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作家周云先生近年花费不少时日,八方奔走,细心采撷,呕心沥血,集中精力做了一件事,就我个人看来,是件了不得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利于城市的事,那就是将自贡近几十年的文学人做了线条性梳理,并辅之以适当点评。
虽然我有幸被忝列其中,但我还是要客观公正地说,周云对自贡作家作品的把握是严肃而认真的,是以坚守文本为基本立场的。我以为这一点至关重要。唯其这样,才立得住脚,经得起时间检验。
现在有很多文本,或者这选集那选本之类的吧,极尽夸夸其谈之能,而实质则是顾左右而言他,水货太多,毫无集合价值。更为严重的是,竟以自己的亲疏好恶作为收集文本的尺度,故意遮蔽不臣服于自己的作家作品。试问,可能吗?
文章千古事。大凡问世之作,就是公众之作,社会和历史对其自有公论的。任何欲盖弥彰都是对自己的矮化和亵渎。尤其是对一个区域性的文脉钩沉综述,我以为是开不得半点玩笑的。
学者吴彬彬等人在《城市文脉的延续》一文中说:城市是什么?城市是空间,城市是心情,城市是历史,城市是杂萃。这些,有可能都是。但非常有可能不全是。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和一种灵魂。另一位学者赵立强更是主张,一个城市应该有自己的文脉主义。不管是城市选择了我们或是我们选择了城市,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浸润在它日日夜夜派生的每一种油盐酱醋茶组合而成的生活方式中,无不感受到强大的习俗风情的冲击。都自觉和不自觉置身于它的生活轨迹,做一个带有极具地方色彩的人。听它的故事,翻它的历史,漫步它的区域,记住它的过往人物。何为文脉的初级版本?我以为这应该就是。
余秋雨在写过《文化苦旅》之后,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广泛而认真地研究了中国文脉。这一研究竟让他大吃一惊,深切感叹,当前已是“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一个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黄钟大吕不一定有瓦釜招摇。如若我们听任小丘恣意一丘障景,我们很多赖以温暖的文脉,就会呈现混乱之势、倒置之势。
因此,从这个角度,审视周云的此番努力,我以为是有意义的。其实认起真来,周云也是个持之以恒的作家。他的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也有不少可称道的,其人也在四川最负名望的巴金文学院当过创作员,可他在编制这本自贡作家人物评传中,有意识地把自己淡化了出来。他这种做法的本身,就足以窥见他做这事的良苦用心。
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从狭义上理解,大抵属于一种文化的脉络。美国人类学专家艾尔弗雷德·克鲁伯和克莱德·克鲁柯亨指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的因素。”克鲁柯亨则把“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中国的文脉,最早可延伸至中国汉文字的起源,以《诗经》开篇,经春秋,历楚辞,染先秦散文,浸汉赋,等等,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贯通,气势磅礴,灿若星汉,成为世界文化史中不可忽略的粗线条和壮丽景观。我们华夏版图上的每一种区域文化,正是它折射所致,分流所致。
追溯自贡的文脉,无论如何都离不开“盐”的原点。盐卤的发现和制作丰富了自贡的居住环境,拓展了以自贡为圆心的经济圈,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与旁赏者。据史料记载,来在自贡这块热闹非凡的土地上之乎者也的文人墨客真还不在少数。熊过、陆游、段玉裁……当然,本土产生的文化人也非同小可,李芝、刘光第、赵熙、李宗吾、宋育人……一串又一串,一批又一批,不绝如缕,也可以说是蔚为壮观。文化人的到来与文化人的产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自贡的文化构成和文化水准。虽然自贡的地理位置没变,仍处于内陆深处,交通并不十分发达,但被界定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
看得出,周云先生在梳理这个文本中,把重点放在了20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个时期的自贡,文化人的创作激情有了新的生发点,创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创作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发表园地,创作队伍有了集结,发展和壮大,留守本土创作的作家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离开自贡仍然坚守创作的作家也跃上了较高的平台。这些人物的出现,无疑影响了前赴后继的文学爱好者。因此,说到自贡的文脉、自贡的文学氛围、自贡的作家作品,在四川这个方阵中,或者再不客气一点地说,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有一点点儿地位和影响的。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贡的文学热,曾令多少人仰脖。热了刊物,挤了书架。
把一个区域的作家集中起来综述,至少可以从纵的方面检视我们的创作历程和成就,成为一座城市文脉导读的一个部分。再从横的方面看,还可以感觉一座城市的作家创作视野和创作高度。
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故步自封。须知,文学这座巍峨辉煌的精神殿堂,虽然人类创造了它,但即便退开几步、几十步、几百步、乃至几千步几万步,无论人类如何仰望它,都不为过,都是必须的、值得的。它是集合全人类最高品质的至高无上的精神宝塔。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为它添砖垒瓦,描红增色,创作出更多的典型形象,丰富其人物画廊,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这座城市的文脉汇入了浩浩中华文脉乃至世界文脉的大海大洋。
愿这部区域文脉的局部梳理能使每一个文学创作者和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甚至包括每一个喜欢这座城市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收获。
谢谢自贡!谢谢周云!
2013年仲秋写于盐都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四川省自贡市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