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学者富兰克林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诚信是一种工具,而信用就是金钱。他说过:“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金钱放在我这里,逾期不取回,那就将利息或者在那段时间用这笔钱可以得到的一切给了我。只要一个人信用好、信誉高,并且善于用钱,这种所得的总额就相当可观。”这就是说,信用是一种能为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精神资源。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充分发挥这种无形资产的社会功能。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格斯充分肯定诚信在商业社会中的作用,他指出:“大商店的老板是珍惜自己的声誉的。假如他们出售劣等的掺假的货物,最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大零售商在自己的买卖里投下大宗资本,骗局一旦被识破,就要丧失信用,遭受破产。”徽商胡雪岩在杭州胡庆余堂药店中,向内挂了一块“戒欺”的牌匾。胡庆余堂许多匾额都是朝外挂的,唯独“戒欺匾”是挂在营业厅的背后,这是挂给内部员工看的。这块匾为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胡庆余堂药店之所以能够蜚声于海内外,生意兴隆,其秘诀就在于“戒欺”二字。这则故事说明,“戒欺”二字是企业成功的秘诀,也是企业家的无价之宝。
宋·张商英:“孔子为委吏乘田之职是也。”
清·王氏:“诚信,君子之本;守己,养德之源。若有关系机密重事,用人其间,选拣身能志诚,语能忠信,共与会约,至于患难之时,必不悔约、失信。掌法从其公正,不偏于事;主财守其廉洁,不私于利;肯立纪纲,遵行法度,财物不贪爱;惜行止,有志气,必知羞耻,此等之人,掌管钱粮,岂有虚废?若能行此四件,便是英豪贤人。”
可守本分,舍生取义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译文】
恪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
【解读】
身负关乎国家安危的职责,应当逢艰险而不逃离,临大难能坚守。如宋朝陆登坚守潞州,拒兀术统领50余万大兵,临杀身之险而不离职,就是忠义的表现。为人应内心忠贞,坚守理义,于生死关头,确然不改初衷。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后关羽死于吴营而不肯降吴,皆是此类典范。
【案例】
生活中,信义是我们与人交往之本。朋友之间靠什么取得信任,就是靠信义。“信”不光是诺必诚之意,更有信任、信赖之意。“义”强调一种道德性,即为了正义或者道德的事情而恪守承诺。朋友所托事情乐于应承乃是信,而对于事情严加区别,只做符合道德和法律的事情这就是“信义”,所以“信义”是一个从自我延伸到社会的概念。充分理解这个概念对我们交友、处世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们是社会人,必然会遇到托付和嘱咐,而合理办理“信义”之事,拒绝非“义”之托就是我们的交往底线。
东汉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爽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准备一下。”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得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范式一天忽然梦见张劭戴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地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服,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儿啊,难道你还有愿望没有完成吗?”于是埋葬停下来。不一会儿,就看见白车白马,一人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才继续前进。葬下张劭后,范式住在坟墓旁边,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范式和张邵之交可谓君子之交。他们靠信义互相取信对方,至死不渝。生活中,这样的友情弥足珍贵。我们在结交朋友时完全可以像范式一样忠信守义。你以信义来对待朋友,朋友自然愿意以信义来对待你。虽然不排除有些人会利用你的信任,但是只要将信任控制在“义”的范围,那么别人是无法利用你的。
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形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企业组织领导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
宋·张商英:“迫于利害之际而确然守义者,此不回也。”
清·王氏:“设官定位,各有掌管之事理。分守其职,勿择干办之易难,必索尽心向前办。不该管干之事休管,逞自己之聪明,强搀览而行为之,犯分合管之事;若不误了自己之名爵、职位,必不失废。避患求安,生无贤易之名;居危不便,死尽效忠之道。侍奉君王,必索尽心行政;遇患难之际,竭力亡身,宁守仁义而死也,有忠义清名;避仁义而求生,虽存其命,不以为美。故曰:有死之荣,无生之辱。临患难效力尽忠,遇危险心无二志,身荣名显。快活时分,同共受用;事急、国危,却不救济,此是忘恩背义之人,君子贤人不肯背义忘恩。如李密与唐兵阵败,伤身坠马倒于涧下,将士皆散,唯王伯当一人在侧,唐将呼之:‘汝可受降,免你之死。’伯当曰:‘忠臣不侍二主,吾宁死不受降。’恐矢射所伤其主,伏身于李密之上,后被唐兵乱射,君臣叠尸,死于涧中。忠臣义士,患难相同;临危遇难,而不茍免。王伯当忠义之名,自唐传于今世。”
身正不怕影子斜
见嫌而不苟免。
【译文】
受到嫌疑,而能不为自己辩解,不躲避。
【解读】
处在容易被人误解、猜疑的是非之地,但为了整体的利益,仍然犯嫌涉难,只因其无私,背黑锅也不怕。譬如,周公为了江山社稷,被召公猜忌、诽谤,依然忠心辅佐成王;孔子不得已去见南子,引得子路不高兴,孔子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不是明达之至的俊杰,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案例】
生活中遭遇猜疑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沉默只会让别人以为是默认。如果反击,别人会认定你心虚。此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用实际行动来化解别人的猜疑。自己心中可以树立这样一个信念——身正不怕影子斜。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
于成龙,字振甲,号如山,谥清端,清汉军镶红旗人。康熙时,曾任知府、直隶巡抚和河道总督等官职。到了晚年,听到一些流言飞语,便有些心志动摇,想告老还乡。当时,熊赐履(字敬修,号素九,谥文端,清湖北孝感人)罢相后正好住在江宁(今江苏南京)。有一天,于成龙经过熊赐履的住处,两人坐在梧桐树下,谈起有关流言飞语的事情。熊赐履说:“你也为这样的事情忧虑?大丈夫对世事看得透彻时,即便是丢了性命,也不应该更改志向,何况是其他事呢?”于成龙一听,便说:“您说得对,我接受您的教诲。”第二年,于成龙又上疏请求辞官归乡,康熙没有批准。于成龙再次经过熊赐履的居处时,面带忧色。熊赐履声色俱厉地说:“你这么快就忘了那次在梧桐树下的话了吗?”没过多久,于成龙在任上去世了。
于成龙的可数之处在于他能听从友人的建议,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其间虽有疑虑,但终能坚持到底。生活中我们应该将熊赐履的话做为座右铭,而于成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范例。
企业管理时,过分的猜疑只会让员工感到这是一个冷冰冰的团队。如果给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自由地发展,那么他们会竭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而你也会得道多助。
宋·张商英:“周公不嫌于居摄,召公则有所嫌也。孔子不嫌于见南子,子路则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惟至明乎。”
见利不忘义,人中之杰
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解读】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富于敬业奉献精神的人,面对义与利、生与死的冲突,能够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挺身赴难,绝无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令智昏之类丧失人格、气节的卑劣行径。功名利禄摆在面前,可以自由攫取,然而,首先要问一问是不是理应所得?
坚贞、刚毅、公正、浩然、不苟得,以此超出众人之上的人可以称之为“杰”。这几点难以全部具备,古今盖同。有大才能的人,长处是勇于进取,但往往华而不实,好高骛远;有大德行的人,优点是善于守业图成,但往往失于优柔寡断,贻误良机。有德有才的人克服自己不足之处的唯一途径是好学广知、鉴古通今,善于把人类精神财富的全部精华变成自己建功立业的武器。只有这样,才能进则匡时济世,名垂青史;退则安身立命,超凡入圣。
【案例】
人生在世,安身立命,少不了钱财什物,但不可过分强求,伤本逐末。须知身外之物,如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苦短,专营此事,更是耽误了其他大好时光。凡人皆须度量而为,不可为财误命。至于通过不当手段得到不当之财,更需小心。仗义疏财,心性端正,事实上顺了心愿,日子也会逐渐康泰起来。
身在职场,当我们面对诱惑的时候,应该时刻铭记不能见利忘义。见利忘义意味着不忠,而忠诚是成为合格员工的第一个标准。很难想象一个不忠诚的员工,会因为个人才华出众被提升,因为“忠”是你在职场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忠诚,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做人的问题。见利忘义必然会让朋友远离你,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和你做朋友只会收获背叛和吃亏。《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吕布最早是丁原手下的大将。丁原原本计划和大将军何进一起起兵杀掉董卓,但是关键时刻吕布见利忘义背叛了丁原。他协助董卓杀掉丁原,投靠了董卓。后来在王允等人的诱惑下,他又投靠了王允,杀了董卓。汉末诸侯纷争的时候,他四处征讨,处处树敌。最终在众叛亲离中,吕布被曹操杀害。吕布的例子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见利忘义,那么必然会导致失败。
宋·张商英:“俊者,峻于人也;豪者,高于人;杰者,桀于人。有德、有信、有义、有才、有明者,俊之事也。有行、有智、有信、有廉者,豪之事也。至于杰,则才行足以名之矣。然,杰胜于豪,豪胜于俊也。”
清·王氏:“名显于己,行之不公者,必有其殃;利荣于家,得之不义者,必损其身。事虽利己,理上不顺,勿得强行。财虽荣身,违碍法度,不可贪爱。贤善君子,顺理行义,仗义俦财,必不肯贪爱小利也。能行此四件,便是人士之杰也。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