赖海顿的领导与处理事情的能力,他就像家庭里的大家长一样,带领着团员练习、演出,而团员们喜欢公正廉明又亲切的海顿,所以都昵称他为“海顿老爹”。

1790年,尼古拉斯公爵逝世,即位的公爵解散了乐团,保留了海顿的头衔与薪水。当时海顿已58岁了,他决定离开埃斯特哈奇的宫廷,回到维也纳居住。当时的海顿其实已经是一位声望极高的音乐家,他接到许多国家的邀约,最后决定远赴伦敦访问,他在伦敦受到民众热烈的欢迎,并创作出有名的12首《萨洛蒙交响曲》。

悍妻狮吼

海顿在事业稳定下来之后,开始思考自己的终身大事,无奈他长得其貌不扬,瘦小的身材、长长的鹰钩鼻,再加上满脸的天花疤痕,这样的容貌实在很难吸引女孩的注意。还好海顿优雅的气质与温和的态度为他弥补了长相的缺陷,他还是有一些机会与女孩子交往。他的初恋对象是一位理发师的二女儿,这个女孩同时也是他的学生,但是当海顿鼓起勇气向她表白,这个女孩子却表示宁可当修女也不愿嫁给他。失望的海顿成天闷闷不乐,理发师只好安慰他:“年轻人,别难过,你要不要试着和我的大女儿做朋友呢?”海顿于是开始和姐姐玛莉亚·安娜交往,并在1760年结婚了。姑且不论这对新人是否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但他们在婚后实在相处得不是很好。玛莉亚是个粗鲁的大嗓门,常常对海顿又吼又叫,一点也没有温柔的样子。非但如此,玛莉亚根本不懂得欣赏音乐,她还曾把海顿的乐谱当成发卷,或是将原稿拿来当点心盒的衬垫呢!

可怜的海顿在家里只有受到辱骂的份儿,他常常向朋友诉说自己的不幸,这个妻子从来没有给他好脸色看过,更没有为他生下一男半女。海顿多么渴望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身旁围绕着几个孩子,在晚餐后他可以为妻小弹弹音乐说说笑话,但这个愿望始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失望的海顿于是将自己投入作曲的世界中,希望借此得到心灵的抚慰。

1791年海顿前往伦敦发展,他在海外与德国音乐家约翰·莎米耶尔·修雷塔的遗孀发生恋情,她和海顿也是基于师生关系而慢慢发展出恋情的。修雷塔夫人曾写了许多封表达爱慕的信给海顿,而海顿非但将这些情书视为珍宝,还曾一字不落地把信重抄一遍呢!修雷塔夫人对海顿推崇备至,她爱海顿的绅士风范,也喜欢海顿创作出的音乐,她聆赏了海顿在英国的每场音乐会,并且毫不吝惜地表达她对这些音乐的喜爱。亲密的感情滋润了海顿的心灵,海顿曾向朋友表示,若非他已有妻室,他一定会和这位他深爱的女士结婚。海顿在伦敦写了许多动人的交响曲,或许正和这一段美丽的际遇相关吧!

而海顿家里的那位悍妻呢,海顿后来实在受不了她的凶恶霸道,于是提出了分居的要求。玛莉亚在1800年过世,终于还给晚年的海顿一段清静时光。

启蒙时代的音乐风格

18世纪的欧洲正在开展一种名为“启蒙运动”的思想革命。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音乐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革。巴洛克时期的复音音乐在18世纪后一转为主调音乐,我们称之为“古典时期”的音乐,而代表人物呢,正是伟大的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3人。

古典时期的音乐讲求均衡的对称形式,他们以古希腊时期的美感为基础,注重曲式的调和与优美的旋律,和声变得单纯直接,节奏也鲜明多了。这时期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音乐曲式,如古典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与室内乐曲等。身为古典时期音乐开创者的海顿,对写作音乐的态度一直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因为当时他得仰赖雇主为生,他的音乐一直有着为雇主服务的精神,但他的作品总随着新的音乐观念而成长,对创作新的音乐形式也居功厥伟。他乐天开朗的性格与对于音乐的努力,让他成为启蒙时代音乐界的典范人物。

海顿年长莫扎特24岁,这两位伟大的人物曾相处于同一时代,并有过一段莫逆之交呢!1785年,莫扎特于一次宴会的场合里为海顿献上6首弦乐四重奏,从此,他俩就开始有密切的往来,他们没有师徒关系也没有嫉妒之心,反而还常在公开场合赞扬对方的才华。其实情同父子的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海顿是一个踏实温和的人,他的音乐生涯总是踩踏着稳健的脚步前进,处理起乐团的行政事务更是有条不紊;而莫扎特则属于才气纵横的类型,他是个生活一团乱,但写起音乐来既轻松又迅速,惟有对于音乐创作能专心投入的人。个性上的悬殊与年龄的差距并不影响他们惺惺相惜的情感,在1790年海顿前往伦敦的饯别会上,他与好友莫扎特都哭了,莫扎特预言这将是他们俩最后的一次见面,果然在一年后莫扎特即与世长辞,而海顿一直为好友的英年早逝感叹不已。

海顿的最爱——交响曲

海顿一生共写了120多首交响曲,特别是在任职埃斯特哈奇宫廷乐长的30年之间,他领导着一群素养颇高的团员,对于创作总是夙夜匪懈,并努力试验各种音乐的可能性,因此最后他写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交响曲,并确立了交响曲的形式与结构,这样承前启后的功劳让人们尊称他为“交响曲之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海顿在这领域的拓疆辟土,也许就没有贝多芬精妙绝伦的九大交响曲了。

在交响曲的形式上,海顿确立了“4乐章制”:第1乐章是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发展部与再现部;第2乐章是抒情的慢板;第3乐章大多是带有民俗色彩的小步舞曲;最后的第4乐章则以回旋曲作结。这4个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回旋曲”的形式,也就是此后交响曲的标准样式。

之前我们曾提过,海顿是一个开朗又充满智慧的人,而这样的特质也显露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例如脍炙人口的《告别交响曲》,其实是幽默的海顿为团员们想出来的“陈情书”呢。原来埃斯特哈奇的主人尼古拉斯规定,乐团的成员不得与眷属同住。但在1772年,团员们实在太过劳累又非常想念家人,于是纷纷向团长海顿提出抗议。海顿夹在主人与团员间,既要体恤手下又不能惹恼雇主,聪明的海顿马上想出了一个好点子,他作了这首《告别交响曲》,准备为主人来点不一样的。

当晚曲子的前3个乐章如往常般演出,但到了第4乐章,乐手们一个接着一个静静地离开舞台,最后台上只剩下两名孤单的小提琴手,疲倦而寂寞地将乐曲结束。这样的举动引起了宾客的纷纷议论,但在台下的尼古拉斯马上了解了乐团的意思,并立即下令休假,让团员们可以回府和家人相聚。海顿的才智不但展现在他的音乐作品里,更显示于他处理团务的能力上。一首告别曲圆了乐手们的归家梦,更成就了海顿机智幽默的美名!

更多幽默

海顿于1790年离开埃斯特哈奇家族,并受邀先后两次前往伦敦演出与访问,萨洛蒙向海顿提出报酬丰厚的邀约,请他为音乐会谱写12首交响曲,而这正是海顿晚期的经典之作:《萨洛蒙交响曲》。这12首曲子包括著名的《惊愕》、《奇迹》、《军队》、《时钟》与《伦敦》交响曲,它们代表着海顿在作曲生涯中最高的成就,海顿在伦敦的演出更被誉为“音乐界的莎士比亚”,受到广大听众热烈的欢迎。

其中G大调第94交响曲又被称做《惊愕交响曲》,这个特殊的别号也有着一段可爱的来源呢。原来当时在伦敦演出的海顿,看到许多士绅名媛在慢板的第2乐章便昏昏欲睡,觉得这实在太不像样啦,于是便想了一个点子来捉弄他们。

第1乐章由舒缓的前奏引出主题,到后来呈现出欢乐跳跃的气氛,是交响曲标准的奏鸣曲式;到了第2乐章,海顿用一个平静优美的主题开始,将听众诱人一个十分适合打个小盹的气氛中,雍容的贵妇小姐们按照惯例打起瞌睡来,但这可中了海顿的圈套啦!因为在一个很安静的小结尾处,整个乐团突然爆出了很大声的和弦,并加上定音鼓猛烈的一槌!这可真吓坏了原本正神游梦乡的听众们,顿时空气中凝结了3秒钟的错愕气氛,从梦中惊醒的绅士小姐们纷纷四处张望,而海顿正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杰作窃笑不已呢。还好惊愕之后的音乐就正常多了,大家继续享受美妙的旋律,直到乐曲结束。

《惊愕交响曲》洋溢着作曲者灵巧诙谐的风格,优雅的气氛环绕全曲,是海顿最受欢迎并广为人知的作品,关于标题的小故事也从此成为乐坛的佳话。

高雅的弦乐四重奏

除了支支动人的交响曲之外,海顿在弦乐四重奏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这种高雅轻松的室内乐特别将海顿的作曲功力表露无遗。其中《太阳四重奏》仍留着巴洛克的风格;而《俄罗斯四重奏》则是以民谣曲风为主题,明快的节奏已显示出这类作品的成熟。另外还有悠扬的《皇帝四重奏》,这首曲子原本可是奥国的国歌呢。

海顿在访问英国期间,每当听到庄重的英国国歌,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加上当时拿破仑军队在奥国的肆虐,促使海顿决定写一首能振奋人心的歌曲。后来他得到诗人哈修卡的词,海顿谱上了曲调后命名为《天佑吾王佛朗茨》,这首赞歌在1797年2月12日奥皇生日那天,于全国各剧院演唱,感动了所有的国民。奥皇佛朗茨非常激动,于是奥国政府便下令将此曲定为奥国国歌。海顿于次年将这支曲子改编为《C大调四重奏曲》,别名《皇帝四重奏》。“皇帝”的第2乐章就是改编自奥国国歌,由弦乐奏出的旋律十分优美,在主题呈示之后有四段变奏,分别由弦乐四重奏的4种乐器诠释主题,而各部和声的进行也都自成出色的旋律线,简单的结构更加衬托出此曲的高雅温润,它的深刻与静谧之美,实在令人百听不厌。

开天辟地《创世纪》

海顿自小生长于宗教信仰十分虔诚的家庭,他自幼的音乐训练,也是从吟唱圣歌开始的,因此海顿本身是一位虔敬的信徒,他所写的音乐有许多是为服侍神的。

海顿在英国期间曾聆听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受到深深的感动,他觉得能写出这么庄严的圣曲才是最伟大的音乐家。当时他得到英国诗人礼德勒的诗集《创世纪》,回到维也纳之后便开始着手构思,而在历时3年之后,海顿终于完成了清唱剧《创世纪》。

此剧共分为3部,第1部是自创世纪第1日到第4日;第2部是第5日到第6日;而第3部则描绘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赞美神的功绩。海顿在写作此剧时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任何时刻比在谱写《创世纪》时更接近神,我觉得神仿佛就在我的身边。”这部作品在1798年举行初演,由海顿亲自指挥,但是反响并不热烈。一直到隔年于罗马再次登上舞台,才渐渐受到注目。特别是1808年完美的演出,将曲中优美欢愉的气氛诠释得淋漓尽致,全体听众忍不住起立喝彩,而高龄76岁的海顿更是激动得指着天空说:“这曲子是天的旨意,是从天上来的!”

风范永存人间

海顿的晚年疾病缠身,但他在病中仍受到所有人的崇敬关爱。1809年,海顿已是77岁高龄了,他非但深受风湿之苦,眼见拿破仑军队残害家园的景象更是让他痛心疾首。他在死前曾用尽全身的力气,将亲手所写的奥国国歌弹奏了3遍,但是由于太过悲愤激动,他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在5天后就溘然长逝了。

信仰坚定的海顿不喜欢表现人类阴暗复杂的一面,所以他的艺术气质总是明亮朴实又开朗。他的音乐纯净悠扬,善于用旋律描绘日常生活的一切题材;他也爱好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充满灵思的他也总能细致地勾勒自然景色。海顿在交响曲方面的贡献是世所皆知的,他首创交响曲的主调音乐风格,更确立了交响曲曲式,他的音乐语言率真而生动,尤其是晚期之后的佳作,更是能自由自在、得心应手地表达各种情绪与情感。

海顿在生前曾遭遇许多困苦,尤其在成名之前,也曾有过露宿街头、三餐不继的日子,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音乐,天生热爱音乐的他反而更加努力地钻研乐理,专心地投入创作。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找不到苦难的痕迹,正如他那高尚端正的人格一般,他的作品也总是传递着恳切温和的气质。

认真工作的海顿、信仰坚定的海顿、幽默诙谐的海顿、亲切朴实的海顿……这些真实的面貌融合交织,便成了我们所认识的“海顿老爹”!

同类推荐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陨落的军神岳飞

    陨落的军神岳飞

    岳飞,古代战略家、军事家,从一个寒门弟子最终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十年间与金军大战数百次,几无败绩。他的一生慷概激昂,励志热血,最终却惨死小人之手,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本书以岳飞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岳飞在处事中展露的人性光辉与爱国情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展现了岳飞十分精彩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与英雄情怀,是一部真实、励志、热血的传记。
  • 朱可夫传

    朱可夫传

    朱可夫出生于沙皇统治末期的一个没有任何显赫背景的普普通通的农家。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朱可夫可能会成为一名毛皮匠,平凡地度过一生,除了家人外,不会被其他人记得。然而,由于沙皇扩军参战,朱可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朱可夫是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长为名垂军史的伟大元帅,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由于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立下显赫战功,朱可夫曾经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两次获得胜利勋章,此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以及多枚外国勋章。
热门推荐
  •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丧花

    丧花

    我叫于洋灿,从小到大都被学霸和丑女这两个差别略大的词给包围着。隔壁邻居家的杨二婶拿着皮带站在家门口一边骂一边抽着他那傻里傻气的儿子,“你能不能争点气儿!就考这点分数!也不学学隔壁的于姐姐,看看人家分数多高~我要是有她这样一个年年都拿三好学生的女儿就好了!”是啊,我就是那种家长眼里的好学生,男生面前的好哥们,还有,就是女生面前的嫌弃对象。我一直认为我这种长相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可是我错了,初中那会,女生们只和会打扮的女生玩儿,不会在意我这个接地气的人儿。直到我步入了高中,一次偶然让我认识了周弥,我感觉我那绝缘体般的人生终于可以在这里告一段落了,并且重新开始!
  • 穿越之杀手皇后

    穿越之杀手皇后

    欧清一个冷漠无情的杀手,冷风耀——她不该爱的人,所以她注定了死在了他的枪下,一切都结束了。可为何她却穿越来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古代,那张和盟主一模一样的脸庞,让她深深的愧疚,是她毁了盟主的一切,包括他的妻子和爱女,所以穿越后,她注定了是来赎罪的,她成了他的暗卫,用生命来守护着他的安全,可什么时候,一切都变了。她不能爱,也不敢爱,因为她的爱注定了是场悲剧,如同她曾经刻骨铭心的爱上冷风耀一般。~~~~~~~~~~~~~~~~~~~~~~~~~~~~~~~~~~~~~~~~~~~!!!!!!!!!!!!!!!!!!!!!推荐旧文完结小说:《替身老婆》终结系列之一(杨雪落和安熙照)《替身床伴》终结系列之二(雨清和曲驭)《穿越之调戏美男》终结系列之三(叶蔷和叶君寒,雷辰)古代文:完结《只和皇帝玩亲亲》(阿九和夜帝、)《穿越之杀手皇后》(彦水水和彦少卿)公众文:《弃妃绝爱》
  • 带上包子闯关东

    带上包子闯关东

    一觉醒来,她由城里的女学生变成了地主家聋哑小媳妇;三年的记忆丢失,反倒是多了个“傻”丈夫和一对刚出生的儿女。婆婆不疼,小姑不爱,还摊上了一个禽兽不如的公公……还好,她是装聋作哑,他是装傻充愣,就连两个小包子也是又聪明又懂事!师兄出卖,妯娌欺负,公公不轨;还有个留洋归来的女人抢她男人?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要欺我,我灭了你!生逢乱世,军阀抢劫,家生内鬼;又逢灾荒,家涂四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们拖家带口闯关东!地主欺负,小惩大诫;胡子打劫,谢谢送财;军阀骚扰,滚走不送;看虎妮如何带着男人包子,乱世中在长白山下开创一片平静的乐土!★★【情景一】:晚上,男人搂着她,两人暧昧的躺在被窝里:“媳妇,听你的话,俺今年种了好几亩的地瓜!”“媳妇,俺跟你保证,俺跟那个清荷没啥关系,俺也不知道她为啥粘着俺!”“媳妇……哎,你明明听不见,俺为啥就是想跟你说话呢?”尼玛,谁说我是聋子了!你说就说,手能不能给我老实点?怎么白天看着那么正经,晚上怎么就变成了个流氓了?【情景二】:刚到东北,先遇上了胡子:“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大哥,这个已经过时了!”儿子乖巧地接了一句。女人摇着手里枪,“正好我们闯关东没有钱,你给我们借点?”【情景三】:一排穿着军装,带着军帽的土兵来到虎妮家小院:“虎……虎妮,俺……俺们团长看……看上你……了,要娶你当……当四姨太!”话落,园子里的男人拿着镐头就出来了:“什么,想娶俺家女人,先问问俺的镐头!”“孩儿她爹,俺跟你说过多少次要文明!上次团长他们来送给咱们的枪和子弹不是还在吗?”“孩儿她娘,你说是他们上次还抢东西时被你抢下来的抢?”“没错,这次记得要先把保险栓给打开哈,射的准点,我和孩子等你忙完了吃饭!”男人取来枪一看,哪里还有那群土兵的身影?(男女主干净,放心跳坑,竹子接着!本文由真实故事改编,仅以此文,献给我的外曾祖母,一个带着全家闯关东的山东女人!)推荐:《非常俏果农》楼观台:农女发家正能量,科技种田,智斗亲戚,顺便个拐帅哥做上门女婿!【情景】男人一身戎装,身边带着一位美娇娘:“果果,爹爹回来了!”“叔叔,你找我爹爹吗?我爹爹已经死了哇!”“什么?我明明还活着呢!你身上可是流得我的骨血!”
  • 驸马至尊

    驸马至尊

    驸马是个奇特的群体,可能是吃软饭的缘故,没出过什么像样的角色。有个石敬塘,由驸马成了皇帝,可惜是个卖国贼;又有个陈世美,妇孺皆知,名头很响,却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衣冠禽兽。一个现代小吏,意外地来到了大唐的贞观年代,成了房遗爱,一个历史上因其妻高阳公主红杏出墙而著名的王八驸马。幸运的是他到来时房遗爱的帽子还没转绿,那他能改变这可悲的命运吗?他能为驸马这个群体争光吗……《驸马至尊》书友群:qq:104687347
  • 模仿天才

    模仿天才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幽默讽刺系列之三,囊括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幽默讽刺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幽默讽刺类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这本《模仿天才》收录的都是幽默讽刺精品力作!故事或幽默风趣,或辛辣讽刺,让热爱幽默讽刺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拐个校草来恋爱

    拐个校草来恋爱

    自小认命不认输的优娴历经的生活的磨难,与妈妈相依为命。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生活着前路回有光明的。可为了筹备男朋友袁健的工作押金优娴不得不租自己的房子出去,她的房子所在位置的租金少之又少。就打起了经常与她作对的有钱校草的主意,一场凄美的爱情又随即萌动了······
  • 看 我有多爱你

    看 我有多爱你

    逸航不能再忍受斯斯和别的男生那么亲密地在一起,便立刻冲到他们身边。“陶小姐,我们一起跳支舞吧。”他装得很客气,但是斯斯丝毫没领情。“对不起,我已经跳够了,所以不想再跳了。”斯斯显得很嚣张,摆起了女王的姿态。“这可由不得你,这是命令!”说着就拉起了她的手。斯斯被扯到了舞厅中,因为有众多眼睛在看着,她也不敢胡来。“方逸航,你一定要我出糗是不是?”逸航邪魅的笑了笑,“我可没让你出糗,要是你想要的话,我也不反对。”“你......”斯斯被气得说不出话了。“你也不看看,今晚你有多风光。站在我身边,你就像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公主,你难道不高兴吗?”“做公主当然高兴,但是站在你身边,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谁愿和一个‘毒人’站在一起啊?”斯斯一点也不示弱,虽然打不过他,但是在斗嘴上她可不能输。“跟了我这么多天,你的骂人功夫好像有进步啊。”逸航讽刺的说道。
  • 概念核心

    概念核心

    为了督促自己经常写,所以发上来了,拿动画、漫画、特摄作品的能力在异世界开外挂的老套故事,有这方面爱好又不介意更新慢的朋友可以看看能力方面以特摄和日漫为主,美漫为辅,国漫特色太鲜明很难与西幻背景兼容,请见谅。 话说因为是用过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占的坑改名的缘故,分类好像不太对啊顺便电脑端上面那个“热血少年一往无前”是什么鬼,挂在那里好刺眼多看空我.jpg
  • 古风犹存

    古风犹存

    由陈益民编写的《古风犹存》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古风犹存》中的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