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2000000002

第2章 面对自然的五分钟

我们的这种生活,虽然远离尘嚣,却可以听树木的说话,溪中的流水便是大好的文章,一石之微,也暗寓着教训,每一件事物中间,都可以找到些益处来。[1]

——莎士比亚

此刻富士的黎明

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富士的黎明。

清晨六时过后,就站在逗子的海滨眺望吧。眼前是水雾浩渺的相模滩。滩的尽头,沿水平线可以看到微暗的蓝色。若在北端望不见相同颜色的富士,那你也许不知道它正潜隐于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一抹蓝色之中呢。

海、山,仍在沉睡。

唯有一抹蔷薇色的光,低低浮在富士峰巅,左右横斜着。忍着寒冷,再站着看一会儿吧。你会看到这蔷薇色的光,一秒一秒,沿着富士之巅向下爬动。一丈、五尺、三尺、一尺,而至于一寸。

富士这才从熟睡中醒来。

它现在醒了。看吧,山峰东面的一角,变成蔷薇色了。

看吧,请不要眨眼睛。富士山巅的红霞,眼看着将富士黎明前的暗影驱赶下来。一分——两分——肩头——胸前。看吧,那伫立于天边的珊瑚般的富士,那桃红溢香的肌肤,整座山变得玲珑剔透了。

富士于薄红中醒来。请将眼睛下移。红霞早已罩在最北面的大山顶上了,接着,很快波及足柄山,又转移到箱根山。看吧,黎明正脚步匆匆地追赶着黑夜。红追而蓝奔,伊豆的连山早已一派桃红。

当黎明红色的脚步越过伊豆山脉南端的天城山的时候,请把你的眼睛转向富士山下吧。你会看到紫色的江之岛一带,忽而有两三点金帆,闪闪烁烁。

海已经醒了。

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那就再看看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苏醒的情景吧。接着再看看小坪岬。还可以再站一会儿,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汽渐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此时,抬眼仰望,群山退了红妆,天由鹅黄变成淡蓝。白雪富士,高倚晴空。

啊,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富士的黎明。

大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面对河川的感觉,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万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

海确乎宽大,静寂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

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无限流淌的情景吧。“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啊,眼见白帆驶来了……从面前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就是这样流过的吗?啊,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

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那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涵义。

上州的山

织机的声响,缫丝的烟霭,桑树的海洋。这上面高耸着赤城、榛名、妙义、碓冰诸山。远处有浅间、甲斐、秩父的连山,日光、足尾的连山,越后境的连山,或奇峭,或雄伟。根植于地,头顶于天,堂堂而立。

走不尽无边无际的桑原道路。抬头仰望,这些山峰总是泰然自若地昂着头颅。

那些置身于日常龌龊的生活之中,而心境却挺然向着无穷天际的伟人们,确乎也是如此吧。

自己每到上州,总觉得群山在向我如此低语。

大海日出

撼枕的涛声将我从梦中惊醒,起身打开房门。此时正是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清晨,我正在铫子的水明楼之上,楼下就是太平洋。

凌晨四时过后,海上仍然一片昏黑,只有澎湃的涛声。遥望东方,沿水平线露出一带鱼肚白。再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挂着一弯金弓般的月亮,光洁清雅,仿佛在镇守东瀛。左首伸出黑黝黝的犬吠岬。岬角尖端灯塔上的旋转灯,在陆海之间不停地划出一轮轮白色的光环。

一会儿,晓风凛冽,掠过青黑色的大海。夜幕从东方次第揭开。微明的晨光,踏着青白的波涛由远而近。海浪拍击着黑色的矶岸,越来越清晰可辨。举目仰望,那晓月不知何时由一弯金弓化为一弯银弓,蒙蒙东天也次第染上了清澄的黄色。银白的浪花和黝黑的波谷在浩渺的大海上明灭。夜梦犹在海上徘徊,而东边的天空已睁开眼睫。太平洋的黑夜就要消逝了。

这时,曙光如鲜花绽放,如水波四散。天空、海面,一派光明,海水渐渐泛白,东方天际越发呈现出黄色。晓月、灯塔自然地黯淡下来,最后再也寻不着了。此时,一队候鸟宛如太阳的使者掠过大海。万顷波涛尽皆企望着东方,发出一种期待的喧闹——无形之声充满四方。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眼看着东方迸射出金光。忽然,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那么迅速,使人无暇想到这是日出。屏息注视,霎时,海神高擎手臂。只见红点出水,渐次化作金线、金梳、金蹄。随后,旋即一摇,摆脱了水面。红日出海,霞光万斛,朝阳喷彩,千里熔金。大洋之上,长蛇飞动,直奔眼底,面前的矶岸顿时卷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浪。

相模滩落日

秋冬之风完全停息,傍晚的天空万里无云。伫立远眺伊豆山上的落日,令人难以想到,世上竟还有如此平和的景象。

落日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

太阳刚刚西斜时,富士、相豆的一带连山,轻烟迷蒙。太阳即所谓白日,银光灿灿,令人目眩。群山也眯细了眼睛。

太阳越发西斜了。富士和相豆的群山次第变成紫色。

太阳更加西斜了。富士和相豆的群山紫色的肌肤上,染了一层金烟。

此时,站在海滨远望,落日流过海面,直达我的足下。海上的船只尽皆放射出金光。逗子滨海一带的山峦、沙滩、人家、松林、行人,还有翻转的竹篓,散落的草屑,无不现出火红的颜色。

在风平浪静的黄昏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庄严之极,平和之至。纵然一个凡夫俗子,也会感到身子已被包裹于灵光之中,肉体消融,只留下灵魂,端然伫立于永恒的海滨之上。

有物,幽然浸乎心中,言“喜”则过之,言“哀”则未及。

落日渐沉,接近伊豆山巅。相豆山忽而变成孔雀蓝,唯有富土山头于绛紫中依然闪着金光。

伊豆山已经衔住落日。太阳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后退八里。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悠悠然沉落下去。终于剩下最后一分了。它猛然一沉,变成一弯秀眉,眉又变成线,线又变成点——倏忽化作乌有。

举目仰视,世界没有了太阳。光明消逝,海山苍茫,万物忧戚。

太阳沉没了。忽然,余光上射,万箭齐发。遥望西天,一片金黄。伟人故去皆如是矣。

日落之后,富士蒙上一层青色。不一会儿,西天的金色化作朱红,继而转为灰白,最后变成青碧一色。相模滩上空,明星荧荧。它们是太阳的遗孽,看起来仿佛在昭示着明天的日出。

檐沟

雨后。庭院里樱花零落,其状如雪,片片点点,漂浮在檐沟里。

莫道檐沟清浅,却把整个碧空抱在怀里。

莫道檐沟窄小,蓝天映照其中,落花点点漂浮。从这里可以窥见樱树的倒影,可以看到水底泥土的颜色。

三只白鸡走来,红冠摇荡,俯啄仰饮。它们的影子也映在水里。嘻嘻相欢,怡然共栖。

相形之下,人类赤子的世界是多么褊狭。

春天的悲哀

野外漫步,仰望迷离的天空,闻着花草的清香,倾听流水缓缓歌唱。暖风拂拂,迎面吹来。忽然,心中泛起难堪的怀恋之情。刚想捕捉,旋即消泯。

我的灵魂不能不仰慕那遥远的天国。

自然界的春天宛若慈母。人同自然融为一体,投身在自然的怀抱里,哀怨有限的人生,仰慕无限的永恒。就是说,一旦投入慈母的胸怀,便会产生一种近乎撒娇的悲哀。

自然之声

高根风雨

今年五月中旬,我在耸立于伊香保西边的高根山峰顶,藉草而坐。

前面,大壑赫然张开巨口。隔着这条沟壑,左首矗立着榛名富士,右首矗立着乌帽子岳。两山之间,夹峙着榛名湖,水窄如一幅白练。湖的对面,扫部岳和鬓栉岳等高山临水而立,将湖面映衬得更加低平。乌帽子岳右面是信越境[2]的群山,雪光灿烂,如波涛绵亘于天际。

近处诸山,呈现出一派绛紫色的肌肤。其间,屹然耸立于大壑之旁、嵯峨挺拔的乌帽子岳,山头皆由峭立的碧石织成。山肌历经风霜雨雪的剥蚀,形成条条壁沟。适值五月中旬,春天来到了山中。山表和山腹的壁沟里长满了楢类植物,青叶如织,恰似几条青龙蜿蜒下山而来;又像饱涨的绿瀑,从榛名富士山麓跌落下来,汇成绿色的流水,一齐奔注到右边的大壑之中。壑底立即腾起几座小山,掀起绿色的余波。

时值午后二时许,空气凝重、闷热。西边天空露出古铜色。满眼青山,沉沉无声,吓人的寂静充盈着山谷。

坐了片刻,乌帽子岳上空,浓云翻滚,色如泼墨。不知从何处传来殷殷雷鸣,为即将袭来的暴风雨敲响了进攻的鼓点。顿时,空气沉滞,满目山色变得忧戚而昏暗。忽然,一阵冷风,飒然拂面。湖水声、雨声,摇撼千山万谷树木枝条的声音,在山谷里骚然而起,弥漫天地。山岳同风雨激战,矢石交飞,杀声震耳。

抬眼远望,乌帽子岳以西诸山,云雾蒙蒙,一片灰蓝。这里正当风刀雨剑,激战方酣之时,国境边上的群山,雪光鲜亮,倚天蹈地,岿然矗立。中军、殿军排列二十余里,仿佛等待着风雨的来袭。宛如滑铁卢[3]的英军布阵,沉郁悲壮,使人感到,处处浸满大自然的雄奇威力。大壑上面,突现着一棵古老的楢树,一只枭乌兀立枝头,频频鸣叫。

已而,雷声大作。云在我的头上黑黑地遮蔽着风。风飒飒震撼着山壑。豆大的雨滴,一点——两点——千万点,噼噼啪啪落下来。

蓦然间,我冲出风雨雷电的重围,直向山口的茶馆飞跑而去。

碓水流水

为探寻秋的踪迹,某年秋季的一日,我独自从轻井泽出发,沿着古道而行。距碓冰山峰四里之遥,红叶已散尽。落木寒山,翠松几点。萧散之致,可画可歌。

再向下走,满山皆是枯萎的芒草。不由感到“秋老群山亦白头”了。这时,浅间山顿时阴暗了下来。山脚日影明丽,而山头却点点滴滴,秋雨落到了帽子上。我一边走一边吟诵:“时雨霏霏下,独行萱草中。”一阵秋雨,遍山芒草沙沙作响,声如人语。举伞伫立片刻,阵雨戛然停歇,只剩下一片寂静,周围仿佛空无一物。“山中人自正。”[4]这话说得有理。正当我心清如水的时候,不知何处传来清越的响声,萧萧而起,飒飒满山。啊,这就是远处碓冰河的流水穿过谷底的声音吧。

栗为野人。栗树的皮和叶粗糙无光。它是那样木讷迟钝,那样厌恶巧言令色。它有带刺的外壳,厚厚的保护层,还有苦涩的嫩皮,把甘美的肉埋藏得深深的,真是太过分了。然而我却爱栗树。

在我住了两年多的寓所院内,长着许多栗树。每逢初夏,郁郁葱葱的树梢缀满一串串花朵,同蓝天交相辉映。花的形状和颜色酷似海军将士的肩章,转眼间便委弃于地。夏天,栗树黝黑的树梢轻轻摩挲着布满繁星的夜空,微微颤动着,使人顿生凉意。

水井旁边有一株栗树。初冬时节,硕大的叶子干枯了,零落地面,聚成一堆。我时常天不明就起床,仰望挂在疏枝上的残月。

盐原山深山探秋时节,来到长满芒草的山腰。我看到合抱粗的大栗树,根部被烧荒的野火烤焦了一半,形成了空洞。然而,令人高兴的是,它们这里八九棵,那里十五六棵,高高挺立在山麓之上,向四方伸展着枝条,树上缀着金黄的叶子。

走在山路上,草鞋不时踩在带刺的圆球上,令人嫉羡。我吟诵着“落叶满空山”的诗句,一个人在深山踽踽而行。有时看到栗子的外壳自动裂开,果实掉落地上。我听到了“闲寂”本身到底是一种什么声音。

寂然法师[5]在歌中唱道:“大原乡间居,山深巅峰连,毛栗落纷纷,寂寂满庭院。”

古寺,梅树三两株。有月,景色愈佳。

某年二月,由小田原游汤本,谒早云寺。此时,夕阳落于函岭,一鸦掠空,群山苍苍,暮色冥冥。寺内无人。唯有梅花两三株,状如飞雪,立于黄昏之中。徘徊良久,仰望天空,古钟楼上,夕月一弯,淡若清梦。

雨,能给人以慰藉,能医治人的心灵,使人的性情变得平和。真正给人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风。

随处飘然而来,随处飘然而去。不详其初起,不知其终结,潇潇而过,令人肠断。风是已逝人生的声音。“人”不知风打哪里来,又向哪里去,闻此声而伤悲。

古人已经说过:“夏秋夕昏寒凉气,皆自飒飒风里来。”

自然之色

雨后的上州

自伊香保出发时,雨点敲击着伞顶,等到了涩川,雨住了。渡过浑浊的利根河,顺着前桥的方向走了四里路光景。这时,乌云向北飞卷而去。正午的阳光,如喜雨普降大地。

雨后,万物沐浴在阳光里,色彩明丽。茂密的桑园宛如浩渺无边的大海。经雨水一番冲洗,片片桑叶沾满了露珠,呼吸着阳光,喷吐着金绿的火焰,摇曳闪烁。桑园之间的田野里,大麦、小麦荡起银白色的波浪。远近村庄,树木一派新绿,翠影映碧。五月的鲤鱼旗[6],红白相间,远远近近,随风飘舞。其间,你可以看到,妙义、榛名、小野子、子持诸山,披着纯碧的霞光,若隐若现。你可以看到群峰之中,越路山上的皎皎白雪。这一带人家的屋顶上,大都种着菖蒲。适逢五月上旬,一簇簇菖蒲,紫花绿叶,浓淡有致。使人不由想起,那茅舍倒成了簪花女郎。一阵凉风吹来,桑树的嫩叶欣喜地摆弄着身子,毫无遗憾地抖掉那金刚石一般的水滴。人家屋顶上的菖蒲花轻轻抚摩着青碧的天空,频频颔首致意。先前堆积在天空一隅的云,不知何时消融了、散开了、流走了。而今,你看,那经风梳理过的两三条羊毛般的云絮,浮动着,飘舞着,它们也是一边流散,一边消失。多么令人心醉的景致。听,那拂露采桑的少女唱着歌,歌声在田野里回荡。

我想,上州平原的这些景色是最平凡不过的了。

八汐之花

离开马返的时候,雨潇潇而下,不久即止。春云绵绵,随处舒卷。偶尔露出青紫的天空,给人一种无可名状的温馨之感。

道路渐入深泽峡。大谷川的河水妙不可言。大谷川——与其说是河,不如说是连绵的飞瀑。冰消雪解后的清冷之水,流到此处又复成为原来的冰雪,由一条山峡折向另一条山峡,由一块岩石飞向另一块岩石,奔流直下。一旦跃起,雪浪四溅,飞沫捕捉住阳光,金光紫影,交相辉映。忽而跌落下来,宛转上涌,冷艳清美,且带着无可形容的青绿色。此等色彩唯眼睛可见,而心已不可思,更无法说出它的状态了,我只有兀立岩头,徒然感叹于流水之美了。

眼见脚下流水之美,且不可忘记头顶上的八汐之花开得正盛呢。

这是一种浓于樱花、淡于蔷薇的红花。它与鲜嫩的绿叶相邻接,映衬着灰色的枯树。有的簇立峰顶,衬托着春空;有的一树斜倚岩头。打着朵儿的是深红色,稍稍开放的是浅红色。漫江遍野,一片明丽。八汐之美实在一言难尽呢。时而从男体山峰顶降下一块浮云,如大鹏的羽翼掠过高山深谷。每当这时,光和影互相追逐。云影进入对面的花丛,像轻烟一般淡化开来。而这边的花丛,在日光的照耀下,一树鲜亮,不时翕动着片片红唇。

云朵打空中飞过。山、水、花,时而暴露在阳光之下,时而进入云影之内。或欢笑,或沉郁,极尽变化之妙。

相模滩夕照

太阳穿过云层,昏蒙蒙落在小坪山上。富士东北,只剩下一抹朱黄色的残曛。其余呢,阴郁的紫褐色云影布满天空,不值一观。

伫立河边,俯首垂钓。忽觉水面次第明亮起来,像是哪里燃起了大火,四周逐渐出现了奇异的光明,宛若落日的余晖重返大地。举头一看,富士东北那一抹朱黄色的残曛,像着了魔一般,赫然顿时燃烧起来。

啊,那些慨叹无计招回落日的人们啊,你看,行将落山的太阳,眼看着就要返回正午了。天边燃烧着的朱黄色的火焰,逐渐扩展到整个西天。一秒又一秒,一分又一分,照耀着,照耀着,仿佛已经达到了极点。天空剧烈地燃烧,像石榴花般明丽的火焰,烧遍了天空、大地、海洋。山野红了,房屋红了。站在门口观望落照的邻家老翁,面如赤鬼。唯有我,为自己没有被这火红的落照烧烂脸面和手脚而惊诧不已。

云被烧得消散了。富士诸山尽带绛紫色。

抬眼仰望,西天宛如半面硕大的军旗。日轮以富士为中心,一道道金光,由细变粗放射开来,闪着强烈的石榴花颜色。数十条巨大的光流从地平线直射天心,恰似地心里失了火,巨大的烈焰向着天心冲腾而起。光焰烛天。大海也仿佛燃烧了起来,无数的水族生物也许会受惊而死。

过了十分钟光景,满天的黄焰燃烧成了一片血红色,鬼气森森而袭人。又过了五分钟,血红色变成黯淡的黑红色。看着看着,光焰渐渐消退,一场梦醒,天地俄然变得幽暗起来。

山百合

后山山腹长满了葱茏茂密的萱草。中间点缀着一两棵山百合。白花初放,犹如暗夜的明星。转眼之间,开满山麓,含笑迎风。而今,这花比午夜的星星还多。

登山访花,花儿藏在深深的茅草丛里,不易发现。

归来站在自家庭院里眺望,百花含笑,要比茅草秀美得多。

朝露满山,花也沉沉欲睡了。

黄昏的风轻轻吹拂,满山茅草漾起了青波。花在波里漂浮,宛若摇曳在水里的藻花。

太阳落了,山间昏黄起来,只剩下点点白花,显得有些惨淡。

在东京的时候,曾经就百合做过如下的记载:

“早晨听到门外传来卖花翁的声音,出去一看,只见他担着夏菊、吾妻菊等黄紫相间的花儿,中间夹着两三枝百合。随即全部买下,插入瓷瓶,置于我的书桌之右。清香满室。有时于蟹行鸟迹[7]之中倦怠了,移目对此君,神思转而飞向青山深处。”

夏季的花中,我最爱牵牛和百合。百合之中尤爱白百合和山百合。编制百花谱的许六翁[8],一口咬定百合为俗物。然而,浓香艳抹的红百合,又怎能包括清幽绝伦的白百合呢?不要把我当作似是而非的风流人物吧。身处于人如云事如雨的帝都中央,处于忙里更忙、急中更急的境遇中央,心境时常记挂着春芜秋野之外的事物。对于一个不事农桑的人来说,买花钱就是我的活命钱。

我自从买下这瓶百合花,白天作为案旁密友,夜里拿到中庭,任凭星月照耀,夜露洗涤。早晨起来打开遮雨窗,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此君。一夜之间,减少了几个蓓蕾,增添了几朵鲜花。我从井里打来新水浇灌。水喷洒着花叶,带着粒粒露珠,随后放置于回廊之上。绿叶淋水,青翠欲流;新花初放,不含纤尘。日复一日,今天蓓蕾,明朝鲜花;今日残花,为昨天所开。热热闹闹开上一阵随即衰落,花座渐次向梢头转移。看吧,六千年世界的变迁,从这支百合的盛衰上,也可表现出来。

对花沉思,想起了游房州山的那个时候。夏还是浅浅的。我没有人相伴,时常一人孤独地登上海边的山岭。镜之浦平滑如明镜,浮着一两点小船。矶山的绿色同海色相映照。四周阒无人声,只有阳光充溢天地。矶山渐次没入海面的部分,略显突兀,露出岩石的肌肤。坐在这座山岩之上,白日亦可入梦。这时,一阵香风悄然而过,回头一看,一枝百合正立于我的背后。

对花沉思,想起游相州山的那个时候。这地方即使一抔黄土也包含着历史。在倚山茅屋旁边,陡峭的石壁之上,幽深的古老洞穴里,古代英雄长眠的地方,细谷川流经之地,杉树荫下,小竹园里……随处都能看到白色的花朵。有时遇到背草的儿童,草篮上也插着两三枝。有时走在蛙声如鼓的田间小路上,猛然抬头,发现前面有饭粒般的青山,遍山萱草丛生,犹如山岳女神的头发,其间到处点缀着无数山百合,简直像自己亲手簪上去的。无风时,天鹅绒般的绿毯上织满了白色的花纹。一阵风吹来,满山茅草,绿波摇荡,那无数白花,宛若水面上飘动着的浮萍。

对花沉思,想起那次夏山早行的时候。山间早晨雾气冷,单衣更感肌肤寒。路越走越窄。山上松锥繁密,山下细竹丛生。披草而行,满山露水尽沾裳。微风过后,送来一阵幽香。定睛看时,一支山百合夹在细竹丛中开放。趟着齐膝的露水将花枝攀折。花朵如一支白玉杯,杯中夜露顿时倾注下来,打湿了我的衣裳。亲手折花,清香盈袖。

对花沉思,想起那高洁的仙女面影。清香薰德,永葆洁白之色。生在荒草离离的尘世,而不杂于尘世。她虽然悲天悯人,泪滴凝露,面对忧愁,但时常仰望天日,双目充满希望的微笑。她生在无人知晓的山中,独自荣枯,无以为憾。在山则花开于山,移园则香薰于园。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悔恨。清雅过世,归于永恒的春天。这天使的清秀面影,不正是百合花的精神所在吗?

案头一瓶百合,我每对之,则感到神游于清绝幽胜之境。每有邪思杂念,看到此花则面红耳赤。啊,百合啊,两千年前,你开在犹太人的土地上。[9]你在人的眼睛里,永远是传递真理讯息的象征。百合啊,你开在一个陌生国家的园圃里。百合啊,愿你将清香一半分赠予我吧!

明治三十三年六月十日

芦花

“芦花不值得一看。”清少纳言[10]写道。然而,我所爱的正是这个不值一看的芦花。

在东京近郊,从洲崎到中川河和江户川的下游之间,有一带芦荡。秋天,坐在由品川至新桥的火车上,凭窗眺望,洲崎以东沿海,茫茫一色,那就是如雪的芦花。

一天,从洲崎沿堤岸向中川河方向走去。堤上的芒草先是没膝,渐次没腰,最后杂在芦苇中的芒草高过人头,走在里面咫尺难辨。窸窸窣窣信步而行的当儿,忽然撞在什么东西上,摔倒了。对方也惊叫了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扛着钓竿的渔夫。

再向前行,堤上的芒草与芦苇渐渐稀疏起来,然而堤外东西二三余里,茫茫一片,全是芦花荡。洲外远方,可以看到一条碧水和帆影,才知那是大海所在。一脉水路将这片芦花荡分成两半,宛转萦回,通向远海。潮退了,满布着洞穴的沙滩显露出来。泥浆淤塞的芦根上有小螃蟹在爬动。涨潮的时候,万顷芦花,倒映水中。渔歌和橹声,此起彼伏。

不仅鱼虾之类爱在芦荡里栖息,就连鹭鸶和鹬鸟也喜欢在这里安家。

我在堤岸上休息了一阵,忽听远处响起了枪声。不一会儿,鹬鸟、百劳等鸟类失魂落魄地鸣叫着,倏忽打我头上掠过,飞入芦花丛中去了。然后是一片沉寂,只有无边无际的芦花在风中萧萧而鸣。

榛树

新芽初绽,含烟茏翠,固然可爱,但那郁郁青青的梢头映着火红的夕阳亭亭而立时,也很好看。然而,等到树叶落尽,伫立于寒空之下时,其姿态尤为美妙动人。

晚秋初冬,东京东北郊最富有情趣。翻滚着金黄稻浪的无边无际的田野,此时已经收割完毕。河流、村庄、人家,以及地里的粪坑暴露无遗。冬天,榛树立于枯寂的村庄上头,遥望着筑波山和富士山,凄凉地笑了。枯芦随风飒飒作响。广袤的田野里,肥料坑两三并列,寒鸦哑哑。榛树峣峣而立,有时,一束稻草裹住树干,有时,高节的肌肤裸露在外面,直指青碧如水的寒空。着实有趣。

大自然能使世间万物表现出绝好的趣味来。

良宵

今夜可是良宵?今宵是阴历七月十五。月朗,风凉。

搁下夜间写作的笔,打开栅栏门,在院内走了十五六步,旁边有一棵枝叶浓密的栗树,黑漆漆的。树荫下有一口水井。夜气如水,在黑暗里浮动,虫声唧唧,时时有银白的水滴洒在地上,是谁汲水而去呢?

再向前行,伫立于田间。月亮离开对面的大竹林,清光溶溶,浸透天地。身子仿佛立于水中。星光微薄。冰川的森林,看上去淡如轻烟。静待良久,我身边的桑叶、玉米叶,浴着月色,闪着碧青的光亮。棕榈在月下沙沙作响,草中虫唱,踏过去,月影先从脚尖散开。夜露瀼瀼,竹丛旁边,频频传来鸟鸣,想必月光明洁,照得它们无法安眠吧。

开阔的地方,月光如流水。树下,月光青碧,如雨滴下漏。转身走来,经过树荫时,树影里灯火摇曳。夜凉有人语。

关上栅栏门,蹲在廊下,十时过后,人迹顿绝。月上人头,满庭月影,美如梦境。

月光照着满院的树木,树影布满整个庭院。院子里光影离合,黑白斑驳。

八角全盆的影子映在廊上,像巨大的枫树。月光泄在光滑的叶面上,宛若明晃晃的碧玉扇。斑驳的黑影在上面忽闪忽闪地跳动,那是李树的影子。

每当月光穿过树梢,满院的月光和树影互相抱合着,跳跃着,黑白相映,纵横交错。我在此中散步,竟怀疑自己变成了无热池[11]水藻间的游鱼。

香山三日云

五月十日

打开格子门,太阳已经升到赤城山上。天空晴碧。山谷中灰云蓬蓬,回旋翻卷。地面被近日来的雨打湿了,树影柔和地卧在上面。清凉的山气,孕育着旭日的光。树上的露珠像钻石一样耀目争辉。喜欢晴暖的燕子频频翻飞。嘤嘤鸟鸣,令人欣喜。

片刻过后再一看,光景已经发生了变化。晴空浅碧,天边浮现一片片紫色的云,像蛴螬一般。白云从小野子山和子持山向赤城山飘卷——中间显出蓝色的分界线——缠绕着一长列银带似的山腹。小野子山和子持山峰顶——青绿的肌肤上罩着蓝色的阴影——宛若空中的浮岛。

再过片刻,赤城山麓的云,如大军开拔,徐徐向东南方向移动。绵绵蓬蓬,回转着,簇拥着,沿利根的流水次第而下。先头部队虽然已经启程,屯聚在小野子山和子持山下,吾妻川河谷里的云,依然没有动静。

云沿着河水向下飘去,先头部队已过,中军紧紧跟随,殿军也开始前进。白云长长的队伍,像白龙,像横溢的瀑布,沿河流,掠山巅,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步步相随,次第移动。骤然间,抹去了小野子山。子持山也只留下片片山影。接着又把赤城一劈两断,使之变成空中的幻影。受到阳光照射的部分,比白金光亮,比白银洁白。而山却高出云表,衬着碧空,苍翠欲滴。赤城山完全变成了蓝色。小野子、子持两山青肤蓝影,鲜润如画。云渐渐淡薄,白极山及越后境的山峰微微露出了青色。

过了一些时候,如大江潮水般的云流,断了。云层向上飞升,赤城山完全脱掉云的衣服。山肌经雨的洗涤,云的拂拭,青碧如玉。

香山天气无常。今日的晴朗也不会保持长久。美丽的白云消失了,有的化作轻烟留在山那面了。看着看着,不知何时何地,又涌来混浊的云朵。这里那里,山容山色,分分秒秒,变化无穷。上午十一时过后,山谷里又充满了云,雨淅淅沥沥下起来了。

尔后就是下下停停,时晴时阴,千变万化。夜里也是在雨声中度过的。

五月十三日

朝来春雨潇潇,近午,已绵绵下了几个小时。满目云雾银光透亮,除却伊香保一座山之外,虽然一片迷蒙的云雾,但看来离天晴不远了。山谷的雾全都向上飞腾,宛若轻烟一般,飘扬着掠过人家的屋顶,抚摩着杉树和松树,蓬蓬然而去。

看看庭院里的泉水,雨点依然频频在上面画着花纹。转眼望望天空,白雨如缕缕细丝,而天色已经渐渐明亮了,小鸟啁啾,燕子欢舞,牛在远方低叫。楼上楼下一齐打开了窗子。“天晴啦!”人人都很高兴。

午后二时许,弥漫山谷的云雾果然败阵了。小野子、子持两山从山腰到山脚都显露出来了。雨后,群山拥绿叠翠,鲜润浓丽。突然,头顶露出块块青天。云眼看着断了,支离破碎,辞别了群山,升上高空。或屯聚成团,或直奔东方飘飞。

赤城左边的山腰,蓦地腾起一段彩虹,视之如梦幻一般,七色交映,艳丽欲滴。子持山腰间片片白云,徐徐向赤城山浮动,当经过彩虹上空时,七色彩桥断裂了。不一会儿,子持山的右侧也出现了淡淡的虹影,薄薄的,构不成一条儿,只有断断续续的彩色光片。

登楼远望,云的变化实在不可名状。接近山峦的仿佛被染成蓝色,有的则是通体的银白。有的扑朔迷离,有的纹丝不动,似乎含着深深的哀愁。有的在别的云的头上自在地飞翔。有的如巨人怒吼,有的如女人巧笑;有的畸形,有的横斜;有的积如绵,有的白如银,有的亮如铜;有的紫,有的绿,有的灰,杂然相错,极尽放纵恣肆之能事。看画到底是不可信的,这自然之手描绘的景象,真使人应接不暇。一重重深深积聚着,云中有云,云上有云。从那蓬勃攒聚的间隙,仅可以窥见一线蓝天,大有立于岩石之上俯察深渊之趣。

眼见子持山上空,飘动着点点白絮;再一看,横斜的云犹如白旗在山腰间翻飞。眼见小野子山巅云层囤积如岩石;转瞬之间,片云不存。云势变化,皆在分秒之间,实难预测。已而,夕阳遍照,聚在西边天空的云层,变成了绛紫色,镶上了金边。月光鲜洁,如阵雨下泻。远山罩在金色的烟霭里。小野子山顶的三朵云,巍然突立,像扬起紫色的烽火。受到日光正面照射的云,宛如白金闪烁。子持山出现了黄绿的襞褶。栏前群山,树树夕阳;雨后新绿,灿然如火。经夕阳一番照射,西天连绵的云层一一消失,可以看到云间的天空,遍染金色的蓝天,飘舞着金龙、金蛴螬、金螟蛉般的云,腹为金色,背为紫色,尽皆在太空的金波里畅游。与此相对,赤城山那边,云层重重,或焦如古铜,或蒸如蓝烟。赤城山被浓云包裹着,压抑着,仿佛岌岌可危了。

不久,太阳沉没,夜色降临。群山昏暗,天空犹显微明。明星闪烁,如春花开遍夜空。赤城、小野子、子持诸山上方,看上去依然厚积着如墨的云层。伊香保山峰一片昏黑。汤泽的水浩荡有声。

五月十八日

早晨晴朗。午后,如绵的云自东向西频频而飞。四时光景,格子门内骤然昏暗起来。开门一看,一带黑云横在小野子和子持山顶,满目山川,湿气充盈,默然无声,神情忧戚。一叶不动,一树不鸣,宛若一幅雨前山水图。此时,云如泼墨,二岳浸没于其中,唯屏风岩屹然耸立,突然在可怕的黑云上空。鼠灰色的云层漫天飞卷,使人怀疑整个天空都在飘动。

已而,屋上一点两点,叮咚有声。刹那之间,大粒的雨点夹着冰雹,吧嗒吧嗒骤然而降,令人震惊。小野子和子持两山早已渺无踪影。山风飒飒,吹拂着树木,狼狈的燕雀频频聒噪,纷纷藏进绿叶深处。

雷声隐隐约约地响着。雨势时缓时急,纵横飞洒,未及躲藏的燕子,为了不被风雨击落,仓皇奔逃。满眼新绿频频颤动,万物尽在飘摇之中。

已而,雨稍止。天上白蒙蒙一片,忽而变成紫色,既而变成鼠灰色。渺渺太空,白云拖曳,犹如神妙的丹青手一笔横扫而成,在灰色的天空里浮动着,向西飘飞。片刻,雨势又复转大,等到渐渐停歇后,小野子山头涌现出茫茫一团,西边天空竟然看到白铜般的亮云。然而,终于未能响晴,时阴时雨,不知不觉,日光昏昏,暮色四合。

五月雪

五月十五日,在香山,早晨阴霾,气候寒冽,遂裹上了棉衣。旅馆侍女端来早馔,告诉我:“下雪了。”起来打开格子门,五月里罕见的雪花,霏霏而下。

闭门用罢早点,又向外望去,雪已小了,不久即止。十分钟过后,云开雾散,眼前涌出两座银白的山峰。这是小野子山和子持山。

就这样寂无声息地看着,看着,朝阳初升,雪山微微放射着金光。太阳升高了,山间出现两三道淡蓝的阴影,悄悄把山峰和峡谷分开。

四小时过后,再一望,雪已消融,小野子和子持又恢复了原貌。宛如梦幻。

相模滩水蒸气

一个严霜凛冽的早晨,相模滩水蒸气,腾腾如雾。

今天,清晨七时半,登高望远,从田越川到相洋,只见一派白茫茫的水蒸气,蒙蒙如烟。远处的富士,近处的小坪岬,仅仅露出半个身影。江之岛起初隐隐可见,不久即被全部抹消。足柄、箱根诸山,敌不过袭来的水汽,时时将身子隐蔽起来。

七时四十分。太阳冉冉升高。满眼的水蒸气,忽然变成透明的淡紫色。随着阳光的蒸发,相模滩上的紫气迅猛地向上飞升。江之岛完全隐没了身影,足柄、箱根只能挣扎着露出一寸高的山头。一秒又一秒,水蒸气宛如一场猛烈的烟火,回旋上涌。除了富士半峰和小坪岬峰顶之外,群山尽被水蒸气所淹没、侵蚀、沸沸扬扬,深不可测。阳光下射,满目紫焰,幢幢腾起,直冲天心。

七时五十分。日光遍照水蒸气之中。洋上弥漫着紫色的水汽,各处出现了分界线,使人骤然感到了太阳的威力。忽然,不知从哪里出现了一线海水,天空中露出了山的一角。富士首先伸出了腿脚,足柄、箱根露出了脸孔。紫烟散了,江之岛笑了。海、山渐渐划清了界线,小坪岬赫然而立,日光照耀着山麓。

时间在推移,太阳的威力逐渐强大。残烟剩雾,急匆匆漂向大海,山谷,如梦幻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相洋、豆山宛如新开辟出来的一般。两三片金帆在江之岛海面上闪闪漂浮。两只水鸟盘旋飞翔,在洋面上划着大圆圈儿。

这时八时过五分。

一月四日

富士倒影

冬至,太阳落到伊豆的天城山边。

冬至后日复一日,落日顺伊豆半岛向北移动,春分过后,越过富士,夏至时,落在大山山脚。

夏至过后,太阳顺原路,日复一日,向南转移。秋分时,越过富士,到了冬至,又落到天城山边。

上半年北去,下半年南归。富士是途中的关山,所以太阳越过富士时,正当春秋两季的彼岸节[12]前后,太阳两度越过富士,时间正好一年。

春秋彼岸时节,太阳落在富士山后的时候,富士倒影正好印在相模滩上。

村里的渔夫说“那山影十分鲜明”,可我至今未得到一见富士倒影的机遇。

风平浪静的一天黄昏,站在前川的江心岛上,可以看到对岸沙洲下面倒映着的富士山峰。站着看不到,即使俯着身,也才只能看到富士的一点倒影。人人向往的富士,它的影子多么令人倾倒。

日落,天黄,海也被天染黄了。豆相的群山宛如染上了紫色。风停了。洋上一只归舟,降下紫帆,歌声欸乃,摇橹而归。此时,下前川而窥望,富士半面山肌浮在金色的水面上,紫色渐次消融。忽然,有人掮着网,站在沙洲之上,探寻晚湖里的鲻鱼。头颅点破富士的紫色,身影立于水中的富士之巅。

一月十日

提网

秋季的十月十一月,御最期河畔的葭芦渐渐枯黄,直至翌年春季三四月,收割后芦根才吐出二三寸淡紫色的嫩芽。在这段时间里,村上的百姓便抽空搞些副业。到处都架起了提网,远远望去,褐色的提网,这里一个,那里两个,交织在寒冬枯寂的田野里,自动报告着河流的所在。

我在霞之浦边的土浦附近看到一只提网,网面甚大,收网和放网均使用辘轳工具。渔人昼夜守在水边狭窄的小屋内,每隔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就要提起网来张望一次;小屋内放着饭盆、火盆、烟盒、方灯;棚架往往放着酒壶。在这样的小天地里打发着日子。捕获的鲤鱼、鲫鱼、虾、白鱼等甚多。逗子一带地方,临水搭起了低矮的木架,网四角的竹条用草绳扎紧,隔些时候走过来挑起来看看。捕获的是鲻鱼、海津,很少有鲨鱼和虾。

仅仅作为一种点缀,这种提网就够有趣的了。

风和日丽之时,到处春意萌动。早梅已绽开五六朵花,在村头路边的篱笆上散发着幽香。村村披上淡绿的新装。这时节走到田越桥头,踏着村庄之间刚刚返青的麦田,我看到那里架设着五六只提网,近处的很大,远处的窄小,顺着河水的流向曲折地排列,在阳光下宛如一幅图画。忽然一只提网无声地落下,接着又落下两只。它们交替着或提起,或落下,那景象那么生动。

伊豆的落日将逗子三方的群山染成了紫色。木叶尽脱的榉树,化作一片珊瑚林。麦田的绿色泛着黄光,沿着田间小道归来的老农,面孔赭红,肩头的铁锹金光闪闪。眼睛所到处,一片火红。此时,御最期川的流水比平常光亮十倍,临水的提网个个红光耀眼。鱼虾惊而不过其下,大概看到鲜明的网影印在水下的缘故吧。

已而,太阳完全落下。神武寺浩渺的钟声宣告着黄昏的来临。落照的色和光凋落得较之“所罗门荣华”[13]还要迅疾。暮色从夕霭萦绕的山脚下的村寨升起,半个小时过后,大地茫茫一片。缺月当空,御最期川的河水,像一条银线缝合了天边的夜幕。

我耐着夜里的寒气,站立河边。月华映水,状如沉璧。暗处的几只提网,影像鲜明地卧在河畔。也许有鱼类从下面通过吧。当水波摇动时,网就随着跳跃,仿佛要掬住那逃跑的月亮似的。

同类推荐
  •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与《论语》等儒家经典不同,《尚书》因其晦涩难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关于《尚 书》的图书全部是很学术的专业图书,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本书则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以期对《尚书》这部经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 为什么要读《尚书》?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经典中的经典。自孔子编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尚书》为教材培养了三干弟子。从汉代开始,它就作为居于权威地位的教科书备受推崇,数千年间,一直充当着塑造中国心灵、中国固有文化的核心经典。《尚书》上起传说中的尧帝,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反映了这个时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论,偶尔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行迹。君臣们的言行虽然指涉甚广,内容宏富,但几乎都聚焦于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政治政之道与治之术。
  • 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20以上,30未达,其实是个不尴不尬的年纪。从社会传统观念来说,你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年人,你会被要求成熟,坚强,甚至圆滑世故,需要有肩膀,有担当;但在你的心底,还有很多东西仍未脱稚气,还有追梦的天真,还有相信的执着,还有对于感情奋不顾身的愚敢。这些柔软,这些敏感,一方面似乎是制约我们成熟理智的软肋,而也正是拥有这些青春期的遗产,才使得我们不会在往来复去的街头,变成面目模糊的“成年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而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 冲浪者

    冲浪者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冲浪者的乐趣》、《阳光灿烂的日子》、《友情颂》、《往事断忆》等约80余篇。
  •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雷达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热门推荐
  • Pacific Onslaught

    Pacific Onslaught

    Japan had mighty ambitions—to control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devastated the American Pacific fleet, their primary obstacle, and they swept across the region. What ensued was a bitter struggle in which many thousands of soldiers lost their lives on both sides.This is the first book in Paul Kennedy's chronicle of the Pacific conflict in World War II, concluded in Pacific Victory. Featuring a new introduction by the author, this book provides a close, step-by-step narrative of the Japanese expansion into the Western Pacific during some of the most brutal years of World War II. Offering contemporary analysis of war strategy, it includes a riveting look at Japan's tightening grip on Hong Kong, New Guinea, the Philippines, and other key strategic locations—and the Allies' inexorable struggle against it. These works on the War in the Pacific are as gripping today as when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 绝地求生之唯我吃鸡

    绝地求生之唯我吃鸡

    (封面是大米枪战我也很无奈)实力吃鸡选手刘凯,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真实的绝地岛!开局一个降落伞,装备全部都靠捡。五十米以外完全脱靶,我的眼里只有十米之内的敌人。什么?还要跑毒两千米?救命啊!98K?对不起,那不是我的浪漫。空投?不好意思,那不是我的梦想。伏地魔大战老阴逼?这才是正解。可是为什么还有神仙啊?我一定是在做梦,麻麻,我要回家。
  • 天魂剑

    天魂剑

    一个远古传说,一把绝世之剑,二者有何关联。天魂剑,千年前就已扬名三界的神兵,沉寂千年,于千年后再次现世,一场空前争夺战一触即发,一个平凡的小子,意外获得天魂剑,并偶然得知自己的前世不凡身份,是继续前世的使命,还是开始今生的辉煌,当魔族前来争夺天魂剑,鬼域之主横空出世,欲修血妖,苦等千年,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有人背后操纵。当天魔降临的那刹那,一个惊天的消息被揭露,轩辕不凡又该何去何从…………
  • 狂妃弃情

    狂妃弃情

    “不过就是一个女人而已,别说若是她一支舞就能消除两国的紧张,就算要她的命,我也会毫不犹豫。”无所谓的话语从窗内传出,透漏着里面的人有多么的不在乎口中的女人。一句话如一把利刃,刺透了窗外的她。那绝情的话语抹煞了她心底仅剩的一丝奢望。凄然一笑,轻抬衣袖抹掉眼底的浓浓的痛楚与湿润,眼神变得清明如冰,轻移脚步远离了那扇木格子窗。为什么在伤她的同时,他们还能谈笑风生?难道,就只因她的命不如他们的高贵?那一天,女子绝世的惨白面容、让人心魂欲碎的舞姿惊动了京城,那一曲‘魂殇’让人每每想起,总会满心凄怆。不禁开始猜测,究竟是谁,竟让这美好的女子心碎如此?一曲舞罢,她双眸直视前方,嘴角微颤着勾出一抹凄然笑颜,抬起不知何时已满是伤痕的纤足,艰难却坚定的离去,在她踏过的雪地里留下触目惊心的赤红足印。从此,世间少了一个任人摆弄的女子,多了个足以灭国灭天下的女子。
  • 重生之逆天复仇

    重生之逆天复仇

    见过重生的,见过两次重生的吗?没错,这就是她。第一世,上神之神,杀神弑仙,驭妖降魔不在话下,什么神兽什么巨怪,统统给我安分守己。扔块石头就是仙山,摸过云朵便是祥云,天上地下膜顶崇拜。结果……死了!想我死,恐怕没那么容易,大不了重生陪你们再玩玩。重生后,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上神之神,却成了一个软萌香甜小可爱。算了,可爱就可爱吧,反正美男罩着帅哥护着,整个门派疼着,不惹事不生非,安心做个个自带香味的熏屋子‘小宠物’,活的倒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结果……被害死了。------------------------------------------一次重生不行,那就再来一次。第二次重生,自带三世记忆,炼丹画符、破坏结界、好事坏事,信手拈来。满心热血,誓在复仇。可是,却重生了个低配版的身子。第一世的无上功力和低配版的身子似乎不搭,没办法那就先修身吧。低配升级,踏上漫漫修身路。看我重走太荒太虚两世界,穿越上古,跨越虚幻,披荆斩棘打造不死之身!路途漫漫,不过倒也不寂寞,没事逗逗呆帅哥,撩撩美圣主,顺便再解决几个渣男小贱人什么的,当然该出手的时候也绝不手软。
  • 宠妻无度,王爷乖乖缠

    宠妻无度,王爷乖乖缠

    【全文完】水幻晴从未想到,夫君金榜题名之日,竟是她命丧九泉之时。被乱马践踏而死的那一刻,她心中发誓,若上天有灵,她宁可以魂饲魔,只为报仇雪恨!一朝重生,再度睁眼,怯懦不再,唯有风华尽敛于眸!渣男鸠占鹊巢?让你倾家荡产净身出户!表妹面善心恶?剥下美人皮晒你黑心肝!庶妹吃里爬外?打包送人以补亏空!商户之女出身卑贱?且看她玩转乾坤,运筹帷幄!只是,明明打算远离的男人,为何……“晴儿,东海明珠为聘,百里红妆相迎,焰王府正位以待,嫁给本王如何?”男子轻勾起女子鬓间的发丝,狭长的眼眸之中流溢过璀璨光华。“王爷,天地日月为媒,浩瀚星空为妁,水幻晴夫位以待,入赘水府可否?”女子轻扬红唇,笑靥如花,潋滟的水眸之中闪烁着诡诈霞色。男子微微一怔,却未如她所料挥袖离去,反低头凝视着她,眸中有着乾坤已定的释然:“来人!去将那道空白圣旨填上,本王明日入赘水府!”推荐安然完结文《嫡女傻妃,王爷勾勾缠》链接新浪微博:作者水安然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水安然,即可进入!
  •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分六章介绍孟子、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墨子等先秦诸子的军事思想,重点在军事理论、战略谋略方面的研究。并对诸子军事思想的异同和特点作出了分析研究。观点与材料结合,史论结合,内容有所创新。
  • 击鼓的男孩

    击鼓的男孩

    美国东部皮克特县的一个小镇上,住着小男孩弗农·雷和他的朋友,鲍比·埃尔德雷斯、德克斯·麦卡利斯特。三个孩子有一天似乎听到蓝山上的弦音洞里传来鼓声和呼唤名字的声音。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内战重演活动即将在小镇上拉开帷幕,随着活动的临近,怪事却一桩连着一桩:有人在山脚离奇死去、怪异的军人四处游荡。隆隆的军鼓声中,一群不该醒来的东西似乎正在黑暗的弦音洞深处悄悄苏醒。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注定,弗农和他的朋友也卷入这场事件中……
  • 倾城绝恋之云曦传

    倾城绝恋之云曦传

    天境山弟子无心下山历练偶遇魔族少君南宫云皓,有着血海深仇的他们本应不死不休,不料二人擦出爱情的火花,爱情与家仇无心该如何抉择...情景一:“曦儿,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你,说什么我都不会离开。”“我叫无心,少君认错人了,我们不是一路人,如果你再跟着我就别怪我不客气。”情景二:“皓哥哥,你要丢下曦儿吗?”“神女大人,我们不是一路人,如果以前我做了什么让你误会的事还请你见谅。”情景三:“……”
  • 大青媳妇

    大青媳妇

    大青媳妇未必是真爱大青,但当潘金莲嫁了武大,对她来说,爱情就是太奢侈的事情,如果有一个比武大稍微优秀的男人,就足以使她迷恋。所以,大青媳妇与村南劁猪的乱耕有了一段私奔的经历。也许与乱耕的私奔改变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才会使她与玩纸牌的各色人等发生关系。她在大青娘死的时候大哭自己,她知道自己早就凋零了,她用放荡和沦落滋润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