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7900000003

第3章 形形色色的疑病(2)

“非典”时期被“唾沫”困扰的绝不止这一位,因为负性危机事件引发人们强烈的心理恐惧,随之而来的便是过分的敏感与关注,加之多疑等性格因素的作用,疑病的发生便在所难免。除了社会的公共危机之外,在生活中发生的创伤性事件,如亲朋好友的病逝也非常容易导致产生疑病。原因是亲友的重病甚至死亡,往往让人心有余悸,在精神紧张恐惧时,会非常敏感地产生联想,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表现出对轻微疼痛、发胀的敏感,以至于疑虑重重。如果此时周围人,尤其是医生的言语不慎,更容易对其产生不良暗示,加重其疑病症状。

【案例】

2011年日本核辐射的事件发生后,没多久,从沿海地区开始,食盐就被抢购一空。广州番禺某小区的一位阿姨在家做饭,接到来自江西大姐的电话,称她那边到处在抢盐,已经到了没有盐可买的地步了。这位阿姨放下手中的活,立即到超市去买盐,不料去了四个超市,都没有买到,去批发市场也扑了个空。这位阿姨说:“像灾荒发生了一样,感觉好不安。”

近年来,“抢购碘盐”、“海带热销”等现象层出不穷,防辐射的概念也随之火起来。在一个大型购物网站,输入“防核辐射”几个字后,各种各样的产品蜂拥而出:口罩、葡萄籽精华、金属钛锗手链、牛仔裤、香熏蜡烛、衣服、投影仪、情侣卡通内裤等,都贴上了“防核辐射”的标签。甚至一款香皂也宣称“防辐射、祛辐射灰尘、日本核泄漏必备”,让人啼笑皆非。2003年“非典”时期的板蓝根和食醋脱销、口罩紧俏;2011年的食盐抢购、防辐射产品热销,既让我们感慨当时的盲目,又让我们感受到群体性的疑病症状,因为害怕生病,所以盲目地寻求保护策略。

危机事件的出现,会激发人们的恐惧情绪。而恐惧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即传染性。当群体中有人出现恐惧反应,如四处奔逃、高声呼喊、狂打电话、短信漫天飞,这种反应会迅速扩散,造成更大规模的恐慌。

恐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危险的不明确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对生活和未来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越强烈,越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一旦遭遇危机事件,就会导致谣言丛生、传言四起,而各种不理性行为就会大量出现。抢购食盐就是由于信息缺乏所造成的过度反应,人们对核辐射所造成的危害不清楚,而街头巷尾充斥的都是些对事实夸张和神秘化的谣言,比如“碘盐能抗辐射”、“海盐受污染,以后没盐吃了”、“纵使一月无肉,不可一日无盐”,自然会使公众产生抢购行为。

同时,当一个人被恐惧笼罩时,往往会丧失理智和判断力,比如恐惧中的人会固执于一种逃生途径而不考虑其他可能。例如,火灾中一些人会从几十层的高楼上跳下来,而没有注意到旁边就有一条安全的消防通道。而对危险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对自身的判断缺乏自信,很容易让人不辨是非,盲目跟从多数人的意见以求心安。

尤其是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市民接受信息的渠道越多,越容易出现误传、谣传,从而产生“谣言一出,击倒一片”的群体效应。以“非典”为例,南京市调查分析中心2003年对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广州五大城市调查后发现,有超过40%的被调查居民是通过非正规途径最先知道“非典”有关信息的。从流言的传播路径来看,以“听别人说”(567%)、“通过电话”(194%)与“网络”(142%)传播为主。

由此可见,面对这一突发灾难性事件,有相当多的市民是从非正规渠道最先得知信息,于是流言满天飞,以至于在政府正式公开“非典”疫情报道前,民众中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北京、广州等地出现的抢购白醋等风潮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四、信息背后的恐慌

【案例】

小周是一名临床医学的学生。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她经常“对号入座”,反问自己是否有老师所说的这种症状,如学习了肝硬化、肝癌课程后,一旦右上腹感觉不适或出现腹胀,便疑心患了肝病而反复就诊,做肝功能、B超检查,而这种心因性因素更加加重上述症状,经常有类似的不适折磨着小周。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正如一句老话,医生治不好自己的病。对于一名从医人员,随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入认识,他们往往陷入一种“疑病困局”;而作为一名刚刚开始学习医学的学生,就更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躯体作为标本,进行自我检查,身体稍有不适,便对号入座进行自我诊断。一旦觉得一两个症状或体征与某种疾病相同,即以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精神马上紧张起来,感觉放大使思想上顾虑重重,到处求医,有些学生甚至因此影响学习。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很可能发展成为疑病性神经症,严重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甚至社会功能。医科大学生的疑病现象在低年级多见,尤其是处于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学习过渡阶段,产生的原因也是内外交互作用:

首先,医科大学生处在医学院校的特殊环境中,他们大量接收与疾病有关的信息,较一般人更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加上医学生本身知识的局限性,在学习中零星地学到一些症状便自觉或不自觉套用在自己身上。

其次,不少医学生把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混为一谈,认为心理障碍即是精神疾病的代名词,一旦出现疑病性心理障碍,便认为自己患了偏执症或抑郁症,他们害怕其他同学嘲笑、疏远,加重心理封闭。

再次,从本质上讲,个体的人格心理因素是产生疑病现象的基本动因,疑病的学生性格较内向多虑,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应对方式存在偏差。

最后,疑病心理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态度也有直接的关系。父母们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尽量在生活上百般照顾和迁就,而在学习上要求十分严厉,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训斥甚至打骂,这样往往使孩子形成孤僻好静、自负清高、不拘言笑、不善交往、胆小怕事、多思多虑的性格。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心,这也是疑病心理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近年来,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相关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各大医学院校在这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建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案例】

张女士比较关心健康方面的问题,也经常到相关网站浏览。最近,她无意中看到一组皮肤肿瘤的图片,都是由痣发展而来的。联想到自己身上的几个黑痣,她不由得警惕起来。她越看这些病理图片,越是觉得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她又将身体上的黑痣与图片进行对照,结果越看越紧张。第二天,她把网上看到的图片打印出来,带着这些资料,到医院皮肤科看医生。医生给她做了一些简单的检查后,认为她并没有问题,让她不必担心。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海量信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一些人在浩瀚的网络中,经常会发现自己有相似的疾病症状。

“这种烧灼的感觉是胃痛还是心脏病发作?”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拿出手机或上网本在百度或谷歌里搜索一下“胸痛”,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大多数人来说,搜索到的往往就是一些极糟糕的病例,网上到处都是与此有关的医学知识。模糊不清或严重的病情可能会出现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基于此,那些焦虑的搜索者们就从这些令人担忧却又不常见的情形中得出他们症状的诊断,而这很容易患上网络疑病症。

现在的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提供了大量关于疾病和健康的知识,这一方面为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帮助,有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因为提供的知识不全面,一些没有得到验证的、错误的,甚至是不科学的知识的传播,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一些具有疑病心理的人很容易据此做出有病的自我诊断,这种现象越来越多。

心理学家解释,网络疑病症的患者大都具有容易受暗示、敏感多虑的性格特征。并且如果家里有突患急症、绝症亲人这种患病背景,特别容易刺激疑病症的发生。

网络疑病症是因网络搜索信息所产生的疑病症,是因为受网上信息的不良暗示影响,怀疑自己得了根本不存在的疾病,所以心理学家提示,互联网上的信息量虽然丰富,但并非专业的医生建议,有疾病症状的网友在筛选信息时要保持理智,对自己的健康担心要适度,有病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在此推荐一些预防网络疑病症的方法:

(1)少查资料:有疑病倾向的人尽量不要查阅有关医学卫生方面的资料。

(2)勿乱求医,改变四处投医求药的习惯。

(3)不要太敏感: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因为人对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刺激都有感知能力,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为大病,感觉要恰如其分,才能准确评价机体的状态,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

(4)不要太关注: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5)接受诊治:对于偶然发现的确实存在的疾病,要积极诊治;对于个人不能克服的疑病症,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同类推荐
  •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第3版)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第3版)

    本书2005年初次出版,2013年再版,先后重印15次,又告售罄。第三版中,作者再做修订、补充,使内容更充实、逻辑更明晰、文字更流畅。版式亦做更新,更符合当代读者阅读习惯与审美情趣。全书从回顾催眠术从迷信到科学的历程切入,探索催眠术的生理基础与心理机制,介绍16种简便有效的催眠方法,进而对催眠术在治疗生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自我改善诸方面的应用一一道来。
  •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从哈佛大学进行的心理课程出发,通过精彩的心理测试、有趣的故事以及科学好玩的实验等,让人们轻松地体验从其他大学或心理学机构学不到的趣味心理课,从而让人们在简单的学习中得以升华,重新审视自身的心理、行为模式及人生走向。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为什么有人会持刀闯进幼儿园砍杀儿童?为什么有人会为盗取一枚戒指切下别人的手指?为什么纳粹科学家会在俘虏身上做活体实验?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借助科学家擅长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这一替换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摆脱价值偏见,给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本书也许会改变你思考“恶”的方式,甚至会改变你对待“恶”的态度。
  • 盲点心理学

    盲点心理学

    生活中,我们有着太多视而不见或者考虑不周,有着太多的心理盲点,这些盲点大多是因为我们不自知造成的,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人性盲点有着两面性,如果我们了解不够,我们可能就会深受其害;如果我们能充分了解并运用它,那么,它将让我们的人生收益。本书从人生、生活、人际、思维、成功、工作、恋爱七个方面出发,列举大部分人在每个方面常存在的盲点,让我们做事少出错,并且减少因为不当与不自知的言行造成的各种错误。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深刻的故事,揭示了大部分人可能存在的盲点,帮助读者透视自我、改善人际,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人的心理修养,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这份爱却滋生了不满、仇视,甚至伤害。当爱被错误表达时,亲情就会出现错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不缺疼爱、呵护、关心、经济支持,唯独缺少尊重!在这个被汉堡包和可乐充斥的快餐时代,如何让父母的爱不因忙碌搁浅,不因距离隔绝,不因缺乏沟通葬送?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答案,去睹口不完美。这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最 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找到一面爱的镜子,折射出沟通该走的路。
  • 栖霞阁野乘

    栖霞阁野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飞越人间

    飞越人间

    令世界瞩目、让国人骄傲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工程,对于常人来说,无疑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它的背后,有着无数惊人内幕和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准备点火到安全返回,每一步都事关生死成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每临发射,上动中央领导,下系普通工作人员,牵一发而动全身,悬念不断,步步惊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以大量翔实珍贵的材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和航天人的生动足迹,其中披露的大量内幕,必将带给您新鲜的阅读体验,让您叹为观止!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进入航天时代。
  •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我们人类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就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不断解密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破解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泛。
  • 六宫无妃(全集)

    六宫无妃(全集)

    南北乱世,爱恨痴缠。他是天之骄子,踏着父母的鲜血,五岁登基;她是太皇太后亲自选定的成年礼物,带着不能说的秘密,嫁入天家。……传闻中,他对冯氏一族恩宠有加,许诺冯氏女子、世代为后;可少年天子的眼神却满含警告:“朕绝不允许,带有冯氏血脉的子嗣出生!”传闻中,他不顾重臣反对,以帝王之尊,一步一叩首,登上千佛洞顶,只为在神像前祈愿:“求与重病的妻子,平分余年阳寿,同年同月,同赴黄泉。”可神像落成之日,他却在后殿撕碎她一身罗绮:“千秋骂名,万世罪孽,朕都不怕!”传闻中,他为红颜一怒,数次南征。
  • 倘若曾经不相见

    倘若曾经不相见

    所以结婚6年的我,被丈夫和他的初恋赶出家门,我愤怒地叫喊,“王八蛋,人渣,我不会离婚的,我这辈子就耗死你了,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比起美貌,我更喜欢睿智、思辨、伶牙俐齿的女人。”消失多年的前未婚夫突然出现在我的身边,向我表白着。“可我不想再爱情”我逃开了那张近乎妖孽的脸孔,和另一个也不想再爱情的男人谈婚论嫁,却不料他的前妻竟然是抢走我前夫的初恋那个小三……
  • 穿越之韬光养晦

    穿越之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一词,百度释义: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倒霉的她穿越成为大家族里一位相貌平凡的小女孩,刁蛮任性为家人不喜,天赋其差被视为废物,于是刚来的她很快被放逐到了老家……却因此而开始一段奇妙人生。当她又回到帝都,却有传言:废物霍灵相貌丑陋,德行皆缺,娶霍灵者祸及满门。一时间,人人惟恐避之不及。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她全当耳旁风,嫁不出还整天的无所事事,偶尔养养花种种草遛遛小狐狸,偶尔反欺负下一直试图欺负她的二娘,偶尔搬凳子嗑瓜子看后院宅斗,好不快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时空之恋

    网游时空之恋

    这是一场游戏的竞争,只有完成任务了,才可以回到我们的世界,可身为主角的我们意外的爱上这虚拟的世界,爱上你了!我们该怎么办…………爱?是什么?
  • On the Parts of Animals

    On the Parts of Anima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锦绣田园之农门恶媳

    锦绣田园之农门恶媳

    现代书香世家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都市白领苏青,一着不慎,穿越成新婚三天被婆婆殴打致死的新嫁娘苏青瑶。没料到的是,打完她以后婆婆居然自己弄乱头发,在脸上抹些鸡血草灰,弄乱衣衫头发,伪装成伤痕累累的样子,跑到村长那里撒泼打滚的诬告她苏青瑶殴打婆婆!一时之间,苏青瑶的恶媳之名传遍十里八乡!她的新婚丈夫,其实早已经另结新欢,娶她只是无奈之举。苏青瑶才刚刚苏醒过来,就被一纸无情休书砸到了脸上!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被驱赶出家门,娘家回不得,夫家也容不下,天大地大,居然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她一直走,最后昏倒在路边,经过之人无一不掩鼻而过,恰在此时,被路过此地的他遇见,将她送入医馆,这才保住了她一条性命。伤好以后的苏青瑶眸中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救了她的人她一定会报答。但是伤害她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苏青瑶拿着救她之人留下的银子,转身离开了村子。一年以后,苏青瑶已经变成这一带十里八乡最为有钱的下堂妇,酒楼,马场,她经营者全乡最挣钱的两处生意。前夫闻风赶来,想要与她再续前缘。前婆婆一改之前母老虎的样子,小意温柔,巴结讨好。小姑一改从前,亲热无比。极品娘家的亲戚接踵而来…苏青瑶嘴角泛上一丝冷笑:报仇的时候到了!渣夫想要复婚,行,先将家里那个黄脸婆休掉了再说。什么?休掉了?休掉了老娘也不嫁你!一个二手货色有什么资本让老娘下嫁?渣婆婆想要让我回去给你儿子继续当老婆,对不起,本姑娘不吃回头草,更何况这回头草早已经老的咬不动了呢?渣小姑想让我拿出钱财替你置办嫁妆,对不起,你是我亲妹子吗?不是我凭什么给你!渣爹娘想让我将家财分你们一半,可本姑娘快要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有记得这个女儿吗?不给!渣弟弟想让我将产业分你一些,你也不看看你那副德行?你配吗?至于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有多远闪多远!总算是报了仇了,还没有松口气,那个当初救了她的人来了!好吧,报恩的时候也到了。虾米?你要本姑娘以身相许?苏青瑶的一张俏脸红彤彤的,那个,可不可以用别的来换?不可以!某男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一对一!古代温馨种田文,赚钱、养家,过幸福日子!家长里短,邻里矛盾,其乐无穷!…总起来就是一篇含冤女子最终复仇的励志文!女主勇敢坚强,心思细腻,傲气凌然!男主腹黑型!结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