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明星职员,年底被公司送去“新马泰”游玩了一圈。这么有面子的事情,赵龙心里自然是得意的,免不了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拿出来吹嘘吹嘘。
大家羡慕的眼光和女同学口中的惊呼成了赵龙情绪的催化剂,于是为“新马泰”之行添了不少虚构的东西,以期变得更加精彩引人。可是就在赵龙吹嘘自己住了五星级饭店如何如何的时候,有人指出赵龙住的那个地区最好的饭店只有四星级,大家疑惑的眼光一下射向了赵龙。
赵龙不慌不忙,摆摆手:“你不知道,是才修的,泰国公主的私人会所。”然后他接着讲了自己入住之后遇上一位美貌高贵的女士,两人暧昧地挽臂同游,自己在离开的时候看见酒店的海报才知道自己这几天的女伴竟然是公主。
这下谁都听出来赵龙是在编故事了。赵龙哈哈一笑说:“当然是编故事,不然光说逛景点、买纪念品有什么意思!”
一个明显夸张的更大的大话盖住了之前的小谎,吹破牛皮变成了给聚会添色的故事,大家还觉得赵龙根本不虚荣,而是个幽默的家伙呢。
将错就错,点石成金
刘英是个漂亮姑娘,身边从来就不乏追求者,所以,难免有些心花怒放。最近她觉得同事张强在暗恋自己,对自己特别好,心里寻思着怎么拒绝他而又不至于伤了对方。可是当她约了张强出来吃晚餐说个清楚的时候,张强却瞪大眼睛问:“你什么意思?什么,你一直把我当朋友?你是不是以为我喜欢你?绝对没有的事!”
刘英差点闹了个大红脸,暗自责怪自己实在是自我感觉良好,将同事之间的关心误认为是爱慕。但是,要就这么承认了,那不是很没面子?于是刘英用更认真更深情的表情望着张强说:“正因为我觉得你是个好朋友,所以希望这份友情一直可以持续下去,不要因为任何事情而发生改变。对我们的关系我从来没有特别的想法,因为我觉得这样会伤害我们的友情,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这样想?”
不顾张强说话,刘英又自顾自地念了一大段对白,然后问张强效果怎么样,是不是很真挚不会伤人,因为自己不久要拒绝一个性格和张强差不多的人,所以一时兴起想实验一下。于是两人的话题一下子转到这话的效果上去,张强热心地分析着,根本没想到最开始刘英想要拒绝的那个人是自己。
人难免有做错事、说错话的时候,“将错就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种方法就是在错话出口之后,能巧妙地将错话续接下去,最后达到被动变主动,将错话变成妙语的效果,起到“点石成金”之妙。其高妙之处在于,用语言艺术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不由自主地转移原先的思路,不自觉地顺着自己的思维而思维,随着自己的话语而调动情感。
审时度势,让各方都满意
郭丽宏参加一次老同学聚会,大家见面分外亲热,聊得十分高兴。这时,一位男士对一位女士信口开河地说:“你当初可是主动追求我的,现在还想我吗?”
按理说,在老同学重逢的气氛中,这些话虽然有些不妥,但也无伤大雅。但这位女士由于某种原因心情不好,竟然脸色一变,气呼呼地说:“你神经病,谁会追求你这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人。”她的声音很大,在场的人惊讶地看着她,都觉得很尴尬,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
这时,郭丽宏站了起来,笑着说:“我们小妹的脾气还没变啊,她喜欢谁,就说谁是神经病,说得越厉害越让人受不了,就表明她越喜欢。小妹我说得对吧?”
郭丽宏一番圆场的语言,让大家都想起了大学时的美好生活,不由得七嘴八舌,互相开起玩笑来,一场风波也就平息了。
能否圆场,实际上考验的就是一个人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能力。事情都有两面性,这就是中国语言的魅力,好与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为应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做到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双方的心理,才能运用说话技巧,借助恰到好处的语言及时出面打圆场,化解尴尬,维护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规避伤害式的语言艺术
不好听的话重复一遍,是诚实,也是再一次地伤害,进一步加深了矛盾。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坏,是谎言,却避免了伤人话语的再次发威。如前面所言,很多的时候,实话实说,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这个代价中,最常见的就是对自己和剐人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有心理上的,也有物质上的,它体现在很多的方面,几乎涉及生活和工作的任何方面。程度也有不同,有的只是造成剐人心理上的不快,有的则是造成经济上的小损失,有的则是造成心理上的阴影,有的却可以威胁生命。所以,有的时候,注意语言艺术可以规避伤害。
谎言是把保护伞,为我们抵挡风雨
在《皇帝的新衣》故事中,只有一个小孩喊出了皇帝其实没有穿衣服的真相,所有的成年人集体沉默着,用沉默述说着谎言。小孩子可以毫无顾忌地喊出真相,为什么成年人不可以呢?也许他们也看见了真相,却有着更多的考虑:说出真相,皇帝是不是会恼羞成怒,因此迁怒于说出真相的自己?会不会为了维护权威和尊严而将说真话的自己当作替罪羊推入牢狱?会不会……太多严重的后果,使得他们只能对着裸体的皇帝一言不发。这不是为了虚荣,仿佛证明自己也看得见那华丽的新衣,而是仅仅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将自己推入险境。
白色谎言,就这样保护着我们,让我们避开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陷阱。当你没有足够能力去揭穿事实的时候,语言艺术是你明哲保身的最好选择。比如,发现有人人室盗窃,不妨故意喊几声“老公,还在厕所没出来啊,臭死了”之类的话,暗示家里还有个大男人来吓走小偷。
和坏人硬碰硬,我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做贼心虚”“老板贪财”,这就是他们的弱点,也是险境的突破口。针对对方的弱点说话,你的语言被相信的可能性就越大,你脱离险境的速度就越快。
语言艺术,就像保护伞一样,有形、无形地,保护着我们。这份生存智慧让我们能够好好地活下去,免去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伤害。你若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发现一些为了规避伤害的语言的存在。
当病人询问医生,自己是否患了不治之症的时候,“是的”一词一出口无疑是一把杀人的利剑;当某人死于横祸,衰弱的老母问及儿子的时候,立即告诉老人真情必会导致不良后果;当小孩面对很多负面的事情的时候,如果父母告诉他们真相,孩子心理上就会留下影响一生的阴影……
最明显又常见的规避伤害式的语言,在医生和病人家属身上最容易出现。医生会经常安慰病人说:“你的病会好起来的,请放心好了。”其实,医生非常担心病入的健康状况的不断恶化。医生的这种安慰,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欺骗疗法。
朋友万分惆怅之时,你明知他忧思难解,但是还鼓励朋友要摆脱“阴沉的现在”,说“一切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朋友才会真的向前憧憬,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反之,舍弃了诗意的虚幻的安慰,你和朋友一同浸泡在伤感的泪水之中,真实地流淌你的情愫,那朋友一定会备感痛苦和煎熬。例如,隐私不容随意践踏,是自由的范围。有些人不懂得它的神圣和不可侵犯的权利,不会利用语言来保护它,荒唐之下,有许多家庭遭受到伤害。
有时候说谎是为了明哲保身。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这样的道理。这一类型语言广泛应用于其言行可能引发不良事件的时候。例如说:“本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更为详细的事情就不知道了。”或者说:“可能没有什么出路,但是……”之类的话。还有的人说些类似于“这种事情可能在我工作多年以后才有能力回答”的托词,这种人常常在即使自己明明有资格正面答复的场合也如是说。
总之,恰如其分地运用某些合理的语言并非是对诚实美德的贬斥,而恰恰是对人类爱心的表现,对社会和谐的创造。因为这种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规避生活中的种种陷阱,能够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能够有个美好的结局。
有一种语言,让人泪流满面
电影《美丽人生》讲述了一个关于伟大父爱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对犹太人父子一同被关进了**集中营。可以想象,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中充满了死亡和伤痛,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见人性的阴暗面,这一切将会对孩童幼小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为了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和创伤,父亲对孩子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他们是在做一个游戏,只要不被看守发现,乖乖地听话,不哭不闹,积满一千分就可以换来大奖——一台真正的坦克。”真正的坦克对男孩子的吸引力是如此巨大,使得他忽略了这个故事中的种种破绽,跟随着父亲的脚步享受这顿在集中营里的“游戏大餐”。
父亲一次又一次地用故事解释着集中营里面的一切,保护着孩子的心灵。甚至在最后的时刻,丧心病狂的**分子因为战场上的失败而开始杀害集中营里的人,而父亲就是被押往刑场处决的一员。
这时候,父亲知道孩子正躲在角落看着他,以为依旧是在做游戏。为此,他用滑稽的步伐走过,用身体语言述说自己不过是被看守发现被开除出游戏而已。他用全部生命维护着这个故事,避免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他成功了,当盟军部队开着坦克营救集中营中的犹太人时,孩子高高兴兴地跑去拥抱自己的奖品。他自始至终以为这是一个游戏,父爱的故事使他避免了恐惧和惨景造成的心理阴影。
不仅是孩子,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遭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精神崩溃。因此,用故事掩饰真相成了人们帮助别人的常用方式之一。譬如前面提到的医生为了缓解病人心理压力,一般掩盖真实病情,或者用别的话激励病人。
同样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有一种谎言,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文章,讲述了一个患有脑瘫的孩子在父母和家人“善意谎言”的呵护下,自信、快乐地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看过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为如此良苦用心的父母而喝彩,也使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父母一句善意的语言可以奠定孩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甚至改变孩子的一生。
父母一切善意的语言,其实都是在委屈自己,而不让孩子受到伤害。儿时母亲的谎话你是否还依稀记得?或是你已身为人母,同样也说着类似的话呢?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我们姐弟几个吃。母亲说:“快吃吧,我不饿。”
在我们长身体的时候,难得有鱼有肉吃的时候,我们吃鱼吃肉,母亲却只在一旁啃骨头,用舌头舔骨头上的油渍。我们心疼,就把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来说:“快吃吧,我不爱吃鱼!”
上初中了,为了交上我们的学费,当农民的母亲只能上山采茶叶去卖,每天都很晚才回家。有个暑假,我半夜醒来,看到才从地里回来的母亲,我难过地说:“早点休息吧,这样会把你累垮的。”母亲笑笑说:“快睡吧,我不累!”
高考那年,母亲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我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我喝了。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我将手中的罐头瓶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快喝吧,我不渴!”
我和姐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母亲在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我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将钱退了回来。母亲说:“我有钱!”
现在,母亲的谎话仍在继续:
“工作忙就不用打电话了,我挺好的。”
“我的腰没事,吃两粒止痛片就好了。”
“这些营养品太花钱了,我一个人吃不完,你们拿去吧。”
父母善意的谎言,让我们泪流满面。
报喜不报忧,好女两头瞒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最复杂、最难处理的莫过于婚姻关系,因为这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已经牵涉了两个人的父母、兄弟姐妹、三姑六婆、同学朋友等一大串人。所以《新结婚时代》的作者只能长叹一口气,写下了“你不是嫁给一个人,而是嫁给了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句子。
这么多人,这么复杂的关系,焦点就落在了夫妻两个人身上。处理得好,矛盾不至于外延,夫妻商量商量就解决了问题。但要是处理得不好,两人身边的人就会一个接一个的加入到战争中来,最后演变成生活中的“世界大战”。
也许我们从校园到职场,开始学着应对外面世界的各种人和事,逐渐成熟起来,有了自己的应对方式。可是一回到家,我们又变成了那个安于父母羽翼下的小孩子,习惯性地想要倾诉一切,让父母来处理问题。
孩子总是自己的好,怎么都不能被欺负了。就算父母再明理,思想深处也难免有这样的观点。对于带走自己孩子的外人(女婿或者媳妇),心里本来就不能客观认识,如果再加上孩子的埋怨,怎么能不把对方当作眼中钉、肉中刺?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越俎代庖,代替小两口思考问题,怎么看都觉得自己孩子吃了亏。如果再加上对方气头上说出的一些涉及自己的话,长辈的尊严更使得他们对于这个人深恶痛绝。“战争”,就是这么打起来的。
想要和和美美,姻亲间相敬如宾,那就得用到一句俗话:“好女两头瞒。”对于小两口之间的事情,对长辈永远报喜不报忧,而小两口之间的恩爱,则是添油加醋地向父母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