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温铁路开始建设到建成通车,前后耗时6年,在这6年当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土地的价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合资公司所拥有的1500亩土地也是如此,其价格甚至比当初翻了几十倍,不少人认为南怀瑾投资的十分成功,肯定能从中赚大钱。对于社会上的种种舆论,南怀瑾没有一句回应,也没有一句辩驳,而是在建设初期,默默地为合资公司注入资金,默默为铁路的建设四处奔走斡旋,一待铁路修成,就还路于民,功成身退。
对于南怀瑾的举动,可能很多人会问,花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投入了那么多资金,耗费了那么多精力,争取了那么多土地,为什么到最后反而简简单单地主动交出去了呢?投资金温铁路时,南怀瑾已过古稀之年,对于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来说,钱财、名利不过是过眼烟云,经历了一生的跌宕起伏,哪怕是普通人也早已看开,更何况是饱读国学的南怀瑾呢?
1997年9月15日,金温铁路全线建成后,南怀瑾又一次主动委托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的侯承业和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李素美,并嘱托二人将剩余的股份全部转让给浙江省政府,以便实现自己“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理想。侯承业和李素美在给浙江省政府的书面提议案中写道:“为了让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全力贯通金温铁路之工程与经营,特请股东——浙江省政府,收购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所有之股份,最后做到南老师还路于民的原先理想。”
随后,浙江省政府召集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的全部董事对此提案进行了深入讨论。会上,浙江省政府和上海铁路局的董事和代表,对于南怀瑾主动提出转让股权都十分意外,他们再三提出了挽留意见,但南怀瑾功成身退的信念十分坚定,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的代表反复解释南怀瑾还路于民的理想,并恳请浙江省政府和上海铁路局给予理解。基于公司合同关于转让股权的有关条款,董事会最终同意了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的提案。
转让股权,真正做到还路于民,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次会议专门就此进行了协商,最终董事会委托公司尽快进行股权转让的具体工作,对于股权转让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则由合营三方共同协商解决,结果报董事会批准后再上报国家机关。1997年9月15日晚,浙江省副省长张启楣还专门设宴款待香港联盈公司的代表,感谢南怀瑾还路于民的高尚之举。
俗话说:“月满则缺,水满则溢。”道理谁都明白,但贪图功名是绝大多数人的共性,到手的功绩怎能安然舍弃?面对事业的成功,真正能做到功成身退实在是太难了,何况商人还有着唯利是图的本性。但商人也是人,一个有着道德与灵魂的人。作为一个实业家,南怀瑾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通商人的范畴,而是怀揣民族大义的“儒商”。南怀瑾“还路于民”这一举动,很好地为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功成身退”。在轰轰烈烈的成就面前,他留给人们的唯有功成身退的背影,成为商界社会的一面旗帜。
第二节待人要宽厚,对事要严谨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能源的竞争无处不在。然而我们这个时代又是要求广泛合作的时代,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提高。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共识,更是这个时代的选择。很多事情的成功都在于合作,有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时,问他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科学家回答:是合作精神。可见合作精神是何等重要。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然而,怎样做好合作却是一门大学问。
南怀瑾是一个很懂得合作精神和合作意义的智者,在倡导建设金温铁路的日子里,他要与浙江地方政府讲合作,要和外国银行财团谈合作,还要和工程指挥部和施工单位搞好合作,甚至是内部团队成员,都是他的合作对象。正因为有着力量强大的“团队合力”,以及那种弥漫于企业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使合作双方共克时艰,共赢商机,提振信心,共同发展,完成了前人多次未竟的金温铁路建设大业。期间南怀瑾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积极处理好与合作方的关系,推动事业前行的言行细节,也是十分令人感动的。
处事细节,以感恩之心善待合作者
俗话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成功的合作从来都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尽管南怀瑾是名闻遐迩的著名学者,金温铁路的“催生者”,当初是应邀“牵头”建设金温铁路,但在与各方合作过程中,他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谦和的合作态度,虚心向行家请教不清楚的问题。
1988年12月24日,南怀瑾在香港接待了来自温州市政府的章华表与陈敬之两位年轻官员,他们带来了温州市政府领导的函件和金温铁路的详细资料,真诚恳请南怀瑾能够牵头倡导修建这条反复停工至今仍不得建成的铁路。面对有求于自己的乡人,南怀瑾没有一丝高高在上的架子,更没有身为长辈的威严,而是像一个谦虚好学的小学生,与大家共同探讨铁路修建问题。在讨论具体修建工程时,南怀瑾始终扮演着一个协助者的角色,谨慎地提出问题,谦和地解答大家的疑问。
会谈中,南怀瑾问道:“铁路的建设是温州9个县加上其他多个县所期盼,其实这也是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如果铁路完成,以后再能通福州、南安沿海而下广州,西接云南,则整个沿海的效益就很好了。但我们先谈这里的建设,有哪些问题呢?”尽管只是会谈中的只言片语,但字里行间却不难看出他诚恳的合作态度。
尽管南怀瑾出生在温州,但毕竟已经离开家乡多年,对于今日铁路建设沿线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他一直多听少说。良好的合作态度使得这次会谈十分愉快,更重要的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经大家商议,推算出金温铁路的投资资金估算为人民币8亿元。
从1988年开始商议合资修建金温铁路,通过3个年头的公文往来,到1991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南怀瑾和浙江省政府双方合资建设金温铁路的谈判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991年10月,南怀瑾致函当年分管此事的浙江省副省长柴松岳,邀请他带队到香港签约。信中特别说明,此行邀请诸位往返旅费(包括飞机票等)及旅居费,可由敝公司负责。和现在许多招商企业相比,完全是一种反客为主的姿态。也正是这种态度,不仅展现了南怀瑾高风亮节的合作姿态,也让我们看到金温铁路建设的成功奥妙。
这种凸显真诚的细节,连接着整个合作的过程。1992年5月18日深夜两点,南怀瑾还特地给第二天将在上海和浙江洽谈合资建设的李素美和李传洪姐弟俩发传真,嘱托他们既然成立了合资公司的办事处或筹备处,在给各阶层的职务和职责的待遇方面,决不可小器,不可马虎。各职级的权限和薪资待遇要照中外合资办法规定好,做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讲好了哪天成立就从哪天算起,合资公司账上没钱由自己所在的香港联盈公司已汇过去的账内先行填发,将来再归金温铁路账户计算。不要只顾眼前,还要看发展。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是南怀瑾的一种处事智慧。他不仅乐于帮助他人,而且对有求于自己的合作方的努力也是给予积极鼓励,甚至感谢,就连对自己的员工或弟子,也常怀感谢之心。
1993年年初,万学远出任浙江省省长时,特地致函向南怀瑾问好,并说会尽全力使金温铁路的工程向前推动。按说这也是一省之长的分内职责,但南怀瑾不这样认为,而是把其看做对合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2月11日深夜,南怀瑾回函致谢,称金温铁路有先生(指万学远省长)垂注,必可指日成功。先生高谊,唯有谢谢而已。
从1993年8月20日,南怀瑾给金温铁路总顾问侯承业并转常务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董宏、副董事长兼总指挥杨国章的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内部团队的一种合作谢意。南怀瑾在信中说:您一路行踪,随时有传真回报,均已一一收到,且感善于受命,详于处事,缜密周到,殊足为今时散漫之表率,且感且谢,并免我悬念不安之情,至以为慰。同时,南怀瑾还让侯承业代向杨国章、董宏,及沿途诸位上下领导,并勤奋劳工者致敬。
儒家讲究“谦谦君子”,所倡导的也是“以和为贵”,此时的南怀瑾已是七十多岁高龄的德高望重者,但他始终坚持着为人处世的君子之道,以谦和感激的心去善待合作共事者,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各方合作之间的摩擦与矛盾,推动了合作事业的成功。
共事原则,注重维护合作者的信心和威信
依照合资公司规定,签订合同后3个月内第一期资金到位。但是在合约尚在讨论修订并未签订时,南怀瑾就提前一个月让所在的香港联盈兴业公司将1000万美元汇到温州市办事处。当时合约规定,香港联盈兴业公司占80%股份,首期注册资金按15%计算,仅需要688万美元,可见南怀瑾的合资态度和决心是很大的。在南怀瑾的促动下,原本只需要到位172万美元的浙江省政府,也于1992年10月16日准备了287万美元。经费有了,一切准备工作都可以向前推进了。
1992年11月8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在温州市瓯昌饭店成立。港方代表、浙江省、温州市等地方领导都出席讲话,仪式隆重热烈。
1992年12月18日,金温铁路在丽水、缙云、温州、金华等五地举行开工仪式,数十万民众自发前往参观,拍手相庆。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第一次董事会也在丽水市莲城饭店召开,此事可谓举世瞩目,轰动四方。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其后面的无奈?
云里烟村雾里山,看之容易做之难。开工仪式后,南怀瑾提笔写下了给金温铁道开发公司同仁的一封信,信中明确地说:以上两次活动,皆为配合浙江省政府方面的需要而先行动作。因为当时公司人员对金温铁道公司本身的宗旨、业务、组织、管理与目前的工作认知,及其指标都模糊不清,外界更不清楚。南怀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在信中说得很清楚。
一、我们为什么在还未完全与浙江方面沟通议定之先,便立即决定先行汇拨1000万美金到温州?这是为了坚定浙江省政府的信心,不要相互猜忌,永远停留在谈谈停停,停停谈谈,犹如小儿博弈,互相对猜,岂非天下笑话。故必须按现代商业成规,是以传统文化的信义为先,胆敢先行投资进去,才打破僵局,促使金温铁道公司的提前成立。
二、为了维护浙江省的威信,希望不要存有不必要的分歧意见。所以,在香港的匆匆签署可行性报告,及在上海又匆匆签订合约,及在1992年11月18日的开幕、12月18日的开工等,完全由于善意维护省政府尊严,但也不希望有什么特别的谅解,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
三、不管如何,金温铁路总算在仪式上已经开工了。大家亲自看见数万人民自动自发的庆祝大会上,已经得到应有的鼓舞与安慰。
众所周知,由于建设资金紧缺,金温铁路曾多次停工,尽管浙江省政府在筹备金温铁路建设方面一直都比较积极,但在这样的背景下,难免会底气不足,信心不足。作为合作者,南怀瑾深知这一情况,为了给浙江省政府信心,在没有达成共同协议的情况下,他便先行投入1000万美元,这种合作行为十分难能可贵。
俗话说,人无信而不立。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尤其是合资建设金温铁路,南怀瑾的合作对象并不是单纯的企业,而是国家政府,不管是从商业的合作者角度来看,还是从政府的公信力来看,其声誉都是非常重要的。浙江省政府的声誉一旦受损,就会严重影响金温铁路的建设计划,甚至会导致一些人打起退堂鼓。正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南怀瑾十分注意维护合作者的声誉,哪怕是自己多担一些风险,多做一些工作,也在所不惜。
南怀瑾这种处处为合作者着想的做法,在金温铁路建设中表现得特别感人。前述的1992年5月18日南怀瑾在给李素美和李传洪姐弟俩的信中,南怀瑾也提到:“这次与省方签约,以前大家都无成规可循,更无经验,实在太匆促,有缺点太多。但最大要点,当时为顾全省方来人,如柴省长、刘书记等在国内的前途与声誉,宁可马马虎虎签了,使他们回去好交差,我岂不知麻烦在后头。”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对方排忧解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却又不奢图任何赞扬与回报,是南怀瑾为人处世的一项准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合作者彼此之间因为立场、观念、背景等不同而造成的摩擦与矛盾。金温铁道开发公司提前成立,铁路建设工程提前开工,合资协议条件还没有成熟就签订,这都是南怀瑾为了维护合作者的声誉和威信的运作,牺牲自我的目的是为了给浙江省政府吃一颗定心丸,让合作者安心了,更好地推进合作事业。